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養老補貼如何領取
2021年養老金補貼新政策新改變如下所示:
1、社保卡可以存取養老金了。以前的社保卡只用於買葯或是看病,如今將會增加一個新用處,那便是存取養老金,但需要持卡人親自去銀行激活社保卡賬戶。2、養老金發放時間全國統一。以往養老金是由各地上報,然後再一層層下發,這就會出現一定的時間差,各地有發放養老金金額不足或被截留的情況,但這一弊端以後不會再出現了。
3、國家加大了對高齡老人的資金補貼。80歲以上的老人,每月都有100~500元不等的補貼,各地方有不同標准,補貼力度也不同。
養老金的領取流程一般有五步,如下所示:
第一,個人。在達到可以領取養老金年齡時,向所在企事業單位申請辦理領取手續,需要的申報證明材料有身份證或戶口本等有效證件,填寫完領取申請表,上交繳費證之後,經過一層層上級審批便可以領取到養老金。
第二,村級及鄉鎮辦企事業單位。填寫申報單,收回繳費證,並上報進行審核。
第三,鄉鎮及保險管理機構。收到申請之後,先進行領取資格的審查,確認有資格領取之後再上報給上級,需要上繳的有領取養老金申報名單,繳費證和繳費記錄卡。
第四,區縣級養老保險機構。先對領取資格進行審核,確定有審核資格之後,填寫領取證,並下發給申請人;填寫養老金發放記錄卡,由下一級留存保管。
第五,鄉鎮及保險管理機構。需要在申請人的領取證上蓋章,領取人在養老金發放記錄卡上進行簽字。
2. 退休後住房補貼如何發放
退休後住房補貼,仍然是由原單位在統籌外發放。而企業退休人員一般包含在養老金內,但是標準是相差很大的。向職工發放的住房補貼額等於每平方米建築面積補貼額與該職工的住房補貼面積的乘積。無房職工的補貼面積,按規定的住房補貼面積的乘積。無房職工的補貼面積,按規定的住房補貼面積標准計算。每個職工的住房補貼由各職工單位自行負擔。發放住房補貼應考慮建立在住房公積金制度前的職工工齡。
申請住房補貼條件:
1、申請人必須具有本市城鎮戶籍,在本市生活;
2、申請家庭人均住房面積、家庭收入、家庭資產符合規定的標准。具體標准按照我市每年向社會公布的標准執行。第五條符合本辦法第四條規定的老人、嚴重殘疾人員(以下簡稱重殘人員)、患有大病人員和承租危房及面臨拆遷的家庭可以申請實物配租。實物房源不足時,可採取租房補貼方式過渡。
法律依據:《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設的通知》 第六條
停止住房實物分配後,房價收入(即本地區一套建築面積為60平方米的經濟適用住房的平均價格與雙職工家庭年平均工資之比)在4倍以上,且財政、單位原有住房建設資金可轉化為住房補貼的地區,可以對無房和住房面積未達到規定標準的職工實行住房補貼。住房補貼的具體辦法,由市(縣)人民政府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制訂,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執行。
3. 杭州市退休人員一次性住房補貼如何領取
1、首先一次性退休補貼是需要在退休前工作的所在單位進行申報。
2、其次申報提交上去後主管部門會進行審核。
3、最後報同級人社部門進行核准後進行發放即可領取。
4. 以房養老相關政策
7月,飽受爭議的以房養老政策開始試行,中國人由來已久的「有房有家」情節,讓許多人直言不能接受這個政策;而今,經過一年的時間,在北京、武漢、上海和廣州這四個最先試行的城市都找到了接受以房養老的家庭,共有22戶家庭獲得承保,這些家庭包括孤寡、失獨、無子女、空巢和有子女老人。
由於各地房價差異巨大,通過以房養老領取的養老金不是按房屋的面積和地段估算,而是根據老人與保險公司共同選擇的國家認可的第三方評估機構評估的房產價值進行估算。以65周歲男性,房產有效保險價值500萬為例,老人每月領取養老金為15155元,直至去世。如果存在退保利益和中途退保情況,同樣條件下,這位老人每月可領取12340元養老金。而不少網友卻對這個結果存在爭議,從65歲開始領取,要收回本,需要27年,也就是說要活到92歲才能拿到自己的500萬,而這其中並未考慮通貨膨脹等因素;此外,還有網友計算出,500萬房子賣出存銀行定期,或將房子出租,每月獲取的收入也大於領到的養老金,且不受時間制約。但也有人表示,之所以大家對以房養老的政策如此抵觸,是因為對這個政策的解讀存在誤解,以房養老政策在歐美等國實行已久,效果良好。那麼,究竟什麼是以房養老呢?
