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老服务 > 古代养老方式有哪些

古代养老方式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06-15 05:14:57

⑴ 现代社会养老有退休金,古时候的人靠什么养老

俗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养老这个东西,不仅在我们现在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在古代同样如此,古代有句话说的不就是很好吗:百善孝为先。你只有把自己的父母赡养好的你才可能是一个善良的人。古代的养老方式主要是国家也会出钱,给老人减轻他们的赋税,也可能减轻他们家庭的赋税,也会办养老院之类的东西。

而且在古代的时候,其实和我们现在一样,就养老院这样的东西存在了,但是并不是和我们现在一样,当时的时候养老院是免费的,专门给那些没有人抚养的老人住,这还是一件十分人性化的设计。而且其实古代的时候,老年人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如果你们家有一个老人年过了70岁,那么他就有比较大的权力了,而且他的每年的俸禄也非常的多,能够有600石左右,这可是一笔很大的补助金,而且你们所在家庭的赋税还会减少。所以说家里有个老人,就像是有了块宝一样。老年人需要陪伴,古代的时候养老也是这样,他需要他们的子女来赡养他们,实在不行的话,那些法律也会保护他们,给他们居住的地方给他们吃喝的。

⑵ 中国古代如何养老

其实,如何养老并不是现代才有的问题。在中国古代,除了“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理念,更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等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先秦时期的《礼记·王制》记载:50岁以上的老人可供给细粮;汉代的《王杖诏令册》规定:70岁以上老人即使触犯刑律“虽有罪不加刑焉”;唐代《唐大诏令集》规定老人可安排护工,“凡庶人年八十及笃疾给侍丁一人”;宋代已出现“福田院”“居养院”“养济院”“孤老院”各种养老机构……周代规定家有90岁老人全家都可不服徭役早在上古三代,“老人”的概念和标准已被明确。《礼记·曲礼上》记载:“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传;八十九十曰耄……”大概意思是,人到了60岁,就算老年人,可以指使人干活;70岁身体各项机能进一步衰弱,应该交代家事,把该安排的都安排好;80岁、90岁,已算髦耋老人……先秦时期如何养老?首先是关注老年人的饮食。《礼记·王制》曾详细记载:从50岁起,就应该给细粮吃;到了60岁,还要准备隔宿的肉食;到了70岁,则要增加副食;到了80岁,要经常供奉珍馐美食。至于90岁的老人,因行动不便,饮食消费已没规律,可能随时要吃要喝,要在老人的床前伺候,如果老人出游,最好是带着食物跟着他……在夏、商两代,朝廷还会在仲春和孟冬两季给鳏、寡、孤、独者发放粮食等生活必需品。

为让子孙更好地赡养老人,周代实行给有老人的家庭减免徭役的政策。如果家中有80岁以上的老人,儿孙中可以有一人不服徭役;如果有90岁老人,则全家都可以不服徭役,此即“八十者,一子不从政;九十者,其家不从政”一说。

上述主要是对“家庭养老”模式所做出的规定,先秦时期还提出了“国家养老”概念。能享受国家养老待遇的主要是四类老人:一是相当于公民道德楷模的“三老五更”;二是相当于烈士家属的“家中之老”;三是相当于离休老干部的“致仕之老”;四是相当于五保户的“庶人之老”。

先秦时期的“免费医疗”尤其“实惠”,此即周代起实施的“养疾之政”。当时,在官府编制中专设“掌病”一职,负责给老人“问病”。据《管子·入国》所述,掌病要定期看望老人,定期进行检查:有公职者,70岁以上3天一问;80岁以上2天一问;90岁以上每天问一次;对民间老人,每5 天问一次。

对于患重病老人,掌病要及时向国君汇报,国君会安排出时间,亲自前去看望老人。但是,这项制度在后来名存实亡,成了老人的一种愿望。

汉代出现中国最早的“老年人保护法”

汉代是中国古代养老制度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推出了一套相对完备的制度,特别是对“家庭养老”,有着极严的规定和要求,对父母、祖父母等长辈不敬不养,在汉朝算重罪。

