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冬季怎樣養生
冬季養生包括精神調養、起居調養、飲實調養、運動調養、防病保健等方面!
冬三月,從立冬至立春前,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個節氣,是一年中氣候最寒冷的季節。嚴寒凝野,朔風凜冽,陽氣潛藏,陰氣盛極,草木凋零,蟄蟲伏藏,用冬眠狀態養精蓄銳,為來春生機勃發作好准備,人體的陰陽消長代謝也處於相對緩慢的水平,成形勝於化氣。因此,冬季養生之道,應眼於一個「藏」字。
方法/步驟
1
一、精神調養
為了保證冬令陽氣伏藏的正常生理不受干擾,首先要求精神安靜。為此,《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有「冬三月,此為閉藏……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之說。意思是欲求精神安靜,必須控制情志活動。做到如同對待他人隱私那樣秘而不宣,如同獲得了珍寶那樣感到滿足。如是,則「無擾乎陽」,養精蓿銳,有利於來春的陽氣萌生。
2
二、起居調養
冬季起居作息,中醫養生學的主張,如:《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所說:「冬三月,此為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千金要方•道林養性》也說:「冬時天地氣閉,血氣伏藏,人不可作勞汗出,發泄陽氣,有損於人也」。在寒冷的冬季里,不應當擾動陽氣,破壞陰成形大於陽化氣的生理比值。因此,要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以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以利陽氣潛藏,陰精積蓄。至於防寒保暖,也必須根據「無擾乎陽」的養藏原則,做到恰如其分。衣著過少過薄,室溫過低,則既耗陽氣,又易感冒。反之,衣著過多過厚,室溫過高,則腠理開泄,陽氣不得潛藏,寒邪亦易於入侵。《素問•金匱真言論》說:「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於精者,春不病溫」。說明冬季節制房事,養藏保精,對於預防春季溫病,具有重要意義。
3
三、飲實調養
冬季飲食對正常人來說,應當遵循「秋冬養陰」,「無擾乎陽」的原則,既不宜生冷,也不宜燥熱,最宜食用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為宜。為避免維生素缺乏,應攝取新鮮蔬菜。從五味與五臟關系有之,則如《素問•藏氣法時論》說;「腎主冬……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用苦補之,咸瀉之」。這是因為冬季陽氣衰微,腠理閉塞,很少出汗。減少食鹽攝入量,可以減輕腎臟的負擔,增加苦味可以堅腎養心。
具體地說,在冬季為了保陰潛陽,宜食谷類、羊肉、鱉、龜、木耳等食品,宜食熱飲食,以保護陽氣。由於冬季重於養「藏」,放在此時進補是最好的時機。
4
四、運動調養
「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葯一碗」。這句民諺,是以說明冬季鍛煉的重要性。
冬日雖寒,仍要持之以恆進行自身鍛煉,但要避免在大風、大寒、大雪、霧露中鍛煉。還須指出,在冬天早晨,由於冷高壓的影響,往往會發生逆溫現象,即上層氣溫高,而地表氣溫低,大氣停止上下對流活動,工廠、家庭爐灶等排出的廢氣,不能向大氣層擴散,使得戶外空氣相當污濁,能見度大大降低。有逆溫現象的早晨,在室外進行鍛煉不如室內為佳。
5
五、防病保健
