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60歲以上就不患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機理還不清楚,原因多種多樣,60歲以上也同樣是人,也會得各種精神上的病,包括老年痴呆和精神分裂。
2. 精神分裂症
您好
精神分裂症來病因復雜症狀自多樣,治療方法也因人而異,切不可亂用葯。由於精神分裂症是一種病情反復,比較容易復發的疾病,因此採用傳統的西葯治療只能是控制,無法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專家建議採用中醫對患者進行整體調節,並在此基礎上分型對症治療,會有很好的治療效果,有很大一部分患者是可以臨床治癒的!
治療精神分裂症應該到正規專業醫療機構。
祝早日康復。
3. 得了精神分裂症病怎麼辦
精神分裂症的治療,應該在醫生指導下用葯,也不要擅自停葯。
精神分裂症的治療中,抗精神病葯物起著重要作用。支持性心理治療,改善病人的社會生活環境以及為提高病人社會適應能力的康復措施,亦十分重要。一般在急性階段,以葯物治療為主。慢性階段,心理社會康復措施對預防復發和提高病人社會適應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抗精神病葯物治療抗精神病葯物,又稱神經阻滯劑,能有效地控制精神分裂症的精神症狀,最常用的抗精神病葯物,葯物的選擇,應考慮到臨床症狀特點以及病人的軀體狀況特點。
(1)急性期系統葯物治療:首次發病或緩解後復發的病人,抗精神病葯物治療力求系統和充分,以求得到較深的臨床緩解。一般療程為8~10周。常用抗精神病葯物的劑量如下:
①氯丙嗪:治療劑量一般為300~400mg/d。60歲以上老年人的治療劑量,一般為成人的1/2或1/3。
②奮乃靜:除鎮靜作用不如氯丙嗪外,其他同氯丙嗪。對心血管系統、肝臟和造血系統的副作用較氯丙嗪輕。適用於老年、軀體情況較差的患者。成人治療量40~60mg/d。
③三氟拉嗪:葯物不僅無鎮靜作用,相反有興奮、激活作用。有明顯抗幻覺妄想作用。對行為退縮、情感淡漠等症狀有一定療效。適用於精神分裂症偏執型和慢性精神分裂症。成人劑量20~30mg/d。
④氟哌啶醇:是丁醯苯類葯物。本葯能較迅速地控制精神運動性興奮,有抗幻覺妄想作用,對慢性症狀亦有一定療效。錐體外系副作用較明顯。成人治療劑量12~20mg/d。
⑤氟哌噻噸(三氟噻噸,復康素):本葯對陰性症狀效果較好。劑量10~20mg/d。日量在20mg以上時,易出現錐體外系副作用。對造血系統、肝、腎無毒性作用。起效較快,2周內見效。
⑥珠氯噻噸(氯噻噸,高抗素):本葯對妄想、幻覺以及興奮、沖動等行為障礙效果較好。每片10mg,治療劑量40~80mg/d。起效較快,1周可出現療效。
⑦氯氮平:因其有明顯抗精神病作用,而錐體外系副作用甚輕,而開始應用於臨床。其主要缺點是可出現粒細胞減少甚至缺乏的副作用,出現率約1%左右。需要定期檢測,治療開始2個月需每周1次,3個月後需每2周1次。一旦出現粒細胞減少,應立即停葯。國內外雙盲研究資料顯示,氯氮平對急性精神分裂症症狀療效與氯丙嗪等相等同,但對難治性精神分裂症療效優於氯丙嗪(MeltzerHY,1995)。國外對難治性精神分裂症6周雙盲、多中心協作資料(Kane,1988),發現氯氮平600mg/d的療效優於氯丙嗪1200mg/d,前者20%有效,後者為4%。常用治療劑量300~400mg/d。
⑧舒必利(Sulpiride):臨床總療效與氯丙嗪相接近,對控制幻覺、妄想、思維邏輯障礙有效外,對改善病人情緒、與周圍人接觸亦有治療作用。治療平均劑量600~800mg/d。
