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31省份養老金全部上漲,哪幾個省份掛鉤調整幅度較高
31省份養老金全部上漲,福建、上海、廣東這三個省份掛鉤調整幅度較高。
福建養老金掛內鉤增加容2.35%,上海養老金掛鉤增加2.3%,廣東養老金掛鉤增加2.2%,這三地也是養老金掛鉤調整比例超過2%的地區。
掛鉤調整主要是跟繳費年限、養老金水平掛鉤,體現「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激勵機制,使在職時多繳費、長繳費的人員多得養老金。
適當傾斜體現重點關懷,有一些人可以多漲錢。觀察31省份2020年養老金調整方案,主要是對高齡退休人員、艱苦邊遠地區退休人員、企業退休軍轉幹部等群體予以照顧。他們的養老金可以多漲一些。
(1)養老金調整平均哪個省份最高擴展閱讀
31省份養老金調整方案確定
今年4月份,人社部、財政部印發《關於2020年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明確今年養老金上漲5%,拉開了養老金上漲的序幕。
今年是養老金連續第16年上漲,也是繼2016年以來連續第5年同步統一調整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截至目前,全國31省份已經確定了2020年養老金調整方案,多數省份在7月底前已經補發到賬了上漲的養老金。
㈡ 31省份養老金已全部上漲,哪個省份調整幅度最大
每個省份調整幅度最大,這種肯定是北京啊,高消費的城市,上漲的幅度也是不一樣的。
㈢ 31省份完成今年養老金上調,上調最高限度是多少
31省份完成今年養老金上調,各地調整水平最高5%。今年是養老金連續第16年上漲,也是繼2016年以來連續第5年同步統一調整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
需要說明的是,今年養老金上漲5%,具體調整辦法還是「三步走」,也就是按照定額調整、掛鉤調整與傾斜調整來上漲。
定額調整體現社會公平,同一地區各類退休人員調整標准基本一致。其中,西藏的定額調整金額為80元,為全國最高;其次是上海,定額增加75元。
掛鉤調整主要是跟繳費年限、養老金水平掛鉤,體現「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激勵機制,使在職時多繳費、長繳費的人員多得養老金。
其中,福建養老金掛鉤增加2.35%,上海養老金掛鉤增加2.3%,廣東養老金掛鉤增加2.2%,這三地也是養老金掛鉤調整比例超過2%的地區。
(3)養老金調整平均哪個省份最高擴展閱讀:
這些人多漲養老金了
適當傾斜體現重點關懷,有一些人可以多漲錢。觀察31省份2020年養老金調整方案,主要是對高齡退休人員、艱苦邊遠地區退休人員、企業退休軍轉幹部等群體予以照顧。他們的養老金可以多漲一些。
比如,北京對65至69周歲的退休人員每人每月再增加45元;70至74周歲每人每月再增加55元;75至79周歲每人每月再增加65元;80周歲以上每人每月再增加75元。
寧夏明確,年滿70周歲不滿75周歲的每人每月再增加10元,年滿75周歲不滿80周歲的再增加15元, 80周歲以上的再增加20元;艱苦邊遠一類區的每人每月再增加5元,艱苦邊遠三類區的每人每月再增加10元;企業軍轉幹部低於4235元的調整到4235元。
㈣ 31省份上漲的養老金到底多漲了多少,有具體數據嗎
2020年養老金上漲已經結束,截至目前,全國31省份均已上調2020年養老金。 很多退休人員因此擔心,受到疫情的影響,養老金能否確保按時足額發放?
