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老服務 > 養老院的人是什麼心理

養老院的人是什麼心理

發布時間:2023-03-01 16:46:51

老年人養老院會抑鬱嗎

大家好,我是心靈滌盪,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

而今,我國已步入老齡化 社會 ,這是不爭的事實,面臨著老年人如何養老的老生常談問題。當然我們國家也很正視眼前的現實,正在設法制定、完善相關養老政策、措施。

而今,我們的 社會 飛速發展,生活節奏快捷高效,中生一代因此而"累″得氣喘吁吁。"上有老,下有小,中間要工作"的現實,讓他們顧此失彼,正提前透支著自己的精力和 健康 ,長此以往,將非常危險。

說實話,將老人送入養老院,當前有相當一部分人還不能接受這個觀點,因為幾千年來的傳統思想禁錮著我們的思維,"養兒防老",贍養老人是兒孫輩天經地義的事情,都普遍認為將老人送入養老院就是對老人不尊,就是兒孫不孝,將為旁人所不齒。

因此,將老人養入養老院,兒孫輩心有不安,老年人心有不爽,所以老年人在養老院會抑鬱,就在所難免。

(一)、兒孫不孝,不敬老、贍老,是老人心中的痛。

其實,老年人也應該體恤一下自己的兒孫,為了生活,為了家庭,他們沒日沒夜,爭分奪秒,可人的精力畢竟有限,總有顧此失彼的時候,總不能因生活艱辛的逼迫,出現"白花人送黑發人"的情況吧!

(二)、擔憂養老院的生活質量、護理水平會不盡人意。

對於此,其實老人們也不必過於擔心,目前政府也非常重視這個問題,也在狠抓質量和管理。人心都是肉長的,大家都有父母,也都已為人父母或即將為人父母,將心比心,養老院的工作人員是不會虧待老人的,會盡心盡力照料的。

況且,老年人最怕孤單寂寞,而養老院人多伴多,能相互交流互動,互相關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充分調動老人語言神經、運動神經,對老人的心胸調養有很大的幫助,能豐富老人的精神生活,能減緩老人的痴呆衰老,真可謂一舉多得!

老年人充分認識到了小輩的難處,充分了解了養老院的狀況和管理,充分放下心中的封建傳統思想,加上有養老院完善的管理、上乘的生活質量,再加上政府的監管機製作堅強的後盾,相信,老年人在養老院是不會抑鬱的,相反應該更開心、更溫馨!

當然,不排除"一粒老鼠屎打爛一鍋湯″的現象出現,而讓老人傷心,讓小輩寒心,但這畢竟是個別,加之國家在這方面會出台更多、更完善的監管制度、措施,況且這種養老模式必將成為大勢所趨。

因此,老人也好,小輩也罷,大可不必為此作過多的擔憂和苦惱。

最後,祝天下老人

都能安享晚年!

都能 健康 長壽

都能幸福快樂!

我是心靈滌盪,觀點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老年人抑鬱,不一定是在養老院發生的,抑鬱不分年令,不分地點。

養老院里聚集了大量的老年人,如果自己會調整心態,多交朋友,積極投入到各種活動中去,應該是不會抑鬱的。

有個別老年人,可能因為兒女很少來看望,會產生很大的失落感,認為自己被兒女遺棄了,所以導致抑鬱。

如果因為工作繁忙不得不把老人送到養老院,平時要多抽時間去看望,噓寒問暖,陪著說說話什麼的。讓他們知道,兒女還是隨時想著自己的,自己並沒有被遺棄。這樣,他們也會理解你們的無奈,安心在養老院生活。



是的,老人進養老後都陌生的面容,老人心裡會很不好受,想兒女的時候就會流淚,想孫子孫女時也會傷心,不想和養老院的人交往,因對這些人群不了解,兒女們忙看望老人不及時,老人慢慢會抑鬱,做兒女的送老人進養老院之前,各方面都要想到,應該想到後果的嚴重性,你們送老人進養老院,費用也很貴,錢也不少花,為什麼?不能給老人請個護工在家養老,去養老院活受罪,花錢買罪受,都站在老人的角度想想,如果兒女們孝順誰都不捨得把老人送敬老院,圖心靜,確實老人也不想去老院,困為老人捨不得生活活了一輩子的家,在這個家裡老人養大了她的兒女,老人也想不到,兒女們把她送進了養老院,老人的傷心,痛苦只有老人自己知道,我是多麼希望天下兒女孝敬自己父母多盡盡孝,工作忙顧不上照顧老人,可以到勞務市場正規部門請個心地善良的護工在門家護理老人,讓老人以食無憂開心幸福快樂度過晩年。供參考。

在沒有辦法的前提下進老人院,有家的有孝順兒女的都會把長輩留在家裡伺候!反哺之恩!