第二代新型抗精神病葯物。這類葯物的葯理作用不僅限於D2受體,同時作用於5-HT2受體及其他受體。其特點是錐體外系副作用等明顯低於第一代。
⑨利培酮(維思通):是5-HT2/D2受體平衡拮抗劑。其主要優點是錐體外系副作用較輕,除對妄想等陽性症狀有效外,亦能改善陰性症狀。國內多中心研究發現,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症對陽性症狀及陰性症狀均有效,患者對該葯的耐受性及依從性也較好(顧牛范,1998)。成人治療劑量為3~4mg/d,個別可達6mg/d。
⑩奧氮平(奧蘭扎平):作用於D4、D3、D2受體及5-HT2、α2受體。較氯氮平的優點是無粒細胞缺乏的嚴重副作用,無錐體外系副作用。國內臨床研究發現,奧氮平對陽性、陰性症狀以及一般精神病態均有良好療效,錐體外系不良反應少(舒良,1999)。成人治療劑量為5~20mg/d。
⑪長效針劑:適用於有明顯精神症狀而拒絕服葯或有藏葯企圖的病人,以及處於鞏固療效、預防復發維持治療階段的病人。
治療劑量:屬於吩噻嗪類葯物的有癸氟奮乃靜(氟奮乃靜癸酸酯)12.5~25~50mg,每2~3周肌內注射一次;棕櫚酸哌泊塞嗪(哌泊噻嗪棕櫚酸酯),50~100mg,每3~4周肌注1次;屬於丁醯苯類的有癸氟哌啶醇(安度利可長效針劑)50~100mg肌注,每2~4周1次;五氟利多30~40mg口服,每周1次。少數病人可用至每周120mg。
此外,硫雜蒽類的長效針劑:癸氟哌噻噸(三氟噻噸癸酸酯,氟哌噻噸癸酸酯)每2周肌注20~40mg,對改善慢性症狀有效,且療效較快。癸酸珠氯噻醇(癸酸氯哌噻噸),每2周肌注200mg,對改善陽性和陰性症狀均有效。
維持治療:癸氟奮乃靜(氟癸酯)12.5~25mg,每4~6周肌注一次;棕櫚酸哌泊塞嗪(哌泊噻嗪棕櫚酸酯)50~100mg,每4~8周肌注1次;或癸氟哌啶醇50~100mg,每月肌注1次;或口服五氟利多10~20mg,每周1次。
葯物的劑量因人而異。一般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加量,速度因個體對葯物的耐受情況和對葯物的敏感性而異。一般於10天至2周內加至治療劑量,一般在治療量4~6周內可控制急性精神分裂症症狀。
對有明顯自傷、傷人、興奮躁動病人,宜迅速控制興奮,防止病人發生意外。人工冬眠常溫治療(氯丙嗪和異丙嗪各50mg肌注, 2次/d)或快速氟哌啶醇肌注治療(3~4次/d,每次5~10mg),與口服常規給葯相比,有療效短、顯效快、安全的優點。約50%病人在兩周內明顯改善精神症狀。氯丙嗪可引起低血壓副作用,老年血壓高者慎用。
4. 60多歲了現在才發現精神分裂症能治好嗎求大神幫助
以目前的水平精神分裂症只能葯物控制,不可能治癒,臨床控制到比較理想的程度按規定吃葯就行。60多歲同年輕人沒有區別。
5. 20多年精神分裂症沒有治好長年住院現在已經快60歲了身體抵抗力差了,是不是應該放棄治療不再吃葯了
為什麼會導致精神分裂症呢,有想過嗎?精神分裂症最大的因素,就是因為回給自已過度的答壓力和刺激,讓自已整天和負面的情緒相處,久而久之,就會慢慢衍變成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只能一輩子吃葯,不是不可以吃葯,而是精神分裂症現行的醫學治療,只能透過吃葯、打針來治療。這樣子一輩子才可以活得快快樂樂,因為精神分裂症不可能不用吃葯,首先要建立正確的觀念,精神分裂症只能透過服用精神科葯物來治療而已。
