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老年大學 > 2017年全國老年大學數據

2017年全國老年大學數據

發布時間:2023-08-19 01:02:52

⑴ 互聯網搶灘老年興趣社區,瞄準50萬億的下一片藍海市場

到2025年,每5個人中就有一個超過60歲老年人

中國將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這意味著 「老齡化」不是一個空泛的概念,而是切切實實和每個家庭的生活息息相關的事情。

龐大的人口基數意味著潛在的未來市場可能,而政策支持 社會 力量的加入,也在加速銀發經濟的發展和更迭。而這其中,圍繞老年興趣話題,一系列教育、社交、消費等互聯網產品暫露頭角。

今年1月,中老年興趣社區紅松獲得來自BAI資本領投,經緯創投、創世夥伴資本CCV和藍馳創投跟投的億元級A+輪融資,將中老年人的興趣話題再度推上台前。

隨著70後逐步邁入退休生活,時間寬裕、捨得為自己花錢、有自己的愛好和追求逐漸成為成長在改革開放中的新一代老年人的群體畫像。

早在2015年左右,一批以廣場舞為亮點的互聯網應用密集面世,試圖進一步 探索 中老年人興趣背後的可能。其中,以糖豆為代表,早期從廣場舞在線服務切入,在線下場景,通過廣場舞的「領舞人」在用戶之間形成自發傳播。後期開始去掉廣場舞標簽,試圖拓展更多中老年人的興趣內容,同時加入電商消費等元素,尋求商業化變現。

但中老年市場的 探索 並非一帆風順。兩年之後,2017年,廣場舞賽道「星舞」創始人秦瀟瀟在接受南方日報采訪時提到,「在江浙滬一帶,已退出的同行就有十幾家,活著的大都之前獲得過融資,同行都被絆在了變現上。從盈利角度來說,全行業沒有贏家,也並無頭部底部之分,因為各家企業都不盈利。」糖豆的C輪融資還是在2019年,投資方包括在社交領域的絕對頭部玩家騰訊,隨後較少向外界透露更多動態。

盡管如此,基於龐大的老年人口規模,和其背後隱含的市場規模,中老年賽道依然充滿了想像空間。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中國60歲及以上的銀發群體人口佔比18.7%,達到2.64億人,預計2053年將達到4.87億的峰值。同時,據國家社科基金《養老消費與養老產業發展研究》課題組測算,到2050年,我國老年市場規模將達48.52萬億元,老年人消費市場將達60萬億元。

進入互聯網時代,根據QuestMobile 2021年數據,銀發人群平均每天用網超過4個小時。在這個賽道上,既有像抖音、快手這樣的短視頻平台,率先在老年人興趣社交中占據一席之地;也有以糖豆、小年糕等專注老年市場的互聯網社區。

在銀發經濟領域,教育是繞不開的中心話題。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離退休幹部為教育對象的老年大學誕生以來,我國老年教育長期以政府為主導,「公立老年大學+社區老年活動中心」是常見模式。

在終身學習的背景下,教育成為中老年興趣生活的切入口。2021年,高途副總裁、高途成人業務板塊高途學院負責人祁秀平公開介紹,在高途學院的付費用戶裡面,25%的用戶是50歲以上的人群。開課吧旗下中老年興趣學習品牌「明椿學社」也在近期收獲數千萬元獨立融資。以線下KTV為據地的唱吧,也注意到中老年人的活躍需求,推出在線平台「花生大課堂」提供聲樂課程。

誰先抓住銀發人群的興趣點,或許就能夠在下一個五億人的市場中獲得先機。

以社交生活為核心的老年教育

目前來看,老年教育的主要內容依然以老年人的興趣生活社交為主。

在課程設置上,舞蹈、聲樂、書畫等傳統項目仍是線上線下老年教育的主流項目。與教育功能相比,現階段的「老年大學」更像是以興趣為切入點,為銀發人群提供社交場所和共同話題,滿足老年生活的精神交流需求。

從消費品進入老年賽道,米茶公社創始人王懷南告訴芥末堆,從「變老」到「認老」往往發生在退休之後,銀發人群不得不面臨與 社會 的連接變弱、生活半徑縮小、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缺少切入口等等一系列問題。

