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養老護理員和養老護理師的區別
1、護理員有養老護理員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在護理長(班、組長)領導下和護士指導下進行工作 。不斷學習和更新老年人照護知識,積累工作經驗,在老年養護專業方面不斷進步 。
2、護理員應根據老人不同身體狀況,按級別對老人進行24小時護理,保證工作程序的到位。
3、護理員要樹立全心全意為老人服務思想,在服務工作中做到熱情、周到、耐心、細心,照顧好老人的飲食起居,根據老人身體狀況和需求訂餐。
4、護理員主要承擔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包括生活起居,個人清潔衛生,如洗臉、漱口、刷牙、洗頭、洗澡等。及時更換癱瘓老人的尿布、墊片, 按時翻身擦洗。
5、護理員負責巡視老年人入住區,觀察老年人有無不適及異常。保護老年人的安全,防止揮傷、燙傷、噎食、墜床等意外事故的發生。
6、護理員及時解決老年人日常生活遇到的問題。協助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定時喂飯、喂水、送開水,了解飲食情況、如廁等。幫助卧床不起的老年人翻身,遞送便器,預防壓瘡。
7、護理員協助配餐員做好老年人房間內的飲用水的供應及配膳工作 。
8、護理員負責搞好老年人被褥、傢具的管理。定期清潔和消毒老年人使用的臉盆、茶具、便器等物品。按時清點、送接老人所洗衣物。
9、護理員護送老年人外出檢查、治療和康復。及時報告危重病人病情, 並與家屬取得聯系。
10、按照康復計劃和要求,進行集體的或個人的康復訓練及娛樂活動。認真填寫好24小時當班記錄和特別護理記載,並做好交接班工作 。
11、隨時巡視房間,密切觀察危重老年人的生命體征及病情變化,發現問題及時報告,解決老年人的需求。
12、經常和老人交談,幫助老人了解自己的疾病情況和為恢復健康所採取的各項措施,鼓勵老人發揮主觀能動性戰勝疾病, 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及指導工作。
13、為病故老人擦澡穿衣,協助處理後事事宜,做好去世老人房間等物品消毒處理工作。
什麼是護工
護工,又稱護理工,是指在醫院里,受雇擔任病人生活護理的人員,協助護士對病號進行日常護理和幫助的工作人員,也有大多從事家政服務工作,比保姆和病陪更具有專業性。(網路給出的詞條解釋)
護工一般學習基本護理、康復護理及特殊病人的生活護理等知識和技能,能夠對術後病人、植物人、癱瘓卧床的病人等進行專業的康復護理。
崗位職責:
1、上門負責照顧老人的生活起居。
2、協助維護老人衛生、儀表及儀容、清潔及整理,如洗臉、梳頭、口腔清潔,擦身、更衣、助浴,協助入廁或使用便盆便壺等。
3、協助老人滿足營養需求,如喂飯、水,協助進餐等。
4、維護老人的安全,協助其上下床,坐輪椅,擺放體位及在指導下活動關節。
5、協助老人舒適及緩解焦慮。
功能需求對比
養老護理員:
養老護理員作為養老服務的主要提供者,主要為老年期的人群提供生活照料服務。養老護理員需要提供給照料對象的服務可以從60周歲開始一直到人生結束。
所以,作為養老護理員,必須明白且能了解照料對象的詳細信息。包含但不僅限於:興趣愛好、生理特點、心理特點、禁忌、風俗、生活習慣等內容。
護工:
護工主要負責照料的對象同樣為病人,但是護工角色並沒有專業的照護能力,只負責階段性的照料,病人好轉後,或者家屬有能力陪護時,護工角色失去意義。
所以,在需求角度方面,護工能夠起到的作用僅為臨時替代,不負責提供完成服務後的跟蹤、調研、匯總工作。
筆者看法
很多地方,已把養老護理員等同於護工。
1、個人覺得養老護理員和護工最大的不同,在於叫法和年齡。
2、護工的叫法是從醫院延續過來的,但醫院護工的工作性質和養老院的工作性質有較大的不同。
3、以往的傳統養老院一般稱照護養老院老年人的工作者為護工,而這些照護人員一般年齡比較大但經驗比較足;反之,新的養老機構,對於年輕的照護人員,一般稱呼為養老護理員。
4、養老護理員一般都有相關職稱,護工不一定有相關職稱。
5、不管是養老護理員還是養老院護工,其實都是照護服務養老機構的老年人。
6、不管是養老護理員還是養老院護工都是嚴重短缺的工種,我國目前有約2.54億老年人、4000萬左右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對養老護理員的需求多達600多萬,但是我國目前僅有50多萬名從事養老護理的服務人員,遠不能滿足需求。
