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雙方父母很年輕,都不給看孩子,也不出錢,都說不用我們養老,怎麼辦
客觀地講,年輕、不看孩子、不出錢,都不應該成為你責怪、埋怨父母親的理由。因為他們也跟你小兩口一樣,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工作,有自己的圈子和自己的選擇。
這種情況下,建議你們夫妻倆還是請人幫忙吧,養兒育女,該花的錢是一定要花的。至於父母親說老了不需要你們養老,你們也別太在意,都且聽著吧,或許到時真的不用你們管、減輕了你們不小的負擔也很難說的。日子還很長,大家都且走且珍惜吧。
『貳』 「空巢老人」晚年生活很孤獨,獨生子女家庭如何解決父母養老問題
最好是把老人接到自己家裡一起住,如果子女都上班工作,家裡沒人,還要給老人找一個保姆來照顧為好,這樣就能夠解決父母養老問題了。
『叄』 爸媽不想要繳納養老保險,我應該怎麼去勸說他們
最近,小金和同事聊到父母養老的的問題。他說:自己是農村戶口,父母一直在老家務農,今年都已55歲了,由於擔心二老的身體,他計劃給父母補繳社保,也算是為他們將來的養老生活多一份保障,不知是否劃算?
聽完他的話我挺有感觸,的確,父母年紀大了,身體狀況不如以往,兒子在外打拚肯定不放心。但從實際情況來看,我這位同事的父母很可能無法直接補繳「社保」的基本養老,具體原因我們接下來會說。
這里小金要提醒一下,用養老的預算做投資,一定要控制風險,本金尤其不能出問題,否則耽誤的是自己家人養老與生活保障。
另外,不少子女也會考慮幫父母上保障更為全面、保額更高的的商業保險,但要明確的是,不少商保不支持50歲以上的人投保,或者說投保條件很苛刻,保險公司可能拒保,即便能買,價格也非常昂貴。建議有條件的子女,為父母購買重疾險或醫療險,此方面預算,每年每人預計不低於2000元。
其實,經過20多年的不斷改進,我國目前的社會保障體系還是比較健全的;因此,在父母沒有任何保險保障的情況下,建議盡量為二老繳存社保或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這樣以來,老人更有保障,子女也更加踏實。
『肆』 父親不肯去養老院養老,可是我又沒有時間照顧他怎麼辦
不要花時間照顧老人,仍然要求老人的意見,強行送養老院,我父親提前說過,等著你,等著你,你不要把我送到護理首回家,我在談論爸爸,你可以放心,我不會給你一個養老院。我希望我爸爸照顧我的孩子。他老了對待他。
您可以找到一個家庭養老金的社區。例如,天津的一個地區有許多社區,例如每天三餐,價格仍然很低。老人立即被召喚到服務,開展各種家政服務,並向老年人推廣到小公園的心靈,幫助老人參加娛樂活動,也有一個好客的服務地點,等等。服務價格免費,收費也低於市場價格。您可以將老人的房子調整為這樣的社區,並解決您的擔憂。
『伍』 爸媽都55歲了 沒有養老保險養老該怎麼辦
我國現行的社保政策是必須繳滿15年後才能領取養老金,既然你爸媽都55歲了,現在參加社保就沒有必要了,肯定是吃虧的。話又說回來了,我們做子女的就是父母做好的社保,父母有沒有保險又有什麼關系呢。
『陸』 父母六十六歲沒有養老保險怎麼辦
子女不交養老保險,父母六十歲後就不能養老金的問題主要是發生在繳納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的少數地方。
少數地方為了增加農保費收入,提高參保率,以前實行過捆綁制,這是當時的政策;2012年7月1日起,國家有關部門發文禁止了此類做法,捆綁製取消了,老人領養老金不準與孩子是否交農保費掛鉤。
依照政策規定,無論子女是否繳納農保費,老人都應按時領取養老金。也就是說,老人的養老金與子女繳費與否無關。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柒』 父母養老怎麼處理比較好
父母養老建議就是讓父母住的,離自己近一些可以不住在一起,省著鬧矛盾,但是可以住在一個小區,這樣如果有事情的話可以及時的照應的,另外平常有好吃的也可以送一點過去,過年過節買一些衣服,生病了就帶到醫院去,這應該就是比較好的給父母養老的方法了。
『捌』 爸媽在農村的,將來的養老問題,你們打算怎麼解決
可以接來和自己同住。如果父母年紀太大養老時候還是接到自己身邊比較好,雖然他們可能無法適應城裡生活但是總比在農村沒有照顧要好很多,在農村很多孤寡老人因為身體疾病暈倒後因為無法及時就醫導致生命出現危險,所以相比較他們無法融入城市生活起碼人還健康的,沒有什麼比在自己子女身邊要好很多。
為人子女有贍養老人義務,他養我們小我們給他們養老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所以如果照顧父母讓你生活質量下降工作不便利也一定要克服種種困難,不要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在,到時候肯定會後悔莫及所以一定要安排好父母養老問題,無論是交給別人還是自己照顧都要用心。
『玖』 父母是農民,都60多歲了,沒有養老保險,以後該怎麼辦
農村老人的養老、醫療問題的確是一個難題。除了國家給予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補貼外,更多的還要依靠自己和子女的贍養。
一、傳統農民靠莊稼生存
年逾60的農民,應該還算是傳統的農民。因為缺少文化、與技能,他們基本是靠莊稼地里的收成,來維持自己的生活。
種地,在八十年代,讓農民生活得到了極大的改善,解決了溫飽問題。但並沒有讓他們靠種地富裕起來。同時加上一生以來為兒女勞碌,所有的積蓄都用在兒女成家立業上。就算年老,還有點體力,往往也會留守在家,照顧孫子女,好讓自己的兒女在外面多賺點,維持家用。因此,在他們年老、喪失勞動能力後,身上也沒有一點錢,完全需要兒女的贍養與社會的扶助才能繼續的生存下去。
當然,隨著農民進一步離開土地,進城務工,再加上新生一代農民在文化、技能上提高,以及對法律意識的提升,懂得維護自己的切身利益。農村養老,問題或許會慢慢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