冬季是進補強身的最佳時機。進補的方法有兩類:一是食補,一是葯補,兩者相較,「葯補不如食補」。不論食補還是葯補,均需根據體質、年齡、性別等具體情況分別對待,有針對性,方能取效。具體補法詳見「葯物養生」和「體質養生」等有關章節。
冬季是麻疹、白喉、流感、腮腺炎等疾病的好發季節,除了注意精神、飲食運動鍛煉外,還可用中葯預防,如大青葉、板藍根對流感、麻疹、腮腺炎有預防作用;黃芩可以預防猩紅熱;蘭花草、魚腥草可預防百日咳;生牛膝能預防白喉。這些方法簡便有效,可以酌情採用。
冬寒也常誘發痼疾,如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等。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病、腦血管病,以及痹證等,也多因觸冒寒涼而誘發加重。因此防寒護陽,是至關重要的。同時,也要注意顏面、四肢的保健,防止凍傷。
END
經驗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解決具體問題(尤其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詳細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2. 冬季該如何養生
中醫認為冬季是匿藏精氣的時節,冬令進補以立冬後至立春前這段期間最為適宜。冬季養生主要指通過飲食、睡眠、運動、葯物等手段,達到保養精氣、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目的。冬季養生的重要原則是「養腎防寒」。腎是人體生命的原動力,腎氣旺,生命力強,機體才能適應嚴冬的變化。而保證腎氣旺的關鍵就是防止嚴寒氣候的侵襲。
原則
冬季飲食應遵循「秋冬養陰」、「養腎防寒」、「元憂平陽」的原則,飲食以滋陰潛陽、增加熱量為主。
[養腎為先]
寒氣內應腎。腎是人體生命的原動力,是人體的「先天之本」。冬季,人體陽氣內斂,人體的生理活動也有所收斂。此時,腎既要為維持冬季熱量支出准備 足夠的能量,又要為來年貯存一定的能量,所以此時養腎至關重要。飲食上就要時刻關注腎的調養,注意熱量的補充,要多吃些動物性食品和豆類,補充維生素和無機鹽。狗肉、羊肉、鵝肉、鴨肉、大豆、核桃、栗子、木耳、芝麻、紅薯、蘿卜等均是冬季適宜食物。
[溫食忌硬]
黏硬、生冷的食物多屬陰,冬季吃這類食物易損傷脾胃。而食物過熱易損傷食道,進入腸胃後,又容易引起體內積熱而致病;食物過寒,容易刺激脾胃血管,使血流不暢,而血量減少將嚴重地影響其他臟腑的血液循環,有損人體健康,因此,冬季飲食宜溫熱松軟。
[增苦少咸]
冬天腎的功能偏旺,如果再多吃一些鹹味食品,腎氣會更旺,從而極大地傷害心臟,使心臟力量減弱,影響人體健康。因此,在冬天裡,要少食用鹹味食品,以防腎水過旺;多吃些苦味食物,以補益心臟,增強腎臟功能,常用食物如:檳榔、橘子、豬肝、羊肝、大頭菜、萵苣、醋、茶等。
[睡眠調節]
冬季作息時間應「早睡晚起」,起床的時間最好在太陽出來之後。因為早睡可以保養人體陽氣,保持溫熱的身體,而遲起可養人體陰氣。待日出再起床,就能躲避嚴寒,求其溫暖。睡覺時不要貪暖而蒙頭睡。被窩里的空氣不流通,氧氣會越來越少,時間一長,空氣變得混濁不堪。人在這樣的環境中睡覺,就會感到胸悶、惡心或從睡夢中驚醒、出虛汗,第二天會感到疲勞。
[冬保三暖]
◆頭暖 頭部暴露受寒冷刺激,血管會收縮,頭部肌肉會緊張,易引起頭痛、感冒,甚至會造成胃腸不適等。 ◆背暖 寒冷的刺激可通過背部的穴位影響局部肌肉或傳入內臟,危害健康。除了引起腰酸背痛外,背部受涼還可通過頸椎、腰椎影響上下肢肌肉及關節、內臟,促發各種不適。 ◆腳暖 一旦腳部受寒,可反射性地引起上呼吸道黏膜內的毛細血管收縮,纖毛擺動減慢,抵抗力下降。後果是病毒、細菌乘虛而入,大量繁殖,使人感冒。
3. 冬季應該如何正確養生