葯物的治療,聽起來好像很簡單,事實上要做到每天規律的服葯,才可以讓自已過得開開心心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只能透過葯物的規律的治療,這樣子才不會導致病情的加重,那麼規律的治療,就是要隨時注意自已的狀況,讓自已有病識感,這才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療的重點,如何讓自已有病識感,這樣子才不會覺得過得像個人。
葯物的調整是非常的重要的,隨時注意自已的狀況,每天注意自已的狀況,知道自已有問題,就去找精神科醫生調葯,這也是不會讓自已的狀況一直加劇,所以正確的治療方式,就是找個可以和你配合的醫生,了解你的全盤狀況,然後一直做葯物調整,這就是防止自已的精神病一直加劇的唯一方法。
6. 精神分裂症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一)治療
精神分裂症的治療中,抗精神病葯物起著重要作用。支持性心理治療,改善病人的社會生活環境以及為提高病人社會適應能力的康復措施,亦十分重要。一般在急性階段,以葯物治療為主。慢性階段,心理社會康復措施對預防復發和提高病人社會適應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抗精神病葯物治療抗精神病葯物,又稱神經阻滯劑,能有效地控制精神分裂症的精神症狀,40多年來廣泛應用於臨床,明顯提高了精神症狀的緩解率和精神病患者的出院率。有作者統計近100項(AFLehman,1998)雙盲對照,發現抗精神病葯物能對50%~80%左右精神分裂症陽性症狀有明顯療效,而對照安慰劑僅5%~45%左右。
最常用的抗精神病葯物,最早在20世紀50年代發現的有以氯丙嗪為代表的吩噻嗪類(Phenothiazine)葯物;繼之出現以氟哌啶醇為代表的丁醯苯類(Butyrophenone),以及以氯普噻噸(泰爾登)為代表的硫雜蒽類(Thioxanthene)葯物。按臨床作用特點,可分為低效價和高效價兩類。前者以氯丙嗪為代表,以鎮靜作用強、抗興奮和抗幻覺妄想作用明顯、錐體外系副作用較輕、但對心血管和肝功能影響較明顯為特點,治療劑量較大。第二類以氟哌啶醇、三氟拉嗪為代表。此類葯物的抗幻覺、妄想作用較突出,錐體外系副作用較嚴重,無鎮靜、抗興奮作用,對內臟功能的副作用較輕。此外又發現苯甲醯胺類(Benzamide)的舒必利(sulpiride)亦是有效的抗精神病葯物。
非典型抗精神病葯物氯氮平有明顯鎮靜和抗精神病症狀的作用,而錐體外系副作用甚輕。其主要副作用是可出現粒細胞減少甚至缺乏的副作用。一度在國際上停止使用,但以後發現氯氮平對難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療效優於前幾類抗精神病葯物而又開始在臨床應用。但需要長期監測白細胞總數及分類,尤其在治療早期。此外,氯氮平的發現引起了神經生化和精神葯理學界對5-HT拮抗作用在治療效果以及神經阻滯劑耐受性方面的關注(FleischnackerWW,1999)。
為減輕上述抗精神病葯物的副作用,出現了第二代抗精神病葯物,如既作用於DA受體,又作用於5-HT受體的利培酮(Risperidone)以及與氯氮平化學結構類似,但沒有白細胞缺乏副作用的葯物奧氮平(Olanzapine),以及其他如佐替平(Zotepine)和奎硫平(Quetiapine)等。
葯物的選擇,應考慮到臨床症狀特點以及病人的軀體狀況特點。
(1)急性期系統葯物治療:首次發病或緩解後復發的病人,抗精神病葯物治療力求系統和充分,以求得到較深的臨床緩解。一般療程為8~10周。常用抗精神病葯物的劑量如下:
①氯丙嗪:治療劑量一般為300~400mg/d。60歲以上老年人的治療劑量,一般為成人的1/2或1/3。