为保证家庭养老的落实,汉律规定,不赡养老人者或被“弃市”。汉朝人的平均寿命仅30岁,能活到六七十岁很不容易,“人生七十古来稀”,用在汉朝更贴切。因此,汉朝将“老人”的标准提前了4岁,即到了56岁就算老人。《汉旧仪》中所说的“未二十三为弱,过五十六为老”,就是这个意思。

56岁以上的人,可以享有相应的老人保障权益,如免除税赋。汉朝规定,13岁~56岁的成年男女,每年要缴120钱人头税,到了56岁,就可免缴这笔钱。对于90岁的老人,甚至连家属都可以享受免除徭役的待遇。

除了减负免税,朝廷每年还会直接给民间老人(庶老)发放食物。如汉文帝刘恒即位当年即下诏:80 岁以上的老人,每月赐米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90 岁以上的老人,每人再加赐帛二匹,絮三斤。

汉朝最让老人有尊严、觉得幸福的地方,应该是发放“老年证”。当然,这种老年证不是今天这样的小本子,而是一种叫“鸠杖”的实用物。

鸠杖,又叫“王杖”,顾名思义是帝王赐予老人使用的拐棍,它是一种特殊权力的象征。从史料和考古发现来看,给老人“赐杖”的制度在汉朝被正式确立,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曾做鸠杖赠送高龄老人,开了汉朝赐杖的先河。汉宣帝刘询则使之成为一种制度,规定凡是80 岁以上的老人,皆由朝廷授以王杖。但从张家山汉简中的相关律令来看,汉代较早时曾是“七十赐杖”。

为了保证鸠杖的权威性,汉朝出台了相应的法规。1959年~1981年,从甘肃武威磨嘴子汉墓中先后出土了8根王杖(鸠杖),还随之出土了《王杖十简》和《王杖诏令册》木简。

《王杖诏令册》全文近 600字,规定了70 岁以上老人应该享受的生活和政治待遇,有学者称之为中国最早的“老年人保护法”。其中有一项规定:70岁以上老人即使触犯刑律,只要不是首犯就可以免予起诉,继承了先秦时期老人“虽有罪,不加刑焉”的制度。

唐代已关注老年人精神健康

魏晋南北朝时期,养老制度又出现了新的突破。如北魏,首创了“存留养亲”制度,此制度一直影响到晚清。

存留养亲,就是一种司法缓刑制度:如果死囚、流刑犯的家中有直系血亲需要照顾,准许死囚在家“侍亲缓刑”、流刑犯在家“权留养亲”,等家里老人去世后再服刑。

在唐朝,养老制度备受皇帝重视。据《册府元龟》上所列资料统计,唐朝各位皇帝下发有关养老诏令的次数多达73次,其中以唐太宗为最,在位23年下“养老诏”28次。而《册府元龟》所记并不全,实际不止73次。

唐代继承了汉代给老人“赐杖”、“免税”等诸多做法。据《唐大诏令集》,唐太宗在“即位赦”中特别提出,“八十以上各赐米二石,绵帛五段;百岁以上各赐米四石,绵帛十段;仍加版授,以旌尚齿。”所谓“尚齿”,就是尊老的意思。

唐朝还曾有过一项“补给侍丁”制度,官府免费给民间老人安排护工(侍丁)。开元七年(公元719年)户令规定的配给标准是:“凡庶人年八十及笃疾,给侍丁一人,九十给二人,百岁三人。”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给百岁老人的护工增至5名。

唐代甚至还有“精神养老”一说。当时,流行一个名词叫“色养”。所谓“色养”,说得通俗简单一点,就是奉养父母时要和颜悦色,不能让老人不开心。一代名相、时任司空的房玄龄,不只为臣称职,赡养老人方面也是“道德楷模”,当年房玄龄“色养”老人极为到位,《贞观政要·孝友》称,房玄龄“事继娘,能以色养,恭谨过人”。

在古代,子女给老人脸色看、不孝顺,都是大逆不道的事情。或许有鉴于此,唐律规定:“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意思是,如果家中有老人,子孙不能远走他乡,要呆在老人的身边,否则要被治罪,此项规定较好解决了“空巢”现象。

