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老年痴呆也被稱作是阿爾茨海默症。阿爾茨海默症是回一種因腦部傷害答或疾病所導致的漸進性認知功能退化,在阿爾茨海默症病情發展的數十年內,老人會相繼發生認知功能障礙、運動障礙、日常生活能力障礙等症狀。
所以,阿爾茨海默症要及時治療,不建議在沒有進行治療的情況下就把患者送到養老院,這對患者的病情沒有幫助,反而有可能會加重病情。患者家屬要給予患者充分的陪伴和情感支持。在日常飲食上也要多重視,給老人及時補充神經酸的營養物質。
神經酸是對神經纖維具有修復和疏通的功效,對大腦細胞的損傷具有修復和再生的功能。對於患阿爾茲海默症人群來說,平時多攝入富含神經酸的食物或營養品,可以有效地治療阿爾茲海默症。
可以給患者在日常飲食中食用文冠果油,文冠果油是從文冠果中榨取的,營養豐富,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和神經酸,可以烹飪用也可以直飲,不僅能夠幫助人體更好地補充吸收營養,還可以有效幫助大腦細胞損傷的修復和再生,幫助提高記憶力。
2. 痴呆病人能住養老院么
私人開的養老院能住痴呆病人,不能自理的都可以住養老院。
3. 我奶奶現在是老年痴呆,生活不能自理,送養老院收嗎費用大概是多少呢
都85歲了,感覺還是和家人在一起最好吧,說的難聽一點也再沒有幾年能陪你們了,不要覺得要工作忙內時間照顧,其實我們小時候每次挨打都是奶奶在護著。再好的養老院也比不上在家人身邊來的好。
4. 老人患了「老年痴呆」,送養老院,對此你怎麼看,可行嗎
您好,我是璽汾天涯,很願意回答您提出的這個問題。您的問題其實涉及到 社會 話題,中國傳統的孝道文化話題和 情感 話題;我來聊一下自己的淺解。
首先呢,從 情感 方面來講,老人患了病症,作為兒女是很心疼的,但生老病亡是人生常態,我們只能無奈接受,那麼怎麼安排好贍養老人變成了重要的事情。我個人認為,針對老人的病症,是有必要選擇一傢具備護理資質的」康養」型的老年護理院,而不是養老院。第一,護理院與養老院最大的區別在於針對有病症的老人,具有一定的醫療資質,類似於醫院病房,但收費標准遠低於醫院;具備養老與醫療統一性,相對更專業,對老人的康復也會有一定的作用;第二,轉嫁風險性。「老年痴呆」症狀是一種記憶力障礙,溝通力喪失,行動力幻覺的病症,要時刻預防諸多危險因素的發生(如走失,忘記關水,關火閥等)這症狀的老人釀成慘劇的很多;而護理院有著比較專業的團隊和完善的管理,所以家屬也無需提心吊膽這些風險;第三,可以避免因贍養問題引起的家庭矛盾。這是個很現實的問題,每個人都面對著生存壓力或時間壓力,贍養老人也許是長期的事情,很多兄弟姐妹之間在這個問題上諧調不好而親情反目的不在少數,就是因為缺失明確的贍養義務明細。而送去護理院,就明確了這種義務,比如確定的費用,都做到統一的標准,非常透明和公平。
其次,從我們的傳統「孝道」文化來講,叫做「養兒為防老」,似乎送去護理院心理上有些悖逆。其實,我個人認為這恰恰是孝文化的升級,尤其是對孤寰患的老人,我們當兒女的並不是一定能照顧的全面,他們的孤獨有時候是我們排解不了的,他們的病症也不是我們能護理完善的;再者,送去養老院或護理院並不代表我們終止了孝道,我們工作之餘的時間更要去做好親情的交流與陪護,如果來的及要經常接老人出去 旅遊 或家庭的聚會;只是讓老人的晚年多一些生活的色彩和專業的護理,同時也不會讓自己疲憊不堪,這樣我們孝道和事業或工作兩不誤,豈不更好?
