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老服务 > 养老之道每食必吃什么

养老之道每食必吃什么

发布时间:2025-05-05 17:04:19

① 什么是旅居养老

随着科技的发展,医疗的进步,人的寿命越来越长,对老年的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子女、孙辈不再是我们唯一的精神寄托、还有更多的社交:出国旅游、群团活动,这些都占据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乐老的生活正在演绎幸福的人生。

旅游作为一种积极的养老方式,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国外,“养老+旅游”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潮流,通过多姿多彩的旅游、生活、娱乐等方式,提高老年生活的品质和幸福指数,修养身心。

有氧运动,健身健脑

游览之时,精神振奋,烦恼、郁闷烟消云散,休息之时肌肉由紧张转为松弛,睡眠好,吃饭香,对身体健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还能享受到阳光的沐浴,从而增强体质,健康长寿

品尝特色美味,一饱口福

各地自然气候、地理环境、人文历史都不同。因此,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小吃、特色菜肴。我们就能品尝到那些在家里根本吃不到的美食,人以食为天,在异国他乡一饱口福,美哉!

广结天下,结交新友

当代空巢留守老人与日俱增,多年甚至十几年两个老人对影向坐,面面相觑。如果许多老人结伴一起坐车、一块住宿、一同爬山、同桌吃饭,那一定是一番笑语连连、其乐融融的景象。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旅居养老一定会受到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的追捧,得到蓬勃发展。

旅居养老是养老观念、养老方式的转变,折射出来的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旅居养老将受到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的追捧,市场潜力巨大。

② 中国古代如何养老

其实,如何养老并不是现代才有的问题。在中国古代,除了“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理念,更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等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先秦时期的《礼记·王制》记载:50岁以上的老人可供给细粮;汉代的《王杖诏令册》规定:70岁以上老人即使触犯刑律“虽有罪不加刑焉”;唐代《唐大诏令集》规定老人可安排护工,“凡庶人年八十及笃疾给侍丁一人”;宋代已出现“福田院”“居养院”“养济院”“孤老院”各种养老机构……周代规定家有90岁老人全家都可不服徭役早在上古三代,“老人”的概念和标准已被明确。《礼记·曲礼上》记载:“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传;八十九十曰耄……”大概意思是,人到了60岁,就算老年人,可以指使人干活;70岁身体各项机能进一步衰弱,应该交代家事,把该安排的都安排好;80岁、90岁,已算髦耋老人……先秦时期如何养老?首先是关注老年人的饮食。《礼记·王制》曾详细记载:从50岁起,就应该给细粮吃;到了60岁,还要准备隔宿的肉食;到了70岁,则要增加副食;到了80岁,要经常供奉珍馐美食。至于90岁的老人,因行动不便,饮食消费已没规律,可能随时要吃要喝,要在老人的床前伺候,如果老人出游,最好是带着食物跟着他……在夏、商两代,朝廷还会在仲春和孟冬两季给鳏、寡、孤、独者发放粮食等生活必需品。

为让子孙更好地赡养老人,周代实行给有老人的家庭减免徭役的政策。如果家中有80岁以上的老人,儿孙中可以有一人不服徭役;如果有90岁老人,则全家都可以不服徭役,此即“八十者,一子不从政;九十者,其家不从政”一说。

上述主要是对“家庭养老”模式所做出的规定,先秦时期还提出了“国家养老”概念。能享受国家养老待遇的主要是四类老人:一是相当于公民道德楷模的“三老五更”;二是相当于烈士家属的“家中之老”;三是相当于离休老干部的“致仕之老”;四是相当于五保户的“庶人之老”。

先秦时期的“免费医疗”尤其“实惠”,此即周代起实施的“养疾之政”。当时,在官府编制中专设“掌病”一职,负责给老人“问病”。据《管子·入国》所述,掌病要定期看望老人,定期进行检查:有公职者,70岁以上3天一问;80岁以上2天一问;90岁以上每天问一次;对民间老人,每5 天问一次。