南北朝时期梁武帝萧衍曾建养老院“孤独园”

古代历朝在重视养老的同时,也都会根据本朝的实际情况,出台了一些具体的敬老养老措施。在免税赋方面,宋仁宗嘉佑四年的诏令规定:80岁以上的老人,免除其一子的税赋;明、清两朝的养老规定差不多,但年龄提前到了70岁。而且,从宋代开始,还出现了养老院等慈善机构。

建“养老院”起源于南北朝时期,高寿皇帝梁武帝萧衍曾于普通二年(公元521年),在都城建康(今南京)创办了“孤独园”。到唐朝,这样的养老机构被推广,在武则天时代,唐朝即开设主收贫、病、孤、疾者的“悲田养病院”。

但真正让“养老院”这种养老方式流行起来的是宋朝。北宋初年即开设名为“福田院”的养老机构,后有“居养院”,南宋则叫“养济院”等。虽然名字不同,但都是慈善性质的养老院;入院老人的年龄,也放宽到了50岁以上。同时,民间养老院也普遍兴起。如洪迈《夷坚甲志》“刘厢使妻”条,在与南宋对峙的金国兴中府,有位叫刘厢使的汉族人,遣散家中奴婢,拿出全部财产兴建“孤老院”。

元朝同样重视养老,元世祖忽必烈曾采纳汉臣刘秉忠的建议,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元朝的收养救助制度,当时各路均设立养济院1所,救助、收养“诸鳏寡孤独、老弱病残、穷而无告者”。

明、清两朝的养老院仍如南宋、元朝一样,称为“养济院”,朝廷继续发展官办、民办等各种形式的社会养老机构。明代朱元璋还恢复了汉朝制度化的“赐杖”与“赐爵”制度,在物质救济上,明太祖朱元璋曾先后两次颁发诏令,实行孤贫老人终身养老。

清朝则重视古老的“赐食”制度,多次请全国老人到紫禁城内去吃大餐,并取名曰“千叟宴”,其中以乾隆年间最盛。

(作者:倪方六)

⑶ 没有退休金的古代,大家如何养老

社会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养老体系也越来越完善,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也越来越幸福,过上了领着养老金喝茶遛狗的惬意生活啊,那么,我们也不禁发问,没有退休金的古代,大家是如何养老呢,接下来,我们就来一起分析一下。

在古代,由于医疗及其不发达,还有民众封建迷信,所以高寿通常被看作是吉祥的象征,所以整个社会还是非常乐意关爱老人的。

⑷ 中国古代老人家是怎么养老的

中国古代老人都是倚靠着自己的子女养老的。

不管是现代还是古代,人们对于生孩子都有一个不变的思维,那就是养儿防老。

这样的固定思维在我看来是很合理的,虽然合理但是我却是不认同这样的思维的,甚至我还发出了野鸡般的嘲笑。

孩子并不是我们生产的工具,我们在决定生孩子之前一定要立好自己的三观。

孩子们并不是为了满足我们生活需要而存在的,并不能说我们给了他们生命。

他们在我们老了的时候就一定要养我们,他们养不养我们完全是他们的自由。

今天的中国虽然是走在世界的前言,但是人们的很多思想还是被禁锢着的。

我们是一个开放自由的国家,不单单要做到国家开放,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的每个人民的思想也要做到开放。

只有这样,我们的家才会越来越好。

老人家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在将来的某一天,如果说我的父母向我开口,需要我来养,我一定义不容辞。

但是如果说他们并不需要我来养育,那么我自然也会尊重他们的选择。

无论他们想怎么样,我都会无条件的听从他们。

⑸ 现今有退休金和养老金,那在古代社会,他们是如何养老的呢

我们现如今社会有缴纳五险就可以保证我们医疗、住房、养老等方面的问题有了保障,老年人有工作退休后可以有退休金领,没有工作的老人有缴纳蛮多少年的社保就可以开始领养老补助,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很有安全感的保障。而在古代社会老人们老了以后除了有自己子女子孙照顾外,也有其他的一些措施进行养老。