再者,從 社會 的角度來講,這也是大勢所趨。我們國家的老齡化問題日趨嚴重,將來的孩子們以獨生子女居多,夫妻兩個人要同時贍養四位老人,這是巨大的壓力,更是巨大的 社會 矛盾,所以國家宏觀調控,大力發展養老產業,給予很大的支持力度,所以養老產業也成為前景頗佳的行業;很多的集團都在投資興建,分一杯羹的同時,設施及服務在不斷提升;這就是 社會 發展, 社會 進步, 社會 文明, 社會 趨勢;我們要接納認可發展與進步,更要融入文明與趨勢;所以我認為,不管是現在還是不遠的將來,能自理的老人選擇「頤養」型的養老院;不能自理的選擇「康養」型的護理院,是應勢而趨,更是最好的選擇。
但願我的回答能幫到您。大家有什麼見解歡迎一起討論
老人患了「老年痴呆"送到養老院,是下下策不可取。因為送到送到養老院,缺少了親情和家人的陪伴!
老年人患了老年痴呆症,即是老人的不幸,也是家庭的不幸。
我一個鄰居孫叔,八十多歲,身體其他地方都很好,就是患了老年痴呆症,鬧的整個家庭和鄰居都不安寧。他老伴身體不好,管不了很多,全由三個兒女輪流伺候。兒女們也六十來歲了,白天黑夜的不能休息,幾年下來身體狀況也都不好。
去年冬天,家人沒注意自己跑了出去,找了兩天,才在離家二十多公里的一處大橋下發現了他,由於連凍帶餓,回家一病不起,幾天後就去世了。
老人患了老年痴呆症,作為後輩雖然心疼,但是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還是送養老院比較安全,養老院雖然還有些不盡人的地方,必競有專人護理。
這不能說是後輩們不孝,而是無奈之舉,對老人和整個家庭是一種雙全的做法。
答不可行,老年痴呆的父母最好留在子女身邊,由子女來照顧,如果送養老院,你的父母有的苦頭吃了,因為痴呆症是人的憶識不清,需要有人伺侯,包括吃,喝拉散,等等,對於子女來說是一件即煩索又很累的事情,不管怎樣子女一定要履行自己的法定義務,要讓父母在沒有任何痛苦的情況下安祥的離世!這才是最好的養老方式!
養老院這個問題,不是沒想過,是下不了這個決心,於心不忍,也很心疼!我母親走了三年多了,老父親快九十歲了,行動不太好,記性基本不靠譜,經常電不關、水不關、連煤氣也不關,家裡的鍋燒壞幾個了,脾氣也不好,請了幾個家庭看護過來陪他,都被他罵走了!
我的情況又不能做到全面陪護,我自己原來做銷售工作的,在公司里也做到了副總的位置,責任壓力都很大,愛人是個兒科醫生,每天也是忙的不可開交,根本顧不上家裡。孩子還小,真的是困難一大堆。
沒辦法,辭職!這是唯一的選擇,現在自己成為了公司的兼職銷售人員,只拿提成不拿工資,在孩子學校附近開了一個茶葉店,就是為了能夠照顧老的小的,還有家裡唯一的一個女的(老婆)!
現在,我可以不再去考慮養老院這個詞語了,我不會送老父親去那個地方,都有老的一天,何必呢!你說是吧?再說了,養老院再怎麼不錯,也不如家裡照顧的好,知冷知熱更知道他的口味和習慣,就算是他不認識我了,但是最起碼我自己知道他是我的父親,我知道只有我能夠保護他和將就他。還有,我說這話不是說養老院壞話哈,養老院里的老人,大多數身體狀況不好,如果老人看到今天走一個明天走一個,那他內心得多焦慮啊!那還有活下去的勇氣嗎?你們說是不是這個理?只要能夠撐下去,我覺得,咱們還是要把老人放在身邊照顧,除了咱們自己,誰能這么體貼他們呢?就算是孝心吧!都別太較真兒了,對於老人來說,有一天是一天,都是倒計時的,可以留給咱們自己珍惜的時間所剩無幾,不管他怎麼折騰,也就權當無知小童對待吧!樂呵樂呵活下去,別留下什麼遺憾就好!