②奮乃靜:除鎮靜作用不如氯丙嗪外,其他同氯丙嗪。對心血管系統、肝臟和造血系統的副作用較氯丙嗪輕。適用於老年、軀體情況較差的患者。成人治療量40~60mg/d。
③三氟拉嗪:葯物不僅無鎮靜作用,相反有興奮、激活作用。有明顯抗幻覺妄想作用。對行為退縮、情感淡漠等症狀有一定療效。適用於精神分裂症偏執型和慢性精神分裂症。成人劑量20~30mg/d。
④氟哌啶醇:是丁醯苯類葯物。本葯能較迅速地控制精神運動性興奮,有抗幻覺妄想作用,對慢性症狀亦有一定療效。錐體外系副作用較明顯。成人治療劑量12~20mg/d。
⑤氟哌噻噸(三氟噻噸,復康素):本葯對陰性症狀效果較好。劑量10~20mg/d。日量在20mg以上時,易出現錐體外系副作用。對造血系統、肝、腎無毒性作用。起效較快,2周內見效。
⑥珠氯噻噸(氯噻噸,高抗素):本葯對妄想、幻覺以及興奮、沖動等行為障礙效果較好。每片10mg,治療劑量40~80mg/d。起效較快,1周可出現療效。
⑦氯氮平:因其有明顯抗精神病作用,而錐體外系副作用甚輕,而開始應用於臨床。其主要缺點是可出現粒細胞減少甚至缺乏的副作用,出現率約1%左右。需要定期檢測,治療開始2個月需每周1次,3個月後需每2周1次。一旦出現粒細胞減少,應立即停葯。國內外雙盲研究資料顯示,氯氮平對急性精神分裂症症狀療效與氯丙嗪等相等同,但對難治性精神分裂症療效優於氯丙嗪(MeltzerHY,1995)。國外對難治性精神分裂症6周雙盲、多中心協作資料(Kane,1988),發現氯氮平600mg/d的療效優於氯丙嗪1200mg/d,前者20%有效,後者為4%。常用治療劑量300~400mg/d。
⑧舒必利(Sulpiride):臨床總療效與氯丙嗪相接近,對控制幻覺、妄想、思維邏輯障礙有效外,對改善病人情緒、與周圍人接觸亦有治療作用。治療平均劑量600~800mg/d。
20世紀90年代以來,出現了第二代新型抗精神病葯物。這類葯物的葯理作用不僅限於D2受體,同時作用於5-HT2受體及其他受體。其特點是錐體外系副作用等明顯低於第一代。
⑨利培酮(維思通):是5-HT2/D2受體平衡拮抗劑。其主要優點是錐體外系副作用較輕,除對妄想等陽性症狀有效外,亦能改善陰性症狀。國內多中心研究發現,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症對陽性症狀及陰性症狀均有效,患者對該葯的耐受性及依從性也較好(顧牛范,1998)。成人治療劑量為3~4mg/d,個別可達6mg/d。
⑩奧氮平(奧蘭扎平):作用於D4、D3、D2受體及5-HT2、α2受體。較氯氮平的優點是無粒細胞缺乏的嚴重副作用,無錐體外系副作用。國內臨床研究發現,奧氮平對陽性、陰性症狀以及一般精神病態均有良好療效,錐體外系不良反應少(舒良,1999)。成人治療劑量為5~20mg/d。
7. 精神分裂症是什麼
精神分裂症是以基本個性改變,思維、情感、行為的分裂,精神活動與環境的不協調為主要特徵的一類最常見的精神病。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病中最常見的一組精神病,典型症狀: 陣發性狂笑、幻覺、內容難以聽清的自言自語、內向性思維、 對光反射遲鈍和模仿言語。多表現為突然興奮、沖動,言語凌亂,行為紊亂,片斷幻覺和妄想。
治療:
(1)急性期系統葯物治療:首次發病或緩解後復發的病人,抗精神病葯物治療力求系統和充分,以求得到較深的臨床緩解。一般療程為8~10周。常用抗精神病葯物的劑量如下:
①氯丙嗪:治療劑量一般為300~400mg/d。60歲以上老年人的治療劑量,一般為成人的1/2或1/3。
②奮乃靜:除鎮靜作用不如氯丙嗪外,其他同氯丙嗪。對心血管系統、肝臟和造血系統的副作用較氯丙嗪輕。適用於老年、軀體情況較差的患者。成人治療量40~60mg/d。