對此,在人社部在7月21日召開的二季度新聞發布會上給出了定心丸:減免社保費不會影響確保養老金的按時足額發放。
㈤ 16省份城鄉居民養老金將上漲,養老金上漲的省份有哪些
上漲養老金的省份有:北京,西藏,浙江,江蘇,廣西,內蒙古,寧夏,江西,甘肅,安徽等地。除了城鄉老人職工,養老金也有所上調,而且部分地區已經發放了,預計有1.2億職工老人受到優惠。除了調整養老金,部分地區最低工資也有所上漲,比如北京上海江蘇等地,最低標准工資將增加120元。
作為一名年輕人,究竟要不要去繳納養老保險。
很多年輕人覺得自己根本就活不了那麼長,所以選擇不交養老保險,其實這種思想是錯誤的。繳納養老保險是對自己未來負責,就算最終沒有達到相應年齡,也可以退部分養老這樣。60多歲老年人基本上沒有勞動力,如果沒有存款,可能每個月生活都是問題。所以有條件的一定要交,沒條件的也應該購買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按年繳納還是能夠承擔得起。要注意的是如果累積繳納不滿15年,最終只能一次返還到個人賬戶,不能按月享受養老金。
㈥ 全國平均退休金一覽表
法律分析: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20年上半年全國居民的收入和消費數據。使用這個統計表,我們可以大致整理出中國31個省和自治區的養老金金額。全國退休金排名最高城市2020是西藏,人均每月4865元,也是唯一一個超過4500元的省份。所以以4500為線,做了一些梳理,發現從實際情況來看,全國真正能領取4500養老金的人不多,機關單位佔40%。一、全國平均養老金。目前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城鎮退休員工12310萬人,養老保險支出49228億元。總額除以人數簡單計算外,每個城鎮員工的平均養老金約為3300元。我們探索的4500元比平均水平高35%。根據以上比例,我們可以大致得出,全國養老金超過4500元的人不會超過20%。二、全國各地平均養老金。我國各省、自治區在養老金支付方面仍然相互獨立,不是國家統一規定的金額,因此不同省份的退休工資差異很大。從下表可以看出,西藏已經超過北上廣,成為養老金第一的省份。全國只有四個省的養老金超過4000元,而廣東、江蘇、浙江等沿海發達地區的人均養老金也在3000元左右。目前,我國真正能領取4500元以上養老金的人數保守估計為2000萬人,機關事業單位至少900萬人,相當於40%左右。事業單位占參保人員總數的12.8%,但4500人以上養老金人數可佔40%。這個數據太羨慕了。前三十年看嘴,後三十年看編。
法律依據:《勞動法》第七十三條規定:勞動者在下列情形下,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一)退休;(二)患病、負傷;(三)因工傷殘或者患職業病;(四)失業;(五)生育。勞動者死亡後,其遺屬依法享受遺屬津貼。勞動者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的條件和標准由法律、法規規定。勞動者享受的社會保險金必須按時足額支付。
㈦ 31省份養老金調整方案是什麼
目前全國31個省(區、市,除港澳台外)已全部公布養老金調整方案。已公布調整方案的地區普遍採取了定額調整、掛鉤調整與適當傾斜相結合的調整辦法。
此外,按照人社部下發文件的要求,各地養老金調整要適當對高齡退休人員、艱苦邊遠地區企業退休人員等群體予以照顧。31個省份在發布的方案中均明確提出,適當提高高齡退休人員養老金;廣西、四川等幾個省份提出,對艱苦邊遠地區企業退休人員等群體予以照顧。
㈧ 上漲養老金的省份都有哪些
全國31省份均已上調2020年養老金。
人社部數據顯示,今年減免社保費的力度和規模空前,全年企業養老、失業和工傷三項社會保險預計減費1.6萬億元,其中企業養老保險費減收就佔1.5萬億元。雖然受疫情影響,但是養老金不會受到影響。
對此,在人社部在7月21日召開的二季度新聞發布會上給出了定心丸:減免社保費不會影響確保養老金的按時足額發放。
“在制度建設上,長期確保發放已有根本性制度安排。” 聶明雋說,目前,全國已經有26個省份實現了規范的省級統籌,剩下的省份也將在今年年底之前實現基金省級統收統支。規范的省級統籌,不僅能夠進一步提高全省基金統一調度使用能力,確保全省養老金發放,還為下一步實施全國統籌打下良好基礎。
養老金的上漲,體現了國家對民眾的關心。今年我國經濟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但是國家仍然能夠保障民眾的福利,為我們的國家點贊。