对于患重病老人,掌病要及时向国君汇报,国君会安排出时间,亲自前去看望老人。但是,这项制度在后来名存实亡,成了老人的一种愿望。

汉代出现中国最早的“老年人保护法”

汉代是中国古代养老制度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推出了一套相对完备的制度,特别是对“家庭养老”,有着极严的规定和要求,对父母、祖父母等长辈不敬不养,在汉朝算重罪。

为保证家庭养老的落实,汉律规定,不赡养老人者或被“弃市”。汉朝人的平均寿命仅30岁,能活到六七十岁很不容易,“人生七十古来稀”,用在汉朝更贴切。因此,汉朝将“老人”的标准提前了4岁,即到了56岁就算老人。《汉旧仪》中所说的“未二十三为弱,过五十六为老”,就是这个意思。

56岁以上的人,可以享有相应的老人保障权益,如免除税赋。汉朝规定,13岁~56岁的成年男女,每年要缴120钱人头税,到了56岁,就可免缴这笔钱。对于90岁的老人,甚至连家属都可以享受免除徭役的待遇。

除了减负免税,朝廷每年还会直接给民间老人(庶老)发放食物。如汉文帝刘恒即位当年即下诏:80 岁以上的老人,每月赐米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90 岁以上的老人,每人再加赐帛二匹,絮三斤。

汉朝最让老人有尊严、觉得幸福的地方,应该是发放“老年证”。当然,这种老年证不是今天这样的小本子,而是一种叫“鸠杖”的实用物。

鸠杖,又叫“王杖”,顾名思义是帝王赐予老人使用的拐棍,它是一种特殊权力的象征。从史料和考古发现来看,给老人“赐杖”的制度在汉朝被正式确立,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曾做鸠杖赠送高龄老人,开了汉朝赐杖的先河。汉宣帝刘询则使之成为一种制度,规定凡是80 岁以上的老人,皆由朝廷授以王杖。但从张家山汉简中的相关律令来看,汉代较早时曾是“七十赐杖”。

为了保证鸠杖的权威性,汉朝出台了相应的法规。1959年~1981年,从甘肃武威磨嘴子汉墓中先后出土了8根王杖(鸠杖),还随之出土了《王杖十简》和《王杖诏令册》木简。

《王杖诏令册》全文近 600字,规定了70 岁以上老人应该享受的生活和政治待遇,有学者称之为中国最早的“老年人保护法”。其中有一项规定:70岁以上老人即使触犯刑律,只要不是首犯就可以免予起诉,继承了先秦时期老人“虽有罪,不加刑焉”的制度。

唐代已关注老年人精神健康

魏晋南北朝时期,养老制度又出现了新的突破。如北魏,首创了“存留养亲”制度,此制度一直影响到晚清。

存留养亲,就是一种司法缓刑制度:如果死囚、流刑犯的家中有直系血亲需要照顾,准许死囚在家“侍亲缓刑”、流刑犯在家“权留养亲”,等家里老人去世后再服刑。

在唐朝,养老制度备受皇帝重视。据《册府元龟》上所列资料统计,唐朝各位皇帝下发有关养老诏令的次数多达73次,其中以唐太宗为最,在位23年下“养老诏”28次。而《册府元龟》所记并不全,实际不止73次。

唐代继承了汉代给老人“赐杖”、“免税”等诸多做法。据《唐大诏令集》,唐太宗在“即位赦”中特别提出,“八十以上各赐米二石,绵帛五段;百岁以上各赐米四石,绵帛十段;仍加版授,以旌尚齿。”所谓“尚齿”,就是尊老的意思。

唐朝还曾有过一项“补给侍丁”制度,官府免费给民间老人安排护工(侍丁)。开元七年(公元719年)户令规定的配给标准是:“凡庶人年八十及笃疾,给侍丁一人,九十给二人,百岁三人。”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给百岁老人的护工增至5名。

