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5000亿养老金将要入股市,近期是利好还是利空
养老金入市,长期是利好,短期一定是利空
1.养老金投资管理办法的高调公布,意味着养老金进入股市投资已经有法可依,总量3.5万亿的养老金,按照30%的比例,将带动逾万亿长期资金入市,对股市构成利好。
2.鉴于养老金是全国人民养老钱和保命钱的性质,就决定了养老金入市首先重在安全、其次才是赚钱。同时也决定了养老金不可能在高位入市,而是会在一个非常安全的点位入市。
3.鉴于养老金风险耐受能力小的特点,预计养老金入市的第一个安全点位在3200点至3300点左右,这就意味着股市还需要做大幅的下调,才能迎接养老金的安心进场。
4.在养老金正式入市前,市场必有一跌。股市在接下来极有可能会大幅上涨,很多蒙在鼓里的人可能会盲目抄底或追涨,但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此间的任何反弹都是在挖坑,就等着散户往下跳。
5.在养老金入市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沪指大概率会维持在4300点以下震荡,仍然会存在再次大幅度暴跌探底的危险,因为中央高层已经彻底转换了思路,抛弃了以前的“保资产”,转变为现在的“保实体”;抛弃了以前的“维持泡沫”,转变为现在的“控制泡沫”。
6.股市当前最大的不确定性,是实体经济能否好转、人民币是否持续贬值、降准能否近期兑现、养老金入市对市场有多大的冲击、美元加息导致的资本外逃能否有效遏制、以及能否扛住全球股灾的冲击等六大问题。
7.由于存在大幅杀跌的可能性,所有抄底资金和追涨资金都有成为牺牲品的可能性。所以养老金入市对于广大中小散户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越临近养老金入市节点,就越应该谨慎对待。
8.广大散户目前最明智的做法是:不宜盲目抄底,更不宜盲目追涨,能出来的就先跑出来,等躲过大跌,然后再与养老金一起入场
⑵ 退休后的退休金会低于当地最低工资吗有什么依据
退休后的退休金会低于当地最低工资吗?有什么依据?
从个体看既有高于最低工资,也不乏低于当地最低水平的养老金。从性质看,事业机关几乎都高于最低工资,企退人员大都在最低水平左右,低于最低工资是大多数。从地域看,一线城市养老金还好些,二三四线城市低于一线城市。看如何组合求出平均值。不分性质合并计算,肯定高于最低工资,因为机关事业退休金高导致。单独把企业退休分开计算,大家都明白结果如何。
感谢阅读、关注并点赞!欢迎广大读者和网友朋友们批评指正。以上是属于我个人的一些建议和想法 ,仅供参考, 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如果你们有其他的想法,可以评论在文章的下方 。
⑶ 养老金入市怎么操作有什么益处亏了怎么办
养老金入市本身有好有坏,是柄双刃剑。主要看监管机制是否公开、透明。
如果监管过硬,养老金将委托给独立的证券公司去经营,赢面还是很大的,这样可以有效弥补我国养老金的缺口。
但是必须定时公布买卖情况和盈亏额,接受社会监督,并委托独立审计机构进行审计,否则危害无穷。
我认为中国当今的体制决定了养老金入市风险巨大,因为监管机制一般无法独立于政治操控,所以可能会形同虚设,这样养老金就会流入某些关系硬的上市公司口中,成为高管们瓜分的红利,然后对外宣称操作失误造成亏损,最后亏了以后国家只能印钞票来给我们养老,让劳动者来承担通货膨胀的痛苦。
⑷ 养老金将大举入市究竟靠不靠谱
近日,有媒体称,从一位接近人社部专家的知情人处获得信息,截至2014年底,中国基本养老金累计结余3.5万亿元、补充养老积累的基金是7600多亿元,如果按照30%投资股市的占比核算,预计可投资股市的养老金接近1.3万亿元。于是乎,各大媒体纷纷报道,养老金将大举进入中国股市,给A股市场带来天大的利好。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养老金不能进入股市”这一观念的约束,养老金投资运行方案几度夭折,这次传闻能够变成现实则是一大进步。中国养老保险基金散落在上千个统筹单位中,很多是在县、市一级,若集中起来难度非常大,养老金投资方案若能顺利出台,对统筹层次低这一国情来说无疑是一重大突破。
在国外,养老金就有投资路径。比如,在日本的养老金投资构成中,有20%投入到国际股市,20%投入到海外固定收益与欧美国债等领域。此外,美国养老金,个人缴纳薪水的5%,企业为你交15%。这20%的钱投入到资本市场,年回报率为8.38%。当然,与国外老牌资本市场不同的是,国内股市还是一个新兴的市场。对此,有专家建议,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养老金保值增值已刻不容缓。养老金入市宜早不宜迟。
而笔者认为,每次股市跌跌不休之时,总有人编出这样那样的利好,来诱惑中小投资者来抄底。从目前来看,我国股市制度还不完善,注重筹资而不注重投资者利益保护,甚至还有学者称其为“赌场”都不如。试想将“伤不起”的养老金推向这么一个风险诧异的市场,倘若有啥闪失,将会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奉劝大家不要相信养老金入市这一传说。
养老金将大举入市究竟靠不靠谱?