相較於玩轉互聯網的年輕人,銀發人群的信任門檻顯然更高,更加依賴建立在熟人網路和KOL(關鍵意見領袖)之上的社交場景。

一方面,部分老年興趣社區建立在微信社交鏈之上,以小程序的形式在中老年人的熟人群組中出現。「小年糕」最初以電子影集工具作為定位,上線後多個影集在微信戰友群等群組間轉發成為爆款,也隨之吸引來了第一批中老年用戶。以圖文工具起家的美篇,也有類似的經歷。

比起下載App,輕量、上手便捷的微信小程序似乎更能收獲中老年人的青睞。根據微信官方數據,2021年,每天有超過4.5億人在使用小程序。在「連接一切」的邏輯中,小程序或許能夠賦予老年社交更多的可能。

另一方面,像糖豆一樣,在廣場舞中尋找「領舞人」,在中老年群體中打造KOL,也在不少老年興趣社區的考慮之中。「汪奶奶」「田姥姥」等中老年抖音主播的走紅,也讓大眾重新認識銀發「領袖」的帶貨能力。

在紅松學堂,用戶通過一個個小站聯系起來。與豆瓣類似,用戶們按照自己的興趣加入不同的小站,聲樂、書畫、攝影等等,與擁有同樣興趣愛好的站內好友交流。站長往往是主動發起話題的人,可能是圖文形式,也可能是持續較長時間的直播課程。同時站長在站內分享中也會有來自打賞、帶貨的收入。

此外,線下場景也是中老年社交中不可缺少的一環。近年來,也陸續出現不少商業化的線下老年大學。例如,為55歲-70歲中老年人提供線下教育的美好盛年,主要以廣州地區為核心,開設十餘家「盛年大學」,並輔以游學、本地吃喝玩樂、社區活動等線下活動。據《大公報》在2020年的報道,美好盛年有1萬多名付費用戶,每位用戶的年消費在6000元左右,80%學員來自「老帶新」。

一個關於中老年群體的共識是,他們對價格更加敏感。圍繞老年群體誕生的互聯網平台如何實現流量轉化,是長期之困。

據界面新聞此前報道,以廣場舞為切入點進入中老年興趣賽道的糖豆,先後嘗試通過電商模式和知識付費進行變現,但收效有限。當課程單價在9.9元時,糖豆吸引了五六萬名付費用戶,而上漲到49元後,流失了80%以上的付費用戶。

對於紅松學堂來說,商業化並不是現階段的重點。「中老年的消費決策偏保守,社交上偏謹慎,很難像年輕人一樣有沖動性消費,更多是為信任買單,為情緒買單,為精神世界買單。因而做中老年人的生意需要做高用戶的平均 LTV( Life Time Value 用戶生命周期總價值),而不是追求 ROI 和 GMV。如果 LT (用戶生命周期)做長了,V(總價值) 就一定會高。」紅松創始人李喬曾表示。

長期來看,在政策利好下,銀發經濟仍有巨大潛力。「積極培育銀發經濟」「將老年教育納入終身教育體系」「支持 社會 力量舉辦老年大學」等表述在相關政策文件中反復提起。

值得注意的是,在人口老齡化和延遲退休的背景下,銀發人群的職業規劃和繼續教育需求也隨之而來。「為有勞動意願的老年人提供職業介紹、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新創業指導服務。」《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中提到,鼓勵老年人繼續發揮作用。

以老齡化問題嚴重的日本為例,在IT桔子《2020年中國老年教育市場研究報告》里提到,廣島大學、明治大學等高校都面向50歲以上的群體開設學歷教育,包括經濟、管理、心理等專業課程,結業後發放資格證書。一方面,為中老年人提供自我進修的渠道,另一方面,也為他們的再就業提供支持。

如何抓住中老年人的興趣點、銀發賽道的長期價值如何實現,一場關於中老年人的爭奪戰早已拉開帷幕。

#老年# #銀發經濟#

⑵ 開辦的老年大學,入學都有什麼條件呢


2016年10月國務院便發布《老年教育發展規劃(2016—2020年)》,提出擴大養老教育資源供給,擴展老年教育發展路徑,加強老年教育支持服務,創新老年教育發展機制,促進老年教育課持續發展。