㈨ 全國養老金哪個省最高
據中新網財經頻道統計:目前,全國所有省份都調整了2012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其中,18個省份公布了2012年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養老金水平。數據顯示,西藏以2700元居首,北京市2510元列第二,而吉林省僅1370元位居全國18個城市公布排位為末位。
㈩ 30省份養老金調整方案出爐
7月30日,隨著四川《關於2020年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發布,全國31個省區市中,除浙江之外,已經有30個省份出台養老金調整方案。
根據此前人社部、財政部印發的《關於2020年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2020年總體調整水平為2019年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的5%。這已經是我國養老金「十六連漲」。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養老金上調在我國是常態。按照國際慣例,養老金的調整重點看兩方面,首先是經濟增長速度,另一個是物價漲幅。總體來說,養老金增幅不能超過GDP的增長速度,但不應該低於物價的漲幅,這也是為何養老金在近年來保持5%左右的漲幅。
但是,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現,各省份在養老金調整上採取不同的掛鉤調整比例、不同的固定金額,傾斜調整的情況也各不相同。
在這輪養老金調整中,哪些人將獲得最大收益?
各地掛鉤調整比例相差大
7月30日,四川養老金調整方案發布,總體調整水平為2019年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的5%左右。
這一調整水平與全國水平一致。董登新表示,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物價漲幅則大體穩定在2%-3%,未來我國養老金每年增長速度基本上穩定在3%-5%之間,不會再有像此前一樣超過10%的增幅。
這一方面是養老金目前每個月的基數已經不小,另一方面是經濟增長速度和物價水平下行,還有一個因素則是社保的降費。這三個因素決定了我國養老金的調整速度,未來會保持低位運行。
此次調整,四川繼續統一採取定額調整、掛鉤調整與適當傾斜相結合的調整辦法。具體看,全省所有退休人員每人每月增加46元。今年掛鉤調整辦法為,企業退休人員、機關事業單位2014年10月1日及以後退休的人員,在按2019年12月的基本養老金為基數增加1.2%的基礎上,再與繳費年限掛鉤調整。
此前已經發布養老金調整方案的其他省份,也全部採取定額調整與掛鉤調整結合的辦法,這是為了體現多繳多得與相對公平原則。掛鉤調整意味著,一位退休人員的原本養老金越高,按照同一個掛鉤調整比例,他所獲得的養老金上調金額越大。與此同時,為了體現公平,會有一個固定調整的金額。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各個省份的數據後發現,定額調整的金額各個省份並不一致,最高的西藏和上海,分別固定調整80元、75元。定額調整較低的江蘇和江西,分別調整34元和36元。
有的省份比如遼寧,將定額調整分成5個檔次,固定調整金額從25元到70元。而天津將定額調整劃分為企業退休和事業單位退休兩個檔次,並提出企業退休人員、退職人員每人每月增加60元,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退職人員每人每月增加53元。
除去固定調整的部分,各個省份還有掛鉤調整的部分,這一部分的調整主要根據繳費年限的長短,以及各地掛鉤調整比例來確定。
盡管從固定調整金額來看,各省的差距並不算太大,但是掛鉤調整比例則相距甚遠,從最低的河北、貴州分別為0.4%、0.5%,到最高的福建、上海和廣東均超過2%。