首先,从理论上来讲,中国养老金累计结余3.5万亿元,若能有30%获批入市,将带来1.3万亿元增量资金。但是从全国整体盘子来看,所谓的“结余”只是账面数据而已。众所周知,我国实行的现收现付为主的养老金制度,即以正在工作的一代人的缴费来支付已经退休的一代人,这种透支挪用就导致一种现象——巨额养老金个人账户“空账”,也就是说名义上有钱,实际上为无法兑现的空头数字。
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我国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额虽有1.9万亿元之巨,可其中做实的账户仅2039亿元。而且伴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剧,我国养老金收支缺口正逐年扩大。也正是因为这种“空账”现象十分严重,从2008年底开始,辽宁、吉林、上海等13个省市开始“空转实”试点,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此前曾传出广东千亿养老金入市投资的消息,就是因为实力雄厚的广东个人账户做实做得比较好、结余最多罢了,而对于大多数省份来说,“空账”尚待做实,何来资金“入市”之说?
再者,参与股市的社保基金也在靠天吃饭,养老金更是“输不起”。这些年来,社保基金也参与了股市投资运作,但除2009年全国社保基金投资股市获利之外,在2008、2010、2011年的投资均是亏损。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也称,2008年全国社保基金投资股市的收益是-6.79%。可见将养老金投资股市,实际上还是存在较大风险。
显然,拿老百姓的养老钱投资国内尚不成熟的A股市场,无疑是刀口舔血,其结果必然有二,养老金入市赚了钱后怎么分红?而养老金进入股市亏了钱又算谁的?所以,笔者认为,即使允许养老金投资股市,也可能在一级市场上获得配股资格和打新股的权利,真正也没人敢拿全国人民的养老金开玩笑,因为谁也担负不起养老金入市后亏损的责任。
最后,养老金入市究竟是在赚谁的钱?问题很简单,就是赚中国股民的钱,因为国家不会在二级市场上投资一分钱。那么养老金入市在赚了钱后,总归要有兑现浮盈的时候,届时会引发股市恐慌情绪,必不利于股市的稳定。
而现在倘若打开养老金入市大门,则很可能被套在了疯牛终结的山顶上,那岂不成了赤裸裸的“接盘侠”?届时养老金入市并不来投资的,而是来解放全人类的吗?显然也不太可能。
很多市场人士不能接受股市的连续暴跌,于是就开始炒起了养老金入市的冷饭,希望借此提振市场的信心。但实际上,要想让养老金入市也不非易事:一方面目前股市还是一个投机市场,并不适合养老金进行价值投资。就连社保基金也并非稳赚不赔。另一方面,养老金名义上规模庞大,但实际上“空账”问题严重,各地都在立争弥补漏洞,何来资金入市的可能?更重要的是,现在股市还在4000多点高位盘横,养老金就算要入市,也不会来做接盘侠,谁也别把谁当傻瓜。我倒觉得市场人士肆意编造谣言给股市打鸡血很可耻。
⑸ 我想问下养老保险的一档、二档~五档是什么意思呀还有退休金是怎么算的
一、养老保险有三种档次,最低档、中档次、最高档。
二、养老保险档次缴费数值:
1、最低档的交纳不得低于社平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
2、中档次的交纳为职工月平均工资的100%
3、最高档为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
三、个人缴费。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城镇居民应当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缴费标准目前设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老金。
(5)养老金抄底有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养老保险是以老年人的生活保障为指标的,通过再分配手段或者储蓄方式建立保险基金,支付老年人生活费用。它的实施具有以下作用:
1、有利保证劳动力再生产
通过建立养老保险的制度,有利于劳动力群体的正常代际更替,老年人年老退休,新成长劳动力顺利就业,保证就业结构的合理化。
2、有利于社会的安全稳定
养老保险为老年人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使老年人老有所养。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老年人口的比例越来越大,人数也越来越多,养老保险保障了老年劳动者的基本生活,等于保障了社会相当部分人口的基本生活。
对于在职劳动者而言,参加养老保险,意味着对将来年老后的生活有了预期,免除了后顾之忧,从社会心态来说,人们多了些稳定、少了些浮躁,这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3、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
各国设计养老保险制度多将公平与效率挂钩,尤其是部分积累和完全积累的养老金筹集模式。劳动者退休后领取养老金的数额,与其在职劳动期间的工资收入、缴费多少有直接的联系,这无疑能够产生一种激励劳动者的职期间积极劳动,提高效率。
在中国,90年代之前,企业职工实行的是单一的养老保险制度。1991年,《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提出:"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建立起基本养老保险与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制度"。从此,中国逐步建立起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