唐代甚至还有“精神养老”一说。当时,流行一个名词叫“色养”。所谓“色养”,说得通俗简单一点,就是奉养父母时要和颜悦色,不能让老人不开心。一代名相、时任司空的房玄龄,不只为臣称职,赡养老人方面也是“道德楷模”,当年房玄龄“色养”老人极为到位,《贞观政要·孝友》称,房玄龄“事继娘,能以色养,恭谨过人”。

在古代,子女给老人脸色看、不孝顺,都是大逆不道的事情。或许有鉴于此,唐律规定:“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意思是,如果家中有老人,子孙不能远走他乡,要呆在老人的身边,否则要被治罪,此项规定较好解决了“空巢”现象。

南北朝时期梁武帝萧衍曾建养老院“孤独园”

古代历朝在重视养老的同时,也都会根据本朝的实际情况,出台了一些具体的敬老养老措施。在免税赋方面,宋仁宗嘉佑四年的诏令规定:80岁以上的老人,免除其一子的税赋;明、清两朝的养老规定差不多,但年龄提前到了70岁。而且,从宋代开始,还出现了养老院等慈善机构。

建“养老院”起源于南北朝时期,高寿皇帝梁武帝萧衍曾于普通二年(公元521年),在都城建康(今南京)创办了“孤独园”。到唐朝,这样的养老机构被推广,在武则天时代,唐朝即开设主收贫、病、孤、疾者的“悲田养病院”。

但真正让“养老院”这种养老方式流行起来的是宋朝。北宋初年即开设名为“福田院”的养老机构,后有“居养院”,南宋则叫“养济院”等。虽然名字不同,但都是慈善性质的养老院;入院老人的年龄,也放宽到了50岁以上。同时,民间养老院也普遍兴起。如洪迈《夷坚甲志》“刘厢使妻”条,在与南宋对峙的金国兴中府,有位叫刘厢使的汉族人,遣散家中奴婢,拿出全部财产兴建“孤老院”。

元朝同样重视养老,元世祖忽必烈曾采纳汉臣刘秉忠的建议,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元朝的收养救助制度,当时各路均设立养济院1所,救助、收养“诸鳏寡孤独、老弱病残、穷而无告者”。

明、清两朝的养老院仍如南宋、元朝一样,称为“养济院”,朝廷继续发展官办、民办等各种形式的社会养老机构。明代朱元璋还恢复了汉朝制度化的“赐杖”与“赐爵”制度,在物质救济上,明太祖朱元璋曾先后两次颁发诏令,实行孤贫老人终身养老。

清朝则重视古老的“赐食”制度,多次请全国老人到紫禁城内去吃大餐,并取名曰“千叟宴”,其中以乾隆年间最盛。

(作者:倪方六)

③ 云南有个被低估的养老小城,这里环境好节奏慢一年四季舒适宜人

这些年开车自驾有十多万公里,几乎走遍了国内的山山水水,北到沿乌苏里江、黑龙江沿边自驾,南到海南环岛游,唯有一个省份始终让我 魂牵梦绕 ,这个地方就是 云南

云南是一个让人忘不掉的省份,无论你 去过多少次 走过多少地方 ,这也是一个去了不想走, 走了还想再来 ,从离开那一刻起就又开始惦记的地方。

有一个梦想 ,就是等到老了,一定要到这里, 找一个小城 买一套房子 ,在此度过余生。

说到养老,国内真正适合养老的地方真不太多,北方天气寒冷,南方大部地区夏天炎热,冬天湿冷,即使是以空气好著称的海南,绝大部分地区也仅适合冬天避寒、度假和短期旅居, 唯有云南 ,有宜人的立体气候,有壮美的 自然风光 ,有迷人的 民族风情 ,还有令人垂涎欲滴的 特色 美食 ,这是一个 可以舒服过四季 的省份。

云南这么大 ,究竟哪里更适合养老?有人会说 昆明、大理、景洪、腾冲、普洱、红河、曲靖 经,这些地方都不错,但也并不完美,如果冬天很舒服,那夏天一定会热,典型的如景洪、元江,也有的 夏天舒服 冬天一定有些冷 ,如昆明、腾冲等等,那有没有一年四季都舒服的地方?我推荐一个小城,这里环境好、空气清新,真正的一年 四季气候宜人 的养老小城,这就是 勐海