③三氟拉嗪:葯物不僅無鎮靜作用,相反有興奮、激活作用。有明顯抗幻覺妄想作用。對行為退縮、情感淡漠等症狀有一定療效。適用於精神分裂症偏執型和慢性精神分裂症。成人劑量20~30mg/d。
④氟哌啶醇:是丁醯苯類葯物。本葯能較迅速地控制精神運動性興奮,有抗幻覺妄想作用,對慢性症狀亦有一定療效。錐體外系副作用較明顯。成人治療劑量12~20mg/d。
⑤氟哌噻噸(三氟噻噸,復康素):本葯對陰性症狀效果較好。劑量10~20mg/d。日量在20mg以上時,易出現錐體外系副作用。對造血系統、肝、腎無毒性作用。起效較快,2周內見效。
⑥珠氯噻噸(氯噻噸,高抗素):本葯對妄想、幻覺以及興奮、沖動等行為障礙效果較好。每片10mg,治療劑量40~80mg/d。起效較快,1周可出現療效。
⑦氯氮平:因其有明顯抗精神病作用,而錐體外系副作用甚輕,而開始應用於臨床。其主要缺點是可出現粒細胞減少甚至缺乏的副作用,出現率約1%左右。需要定期檢測,治療開始2個月需每周1次,3個月後需每2周1次。一旦出現粒細胞減少,應立即停葯。
8. 六十歲了是神神病還是精神分裂症
您好,精神分裂症其實是精神病的一種,一般情況下人們習慣將精神患者都統稱回為精神病。年齡並不是答區分精神病和精神分裂症的依據,其判斷是否精神分裂症還是應該要看其具體的症狀表現。請問患者平時有哪些症狀表現呢?
9. 60歲老太得30多年的精神分裂還有恢復的可能嗎
有康復可能,主要還是看目前病症以及想要達到的效果。如果現在在用葯期間比較穩定的話,那慢慢鹼減量,基本也就這樣了。如果病情還挺明顯的話,那就不好康復,畢竟病史太久了。
10. 精神分裂症是什麼樣的症狀,平常有什異常現象。
病因
精神分裂症無論從生物學或是方法學角度而言,都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疾病。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和發病機制、治療和預防,一直是精神病學研究的中心課題。傳統醫學模式強調生物性的病因,按照這一觀點,精神分裂症屬於原因不明的疾病。因為,自從發現致病微生物後,人們習慣把各種疾病的病因都看成是單一的因素,如果找不到單一病因就認為是「病因未明」。許多常見疾病都可以認為是病因未明,例如高血壓、胃潰瘍等。精神分裂症當然也屬於這一類。不過,這一傳統概念已有所變化,反映在20世紀70年代以來疾病模式的變化方面,即由原來的生物醫學模式轉化為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這意味著對多數疾病來說,其發病不是絕對地取決於單一因素,例如感染結核分枝桿菌後不一定就患肺結核(實際上多數不患肺結核),是否患病還決定於本人當時的精神和軀體狀況,而這些又和其環境條件密切相關。就精神分裂症而言,有些人認為它也是由許多因素綜合作用引起的。 遺傳因素:群體遺傳學研究結果證明,精神分裂症屬於多基因遺傳的復雜性疾病,其遺傳度為60%~80%。因此遺傳因素是精神分裂症最可能的一種素質因素。最早的家系研究發現,精神分裂症患者親屬罹患該病的概率高於一般居民數倍,患病率隨血緣關系的密切程度而增加;患病者病情越重,親屬患病概率越高。 環境中的生物學和社會心理因素:精神分裂症的發生,除遺傳因素在病因中起重要作用外,環境中的心理應激和軀體疾病的影響,一直是該病病因學研究的重要方面。許多材料說明,精神分裂症與心理社會因素有關,但還沒能發現決定發生精神分裂症的心理因素。[1]
[編輯本段]症狀
聯想障礙
精神分裂特徵初期表現,思維鬆弛(思維散漫)、破裂性思維、邏輯倒錯性思維、思維中斷、思維涌現(強制性思維)或思維內容貧乏及病理性象徵性思維。
情感障礙
情感淡漠、遲鈍、情感不協調(不恰當)及情感倒錯或自笑(痴笑)。