在黨越看來,在老齡化趨勢以及供需兩端面臨不同的境況下,解決供需矛盾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熬夜排隊、拼手速

10月17日下午1點25分,離下午的繪畫班開課只有五分鍾,北京市東城區老年大學入口處已停有十餘輛老式自行車,這些大部分來自於上課的學生,更多的學生則提著一個深色布袋,裝著自己的繪畫作品以及上課所需材料從各個方向匯入學校並走向各自的教室,提前抵達教室的學生已開始詢問教師自己作品的不足以及如何改進。

其中一位學員陳梨向經濟觀察報介紹,「現在秋季學期開學已有一個多月,而這個上學機會是自己等了一年再經歷一番『爭奪』而得到的,現在還有很多符合條件的只能排著隊,等有名額空缺。每年春秋季報名期,前來咨詢或報名的老人,熱鬧時能從教務室開始排上十餘米的隊伍(只支持線下報名)。」

記者就入學咨詢了北京多家公辦老年大學的招生處,多數表示現在大部分課程已處於報滿的狀態,要想入學,需有北京戶口並在下一個報名期有班級空缺名額。只是書畫、攝影等課程的學制多數在1-3年,需等他們畢業或是中斷學習才會有新的名額,因此一些熱門課程確實比較難排上。

不僅在北京,為爭取一個入學名額,老人熬夜排隊、拼網路報名的點擊手速等現象也在多地上演。在成都老年大學,學校招生數預計是2000多人,實際報名的卻有兩萬多人;在上海,個別老年大學辦學點出現老年人凌晨三四點鍾排隊報名。

黨越表示,導致這類怪象一方面是現在需求端的老年人對於老年教育越來越重視,同時老齡化趨勢下空巢現象出現在越來越多的老人家庭。做老年大學的本質其實更多是做老年社交,通過共同學習葫蘆絲、舞蹈等形式形成一個交際圈,最終給老人一種社會歸屬感。

2018年12月,60+研究院發布的《中國老年教育行業研究報告》也揭示,對老人而言,技能的提升和學歷文憑的獲得已無太大意義,與社會的接觸、豐富充實晚年生活才是其主要目的。

陳梨對經濟觀察報表示,寒暑假需要帶孩子沒時間,但平時除了接送孩子上學、買菜,一天真的無事可做。退休後整個人瞬間就空落了下來,但又不能像家裡的老頭一樣在小區里下棋、打牌。因此就開始盯上了老年大學。自己報了3個班,一周三次課,半年下來學費不到1000元。

黨越向記者介紹,在自己的三所老年大學共500餘位老人學員中,女學員佔到80%以上,寒暑假是報班上課的淡季,平時則趨於一致,學員的年紀主要集中在50-65歲。

只是,《中國老年教育行業研究報告》也顯示,老年人對老年教育的熱情雖高,但其支付意願仍較低。在黨越眼裡,也是導致民辦遲遲發展不起來的原因之一。

黨越介紹,一方面,市場上公辦老年大學數量已是很少,班級爆滿、學員流動性低的現象屢見不鮮主要在於其收費低、課時長,一門課的學制能達到三年,半年一個學期只收300元;民辦老年大學一門課學制在5-8周,收費500-1000元,鋼琴等一對一的課程則在3000元左右,場地、師資也沒法和公立老年大學比,民辦老年大學還要考慮租金、師資薪酬、運營人員等成本。因此民辦老年大學常常招不滿學員,同時還掙扎在盈虧平衡線無法擴大規模。民辦老年大學屈指可數也就不難理解了。

在此背景下,近幾年,多省市提出加快老年教育的發展。2019年3月湖南省印發《湖南省老年教育發展規劃(2019-2022年)》,提出到2022年,湖南省全省縣級以上城市至少有一所老年大學,60%的鄉鎮(街道)建有老年學校,30%的村(居委會)建有老年學習點,經常性參與教育活動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總數比例達30%以上。