養生應該隨著天之四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適時而行。最近剛剛立冬,又到冬季養生的時候了。冬季養生應以「藏」為主,而人體之中腎主藏,所以冬天養生重點祛寒就溫養腎進補。下面就為大家介紹幾點冬季養生小常識:
1、進補
冬天屬水,而人體的腎亦屬水,到了冬季,腎較易受到傷害,所以冬季養生應順應了自然界和人體陽氣下降潛藏的趨勢注重補腎。進補包括食補和葯補兩類,但是補也要因人因地因時而異,一般陽氣偏虛的人,可選羊肉、雞肉、狗肉等。氣血雙虧的人,可用鵝肉、鴨肉、烏雞等。對於不宜生冷又不宜食燥熱的人,可選用枸杞子、紅棗、核桃肉、黑芝麻、木耳等。另外,五味中咸是入腎的,而甘是克腎的,了解這些,在冬季進補時就可以多一些選擇。
2、護腳
冬季健腳即健身。每天堅持步行半小時以上,活動雙腳。早晚堅持搓揉腳心,以促進血液循環。經常保持腳的清潔乾燥,襪子勤洗勤換,每天堅持用溫熱水洗腳,最好同時按摩和刺激雙腳穴位,腳上的穴位多,護腳同時護住身。此外,選一雙舒適、暖和輕便、吸濕性能好的鞋子也非常重要。用心護腳,冬季養生才能事半功倍。
3、多喝水
有人認為冬季來了,活動減少,一般不會感到口渴,因此不太需要喝水,這是錯誤的。冬天雖然排汗排尿減少,但維持大腦與身體各器官的細胞正常運作仍然需要水分滋養,一般每日補水應不少於2000~3000毫升,才能保證人體正常的新陳代謝。因此在冬季就算不渴,也要多喝水。
4、適當出點汗
冬季養生應祛寒就溫,預防寒冷侵襲是非常必要的,但也不可暴暖,尤其不能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暴暖大汗而容易引發病症。冬季屬陰,養生應以固護陰精為本,宜少泄津液,所以冬季養生要適當動筋骨,出點汗,才能強身體,切不可暴暖出大汗。
5、防病
冬季氣候寒冷,容易誘使慢性病復發或加重,加劇潰瘍病、風濕病、青光眼等病症狀,嚴重時還會誘發心肌梗死、中風的發生,因此,應注意防寒保暖,還應重視耐寒鍛煉,提高禦寒及抗病能力,預防呼吸道疾病發生,特別是預防大風降溫天氣對機體的不良刺激,備好急救葯品。
6、早睡
冬天陽氣肅殺,夜間更甚,所古人冬季養生主張早卧遲起,早睡以養陽氣,遲起以固陰精。唐代神醫孫思邈說:"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歸,冒犯寒威。"因此冬季養生要保證充足的睡眠,這樣有利於陽氣潛藏,陰津蓄積,並且充足的睡眠也可以起到緩解因為平時工作壓力大而導致的精神疲乏。
7、多運動
冬天寒冷,容易讓人身心低落狀態,感到壓抑。改變情緒低落的最好方法就是活動,根據自身健康狀況選擇一些如慢跑、跳舞、滑冰、打球等強度不等的體育活動,都是消除冬季煩悶、調養精神的良葯。還可以約去爬爬山、散散步,即可調神,又起到了運動的效果。鍛煉身體要動靜結合,宜微微出汗為度,不宜大汗淋漓,汗多泄氣,有悖於冬季陽氣伏藏之道。
8、喝粥
冬季養生宜多食熱粥,常吃粥類可以增加熱量和營養。早起宜吃熱粥,以糯米紅棗粥、八寶粥、小米粥等最適宜,晚餐節食,以養胃氣。還可以常食安神養心的桂圓粥、益精養陰的芝麻粥、消食化痰的蘿卜粥、養陰固精的胡桃粥、健脾養胃的茯苓粥、益氣養陰的大棗粥、潤肺生津的銀耳粥、清火明目的菊花粥、和胃理腸的鯽魚粥等。
9、飲茶
茶是最佳飲料之一,含有人體需要的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特別是綠茶還能防癌抗癌,長飲茶可以對人體起到良好的保健作用,尤其時長期從事電腦工作的IT男更應常飲茶。但是胃病患者或是貧血服葯者不宜喝茶,尤其是濃茶。
10、少洗澡
現在人們每天沐浴已經成為習慣,但是冬季頻頻沐浴,不符合陽氣內藏的養生原則,水熱所迫,汗出淋漓,很易感寒生病。所以北方冬季一周洗澡一次是比較合適的,南方冬季3天洗澡一次較合適。
4. 冬季如何養生
說了也沒有用,注意保暖就行了別太熱了,其他的該吃什麼吃什麼該喝什麼喝什麼,就齊了。
忘了重要的一點, 就是心情要好始終愉快的心情。
百病不生,相信我沒錯的,不要太在意!
祝你幸福!!
