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歌唱家李光羲多大歲數
李光羲年齡:
87周歲
李光羲(1929 - )又名李光曦,祖籍天津。男高音歌劇演員,國家一級演員。
⑵ 我國目前在世年齡最大的歌唱家是誰
郭蘭英老師,該稱為最老歌唱家了,今年已經90歲高齡了,今年的中秋晚會還唱了一條大河,真是太感人了,祝你長命百歲!
⑶ 歌唱演員李光羲多大了
李光羲(1929 出生,今年是88歲了 )又名李光曦,
祖籍天津。著名男高音歌劇演員,
國家一級演員,享有國務院頒發的"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稱號。
曾因主演第一部古典歌劇《茶花女》而成名。
⑷ 李光曦老師年齡
李光曦老師現年89歲。
李光羲(1929-)又名李光曦,祖籍天津。我國著名抒情男高音歌唱家、歌劇表演藝術家,中央歌劇院國家一級演員,享有國務院頒發的「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稱號,有著歌壇常青樹的美譽。曾因主演第一部古典歌劇《茶花女》而成名。
1964年在《東方紅》中演唱《松花江上》;多年來演出過深受歡迎的曲目百餘首,如《太陽出來喜洋洋》、《牧馬之歌》、《延安頌》、《紅日照在草原上》、《周總理,您在哪裡》、《祝酒歌》、《鼓浪嶼之波》、《何日再相會》、《遠航》、《北京頌歌》以及歌劇詠嘆調、外國民歌及藝術歌曲等,是中國家喻戶曉的歌唱家,曾獲文化部演出評比一等獎。1989年獲「首屆金唱片獎」、「建國四十年優秀歌曲首唱獎」、「改革十年優秀演唱獎」等,現為全國政協委員,1994年4月被美國傳記學會收入《世界名人錄》。
現任國家教委美音教育促進會理事、文化部技術職稱考評委員劇院藝委會主任。1998年參演了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歌曲:《走進新時代》。
李光羲,1929年生於天津,17歲接過父親的班進了開灤礦務局當了名小職員,1954年考入中央實驗歌劇舞劇院在他的藝術生涯里,沒有音樂家庭的熏陶,有的是過早地挑起供養家的重擔;也沒有邁入音樂學府接受過正規教育,有的是擋不住的天分、執著的追求、勤奮的磨練、還有累累的碩果:在古典歌劇《茶花女》、《葉甫根尼*奧涅金》、《貨郎與小姐》,民族歌劇《劉胡蘭》、《阿依古麗》、《第一百個新娘》等劇中擔任主角;1964年在《東方紅》中演唱《松花江上》;還演唱了《太陽出來喜洋洋》、《牧馬之歌》《延安頌》、《周總理,你在哪裡》、《祝酒歌》、《鼓浪嶼之波》《遠航》等百餘首曲目以及歌劇詠嘆調、外國民歌、藝術歌曲。1989年獲"首屆金唱片獎"、"建國四十年優秀歌曲首唱獎"、"改革十年優秀演唱獎"等,現為國家一級演員,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稱號待遇。這些成就足以說明李光羲在中國歌劇史、音樂界是個領軍式的人物了。想必他一定是個"高處不勝寒"的人吧?其實不然。
他熱情、真誠、隨和。在業務上別人若是請教他,他總是毫無保留地幫助別人。還有朋友說他"重義重鄉情,凡有義舉,必當為之"。看著李光羲聽他講故事唱歌,我們就能感覺到他帶給我們的那種親切輕松的氣息。
他是個有責任心、家庭觀念很強的人。自從父親離世,他就承擔起支撐家的責任,放棄自己的學業供妹妹上了大學。成家後,又深深地愛著妻子。一談及妻子和他們之間的愛情,李光羲的臉上就溢滿了幸福,盡管他始終覺得虧欠妻子的。