这是一个名字有海,但却是没有海的地方。

勐海是西双版纳州下辖的三个县市之一,距离西双版纳首府景洪60公里。“勐海”系傣语地名,是为纪念统辖勐海的傣族英雄岩海而得名,所以“勐海”被称之为“英雄居住的地方”。


有人说,丽江,是一个 让人发呆 的地方。那么,勐海,这就是一个 让人心静 的地方, 山水田园 宁静致远

勐海,这是一个让人心静的地方

除了这里优美的环境,良好的生态,还有这里的茶道和佛教氛围,这里是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圣地,佛教文化浓郁。礼拜佛塔,心得菩提,礼遇茶汤,心生静界。

勐海是 滇藏茶马古道的源头 ,这里茶文化 底蕴深厚 马帮文化 源远流长,是公认的 世界茶树 的原产地之一,驰名中外的 普洱茶发祥地 之一。

滇藏茶马古道是一条“ 因茶而盛、为马而生 ”的古道, 勐海就是这条 茶马古道的起点 ,特别是 民国时期,随着勐海制茶业的崛起,茶马古道的运输逐渐以勐海为起点。勐海很小,但因为普洱茶而 名扬天下


勐海是一个环境优美,山里有树,沟里有水,近似于原生态的一个地方,生机盎然的座座茶山,点缀其间,到云南养老,人们看重的就是这里的气候。

别看勐海地方不大,却 极具云南的气候特点 ,一个县就有 5个气候区 ,北热带区、中亚热带区、暖夏暖冬区、暖夏凉冬区、凉夏暖冬区,很多人都说景洪是冬天避寒,而夏天热的地方,而勐海别看距离景洪只有60公里,但这里才是云南真正的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地方,年温差较小, 冬天平均13-25 ,夏天18-30 ,比版纳夏天温度要低3 ,是版纳三个县市中最凉爽的一个。

不但冬天舒服, 夏天也会让你想不到的凉爽, 这里是景洪人夏天避暑的地方,被誉为世界上“最适合人居的真正春城”。


很多老人都 喜欢云南 ,但却 恐惧云南海拔高 ,对心脑血管不利。

在云南养老,海拔确实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云南的高海拔地区基本在滇西北一带,而西双版纳州所处的滇南地区,海拔大都在1500米以下,景洪市的海拔仅有580米左右,而勐海在海拔在1300米左右。而据科研研究证实,海拔1500米是一个神奇的高度,这里密集着"空中维生素"--负氧离子,它能促进新陈代谢、强健神经系统、提高免疫力,居住在这个高度有利于人体的 健康 ,而且只有这个高度才能保证夏天有凉爽的气候,这也是很多川渝人士夏天到贵州山上避暑的原因。

勐海 没有工业 森林覆盖率 达到67%,有着优良的空气质量,作为普洱茶第一县,勐海也是一个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年径流水量29亿立方米,还有高中低温泉10余处,勐海城外七、八公里的地方就有泡温泉的地方。


勐海 生活慢节奏 , 社会 秩序 安定祥和 消费水平较低 。目前的房价也处于相对低谷,单间公寓有3K左右,好点的小区5K-7K,勐海县现有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 两所二级甲等医院 ,还有县妇幼保健院、黎明医院等医疗机构,县人民医院有470多张床位,13个病区,是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对口支援医院。


勐海县交通现在看也比较便捷,景洪到勐海高速公路已于今年元月15日正式通车,景洪和勐海两地行车时间由原来的一个小时缩短至半小时以内。勐海还有13条县道,99.5%的自然村都通了公路。县城到嘎洒国际机场只有45公里,到打洛口岸都只有60-70公里的距离,开车也不过1个小时的时间,明年西双版纳将开通高铁,勐海离景洪和勐养高铁站也只有几十公里的距离。

