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古代有没有退休金制度古代人如何养老呢
在中国古代,除了“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理念,更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等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那古代的养老制度会是什么样的呢?咱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
清代,康熙、乾隆两帝凭借国家雄厚的财力、安定的社会环境,先后几次举行规模宏大的“千叟宴”,为“康乾盛世”添写了一段佳话。清朝规定,儿子再穷也必须设法赡养父母,如果因贫困导致父母自缢身亡,要按照过失杀父(母) 罪被杖责100下,流放1500公里。
《诗经·大雅·既醉》云:“孝不匮,永不尔类。”意即孝子敬老的孝意无穷无尽,势必经常感化影响整个家庭,乃至整个民族。古代敬老、养老习俗,相沿至今,是值得发扬光大的优良传统。
看完这些之后,您有没有想过要穿越到古代去养老呢?
⑵ 退休金怎样计算
感谢各位读者进入这篇文章,小编将一如既往的分享一些知识和看法
劳动者基本工资是根据劳动合同约定或国家及企业规章制度规定的工资标准计算的工资。也称标准工资。在一般情况下,基本工资是职工劳动报酬的主要部分。
基本工资,即劳动者所得工资额的基本组成部分。它由用人单位按照规定的工资标准支付,较之工资额的其他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稳定性。具体来说,在企业中,基本工资是根据员工所在职位、能力、价值核定的薪资,这是员工工作稳定性的基础,是员工安全感的保证。同一职位,可以根据其能力进行工资分不同等级。
基本工资工人服从工人资历轨则:10年工龄2000元,15年工龄2300元,20年工龄2500元,25年工龄2800元,30年工龄3000元,40年工龄3500。(随国民经济添加)
关于这件事,您怎么看?欢迎吐槽,在评论区留言,表达您的看法!
⑶ 古代官员都是什么时候退休,退休之后的养老金又是有多少
人这一生几乎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工作了,可是年龄大了之后,工作起来也渐渐力不从心,因此到了一定的年龄,退休就会提上日程来。目前,我们国家已经规定了退休的年龄,其实远在古代,历朝也都规定了退休年龄,有的朝代是70岁,有的朝代是60岁,但是各朝都没有完善的退休保障制度,一般是高级官员退休后会有部分退休金,低级官员一般情况下是自谋生路。
至于退休金,每个朝代也有不同的规定。唐朝时候,只有五品以上的官员退休后才可以领到原来工资的二分之一,那么五品以下的官员,朝廷就不管了。大诗人杜甫退休后就没有拿到退休工资,他是去给别人打工当督耕了。宋朝人性化一点,九品的基层官员有也可以领工资的一半。通常情况,官员们会购置田产,以便再退休后,有生活来源,不至于晚年太悲惨。
看到古代退休制度,想想还是现代好,至少现在有正正规规的退休年龄,也有实实在在的退休金。
⑷ 中国古代官员退休后有何待遇
明朝起,将退休年龄提前了十年以上,只要年满六十岁,就鼓励退休。如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诏令“文武官年六十以上者听致仕”。弘治四年(1491年),明孝宗朱佑樘又诏“自愿告退官员,不分年岁,俱令致仕”。明代的开国功臣刘伯温,辅佐朱元璋平定天下后,于洪武四年,未满60岁时就告老还乡。中央官员退休后享受半俸,一般情况下不给退休官员发退休金,家里实在太穷的话,根据个人申请,“有司月给米二石,终其身”。 清朝官员退休年龄也为六十岁,如果没有年满六十岁而因病提前退休是没有俸禄的,而满六十岁又有世职的可以拿半俸,但对那些有特殊功绩的官员,如打仗负伤者,则全数发给。 对于中国古代的普通老百姓来说,养老制度是以家庭养老为主,一家之内,晚辈负有不可推脱的养老义务,而国家也有相应的政策法规,主要是减免老人及其子孙的赋税(向国家缴纳一定的钱物)和徭役(为国家提供一定期限的无偿劳动)。国家甚至还通过授官赐爵、赏赐财物以确保老人安享晚年。
⑸ 中国古代退休制度的退休待遇
退休制度的另一个要件就是退休后的待遇,这关系到退休官员老有所养、老有所尊的大问题。历朝历代对此都比较重视。
首先是政治待遇上,据《礼记》记载:卿大夫致仕称“国老”,一般官吏致仕称“庶老”,从称谓上就可以看出对老臣的尊重。到了唐朝,对致仕官员要举行欢送仪式,敲锣打鼓,送归老家。与现在发一个“光荣退休”的证书或镜框,虽然形式不同,但意思是一样的。三品以上官员致仕后,仍恩准在朝廷行走,参与国家大事。明朝的致仕官员在礼仪上依然受到尊重,在参加宴会、祭祀等活动中,仍享有原有职级的礼遇。
其次是经济待遇上,退休后会优厚对待。汉代规定,年俸禄在两千石以上的官员退休,可领取原俸禄的三分之一作为养老金;魏、晋时期的退休官吏,则干脆委任一个“顾问”之类的闲职,供养起来;唐代是五品官以上致仕者给半俸,功臣元勋经皇帝特批,退休后可保留全薪。如名相房玄龄、宰相宋璟致仕时,皇上特批均赐全禄。六品以下官员退休,则赐给一定数量的田地养老。
两宋时期对退休官员的安置和优待,可说是达到了一个高峰。尤其是宋神宗以后,允许带职退休。官员致仕时,皆晋升一级。致仕后,仍可加衔晋级,参与朝政。与在职官员比,只是少了一点实权。
明朝初期则规定,三品以上官员按现职退休,四品以下,任现职满三年且无大过者,可升一级致仕。明中叶改为业绩突出者可升两级致仕。退休金方面,明初曾规定致仕官食原俸,但很快就予以取消。后来又规定退休官员一般情况下不发放退休金,但不会让你喝西北风的,若家贫不能自存者,“有司月给米二石,修(终)其身”。清朝也基本上是按照明朝的退休制度执行。
⑹ 古代哪个朝代的退休待遇最好,足以让今天的我们羡慕
宋代的退休政策最好,足以让今日的大家羡慕嫉妒,宋代对官员就是大方着呢,秉着“官员是朝廷的希望”的理念,士族们赚得盆满钵盈,曾一度被称为士族的“黄金时代”。离休的福利待遇同样是历朝最好的,只要你是大宋代的官员,那么你就得到了24k金镶金的工作!无论你品级是多少,只要法定退休年龄达到要求,就可以在离休后领到全薪。
明代刚创建的那时候,太祖沿袭前朝的退休制度,依然是70岁离休,退休养老金为全薪,可是没多久以后法定退休年龄改为了六十岁,官员们提早十年离休本应开心的事,可是却怨声一大片,都没想到明太祖朱元璋把退休养老金撤销了呢。没有做出任何贡献,到六十岁想得到朝廷的钱是不太可能的了,这一大家子可咋办哟。
也许是下边意见很大,老朱还得靠官员们尽心竭力做事呢,便妥协答应他们免去赋税和徭役,经查证后,倘若确实揭不开锅,便给你一月两石米,缓解一大家子的温饱难题,可是想饮酒有肉吃就得凭自己本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