以房養老,通俗一點的理解就是以房養老,就是老人將擁有的房屋抵押給保險公司,繼續擁有房屋佔有、使用、收益和經抵押權人同意的處分權,並按照約定條件領取養老金直至身故;老人身故後,保險公司獲得抵押房產處分權,處分所得將優先用於償付養老保險相關費用。而以房養老的模式實則包括「倒按揭」養老、售房養老、投房養老、投資返本入住等30餘種。以房養老政策在國內尚處於試運行階段,但根據調查顯示,大多數一二三線城市受訪年輕人表示不能接受以房養老。而多數老年人依舊有較深的「養兒防老」「房就是家」的觀念,表示願意在以後將房子留給子女,還不能接受將房產抵押給銀行。
但即使願意接受以房養老,也並不是所有人都適用的。以房養老政策有許多的限制:如養老家庭必須對其居住的房屋擁有完全的產權,才有權也才有可能對以房養老該房屋做出售、出租或轉讓的處置;而老年父母需與子女分開居住,否則,老人亡故後,子女便無處可居;而老年人的經濟條件也應在適中水平,因為當老年人的經濟物質基礎甚為雄厚時,就不會也不必考慮用房產養老;而老人的經濟物質條件較差,或者沒有自己獨立的房屋,或者房屋的價值過低,也很難指望將其作為自己養老的資本。除此之外,政策還有一些其他規定限制。
以房養老政策目前還並不成熟,但會逐漸在全國推廣開來,至於未來政策的接受度及效果如何,還要看未來的推行情況。
5. 退休人員房補政策
退休住房補貼政策如下:
住房補貼的資金來源主要有三大塊:一是國家下撥的建房資金;二是單位售房資金;三是單位多種渠道籌集的資金。
發放住房補貼的基本形式有:一次性住房補貼、基本補貼加一次性補貼和按月補貼等三種形式。
1、一次性補貼方式,主要針對無房的老職工,在職工購房時一次性發放。
2、基本補貼加一次性補貼方式,按一般職工住房面積標准,逐步發放基本補貼,各級幹部與一般職工因住房補貼面積標准之差形成的差額,在購房時一次性發放。
3、按月補貼方式,主要針對新職工,在住房補貼發放年限內,按月計發。
住房補貼如何計算
1、按月補貼:按月補貼額=職工當月標准工資×年度月購房補貼系數。其中標准工資為基礎工資、職務工資、級別工資和工齡工資之和,年度月購房的補貼系數為0.66。
2、一次性補貼:一次性發放房補貼額=(職工1998年月均標准工資×1999年度月購房補貼系數×職工1998年底前的工作月之和)十(1999年年度工齡補貼額×職工建立往房公積金制度前的工齡×職工購房補貼建築面積標准)。其中年度工齡補貼額為13元。
3、差額補貼:差額補貼額=(1999年度基準補貼額+1999年度工齡補貼額×建立住房公積金前的工齡)×差額面積。其中年度基準補貼額為1265元,差額面積=職工住房面積標准—現住房建築面積。
住房補貼是國家為職工解決住房問題而給予的補貼資助,即將單位原有用於建房、購房的資金轉化為住房補貼,分次(如按月)或一次性地發給職工,再由職工到住房市場上通過購買或租賃等方式解決自己的住房問題。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六條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繳費至滿十五年,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可以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照國務院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