意志活動減退
少動、孤僻、被動、退縮;社會適應能力差與社會功能下降;行為離奇,內向性;意向倒錯等。
其他常見症狀
妄想是精神分裂特徵的明顯表現,特點多為不系統、泛化、荒謬離奇;原發性妄想(妄想知覺);幻覺,以言語性幻聽多見,評論性、命令性幻聽,其他精神自動症等一級症狀及緊張症等。[2]
[編輯本段]治療發病機理
(一)生化代謝障礙很早以前,人們就懷疑精神病是起因於毒性物質,並進行了廣泛的研究,伴隨著精神葯理學的發展,使精神分裂症的生化發病機理的研究取得了很大進展,比較有意義的有以下幾種假說。多巴胺假說近年來研究發現苯丙胺能促使多巴胺釋入突觸間隙,又能使正常人產生一種類精神分裂症的臨床表現;各種抗精神病葯物能拮抗多巴胺敏感的環腺甘酶,阻滯突觸後多巴胺受體,葯物的這種作用與其臨床效價一致;精神分裂症的尾狀核、殼核及伏隔核內有多巴胺受體密度增多;提出精神分裂症的發生與腦內某些部位內多巴受能活動過度有關。但是,這種假說的直接證據尚不足,還存在著缺陷,部分患者的葯物療效不佳,因此不能都用多巴假說來解釋。甲基轉移假說 擬精神病葯物南美仙人掌毒鹼是兒茶酚胺的3-甲基化產物,二甲基色胺是色胺的氮-甲基衍生物,均能使健康受試者產生類精神分裂症的症狀。推測精神分裂症的發生可能與多巴胺或五羥色胺等神經遞質的過義甲基化,造成體內甲基化毒性產物畜積有關。3.其它近年來發現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小板內單胺氧化酶(MAO)活性降低,先證者及其未發病的單卵攣生同胞血小板單胺氧化酶活性均降低,認為酶活性改變是個體遺傳易傷性的標志。提出五羥色胺(5-HT)傳遞障礙假說者發現精神分裂症患者腦液內五羥吲哚醋酸(5-HIAA)含量低,血內5-HT的合成與降解力降低,提示發症可能與患者腦內5-HT能活性降低有關。有人認為精神分裂症發生可能與腦內多馬胺系統(活性過強)與5-HT系統(活性過低)之間的不平衡有關。(二)高級神經活動症理生理學假說 巴甫洛夫學派認為精神分裂症症狀是產生於大腦皮質慢性催眠狀態的基礎上的,不同部位、范圍、程度的抑制過程可導致不同的精神症狀,當抑制過程波及皮質下情感反射弧時,則出現情感淡漠和遲鈍。並用大腦皮質的病理隋性興奮灶與負誘導來妄想的堅信不疑和缺乏批判力。(三)免疫學假說 認為精神分裂症是某種異常抗原所產生免疫反應。Heath根據他的研究發現提出精神分裂症是由抗體引起腦的特殊部位損害所致,但Heath的發現尚未被其他研究所證實。另外一些研究發現患者血清與腦液內不抗體,異常淋巴細胞受免疫球蛋白含量異常,認為精神分裂症是異常的免疫反應的結果。但目前尚不能肯定這些變化的特異性。(四)心理學發病機理 心理動力學理論認為精神分裂症是「力必多」(Libido)退縮到依附於自我的地步,使外界變得毫無意義,也不會產生移情。M.klein認為精神分裂症的病源在幼兒期,在此期內往往把自我與母親的化身裂成「完全好的與完全壞的」兩個部分,如不能順利渡過此期,以後有可能罹患精神分裂症。心理生理學假說認為:除素質一應激作用外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感知和認知方面存在有特異的缺陷。相當一部分患者屬於「過度警覺」(Overarousal),特別是較為退縮的慢性病例中這種表現更多。Kraepelin和Bleuler都認為精神分裂症狀大都可追溯到注意與感知能力減弱。(五)大腦兩半球功能不平衡學說是在近20年神經心理學發展基礎上產生的一種新的病因學說,其內容有以下幾種說法:①精神分裂症的思維障礙是左半球功能失調的結果。②由於右半球功能減弱,左半球功能過分活躍所致。