勐海 是 普洱茶的重要产地,被称为 普洱茶第一县 。 这里有南糯山、布朗山等 6大茶山 ,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坡丘陵地带,这里终年湿润、云雾弥漫、土地肥沃无污染、不施农药,造就了茶树最佳的生长环境,所产的 茶品质极佳 。这里还有4万多亩的古茶山,多数树龄在200至500年间,野生型“ 茶树王 ”树龄达到1700年,堪称茶叶发展 历史 的“活化石”。 这里 四季都适宜水稻生长,盛产优质大米,自古有“ 滇南粮仓 ”之称。

勐海县境内居住着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布朗族、景颇族等 25个民族 ,具有悠久的 历史 和灿烂的文化,傣族赞哈、古乐、绘画,布朗族情歌弹唱,拉祜族芦笙舞,哈尼族的彩茶舞等民族技艺丰富多彩, 民族风情浓郁



舌尖上的勐海

烤鸡翅、鸡脚、烤鱼、烤干巴、烤牛肝、烤豆腐都相当不错。勐海最好吃又出名的就是烧烤,很多景洪人都到勐海一边避海一边避暑一边烧烤。

云南特色的长街宴,千人共享美味里的 情感 绵延。

勐海, 这里是 茶人向往的圣地。每年 从2月末开始,茶人就开始涌入勐海,等待着春茶铺满这里的茶仓,这里的大街小巷,充满了两个字,这就是试茶,试茶,试茶。


主要景点 有景真八角亭、独树成林、打洛森林公园、曼短佛寺、巴达野生茶树王、曼峦回清真寺、勐邦水库等。

景真八角亭

佛亭呈八角之状,中国古代佛教建筑,屹立于昔日勐景真王宫之旁,人们便依其形状和所在地称之为”景真八角亭“。


曼短佛寺

距县城约10公里,此佛寺始建于950年,距今已有1049年,是小乘佛教传入后建的最早佛寺之一,是当地傣族从事宗教文化活动的中心。


勐景来


这是一个典型的傣族传统村寨,毗邻缅甸,村口的塔林、神树、神泉都有着悠久的 历史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 历史 悠久的传统文化,在傣族群众心目中有特殊的地位,被人称为“中缅第一寨”。


独树成林


泛亚铁路中线2021年将开通,将会给勐海带来什么?

泛亚铁路中线包括玉磨铁路、中老铁路(老挝段)和中泰铁路(泰国段)。

玉磨铁路 北接玉溪,南经普洱市、西双版纳至中老边境口岸磨憨,全长约508公里,是国家一级电气化铁路。这条高铁线开通后,西双版纳将进入高铁时代,到昆明仅需3小时,这必将打开西双版纳的经济发展空间,勐海也将融入 西双版纳的 “半小时经济圈”之中。

便利的交通,优美的环境,再加上 “中国普洱茶第一县”的品牌优势和生态涵养价值,勐海必将成为云南最具魅力的养老宜居城市。

勐海的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欢迎关注慕士塔格的季风,让我们一起去看世界

阅读全文

与养老之道每食必吃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养老保险男女 浏览:294
老人机如何打开王者荣耀 浏览:197
2014北京退休金计算器 浏览:299
父母离婚孩子如何处理 浏览:429
老年大学教学管理工作好做吗 浏览:222
鞍山老年大学电话号码 浏览:550
海淀体检大厅健康证长什么样 浏览:418
女孩子会遗传父母的哪些基因 浏览:155
孝感市农村养老金是多少 浏览:81
70岁中风治疗要多少钱 浏览:418
城市农村养老模式 浏览:315
体检胸透结果等多久 浏览:191
关于父母房子怎么继承 浏览:664
北京退休金最高能拿多少 浏览:723
农村老人一月多少钱够花 浏览:913
武汉退休职工加工资几时补发 浏览:880
如何办广州市老人优待卡 浏览:625
老年痴呆症妄想东西被偷 浏览:439
老人口里涎水多吃什么药 浏览:68
重庆70岁老人办免费卡 浏览: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