5. 冬天應該如何養生
仔細想想,自己也老大不小了,應該注意養生了。尤其看著身邊的年輕人,冬天還在露腳脖,不穿秋褲的時候,我早已老老實實的穿上了秋褲,穿上了長筒襪,這個時候才會突然意識到自己真的已經開始怕冷了,真的已經需要養生了。
每天的飲食必須有粥和湯,千萬不要暴飲暴食或者喝涼水,甚至吃冰糕,尤其冬天天氣太涼,很容易對自己的胃造成一定的損傷。女生生理期階段一定要備好溫暖的紅棗紅糖水,注意不要讓自己著涼,一定要好好愛護自己的身體。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只有好好保護好自己的身體,才有可能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一定要注意養生,有良好的身體狀況,才能讓自己有足夠好的狀態去實現自己
6. 冬季應該怎麼養生
冬季養生六訣
早睡早起 冬季夜長,人們不可過分熬夜。每當到了夜間10~11點就應上床睡覺,到早晨到了6~7點就應按時起床。古人雲,早睡以養陽氣,遲起以養陰氣,後者對健康不利。
涼水洗臉 冬季天冷,多數人喜歡用熱水洗手、洗臉,這是沒有錯誤的;但採用涼水洗手、洗臉,這卻對身體非常有益。研究表明,冬季堅持用涼水洗手、洗臉,可增強耐寒抵抗力,對適應環境變化有所幫助。
穿著暖和 自古就有「秋防燥、冬防寒」的說法,因為冬季寒冷,特別是北方寒風刺骨,如果不注意防寒,那麼,「外寒侵入機體,經久不散,易傷人體的陽氣,導致內寒產生,使人生病」。所以,進入冬季後,要把防寒作為養生的第一要務,不可硬撐。無論是在家還是外出都要注意穿著暖和。
運動鍛煉 寒冷的冬季使許多人長時間呆在家中,不外出或很少外出參加運動,其結果是機體抵抗力和免疫力都有所下降,經常感冒。因此,冬季也要加強鍛煉,只要不是刮大風的日子就可外出鍛煉,這樣對保持健康有益,可少生病或不生病。
開窗通風 寒冷的冬季,人們常常將門窗關得緊緊的,這種做法使得屋子內充滿二氧化碳和廢氣,對人的健康十分不利。因此,即便是異常寒冷的寒冬臘月也要注意定時開窗,以便排放二氧化碳和廢氣,提高氧氣濃度。同時,讓陽光照射進來,增加室內負離子含量,以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樂觀向上 冬季受到使用火爐、暖氣、氣候乾燥等方面的影響,人容易「上火」,情緒也易發生變化。中醫認為怒則氣上,擾動陽氣。因此,冬季要注意情緒調節,平日要注意保持樂觀情緒,而當遇到不順心之事要注意保持冷靜,不要輕易生氣、發怒,以避免焦慮和抑鬱等負性情緒。
7. 冬季該如何養生
冬季養生保健小常識
一、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1、在冬季,人們習慣把房子的門窗關得緊緊的,如此會造成室內二氧化碳濃度過高,若再加上汗水的分解產物,消化道排除的不良氣體等,將使室內空氣受到嚴重污染。
2、人在這樣環境中會出現頭昏、疲勞、惡心、食慾不振等現象。
3、另外,冬季是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好發季節,茵此一定要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新鮮。
二、調節飲食:
1、冬季膳食的營養特點應該是:攝取充足的、與其曝寒和活動程度相適應的熱能。
2、營養素的比例,以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分別佔15~23%、25~35%、 60~70%為宜。礦物質的攝取量也應較平時需要略高一些。維生素的部分,應特別注意增加維生素C的需要量。攝取足夠的動物性食品和大豆,以滿足優質蛋白 質的需求,適當增加油脂,其中植物油最好達到一半以上,此外,蔬菜、水果和奶類得攝取量也需充足。
三、斂陰護陽:
1、冬季,由於自然界陰盛陽衰,寒氣襲人,極易損傷人體的陽氣,所以冬季養生應從斂陰護陽出發。
首先要盡量早睡晚起。冬季早睡晚起,保持較長的休息時間,可使意 志安靜,人體潛伏的陽氣不受干擾,這是冬季保健首先要注意的。