山東社會科學院人口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崔樹義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各省份選擇不同的掛鉤調整幅度,與各個省份養老金的情況、經濟、財政狀況相關。一些地區的企業退休職工和機關事業單位的退休職工之間,養老金的差距比較大。這就意味著,掛鉤調整的幅度越大,想彌補這個差距就更難一些,因此一些省份選擇較低的掛鉤調整幅度。一些省份相對來說平均退休養老金更高,也更平均一些,因此可以選擇更高比例調整掛鉤幅度。
「不過,未來除非進行大的制度性改革,否則單純依靠養老金的差異化調整,來拉平企業退休職工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職工之間養老金差距,還是比較困難的,未來是這個趨勢逐漸縮小的過程。」崔樹義說。
董登新指出,各個省份選擇不同的固定調整金額和掛鉤調整幅度,是出於不同考慮。一些省份認為自身養老金的基數太低,要抓緊調高基數,就會選擇更多調整固定金額。還有一些省份認為,省內養老金最高和最低的差距太大,也會抓緊調整固定金額,相對來說掛鉤的調整的比例就可以更低。
三類人群可獲傾斜調整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公開調整方案的30個省份中,只有27個省份的方案涉及掛鉤調整幅度,有3個調整方案中並沒有提出,這3個地區包括重慶、北京和寧夏。
其中,寧夏提出本人養老金水平掛鉤,以本人2019年12月按月領取的基本養老金為基數,月基本養老金2000元以下的按30元調整,2000元以上的,在30元的基礎上,養老金每增加100元,企業再調整2元、機關事業單位再調整1元。
北京的方案是,按照退休人員2019年年底前的月基本養老金水平,以2019年本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5646元)為基準線劃分兩檔,5646元(含)以上的每人每月增加30元,5646元以下每人每月增加65元。通過採取低者高調、高者低調的方式,保障待遇水平偏低的人員能夠適當多增加基本養老金。
重慶的方案是,企業退休人員在定額調整基礎上,與本人繳費年限掛鉤,繳費年限每滿1年,每人每月增加3元,本人繳費年限低於15年的,統一按15年進行調整。
「重慶選擇養老金調整與本人繳費年限掛鉤,交的時間越長,就按照相應的來增加,這個也是公平的。」董登新說,北京的做法屬於養老金二次分配。
而在養老金調整之外,一些退休人員還將獲得傾斜調整的額外養老金「加成」。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各省份的方案後發現,主要有三類人群能夠獲得養老金的傾斜調整,即高齡老人、邊遠地區退休人員、企業軍轉幹部。
河北提出,對艱苦邊遠地區退休退職人員,一類艱苦邊遠地區增加20元,二類地區增加25元,三類地區增加30元。山西提出,一類艱苦邊遠地區退休人員每人每月再增加10元,二類艱苦邊遠地區退休人員每人每月再增加15元。
對企業退休軍轉幹部,多地則提出養老金調整後其達不到當地當年企業退休人員平均養老金水平的,補足到平均養老金水平。
福建提出,對2019年12月31日前辦理退休手續的企業軍轉幹部,其2019年12月的基本養老金(不含軍轉補貼等各類代發項目)低於省公布的平均養老金2644元的,補齊至2644元後再參加本次基本養老金調整。
相比艱苦邊遠地區退休退職人員、企業退休軍轉幹部,各地對於高齡老人傾斜調整的差距頗大。
多數省份對高齡人員的退休金增加額度在每月數十元。比如,江西提出,年滿70周歲不滿80周歲的高齡人員,每人每月增加30元;滿80周歲以上的高齡人員,每人每月增加40元。河南表示,截止到2019年12月31日止,年滿65歲、70歲、75歲、80歲、85歲、90歲的,分別按20元、25元、30元、40元、50元和60元的標准額外增加養老金。
但也有一些省份大手筆,提出上百元甚至數百元的每月津貼。
安徽提出,截至2019年12月31日,年滿70—74周歲、75—79周歲、80—84周歲和85周歲及以上的企業退休人員,高齡傾斜標准分別為140元、180元、280元、390元,在以前年度調整基本養老金時已經享受過高齡傾斜的人員,達不到上述標準的補齊到上述標准。
廣東則針對90歲以上每月增加350元,100歲以上每月增加600元,也即每年增加4200元、7200元退休金。
董登新指出,這種高齡津貼一般不是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發放的,往往是財政出錢,高齡津貼的高低很大程度上直接取決於各個省份的財政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