黨越表示,公辦老年大學肯定沒辦法快速的拓展,而民辦得不到如民營養老機構類似的的補貼或優惠,盈利情況也不容樂觀,新的人遲遲不願進來,進入的人也沒辦法繼續拓展規模。

盈利難題

身著各色旗袍、戲劇服、晚禮服走過紅地毯,拉二胡、吹葫蘆絲、彈鋼琴的表演一個接著一個,每年的年終活動,上百位爺爺奶奶級別的學習匯演儼然一場大型文藝演出。

從2016年開始,黨越便走著一年建一所校區的步伐。在擴張的同時,模式的可持續性成為了她的新的擔憂。

黨越表示,公司成立四年以來,一直處於虧損中,當下一個月總收入也就小幾十萬。而規模擴張下,門店運營人員、師資、租金等成本都在上漲。老年人的消費能力又有限,為支持學校持續的運營,課程定價只能是按微利來做。

黨越對經濟觀察報表示,一方面,老年教育不同於學生培訓機構,老年人會對培訓提很多要求、易較真,管理不容易,很多服務人員堅持不到半年就離職了,市場上有此方面管理經驗的人才十分稀缺;另一方面,為了吸引老人報名並形成口碑,我們只能去提供各種附加服務以及開設各類特色課程,如旅遊英語課、美妝課並組織老人集體出國游。

「現在開辦老年大學的門檻很低,只需在工商局注冊即可。只是如果僅僅當作一個生意來做,但凡是一個有頭腦的商人,擁有同樣的資本、資源,肯定選擇會更掙錢的行當。」黨越表示。

不過,黨越對老年大學未來的發展依舊充滿信心,她表示,老人有巨大的多潛在需求和消費能力,更早進入這個行業、早去摸索,積累經驗,當需求真正爆發的時候,民營老年大學會得到更多的重視,公司長久的品牌價值也會突顯出來,未來行業內一定會出現老年教育的新東方。在她的預計里,公司將在2019年當年能做到盈虧平衡,未來幾年內也將收回全部的投資。

⑶ 中國各種學歷人口比例

網友一:雖然我自己也是本科生,但是我從來沒把自己當回事兒,因為身邊的學霸太多了,感覺自己走到哪真的都很普通。說到本科學歷只佔4%的數字的時候,我嚇了一跳。我05年參加高考,我們班88個人(在我們年級是大班,普班72個學生)。

其中考上重點大學的22人(包括211,985院校),考上普通本科的16人,三本院校的6人(我們那一年好像是剛開始有三本,都是家裡條件還比較不錯的,花錢上的),大專院校的有11個(正規學校的大專專業或者是正規的大專專科),高職類6個(也就是現在俗稱的野雞學校)!

看到官方這個數字我自己默默的算了一下。作為80後的第一代,我們從小學到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學!以後每一個階段都會刷下一半的人。假設從小學開始有100個同學的話,那麼最後走到大學里邊的也只有25個。這25個裡面,有本科生應該在5個左右。讓我覺得4%這個數字應該還算是比較准確的。

網友二:

21世紀,大學擴招,這十來年,大學生突然多了起來。導致畢業生感覺大學生遍地都是。其實就全體國民來看,並不多。主要是四十歲以上的國民里,存量大學生太少。擴招的後果是,八成大學生集中在22--40歲年齡段。特別是30歲左右的。這是一種短期爆發的結果。

我們那時候,一百個學生一年級學生,能到五年級的,能有90個,剩下10個不是留級了,就是中途退學了。因為那時候,期末考試不及格就不能升年級,有的人一個小學要讀七八年。

網友三:

從公開數據來看,2018年我國總人口13.95億,目前僅查到2017年我國勞動人口為90199萬,計算出目前我國大學畢業生數量佔全國勞動年齡人口比例為11.87%,可以說這個比例已經很能說明問題了,換句話說,十個求職者中,就有一個是大學生。當然了碩士畢業生和博士畢業生的比例還沒有達到1%,擁有研究生學歷的依然是社會最稀缺的人才。

坦白說我並不喜歡「遍地都是」這個形容,雖然國內大學生人數達到10%左右的比例,但是畢竟是接受了國家的高等教育,國家的未來是要交在這些人身上的,只有這一大批人發揮出應有的能量,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才能早一天到來。

網友四:

其實原因很簡單,基本上就這幾點。:第一,5%這數據是全體中國人,也就是說中年人,老人,和沒到18歲的孩子也包括。你平時不會傻到去問一個10歲小孩讀大學沒,而中國,中老年人因為時代的原因讀大學的很少,比例自然就被沖下來了。

第二:大學擴招,年輕一代人讀大學的比例大幅度上升,你都在與你的同齡人競爭自然感覺本科不如狗。

第三:現在渠道多了統招,自考,留學,大專,成教,運程等等大把渠道拿證書也都叫大學生。

網友五:

起初,看到這個數據,有點不太相信,因為,滿大街都是大學生啊,我們單位將近400人,入門門檻就得是本科,但查看數據,發現還真是不到4%!

官方數據顯示,從恢復高考到2017年,40年間累計畢業的大學生,總數達11518.2萬人,粗略按照其中三本以上佔一半,專科生佔一半,也就是說,本科生有5759.1萬人左右。 看起來的確是很多,但是中國的人口139008萬人,大學生占據總人口的比例不到9%,而本科生只佔4.43%

⑷ 老年大學有獎學金嗎

老年大學是沒有獎學金的說法的。
「空巢」老人即一代戶或獨居戶老人。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口結構的明顯變化,家庭規模的小型化以及年輕一代價值觀念的改變,中國「空巢」家庭驟增。資料顯示,到2005年,「空巢」家庭已超過老年家庭的一半。而老年大學的學員中,大多數均為「空巢」老人或准老人。「空巢」老人的出現到快速增長,引起了社會各方面的極大關注。滿足「空巢」老人的需求現已成為重要研究課題。「空巢」老人的需求具有老年人完整的養老需求即經濟供養、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特點,但在精神慰藉上,要求更高,表現為求知、求康、求樂、求友、求為等方面。滿足「空巢」老人上述五種需求,老年大學可以發揮積極作用,她是「空巢」老人的溫馨家園。
1、市立和區立的老年大學。這一類通常是最正規,教學質量最好的。當然,也是最難報名的。據我所知,一般每個學期期末就會開始第二學期的報名,所以及時掌握信息很重要。如果想去這一類的話需要趁早打聽,最好能認識正在其中上課的朋友,盡早知道報名時間,及時選課及時排隊(當年為了給我媽搶個攝影課我周末六點就起床去現場排隊……)現在很多老年大學都有公眾號,也可以關注一下獲得報名信息。

2、高等院校開設的老年大學。是的,其實很多高校也會開設老年大學的!如果當地有高校的話,可以關注一下高校設立的老年大學,一般綜合性高校會有老年大學的可能性更大一些,這是經常會被忽略的資源,報名方式也差不多同上。如果在當地的高校在讀的話,還可以留意一下校內的招生信息。

3、社區開設的老年大學。一些人口規模比較大或者經濟比較發達的社區也會有社區舉辦的老年大學,這一類雖然教學質量可能不那麼高,但是勝在報名方便,可以插班,離家近,交通也便利。更重要的是父母去上課還可以認識很多社區周圍的鄰居朋友。

4、企業冠名的公益老年大學。這一類有時候和3是一起的,就是一些熱心慈善公益的企業會出資支持開設老年大學課程。課程質量當然可能比不上1和2,但是如果1和2很難報名的話,也不失為一種獲得老年教育資源的方式。
有些地方會對老年大學的學費給予一定的補貼,有些地方也會有一些福利性的收入,這都得看具體事件具體操作了。

⑸ 中國老年大學的開設情況

關於中國老年大學的開設情況有如下回答:

據了解,國家老年大學依託國家開放大學的教學體系,在全國設立了44家省級分部,其中有30家成立了老年教育專門機構,在基層有超過5.5萬個老年教育學習點。國家開放大學黨委書記校長荊德剛說,整個國家老年大學今後是五級辦學,輻射到全國的鄉村和社區,我們形成一個網格化、立體化的辦學體系,服務於全國近3億老年人。

全國老年教育公共服務平台,致力於為老年朋友物姿襪、老年教育機構等提供優質資源和教育服務,平台上線以來,已經接入了七百多萬線上用戶。平台為了更加適合老年人使用,從細節處著手,提供了多種智能化、個性化、無障礙的服務。點擊屏幕上的字幕,字體就能放大,甚至連視頻里的字幕字體也能放大。