2、其次,要十分注意背部的保暖。背部是陽中之陽,風寒等邪氣極易透過人體的背部侵入,引發疾 病。老人、兒童及體弱者冬日要注意背部保暖,避免陽氣受到傷害。
3、接著要避寒就暖。冬天氣候較冷,人們要注意盡量待在溫度室中的房間哩,減少外出次數。如要 外出,就要穿上保暖的衣服和鞋襪。
4、另外要特別注意的是:冬天洗澡,稍有不慎就會引起傷風感冒,並誘發呼吸道疾病等。茵此應減少洗澡次數,及洗澡過程的保暖 動作,幼兒、老年人及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應注意。
四、適度進補:
1、在一般民眾的觀念里,寒冷的冬天是進補的好時節,中醫對人體的調節滋補十分講究,根據天人相應,時臟對應的理論,冬季屬腎,腎主臟精而為生命之元,故冬月為四季進補的最佳 季節。意思是天氣與人體方面四季時令對應五臟,冬季宜調理腎臟,腎是生命之元,茵此冬季進補重要的是滋補腎臟,腎強壯人體亦強壯。
2、根據中 醫「虛則補之,寒者溫之」的原則,在冬季膳食原皂應多吃溫性、熱性特別是溫補腎陽的食物進行調哩,以提高人體的耐寒能力。冬季「食補」,應選用富含蛋白 質、維生素和易於消化的食物。可選食:糙米、玉米、小麥、黑豆、豌豆等榖豆類;生薑、韭菜、大蒜、蘿卜、花椰菜、木耳等蔬菜;羊肉、牛肉、雞肉、豬腰子及 鱔魚、鯉魚、鰱魚、帶魚、蝦等肉食;核桃、桂圓、栗子、芝麻等果品。體質虛弱的老年人,冬季可常吃燉母雞、瘦肉、蹄筋,常喝牛奶、豆漿等,可增強體質
3、現代醫學認為,冬令進補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促進新陳代謝,使畏寒的現象得到改善。冬令進補還能調節體內的物質代謝,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貯存於體內,有助於體內陽氣的升發,為來年的身體健康打基礎。
4、在此要特別提出的是,冬令進補最好能夠享醫師諮詢,以免誤用不適當的葯才,反而造成身體的不適。例如:腸胃有問題的人,一定要小心選擇適當的葯膳,否則過於滋膩辛辣的補葯,容易造成腸胃的損傷。最好可以請中醫師調配適合個人腸胃的葯方,燉煮不同口味的葯膳,如此不僅可以達到冬令進補的目的,還有健脾顧胃之功。
8. 冬季如何養生
多嚼少食:
充分咀嚼能促進消化,老年人脾胃功能衰弱,更要重視多咀嚼,這樣吃進去的食物才能被很好地消化吸收。少食即少吃多餐,特別是晚餐不宜過飽。
多菜少肉:
古代醫學主張飲食以清淡為主,特別是老年人,要以「五穀為養,五果為助」,平時多吃新鮮蔬菜,既可供給人體營養,又有助於保持大便通暢。適當減少肉類食物,避免攝入過多脂肪,能減少高血壓、高血脂等疾病的發生。
多醋少鹽:
《黃帝內經》說「咸傷腎」,現代醫學研究也證明,高血壓的發病與過量攝入鹽有關,因此,「淡食多補」是有一定道理的。而醋味酸、性溫,能促進消化,多吃些醋對身體有益。
多果少糖:
糖性黏膩,助濕生痰,而痰為百病之源,老年人少吃糖為佳。而水果中不僅含有糖分,還含有多種維生素,對人體大有裨益。
多施少欲:
多施是指多幫助別人,若能為他人分憂解難,自己亦分享其樂,精神愉快,勝似補葯。少欲是指人要少些慾望,做到隨遇而安、淡泊名利。
多眠少煩:
老年人氣血相對較弱,精力不足,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使體力、精力得以恢復。日常生活中,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須知憂愁煩惱最易導致氣機郁結,因此老年人遇事不要煩惱,要胸懷寬廣,泰然處之。
多容少衣:
多容是指姿態要端正,做到坐如鍾、站如松、睡如弓。少衣並不是說要少穿衣服,而是說要按季節變化增減衣物。
多步少車:
老年人要少坐車、多走路,這樣可促進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長期堅持以步代車,對延年益壽大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