就目前的 科技 發展水平下看,老年痴呆是沒有治癒的可能性的, 不要天真的以為只要悉心的照料老人會好起來,與此相反,隨著時間的發展老人各項功能,特別是認知能力和身體的狀況都會持續的下降及惡化。
舉個老年痴呆症最常見的現象,大部分患者對於時間和空間的混淆會導致他們分不清白天和黑夜,最常見的情況就是白天睡覺,晚上會開始各種各樣吵鬧。所以一般具有照顧老年痴呆症患者的機構,要求是24小時全程的看護,而 如果是在家裡你白天要上班,家裡有孩子要上學,那麼會給照顧者帶來各種壓力和煩惱。並不是說不照顧,而是實在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盡可能給老人選擇一個專業的養老機構,讓受到更專業和悉心的照料, 才是真的對老人好,研究表明如果能夠在具備相應的條件和專業服務,實際上很多老人能夠在一段時間內維持現有的認知和機能水平。 而這對於靠家庭照顧來說,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所以說, 把痴呆的老人送養老院,並不意味著放棄老人,在家裡缺乏專業照顧的技巧和經驗,往往會導致患者和照顧者都精疲力盡,而與此相反在專業機構,老人可以受到更好的照顧。
養老院其實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對於那些年紀大又或者是無法自理,還有家人無暇照顧的老人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只是要選擇一家正規的養老機構才行,而且家人及子女都需要負責任,要經常去看望老人,了解老人在養老院實際的情況。是否吃得好、住的好、睡得好,這些都是很需要經常去考核的,也是對自己的父母負責任。
老人在養老院里可以得到專門的照顧,而且還會有一種身邊都是夥伴的輕松氣氛,養老院也是一個老人社交的場所,能認識新的朋友,對於年齡大的人來說,能找到一位聊聊天說說話的好友也有助於身心的釋放和 健康 。如果是在家裡,那麼老人大多數時間都是獨居,雖有保姆的照顧,但是到底孤單寂寞,而家人又各自有各自的事情要忙,很少有時間陪伴老人,所以不如在養老院里歡樂多一些。
老人患了「老年痴呆」,最好是家人子女照顧。
因為家人了解老人的脾氣、性格、喜好、知冷知熱。老人雖然痴呆了,但他永遠都會記得子女家人,有子女在身邊陪伴,他不會孤單,也不會害怕,有安全感。
人都要老的,老人養大子女不容易,吃盡了苦。如今他老了,做子女的縱有千般困難,也要善待老人,照顧好他……
不到萬不得己別送養老院,老人都有老思想,你把他送去養老院,在他心裡會覺得家人嫌棄他、拋棄了他……他會傷心、害怕的。
如今 社會 上,有些偽孝順的子女,人前一套,人後一套。虐待老人,坐等老人離開,好繼承遺產……這種人比不孝更可憎!簡直禽獸不如!
有句古話說: 父母在來日方長,父母不在只有歸途。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父不在。
極早盡孝,照顧好父親,不管送去養老院還是自己照顧。子女都要有一顆愛心,感恩的心,要用心誠摯對待父親。將來有一天父親去了,子女才不會後悔,空留遺憾!
老人患了「老年痴呆」,送養老院,對此你怎麼看,可行嗎?我認為可行。一個老年痴呆在家裡,全家受罪。這時兒女輩也都60歲上下了,可能也患有基礎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等,再來照顧一個老年痴呆的父母,恐怕照顧不來,反而把自己的命也搭進去。送養老院是最好的選擇,有人可能會說兒女不孝,我認為這是傳統老觀念。你想看看,一個60左右的老年人,還可能要帶孫子,如果不把患老年痴呆的父母送養老院,誰來照看孫子?誰來對自己的 健康 負責?
我交代我兒子,你是獨生子,如果有一天我得了老年痴呆症,請把我送養老院,免得你受罪。已經到了生活沒辦法自理的地步了,不能再拖累子孫後代了,這也是做父輩給後人最後的愛。
對你自身可不可行先放一邊,人家養老院會要嗎!你得去託管醫療機構才行。
5. 老人得了老年痴呆症應該怎麼辦啊,好頭疼,沒人能天天照顧,能送養老院嗎
好辦的很,關鍵是看你有錢沒錢,沒多少錢就自己看護。有錢的話就請個護工在家裡招呼,但是我提醒你安個監控。防止護工或保姆虐待你的父母,所以說這是很重要的一個提醒。
6. 老年痴呆最好送到哪裡去養老
父母老年痴呆可以送敬老院。
首先就是現在的生活節奏特別快,每個人都忙於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當父母面臨老年痴呆這種情況的時候,我們很難做到工作和校就是公校引兩拳。這時候可能敬老院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你一定要選擇那種比較好的敬老院,能夠使自己的父母生活的最起碼就是滿足他的一般的基本需求。
然後就是你要有時間的話,還是應該經常去看你的父母,因為畢竟父母養你的。小然後我們既然有能力就要養他老。血脈的延續,父母的親情是很難割捨的。生活就是在某些程度是很困難,如果說不能就是使自己的生活嗯為父母提供一個好的環境,敬老院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送敬老院需要理清的問題
但是不要認為把父母往敬老院移送就結束了,一定要經常的去關愛他,看他在裡面的生活,如果不好的話要及時換地方。或者是接回家,不要讓父母的老年生活承受著不該他們承受的痛。很多養老院都收老年痴呆老人的,要找專業點的養老院,護理也要好的。
認知症患者,也就是痴呆患者,是需要被動照護的人群。是否必要送機構照護需要先明確幾個問題,首先是痴呆的類型和階段,其次是基本照護者是誰,一般而言,對於早中期患者,有家庭基本照護的情況下,沒有必須送機構照護的問題。
7. 老年痴呆(認知症)是在家照顧還是送養老機構好
還是在家照顧好,照顧周到,細心,態度溫柔,服葯及時,養老機構說的挺好,但是說一套做一套,他們會細心照顧嗎?