一定會的。否則為什麼大多數老年人都不願意去養老院!

養老院與抑鬱沒有必然性。

老年人在養老院會不會抑鬱,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看!

一:養老院的檔次(環境、設施、文化 娛樂 、護工的素質)

二:老年人的身體是否 健康 、生活能否自理、心態是否平和、性格是否開朗、有沒有業余愛好等等。

三:子女是否孝順,是否會定期去看望老人。

四:逢年過節會不會把老人接回家團聚。

五:是老人主動要求去的,還是因為子女沒有時間精力照顧送去的。

如果以上幾條都滿足的話,老年人應該不會抑鬱!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越來越多的老人開始選擇入住養老院。有人會問老年人在養老院會抑鬱嗎?我覺得不會。

因為:老年人在養老院中,他們可以和其他的老年人一起聊天,聊一些他們這個年齡段的人感興趣的話題,並且由於年齡的相近,老人們往往可以更好的相互理解對方的想法。在空閑的時候,老人們可以相約一起去進行戶外運動,鬆鬆筋骨,讓自己的身體保持活力,不用像在兒女家中一樣只可以一天到晚的看著電視或者睡覺。在這里老人們的生活 娛樂 很多,他們還可以進行我國的「國粹」運動——打麻將,並且打麻將還可以幫助老人們活動大腦,預防老年痴呆,這在子女們的家中可沒有這么多的麻將搭子。住進養老院以後,子女們可以常常來看望老人們,和老人說一說自己最近的生活情況,或者說說生活中好笑的段子來都老人們開心。

二來就是可以過上集體生活,避免老人產生孤獨感。因為很多年輕人工作壓力很大,經常沒有時間陪伴家裡的老人,他們就會經常感到孤獨和失望。如果去到養老院,有很多同伴跟自己一起生活,也有護工和他們說話,相對來說,會讓老人覺得更加熱鬧。還有就是在養老院住可以讓老人真正地放鬆自己,不用再為家務活而勞累。因為在家裡,老人總是需要幫忙分擔一些家務活,長期以來,身體就得不到放鬆,也會產生不良後果。尤其是年紀大了,更加需要休息和照顧。

看自己年齡性格以及子女、護工以及周圍的老齡朋友的態度。

老年抑鬱症,發病率不低。中國人的傳統是寧肯在家終老,都不願意送老人到養老院。

如果老人生活能自理,思維清楚,心態也比較平和,體諒子女,那到養老院後子女經常來看望、護工也比較負責任,跟周圍的老年朋友多交些伴兒,其實是挺好的。

就怕是反過來的這種老人,他們到養老院後就會很失落、抱怨,久而久之就可能產生老年抑鬱症。

希望家庭、 社會 對老年人更多一些關愛。[玫瑰][玫瑰]

❷ 請你談一下對養老院老年人心理特點的理解,並針對養老院老年人的身心特點為其製作一日生活計劃

老年人的心理特點都是喜歡熱鬧的,就和小朋友是一樣的。

❸ 養老院的老人過得開心嗎

我覺得應該是不開心的,畢竟和自己的子女不在一起,感覺自己很多餘。

要送養老院自己家庭條件較好,老人自己也有退休金,並且老人在家沒有老伴聊天說話,每天比較沉悶。可以選擇一個醫療設施,吃住條件都比較好的養老院。老人住進去可以和其他老年朋友跳跳舞、唱唱歌,散散步,可以有助於老人保持好心情。但作為子女的我們一定要時常去看望老人,不要讓老人有被拋棄的感覺,讓老人感到自己是重要的。

不送養老院自己家庭條件不好,並且老人是很要強的人,感覺被送到養老院很沒有面子。送到養老院老人可能會產生逆反心理。

我一向很討厭用中國的儒家文化來捆綁別人,我不會送我的父母去養老院,無論從我所居住的城市的客觀原因看,還是從主觀因素考慮,我都不會,我就是發自內心的愛他們,要親自照顧他們,所以不會,至於一部分人說養老院設施有多好多好,我想說你實地考察過了嗎,你有客觀考慮過嗎,一個普通家庭負擔得起,每月幾萬的費用嗎?再來說說你送父母去養老院的初衷,你說因為父母在家不快樂?送養老院就會快樂?這是你解決的方式?