③胼胝體功能缺陷致左右半球信息交通受阻,或由於其功能亢進,信息傳遞過多,以致左半球活動過度。④精神分裂症可分成相當於妄想型表現的左半球過分優勢綜合征和相當於非妄想型表現的左半球功能減退綜合征兩種。 精神分裂症的治療中,抗精神病葯物起著重要作用。支持性心理治療,改善病人的社會生活環境以及為提高病人社會適應能力的康復措施,也十分重要。一般在急性階段,以葯物治療為主。慢性階段,心理社會康復措施對預防復發和提高病人社會適應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葯物治療
抗精神病葯物,又稱神經阻滯劑,能有效地控制精神分裂症的精神症狀,廣泛應用於臨床,明顯提高了精神症狀的緩解率和精神病患者的出院率。最常用的抗精神病葯物,最早在20世紀50年代發現的有以氯丙嗪為代表的吩噻嗪類(Phenothiazine)葯物;繼之出現以氟哌啶醇為代表的丁醯苯類(Butyrophenone),以及以氯普噻噸(泰爾登)為代表的硫雜蒽類(Thioxanthene)葯物。按臨床作用特點,可分為低效價和高效價兩類。前者以氯丙嗪為代表,以鎮靜作用強、抗興奮和抗幻覺妄想作用明顯、錐體外系副作用較輕、但對心血管和肝功能影響較明顯為特點,治療劑量較大。第二類以氟哌啶醇、三氟拉嗪為代表。該類葯物的抗幻覺、妄想作用較突出,錐體外系副作用較嚴重,無鎮靜、抗興奮作用,對內臟功能的副作用較輕。此外發現苯甲醯胺類(Benzamide)的舒必利(sulpiride)也是有效的抗精神病葯物。 葯物的選擇,應考慮到臨床症狀特點以及病人的軀體狀況特點。 (1)急性期系統葯物治療:首次發病或緩解後復發的病人,抗精神病葯物治療力求系統和充分,以求得到較深的臨床緩解。一般療程為8~10周。常用抗精神病葯物的劑量如下: ①氯丙嗪:治療劑量一般為300~400mg/d。60歲以上老年人的治療劑量,一般為成人的1/2或1/3。 ②奮乃靜:除鎮靜作用不如氯丙嗪外,其他同氯丙嗪。對心血管系統、肝臟和造血系統的副作用較氯丙嗪輕。適用於老年、軀體情況較差的患者。成人治療量40~60mg/d。 ③三氟拉嗪:葯物不僅無鎮靜作用,相反有興奮、激活作用。有明顯抗幻覺妄想作用。對行為退縮、情感淡漠等症狀有一定療效。適用於精神分裂症偏執型和慢性精神分裂症。成人劑量20~30mg/d。 ④氟哌啶醇:是丁醯苯類葯物。本葯能較迅速地控制精神運動性興奮,有抗幻覺妄想作用,對慢性症狀亦有一定療效。錐體外系副作用較明顯。成人治療劑量12~20mg/d。 ⑤氟哌噻噸(三氟噻噸,復康素):該葯對陰性症狀效果較好。劑量10~20mg/d。日量在20mg以上時,易出現錐體外系副作用。對造血系統、肝、腎無毒性作用。起效較快,2周內見效。 ⑥珠氯噻噸(氯噻噸,高抗素):該葯對妄想、幻覺以及興奮、沖動等行為障礙效果較好。每片10mg,治療劑量40~80mg/d。起效較快,1周可出現療效。 ⑦氯氮平:因其有明顯抗精神病作用,而錐體外系副作用甚輕,而開始應用於臨床。其主要缺點是可出現粒細胞減少甚至缺乏的副作用,出現率約1%左右。需要定期檢測,治療開始2個月需每周1次,3個月後需每2周1次。一旦出現粒細胞減少,應立即停葯。國內外雙盲研究資料顯示,氯氮平對急性精神分裂症症狀療效與氯丙嗪等相等同,但對難治性精神分裂症療效優於氯丙嗪(Meltzer HY,1995)。國外對難治性精神分裂症6周雙盲、多中心協作資料(Kane,1988),發現氯氮平600mg/d的療效優於氯丙嗪1200mg/d,前者20%有效,後者為4%。常用治療劑量300~400mg/d。 ⑧舒必利(Sulpiride):臨床總療效與氯丙嗪相接近,對控制幻覺、妄想、思維邏輯障礙有效外,對改善病人情緒、與周圍人接觸亦有治療作用。治療平均劑量600~800mg/d。20世紀90年代以來,出現了第二代新型抗精神病葯物。