8. 患有老年痴呆的老人送到養老院去會不會受到其他老人和工作人員的歧視啊
這個看人家素質
9. 老人痴呆送養老院好嗎
這要是因為個人家庭狀況,如果要是家裡有人,有時間可以照顧這個老人,那盡量還是要自己家人照顧比較好,畢竟養老院也不是什麼好地方?如果家裡真要是沒有人的情況下,沒有人有時間,那還是送到養老院,畢竟那裡會有人能照顧好的
10. 中秋節,我把老年痴呆的父親送進了養老院
各位朋友,請先不要說這孩子真不孝順,慢慢聽我把話說完。
中秋佳節,本該是團圓的日子,但在經歷一年多的居家護理後,小亮(化名)還是選擇在這個中秋假期把老年痴呆的父親, 送到專業的養老院去 。
對於老年痴呆的患者來說,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活著面對將要來臨的病痛。
更痛苦的是老年痴呆症的家屬們, 他們所面臨的經濟和精神負擔都是普通人難以想像的。
一紙診斷書,父親被確診老年痴呆
「我當時以為爸爸是因為媽媽走了,心情不好。沒想到那時就是得病了,如果早知道,應該當時就帶他去看醫生的。」
小亮是家裡的獨生子,3年前,他的母親去世了,走得十分突然,只留下小亮和父親相依為命。
在母親去世後,才60歲不到的父親,一夜之間頭發白了大半。
我和父親同住,我忙於事業應酬,總是不能回家吃飯。每次晚回家後,父親總忍不住因為多煮了晚飯太浪費的問題,而嘮叨不停,我們父子二人總是爭執不斷。
有一次,我早早給父親打電話告知不能回來吃飯。可那天晚上,當我回到家裡時,卻發現父親還坐在飯桌前等我吃飯。
對於之前和我通電話的事情,父親竟然毫無印象。 後面父親又有過好幾次「說完就忘」的情況,我以為他是上年紀「老糊塗」了,一直沒放在心上。
但隨著時間推移,父親的情緒開始變得不穩定,脾氣變得越來越暴躁,經常失眠,還出現健忘的情況。
我也勸過父親去看看中醫,但是情況並沒有改善。
直到有一天,我發現父親竟然出現大小便失禁,才終於意識到:父親的情況不對勁。
去年病情變化很大,從疫情期間偶爾可以聊天,可以正常地生活自理到現在人比較木訥,話語變少,也說不清話了,沒有辦法說出完整的話語。
在我帶父親去醫院檢查一番後,醫院的一紙診斷書告訴我,父親患上了老年痴呆(阿爾茨海默病)。
醫生和我說, 早期老年痴呆主要是記憶力衰退、健忘,還會讓老年人精神和行為異常,例如變得焦慮不安,易為一點小事發脾氣,也可能會表現為情感冷淡。
隨著病情逐漸加重,還會出現不知飢飽、無法自理衛生(大小便失禁)等生活能力下降情況。
回頭想想,之前父親記憶力下降、事情說完就忘其實就是典型的記憶障礙徵兆。
父親現在可以說智力已經不如三歲小孩了。
總是找不到廁所,每次都需要人指,如果沒人盯著會在客廳、陽台垃圾桶里小便,甚至直接在客廳地板上小便。
偶爾會拉褲子,隨地吐痰。會不停地剝眼前的東西,以至於常常水果都不敢放桌上,怕他一直剝一直剝,剝了也吃不完就放壞了。
上廁所也不會關門,當著我的面小便也不會感到不妥,當然也不會沖廁所。
真的很難過,一個年輕時能幹聰慧的人變成了現在這樣。
兩個病人,老年痴呆患者與家屬
「有時我在想,如果父親不在了,我是不是就能過得更好呢?」
起初,我以為自己一個人,也能照顧好老年痴呆的父親。
最開始,我也選擇了在家護理老年痴呆的父親。父親的身體情況還算良好,除了偶爾會大小便失禁,最麻煩的也就是記憶力十分差,記不住事情。
但有一次下班回家,一進屋就聞到一股刺鼻的煤氣味,我趕緊沖進廚房把煤氣閥關上。
這件事讓 我 深感後怕 , 父親必須24小時有人跟著,一不留神,就會有危險。