❹ 為什麼養老院很多老人都面無表情

因為在養老院的很多老人都有一種心如死灰似的心態。

在中國老人的觀念里,總覺得養老院不是什麼好去處,能在家裡就在家裡,所以被送到養老院去,很多老人都有一種被子女拋棄的感覺。當然事實並不是這樣,也許是子女實在忙碌,沒有空照顧老人,但是在老人心裡總會有這樣的感覺。

總而言之,養老院對於老人來說真的不是個好的選擇,雖然方便了子女,但是老人也會不開心。

❺ 現在越來越多的老人去敬老院,這是為什麼

在生活中我們可以發現,越來越多的老年人,主動要求去養老院。與一開始的不願意,形成了相反的狀態。其實出現這種情況,我覺得有很多理由,比如說不給兒女添麻煩、同齡人有話題、養老機構的成熟等。從這些方面來說,去養老院要比在子女家好很多。

當然,這僅僅限於部分情況,畢竟養老院不會純粹的福利機構,老人入住是要花錢的。一些高級私立養老院,每個月可能要花掉上萬塊,普通的公立養老院也要大幾百或者上千。更適合有退休金,又不想給兒女添麻煩的老人。

3、養老機構成熟

隨著社會的進步,我們國家的養老機構越來越成熟,在生活上完全是有保障的。那麼在這種情況下,結合其他因素,去養老院不是受苦而是“享福”。其實只要我們仔細關注老人,就會發現他們特別逞強,哪怕孩子孝順,也不想承認自己老去,在家裡被照顧。

我身邊有很多人都是如此,家裡老人主動提出去養老院,孩子們也並非是不孝順,每周休息去探望一次,老人也感覺開心。孝順不一定是照顧好父母,讓他們覺得有存在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❻ 很多老人去了養老院才知道:養老院其實和想像的不一樣,你怎麼看

我姐姐的婆婆,80多歲高齡,因為腦梗生活不能自理,公公去世的早,姐姐和姐夫又都上班,無人照顧,就和姐夫商量把婆婆送養老院去。

最後在咨詢了多家養老院後,選擇了一家條件比較好的養老院,價格是每個月5300多元,這在我們當地屬於比較高檔的養老院,目的就是讓婆婆在這里生活的比較好。

總結下來:

我覺得如果家庭條件允許還是請一個住家保姆比較合適,從許多個例來看,請保姆要比送養老院對老人來說要好許多,一對一的服務好過養老院那種亂哄哄的找不到人的服務。

當然請保姆,最好身邊有人陪伴,這樣也不怕保姆虐待老人,如果身邊無法有人,那就至少悄悄安裝一個攝像頭監控她,因為現在無良保姆也很多。

❼ 養老院中老人的心理問題

養老院中老人的心理問題

「有幾個老太太有點糊塗,得讓著她們,她們才能贏幾把!」 80歲的張穩坐在屋頭的陰涼地里,就著一張小桌子與三位老人一起打「跑得快」。

他是老年公寓的一位普通老人,每天6點左右起床,然後逗逗小狗,再去菜地里數數自己種的白菜,早飯後或者午飯後跟一幫「志同道合」的老人們玩牌。

不過,老爺子念念不忘當初和兒子打的那場拆遷款官司。「人年紀越大,心就越小。等變老了,脾氣性格都跟小孩子一樣,得好好哄著。」嘉德老年公寓法人王岩在經營了5年養老院後,覺得開養老院跟幼兒園沒什麼兩樣。

隨著子女外出工作成為常態,以及住房等生活負擔的增加、「421」家庭的增多,將老人送到養老院已經成為一些家庭的選擇。

在目前情況下,人們為老人挑選養老院的因素包括:可以為老人提供良好的住宿、飲食條件,有經過培訓的專業陪護、服務人員,足夠的醫療支持等等。

然而,贍養並不僅包括良好的硬體條件。對於這些步入人生最後階段的老人來講,他們的黃昏更為特殊和敏感。

「周五病」

「哎呦,疼啊!我這渾身都疼,腰疼、背疼、大腿也疼,我得上醫院!」護工將韓淑琴一推進養老院的辦公室,她就開始大聲喊疼。

輪椅上的韓淑琴今年70多歲,腦血栓後遺症讓她再也無法下地。雖然嘴裡大聲喊著疼,但老人厚厚的老花鏡片下,不停轉動的眼睛裡不時還會透出一絲「狡黠」。

韓淑琴家裡有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兒子都是司機,女兒做護士,有兩個孫子還在讀書。因為子女們無暇照顧老人,將她送到了嘉德老年公寓。