參考來源:
1.網路;
2.騰訊。
歡迎關注視頻號:養老解憂雜貨鋪
B. 某某中心的 第一把手 一般用什麼 什麼稱謂
中心第一把手,一般叫主任。
有盈利性質,叫經理也可以。
C. 護士一般都怎樣稱呼上級
同事或領導見面如果距離遠點或在不方便說話的情況下就應該點頭微笑?另外在上班時對不太熟悉的同事應該叫個大哥大姐的?熟悉後就可以叫「張哥」啊「李姐」啊!什麼的。見了領導個人覺得還是稱呼「護士長」或「院長」之類的
D. 遇到老領導應該怎麼稱呼
回答:
1、若老領導已退休或者「卸任」,原來怎麼稱呼,現在還是怎麼稱呼;老領導若是讓改個稱呼,那就聽老領導的。
2、若是老領導升職,稱呼:姓氏+現在的職位。
延伸:
稱呼,拼音為chēng hu,漢語詞語,意思是把…叫做、稱為。出自《初刻拍案驚奇》。
出處
1、《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回:「繼之道:『這件事,大人很可以自去說,卑職怕說不上去。』雷溪道:『老哥乃不可這么稱呼,我們一向相好。』」
2、郭小川《投入火熱的斗爭》詩:「『喂,年輕人!』不,我不能這樣稱呼你們,這不合乎我的也不大合乎你們的身份。」
3、唐·崔令欽《教坊記》:「有兒郎聘之者,輒被以婦女稱呼,即所聘者兄弟,兄呼為新婦,弟呼為嫂也。」
4、宋·劉克庄《浪淘沙·丁未生日》詞:「骨相太清臞,謫墮須臾。今年黃敕換稱呼。」
5、孫犁《秀露集·關於編輯和投稿》:「編輯是一種工作職稱,目前,『張編輯』、『李編輯』的稱呼,不太妥當。」
E. 各單位領導怎麼稱呼
這個問題比較廣
一般企業分為:董事長、總經理、副總經理、總經理助理(總助)、部長、主任、主管、組長
事業單位稱呼不一樣,例如:局長、科長、所長。。。。
F. 公司各部門領導怎麼稱呼
一是稱呼職務。稱呼領導職務是最常見的,也是最安全的一種稱呼,如「王局長」、「張書記」、「李主任」等。但這種稱呼有些太正式、太官方,不夠親切,於是有人就改良一下,直接稱呼職務,如「局長」、「書記」、「主任」。
還有的稱「名字+職務」,如「建國局長」、「和平書記」、「曉成主任」等,這樣就更親切,距離更近一些。但領導的名字不是誰都可以叫的,稱呼「名字+職務」大多是班子成員之間,或者跟領導特別熟悉的人,至少也要得到領導的認可。所以,如果對領導不夠熟悉,或者不知該怎麼叫時,還是稱呼領導職務為宜。
二是稱呼同志。革命年代大家相互之間都稱同志,現在黨內也提倡稱同志,但實際工作中稱同志較少,這樣稱呼感覺太正規、太嚴肅,關系有些生分。稱呼同志更多時候是在民主生活會上、在組織生活中,那是會議的要求,也只是在會上用用,會後就改稱職務了。
三是稱呼姓名。有的領導說:「你們不要叫我職務,叫我名字就好了。」那是一種自謙的表示,只是口頭上說說而已。但職場上真正直呼領導姓名的情況較少,一般單位「一把手」對副職可直呼姓名,老領導對年輕領導可直呼姓名,班子成員之間有時也可直呼姓名。如果下級對領導直呼姓名,那可就是大不敬了,不僅領導可能不高興,同事也認為你不懂規矩、沒大沒小的。
四是稱呼「領導」。有的同誌喜歡稱領導為「領導」,如「領導下來指導工作呀?」「領導今天有什麼指示?」等等。這種稱呼表面上對領導很尊重,實際上卻拉開了與領導的距離,有的領導也不喜歡這種稱呼,一口一個「領導」,感覺有些過了,有些假打,甚至有些油腔滑調的。
五是稱呼「老總」。過去企業里喜歡稱呼領導老總,如「張總」、「李總」、「王總」等,因為叫「總」比不帶「總」的大。現在企業老總有些泛濫了,不大個企業也有「總監」、「總經理」,老總的稱呼就沒有原來那麼中聽了。
還有的姓氏稱「總」不太雅觀,比如「牛總」、「馬總」等。一個企業就曾專門下發通知規范對領導的稱呼,要求下屬單位稱呼領導為「總經理」,不能隨口叫「朱總」。
G. 領導怎麼稱呼
稱呼領導一般可根據自己與領導的親蜜度來稱呼,關系較親蜜的可統稱領導,關系一般的要尊稱他的職務,諸如經理、科長、組長等等。
H. 怎麼稱呼領導
正常來說,對於不知道職務,姓名,但是又知道是領導崗位的人。見到的時候姿態放低,稱呼只有1個「您好」,通常是領導的話,邊上都會有人介紹的「這是XX經理,或XX總"
如果想盡快的進入企業的文化,建議多問問老員工,主要的管理層基本在1天會了解
I. 老年公寓的領導怎麼稱呼(就是職位最大的最大的)
老頭的頭
J. 如何稱呼領導
要看多大的領導啊。一般都是姓後邊跟職務,適合經理職位的男女人群。小的私人店面就可以稱呼哥啊姐啊之類的比較親切的稱呼。特殊姓氏,比如史啊,漸啊等等之類的,可以直呼職位。大型企業還是正規的叫職務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