因此,我花了4000元在家政中心找了一個阿姨,負責煮午飯和晚飯,還有在家幫忙照顧父親。
在我的預想里,每天早上安頓好父親,等到家政阿姨來到家裡,自己就可以安心去上班,晚上回來正好阿姨走了,自己哄好父親睡覺,就可以結束一天。
但是在第一周里,父親就差點走丟過一次,在家裡開煤氣忘記關火兩次,家政阿姨和我抱怨「一個人根本看不住他」。
一個月過去了,第一個家政阿姨就就和我提出不做了,在她看來,照顧老年痴呆的父親太辛苦了,還不如去普通家庭打掃衛生煮煮飯要舒坦。
接下來的幾個月,第二、第三個、第四個家政阿姨也走了。
社區的家政中心負責人也表示實在找不到人了,普通的家政護工大部分都不願意照顧老年痴呆老人,而且缺乏專業的護理知識,無法在老人身體或者行為出現問題時做出相應的護理。
無奈之下我只好辭掉了工作,自己在家照顧老年痴呆的父親。
一年的時間下來,我的生活接近崩潰,人生似乎進入了一種無序狀態。
每天照顧父親,我不能隨意和朋友逛街,不能想買什麼就買什麼,也不敢奢望感情生活。
我開始出現失眠、焦慮的情況,常常半夜忍不住哭,人也越來越瘦,頭發大把大把地掉。
由於缺乏專業的護理知識,而且一個人的體力有限,父親在我的照料下,身體並沒有變得更好。
以家庭看護為核心的傳統方法,並不能最有效地解決老年痴呆患者這一特殊群體的看護需求,甚至有時會成為老年痴呆患者家庭正常生活的阻礙。
一方面是因為家屬缺乏專業的護理知識,無法讓老年痴呆患者在家庭護理中得到專業有效的治療;老年痴呆患者日常生活無法自理,而且往往行為異常,這些特殊情況也讓普通家庭沒辦法進行有效地照料。
另一方面,沒有收入一年多,每個月的生活費、父親的醫療費、以及各種開銷,之前的積蓄已經漸漸變得捉襟見肘。
父親每月的葯費就需要1000多元錢,一旦不小心因為老年痴呆導致發生意外住院,開銷就更大了。
得了老年痴呆這個病,如果沒有好的葯物控制,就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親人的老年痴呆越來越嚴重。
老年痴呆的父親,逐漸成為壓垮我的沉重負擔。
當一個家庭成員被診斷患有阿爾茨海默病後,其照護服務提供者很容易成為第二個病人。
我的家裡有兩個病人,一個是老年痴呆的父親,一個是照顧老年痴呆病人的我。
自己一個人是無法照顧好父親的
在父親確診老年痴呆後的一年,我終於明白,光靠自己一個人是無法照顧好父親的。
這一年多照料老年痴呆父親的經歷,讓我明白了,用傳統的孝道觀念衡量子女的孝心是愚昧的,不能自理的老人尤其是老年痴呆,在家養老並不是最好的選擇。
在決定把父親送到養老院後,我重新找了一份工作,並准備在附近重新租一個房子,每天可以方便去看望和照顧父親。
目前,把老年痴呆的父母送進養老院,或許是很多人「不得已而為之」的選擇。
相信在未來隨著多元養老發展成熟後,以及社會上對老年痴呆的養護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把老年痴呆的父母送進專業養護機構,得到更專業更有效的治療養護,或許會成為很多人「何樂而不為」的更優選擇。
中秋假期當自己把父親送進養老院,辦好各種入住的手續,將要離開父親的那一瞬間,眼淚「唰」的流了下來,心好痛!但又好無奈!
也許很多人認為我是不孝的,但我真的盡力了......
不是所有的陪伴就一定是快樂的、幸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