「到周五了,是該疼了,一見到兒子就好了!」坐在辦公室里的郭俊笑著悄悄對本刊記者說。其實,老人平時身體還不錯,但每到周五這天,她就害怕子女們因為各種原因不來看她。所以,她總是以身上疼為理由讓孩子們帶她去醫院檢查。這樣,她就可以和家人待在一起。

「人老了心也越來越小,逐漸回歸到跟孩子一樣。如果想要孩子們陪著了,他們就會耍一點點小聰明。」郭俊是嘉德老年公寓的專職大夫,今年已經58歲,退休前曾在雲南一家醫院擔任心外科副主任醫師。作為嘉德老年公寓的專職醫師,他的日常工作不僅包括老人們身體診療,還要對老人進行心理幫助和護理。

郭俊舉例說,老人只是牙周炎出點血,快到周末時也會打電話跟孩子講吐血了,「孩子聽見後,立馬趕來探望。」

「有時候,都住在養老院的老兩口之間也會製造一些小摩擦,希望引起子女們的注意,」北京協和醫院心理醫學科副主任醫師洪霞說,這種情況在心理學上稱為軀體化症狀:就是像小孩子一樣,老人也會通過身體的方式表達自己想要的內容,以引起周圍人的注意。

如果平時和家人一起居住,老人們也會有類似情況。但養老院的生活使他們表現得更為明顯。

它反映了一個突出問題:老人們即使接受養老院的生活,仍不會把這里當做自己的家,他們還是需要和家人在一起。所以,把老人送到老家的養老院寄養,自己在另外一個城市工作,並非很好的選擇。

一直以來,在可以得到更好的看護以外,人們都認為老人們在養老院可以和很多同齡人在一起,不會太寂寞。但養老院的陪護人員仍然要面對老人們新的心理問題。

退休後遺症

下午3點多,77歲的王淑興沒有和其他老人一起玩牌或者喂狗,而是一個人徑直走到老年公寓大門前,雙手緊緊攀住門鎖,嘴裡念叨著「下班了,下班了」。她要打開門出去找老伴、找孫子。

「她已經糊塗了,經常念叨上下班的.事情。」王岩說,王淑興患有老年痴呆,老伴過世後一個人住進養老院。她每天除了念叨著要下班,就念叨當年上班時的事情。

「其實退休對人的影響特別大。之前在位時權勢在身,退休後突然安靜下來,很多人很長時間都無法適應過來,」郭俊說,養老院里有個老人退休前是通州一家中學的校長,同樣患有老年痴呆症,見面一開口就說開會。如果不答應,老人就會鬧脾氣。

為了滿足老人的願望,王岩還經常向他「匯報」養老院發展的事情,「老人就特別高興,每次都會很認真地聽,聽完後總是說:這個問題我要考慮考慮。」

其實對於普通人來講,個人生活能力、工作能力的下降也會導致明顯的失落感。特別在進入養老院初期,很多人都會覺得到這里就是對社會沒有作用了。

遇到周末,許多子女到養老院探望老人或者將老人接回家時,子女沒有出現的老人就會非常失落。王岩說,這時養老院往往安排聚餐或者組織文藝活動,轉移他們的注意力。

老人們一般都很敏感。王岩舉例說,比如有的老人睡覺時打呼嚕,即使很輕,同屋老人第二天肯定鬧脾氣。再比如,聽見有人咳嗽,有些老人就懷疑會不會有傳染病,「我們還得給他們解釋這是什麼類型的咳嗽,講咳嗽的醫學常識,告訴他們普通支氣管炎比較容易治療,也不會傳染。」

還有位老人得知孫子要出國後非常不開心,甚至拒絕跟周圍的人講話。王岩安排老人通過視頻聊天跟孫子說話,老人的情緒才逐漸穩定下來。「現在他們家有哪些人、做什麼工作、發生過什麼事情,他都掌握得一清二楚。」

「我永遠都不能原諒他」

其實無論如何,老人們都無法脫離與家庭的關系,甚至體現在他們對子女的怨恨上。

8月14號是張穩80歲生日。身高有一米八的老爺子雖然年已八旬,但看起來非常健壯。他已經習慣在夏天裡光著膀子,肩膀頭搭著一條毛巾,說會兒話就抓起毛巾擦擦臉上的汗水。