1956年,在周恩來總理親自指示的新中國第一部古典歌劇《茶花女》中,他扮演男主角並一舉成功。繼而,又接連出演了《貨郎與小姐》中的阿斯克爾,俄羅斯歌劇《葉甫根尼·奧涅金》中的連斯基。李光羲的事業如日中天,經常是接連演出幾個月,換場不換人。在節目現場李光羲詳細闡述了周恩來總理從1955年到1974年點名讓其出席國宴的過程,到如今還經常參加給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演出。
他思想開放、樂於接受新鮮事物。緣於小時候沒機會繼續升學,李光羲為彌補這個遺憾,決心將學習進行到老。至今他還堅持每天背英文,他說"這不僅是對音樂的一種責任還是對自己的一種提升。"李光羲認為每種演唱形式都有各自的美妙,時不時還用他那唱慣了"陽春白雪"的嗓子唱幾首流行歌曲。如果我們大家"起鬨",他就會動情地為我們唱起《奉獻》、《讓我歡喜讓我憂》和《牽手》。
他追求美感。李光羲喜愛運動,尤其是游泳,從10歲開始就從未間斷過,那是在塑造青春的美感;他愛好攝影,出門時總是帶上相機,那是在尋找捕捉美感;他熱愛音樂,將舞台視為自己的天堂一生都在歌唱,那是在演繹感受美感。一個與美感為伴的人怎能不青春快樂激情飛揚呢。
很少有人知道,紅遍大江南北的李光羲,卻從來沒有進過音樂學院。十七歲時,因父親早逝,李光羲中學還沒讀完就接替父親進入家鄉天津開灤礦務局工作,承擔起養家的重擔。但他對音樂的喜愛卻從未改變,那些年,他邊工作邊利用業余時間學習音樂和唱歌,四處參加演出,漸漸成了唱遍天津每一家劇場、人盡皆知的業余歌手。
李光羲
1953年,中央歌劇院到天津演出,搖人心襟的歌劇藝術讓李光羲為之驚嘆。不久,他報考了中央歌劇院,以俊朗的形象、動人的歌聲、優雅的氣質、光彩的表演順利通過,從此踏上了夢寐以求的音樂道路。
年輕的歌唱家一登台很快就成了「台柱子」,這和他從小浸染在濃郁的藝術環境中是分不開的。李光羲是個戲迷、電影迷、音樂迷,愛看京戲、北方大鼓和外國電影,愛聽唱片,還進了教堂的唱詩班,接觸到許多西洋交響音樂,學會了五線譜。因此,一登台演出,那些深藏在他心中的歌劇角色,就立刻在舞台上活起來了。
1955年,中國上演第一部西洋歌劇《茶花女》,李光羲在其中扮演男主角阿爾弗雷德,一劇走紅。幾年後,他又主演了歌劇《貨郎與小姐》,為各地觀眾所熟知。有一年,這兩部歌劇在上海演出,李光羲交替登台一連唱了三十多場,風光無限。那時無疑是李光羲的「歌劇黃金時代」。「當時我一年要演二百多場歌劇和音樂會,每部歌劇都會『落』下幾首詠嘆調和選段在音樂會上時時演唱。」李光羲回憶說。
改革開放後,中央歌劇院恢復排演西洋古典歌劇時,歌劇已不復當年盛況,李光羲從歌劇舞台走向了歌曲舞台。曾經在《茶花女》中舉杯高歌《飲酒歌》的李光羲,在新時期又唱響了一曲激起億萬民眾強烈共鳴的《祝酒歌》:「美酒飄香歌聲飛,朋友啊,請你來干一杯,勝利的十月永難忘,杯中灑滿幸福的淚……」後來,《祝酒歌》唱片出版,不到一星期就賣出了一百萬張,李光羲也贏得了首屆中國唱片「金唱片獎」等許多榮譽。
《祝酒歌》拉開了李光羲「歌曲黃金時代」的序幕。時至今日,許多聽眾依然記得他的那一首首金曲——《北京頌歌》、《周總理,您在哪裡》、《鼓浪嶼之波》、《遠航》,以及許多中外歌劇詠嘆調、外國民歌及藝術歌曲。回憶起當年演唱《周總理,您在哪裡》時的情景,李光羲沉浸在深情的緬懷中。他說,當年,周恩來總理對新中國第一部古典歌劇《茶花女》的上演十分關心,自己在劇中扮演男主角,同樣也受到了周總理的親切關心。周總理去世後,每一次唱起《周總理,您在哪裡》時,那些難忘的往事都牽動著他的心,他在台上唱,聽眾在台下淚落無聲,動情的歌深深印在了大家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