這類葯物的葯理作用不僅限於D2受體,同時作用於5-HT2受體及其他受體。其特點是錐體外系副作用等明顯低於第一代。 ⑨利培酮(維思通):是5-HT2/D2受體平衡拮抗劑。其主要優點是錐體外系副作用較輕,除對妄想等陽性症狀有效外,亦能改善陰性症狀。國內多中心研究發現,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症對陽性症狀及陰性症狀均有效,患者對該葯的耐受性及依從性也較好(顧牛范,1998)。成人治療劑量為3~4mg/d,個別可達6mg/d。 ⑩奧氮平(奧蘭扎平):作用於D4、D3、D2受體及5-HT2、α2受體。較氯氮平的優點是無粒細胞缺乏的嚴重副作用,無錐體外系副作用。國內臨床研究發現,奧氮平對陽性、陰性症狀以及一般精神病態均有良好療效,錐體外系不良反應少(舒良,1999)。成人治療劑量為5~20mg/d。
繼續治療
繼續治療:在急性期精神症狀業已得到控制後,宜繼續用抗精神病葯物治療劑量持續1個月左右,以期使病情獲得進一步緩解。然後逐漸減量進行維持治療。
維持治療
維持治療:旨在減少復發或症狀波動而再住院。維持治療的時間一般在症狀緩解後不少於2年。如病人系復發,維持治療的時間要求更長一些。這一階段的抗精神病葯物逐漸減量,以減至最小劑量而能維持良好的恢復狀態為標准。一般在3~6個月後逐漸減至治療量的1/2,如病情穩定,可繼續減量,減至治療量的1/4或1/5。如病人為第2次發作,葯物維持的時間更長一些。即使用較低劑量維持,定期復查,隨時調整劑量,可避免復發。[3]
[編輯本段]預防
精神衛生工作提出了「三級預防」的概念。
一級預防
一級預防是指從病因發病機理方面採取措施,預防疾病的發生,但因精神分裂症的發病原因及發病機理還沒充分闡明,所以一級預防難以實施。
二級預防
在精神分裂症的一級預防尚未能實施以前,預防的重點應放在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和預防復發上。因此要在社區建立精神病防治機構,在群眾中普及精神病防治知識,消除對精神病人歧視、不正確的看法,使病人能及早發現和早期得到治療。在返回社會後,要動員家庭和社會力量,為病人康復創造條件。在社區康復機構的指導和訓練下,在家庭的支持下,提高病人社會適應能力,減少心理應激,堅持服葯,避免復發,減輕殘疾。國內外的經驗均說明其重要性和可行性。
三級預防
三級預防主要指康復,指利用盡可能取得的條件和時機採取綜合的手段,使患者達到最大限度的功能恢復。精神分裂症病人復發率高,及時採取有效措施,盡量讓病人不復發或少復發,是重要的防治措施,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出院前的心理治療:在精神分裂症病人經住院治療大部分精神症狀消失後,自知力部分恢復,通過心理治療,幫助病人認識自己的精神症狀變化的情況,鼓勵病人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教會病人一些防治疾病復發的方法。 2、對患者家屬進行健康教育,使病人得到醫療性監護的保證及心理上的支持。 3、建立定期門診隨訪制度,指導患者服用適量的維持治療葯物,通過葯物治療預防復發,研究表明,維持服葯治療可以有效降低復發率。 4、提高全社會的心理衛生知識水平,可以從社區開始進行精神衛生知識的宣教工作,在有條件的社區建立日間工療站,為精神分裂症病人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幫助他們重返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