還做了一些智能讀屏的功能,屏幕可以自動地把文字讀出來,還能冊慶和老年朋友習慣用的一些常見軟體打通,如微信小程序。該平台上線以來,已經開通了移動端、電腦端,也即將完成電視端的建設,目標是把課堂開到老百姓的客廳。

⑹ 全國老年大學有多少所

全國老年大學有多少所如下:

1、華夏老年大學:

華夏老年大學是一所經江蘇省教育廳、南京市教育局、南京市民政局批准成立,依靠社會力量辦學的新型老年大學。 自1999年9月創辦以來,在省、市教育部門的熱情指導下,遵循「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工作目標,全心全意為老年人服務。

2、中國地震局老年大學南京分校:

4、南京市江寧區老年大學:

南京市江寧區老年大學,1992年創辦,位於江寧區竹山路78-4號。學校創辦初期,以離、退休老幹部為主體,共有30多名學員, 開設了一個綜合班,學慎銷歲校名稱為「南京金陵老年大學江寧分校」。

1999 年學校更名為「江寧縣老年大學」,並成立以縣委副書記為主任、分管副縣長為副主任、十三個職能部門主要負責人為委員的江寧縣老年大學校務委員會。

5、南京大學老年大學:

2010年12月9日,在學校黨政領導的關心和相關部門的支持下,在廣大離退休同志的熱切企盼中,「南京大學老年大學」掛牌成立。老年大學由校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楊忠任校長,離退休工作處處長王耀南、天文系原黨委書記劉桂霞任副校長。

⑺ 附近有老年大學嗎

當然有

新華社北京10月19日電(記者 田曉航)你知道中國有多少老年人熱愛學習、仍在「上學」嗎?中國老年大學協會19日在京發布的《中國老年教育發展報告(2019-2020)》顯示,我國老年大學在校學員總數已超過1000萬。

「未來,學習是最好的養老。」中國老齡協會副會長吳玉韶說,我國老年教育仍面臨發展不充分、不平衡等問題,應通過讓老年教育重點向基層社區延伸、將老年教育融入社區生活場景、發展遠程教育等途徑,最大限度擴大老年教育資源增量,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學習需求。塵蘆

據中國老年大學協會常務副會長刁海峰介紹,《中國老年教育發展報告(2019-2020)》由中國老年大學協會牽頭組織編制,是我國首部老年教育發展報告。報告系統總結了我國老年教育在黨的建設、辦學模式、資源整合、課程與教學派弊帶等諸多方面的總體情況。

⑻ 鄭州是不是有個老年大學或是老年學校另外,鄭州有哪些比較正規的公益組織嗎

鄭州有老年博學院,在金水路和大學路中間;還有個惠濟區老年大學在區黨校內,新城路附近。

公益組織有:
鄭州你我健康服務中心
河南1689愛心團隊
河南翡翠星工作組
河南金色陽光兒童關懷(互助)小組
樂思義工小組
NGO發展與交流中心

閱讀全文

與2017年全國老年大學數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一般是多少 瀏覽:380
長壽富貴形容什麼動物 瀏覽:809
韓國法定退休年齡 瀏覽:51
體檢要檢查些什麼 瀏覽:209
深圳社保個人賬戶9萬退休金 瀏覽:123
虎頭鸚鵡的最長壽命是多少 瀏覽:752
退休金1千多能去派游嗎 瀏覽:340
送給農村老人家的禮物 瀏覽:603
重陽節與父母同行為愛行動 瀏覽:927
交失業養老保險要什麼材料 瀏覽:830
做hpv的體檢要注意什麼 瀏覽:791
遇到一對啥也不明說的父母怎麼辦 瀏覽:484
老人經常眼腫是什麼原因 瀏覽:430
北京市海淀區都有哪些養老院 瀏覽:75
養生燒水達不到100度怎麼辦 瀏覽:562
60歲乳暈有硬塊 瀏覽:245
江蘇17年企退養老金上調細則 瀏覽:894
老年人的保險需求 瀏覽:913
如何和父母好好告別 瀏覽:187
08年重陽節 瀏覽: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