張穩在嘉德老年公寓已經度過了4年時光。他16歲就當了八路軍。解放後從部隊轉業學習修車,1990年以44年工齡從北京建工集團退休。

老人有過兩次婚姻。第一次離婚後,由他撫養兒子,再婚後又生了個女兒。他在朝陽區有兩處平房,後來拆遷時有108萬元補償。本來他准備將這些錢平分給兒子和女兒,沒想到兒子將他訴至法院,獨自獲得這筆補償款。

「我永遠都不能原諒他!」一提這件事,老人就滿臉憤怒,拐棍連續戳地,白色的胡須和眉毛隨著呼吸不停地翕動。

張穩說,現在他只有女兒一個親人了,女兒、女婿時常帶著5歲的外孫女來看他,這些都讓他覺得幸福。沒事打打撲克,帶領大夥高聲唱《大海航行靠舵手》,「只要不想起兒子」,這些有規律的作息和生活都讓他覺得十分開心。

「中國人並不喜歡恨這個感受。」洪霞說,老年人對子女仍然有無法釋懷的恨意並不多見,「人老了以後更多地願意為兒女犧牲。但老人的心理需求最基本的就是親情等等。如果這些最基本的都得不到滿足的時候,讓他們原諒什麼事情就特別困難。」

所以,在養老院為老人提供了很好的物質條件以外,心理贍養仍然是子女們無法避免的問題。

;

❽ 為什麼進養老院的老人一個個都這么沉默 不講幾句話

養老院是什麼?是一個等死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只有物理上的照顧。精神層面是空虛的,沒有兒女管,心理寂寞才是最大的原因。

❾ 為何越來越多的老人選擇去養老院

因為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人的思想也越來越開放了,以前很多老人會認為去養老院是因為自己的兒女拋棄自己,或者片面地認為去到養老院會被員工虐待。現在有了相關部分的監督和大眾的監督,很多養老院都已經進行了整改,很多護工都接受過專業的培訓。所以虐待老人這類事情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了。

還有就是在養老院住可以讓老人真正地放鬆自己,不用再為家務活而勞累。因為在家裡,老人總是需要幫忙分擔一些家務活,長期以來,身體就得不到放鬆,也會產生不良後果。尤其是年紀大了,更加需要休息和照顧。

其實現在住養老院真的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不用給兒女增添麻煩,自己也過得舒適。

❿ 老年人在養老院會抑鬱嗎

這個不一定,要根據每個人的情況而定。有些老人家是自願去養老院的,那就不會抑鬱,他反而會在裡面過得很開心很滋潤。

但是有些老人家是被家人強迫送過去的,他自己心理始終認為是兒女都不要他了,嫌棄他麻煩,時間久了如果沒有得到開導,就會變得抑鬱。

我的外婆走了之後,外公就主動要求去養老院里住。在辦喪禮的時候,他就已經像親戚朋友透露出了這個想法。當時村裡的老人家都勸他不要,去兒女家住好過去養老院。

在我的印象里,每次我陪同媽媽去養老院看望外公,他都是笑呵呵的。院長也經常跟我們說,外公的心態很好,他還會幫忙開解其他的老人家。

有些老人家剛來一段時間,經常說想家,外公就會主動找他們聊天,幫忙開導他們。在養老院里也有很多的活動,外公都會積極參加。在最後的那段時間,他在院里過得很開心。

閱讀全文

與養老院的人是什麼心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長壽金逸 瀏覽:226
陽山養老院 瀏覽:311
養老機構登記機關 瀏覽:41
贛榆區社保退休認證app 瀏覽:506
沈陽市退休人員工資如何計算方法 瀏覽:78
家庭老年活動中心 瀏覽:606
花生米加什麼煮飯養生最好 瀏覽:51
老年人唱戲機戲曲下載 瀏覽:275
長壽用什麼材料好 瀏覽:21
男人看美女可以延長壽命嗎 瀏覽:720
養老繳存基數40萬什麼意思 瀏覽:29
長壽康痛風茶對治療關節痛風有用嗎 瀏覽:141
醫院的體檢報告單是什麼樣的 瀏覽:760
長壽奏鳴曲 瀏覽:376
防老年痴呆的舞蹈 瀏覽:137
桂林市單位養老保險基數 瀏覽:620
父母不能交心怎麼辦 瀏覽:347
50歲還能移民美國 瀏覽:582
老人小腸打結什麼症狀 瀏覽:491
70歲男人再婚 瀏覽: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