三、古代人从思想上会强化养老意识,孝顺老人。

古代社会对于尊老、敬老、爱老这些是非常看重的,会从小就教小朋友要尊老要孝顺父母要做个懂事的孩子,让他们的思想意识上加强对孝顺老人的这个观念,从而做到以孝为大。

⑹ 养老问题是所有人都关注的问题。古代的老年人是如何养老的呢

在先秦和古代,老年人谁不能继续工作,在那个时候,老人呢?中国人一向尊重“孝道”这个词。不公正是不尊重。我们都应该听一句老话,叫做“养儿防老”原始社会末期,人们已经有了养老的意识,下一代夏商也有了养老的方法,这在《君主礼记》中有记载。

在古代,古人是如何供养老人的?他们解决了养老金问题吗?唐宋以后,国家有什么制度来保护官员寻找母亲的政策?唐宋是中国的一个问题,人们对它的讨论越来越多。宗教文化。那么,古人是如何处理惩罚养老金结果的呢?国家有什么制度来保障老年人的生命?古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唐代“正言政府”与“开元兴盛”。

以上就是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⑺ 中国古代如何养老

汉代是中国古代养老制度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推出了一套相对完备的制度,特专别是对“属家庭养老”,有着极严的规定和要求,对父母、祖父母等长辈不敬不养,在汉朝系重罪。

为保证家庭养老的落实,汉律规定,不赡养老人者或被“弃市”。汉朝人的平均寿命仅30岁,能活到六七十岁很不容易,“人生七十古来稀”,用在汉朝更贴切。因此,汉朝将“老人”的标准提前了4岁,即到了56岁就算老人。

56岁以上的人,可以享有相应的老人保障权益,如免除赋税。汉朝规定,13岁至56岁的成年男女,每年要缴120钱人头税,到了56岁,就可免缴这笔钱。对于90岁的老人,甚至连家属都可以享受免除徭役的待遇。

除了减免赋税,朝廷每年还会直接给民间老人(庶老)发放食物。如汉文帝刘恒即位当年就下诏:8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赐米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9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再加赐帛二匹,絮三斤。

汉朝最让老人有尊严、觉得幸福的地方,应该是发放“老年证”。当然,这种老年证不是今天这样的小本子,而是一种叫“鸠杖”的实用物。

⑻ 在没有退休金的古代,古人是如何养老的

现代人养老很简单有退休金,在古代没有退休金养老通常需要子女来赡养,这也是为什么我誉逗国养儿防老的思想根深蒂固的原因,其实在古代有许多种养老的方式。

再次,就是家庭养老,家庭养老中包括养儿防老这一项,也是让家庭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并且家庭养老带有浓厚的道德礼法,并且在律法上也有明确规定,例如如何养老,规定不得辱骂虐待老人等,并且规定家中有九十岁以上老人的全家免除徭役。

最后,是国家养老,国家通过设立“养济院”和 “居养院”等养老院来解决养老问题。还通过赏赐财物、减免税负、授官赐爵等方法来赡养一些年级较高或者是身份特殊如有军功等的老人,让他们安度晚年生活。

阅读全文

与古代养老方式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体检尿酸多久可以好 浏览:453
父母对孩子的义务教育是多少年 浏览:572
杭州养老服务机构 浏览:183
四岁女孩60多斤怎么办 浏览:681
蕲春农村养老保险费用 浏览:313
给父母写一封信怎么写 浏览:651
30岁女儿每月要给父母多少钱 浏览:291
重阳节吃橘子意义 浏览:569
万年松养老金怎么算 浏览:397
老年人室内有什么活动 浏览:189
孝顺的人不幸福 浏览:57
大班重阳节菊花 浏览:875
滨湖区马山镇峰影养老院 浏览:72
敬老院委托管理协议 浏览:335
父母如何让孩子越学越笨 浏览:959
老年公寓老人入住怎样管理 浏览:682
温江养老院养老服务有哪些 浏览:941
为什么入职体检需要孕检 浏览:565
50岁以后注意的10件事 浏览:978
保时安电子气体检测仪怎么调地址 浏览: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