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办养老院需要什么流程,应办理哪些手续
一、 申报养老机构的主体范围是什么?
根据民政部《社会福利机构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 ,依法成立的组织或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人(以下称申办人)凡具备相应的条件,可以提出办院申请。
二、 合法申办人向什么机构提出申办申请?
向社会福利机构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提出举办社会福利机构的筹办申请。
三、申办养老院,须提交哪些资料?
申办人申请筹办社会福利机构时,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申办人的资格证明文件;
(三)拟办社会福利机构资金来源的证明文件;
(四)拟办社会福利机构固定场所的证明文件。
申办人应当持以上材料,向社会福利机构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的民政部门进行审批。
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组织和个人,华侨以及国外的申办人采取合资、合作的形式举办社会福利机构,应当向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提出筹办申请。并报省级人民政府外经贸部门审核。
民政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0日内,根据当地社会福利机构设置规划和社会福利机构设置的基本标准进行审查,作出同意筹办或者不予同意筹办的决定,并交审批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申办人。
四、开办养老院应具备什么条件?
接到民政部门可以申办的答复,申办人就向该民政部门申请领取《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的机构。能领取证书的机构,应当符合社会福利机构设置的下列基本标准:
(一)有固定的服务场所、必备的生活设施及室外活动场地;
(二)符合国家消防安全和卫生防疫标准,符合《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和《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设计规范》;
(三)有与其服务内容和规模相适应的开办经费;
(四)有完善的章程,机构的名称应符合登记机关的规定和要求;
(五)有与开展服务相适应的管理和服务人员,医务人员应当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资格条件,护理人员、工作人员应当符合有关部门规定的健康标准。
五、申请领取《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时,应当提交哪些文件?
(一)申请《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的书面报告;
(二)民政部门发给的社会福利机构筹办批准书;
(三)服务场所的所有权证明或租用合同书;
(四)建设、消防、卫生防疫等有关部门的验收报告或者审查意见书;
(五)验资证明及资产评估报告;
(六)机构的章程和规章制度;
(七)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护理人员的名单及有效证件的复印以及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证明;
(八)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民政部门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0日内,对所报文件进行审查,并根据社会福利机构设置的基本标准进行实地验收。合格的,发给《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不合格的,将审查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申办人。
申办人取得《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后,应当到民办非企业管理机构办理登记手续。
优惠和政策,需要办什么证件?
市民政局:申请养老服务机构的优惠政策目前包括:税收减免、用水、用电、用车、用管道燃气以及对经审批的民办养老机构给予一次性1000元的开办补助和每个床位不低于120元的运营补贴。
申办养老服务机构程序:首先应申请筹办,筹办期限2年,完成筹办后可申请成立。
申请对象:依法成立的组织或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人(以下称申办人),只要具备相应的条件,可以向拟办养老服务机构所在地的县(市)区民政局提出申请。
申办养老服务机构应具备下列条件:
有固定的服务场所,床位数应达50张以上; 符合国家消防安全和卫生防疫标准,建筑设计应当符合《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
有机构章程和管理制度;有食堂、厕所、浴室等基本用房和相应的设施及室外活动场地;有与开展服务相适应的管理和服务人员,医务人员应当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资格条件,护理人员、工作人员应当身体健康;有与其服务内容和规模相配套的开办经费。
申办养老服务机构应提交下列材料:
申请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申办福利机构申请表;
申办人的资格证明文件(身份证、学历证明等);
多方合作的应提供合作协议书;
拟办社会福利机构资金来源的证明文件;
拟办社会福利机构固定场所的证明文件;
完整的建设、装修设计方案。
成立(申请领取《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应提交下列材料:
申请《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的书面报告;
民政部门发给的社会福利机构筹办批准书;服务场所的所有权证明或租用合同书;
建设、消防、卫生防疫等有关部门的验收报告或者审查意见书;
验资证明及资产评估报告;机构的章程和规章制度;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护理人员的名单及有效证件的复印件以及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证明;
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申办人取得《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后,须到有关部门办理登记手续。
审批程序:申办人应当持以上材料,向养老服务机构所在地的县级政府民政部门提出申请,100张床位以下(不含100张)由所在县(市)区民政部门审批并报市级民政部门备案;100张床位以上(含100张)由市级民政部门审批;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组织和个人,华侨以及国外的申办人采取合资、合作的形式举办养老服务机构,须向所在县(市)区级民政部门提出筹办申请,由市民政局审批。
❷ 养老保险经办服务标准化
标准化是提高社会保险公共服务能力的有效方法
作者: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邸妍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发布时间:2009-4-2
社会保险公共服务是国家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建设服务型政府以及逐步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主要内容。那么,如何加强社会保险公共服务,进而推进社会保险领域的公共服务均等化呢?我认为,除了当前要解决制度缺失外,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通过采用标准化方法,加强社会保险经办工作的科学管理和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一、标准化的内涵
标准化属于科学管理的范畴。按照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标准化实质就是一个建立规范的过程,其主要活动包括编制、发布和实施标准。标准化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通过修订标准,使对象事物不断循环、螺旋上升、持续改进。这本身就与科学发展观的可持续发展是相一致的。
在社会保险经办服务领域开展标准化实践,可以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因为,通过开展标准化活动,对社会保险经办工作中需要统一协调的事项进行规范,可以加强社会保险经办工作的科学管理;通过对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和优化、,并制定工作标准,可以促进社会保险经办服务能力的提升;通过对经办服务人员的行为举止进行要求,可以促进服务质量的改进。此外,通过开展标准化,还可以促进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可持续长效机制的建立,最终的受益者是广大老百姓。
因此,标准化是加强社会保险经办工作科学管理、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二、社会保险经办服务标准化的主要内容
标准化活动的主要内容就是制定标准。在社会保险经办服务体系中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标准:一是基础标准,即对社会保险经办服务体系中的基础事项,如标准的编写格式、术语、标志等内容制定的标准;二是技术标准,即对社会保险经办服务体系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如相关信息技术、社会保障号码等;三是管理标准,即对社会保险经办服务体系中需要协调统一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如人财物资源管理、内部稽核、风险控制等;四是工作标准(业务标准),即为实现社会保险经办服务体系整个工作过程的协调,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对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责和权限,本岗位与组织内部其他岗位纵向和横向的联系、本岗位与外部的联系,服务人员的能力和资格要求等内容制定的标准;五是服务标准,即对社会保险经办服务体系中的服务活动,包括服务人员的仪表、语言、态度和行为,服务设施、安全、卫生,服务质量等内容而制定的标准。
三、各地公共服务标准化的实践经验
近几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党的“十七大”提出“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要求以来,各地都在陆续探索通过标准化的方法来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一是从其他领域来看,北京市朝阳区以标准化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运用现代财政管理的标准化思想,在建设公共财政体系中,以标准化为切入点,对政府基本支出实行标准化管理,坚持部门基本事权可测量,“财随事走”,力求使每个老百姓都可以享受到同质的基本公共服务;上海市建立了以提供标准化公共人事服务产品为纽带的覆盖全市的公共服务和管理网络体系;海南省制定的质量兴省服务标准化工作方案中,把公共管理、公共服务标准放到了第一位,围绕老百姓最需要、最关心、最现实的服务需求,开展社会需求型服务标准化建设;江苏省无锡市行政服务中心已经通过ISO9000认证;山东省新泰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建立了工作标准、管理标准和服务质量标准三大体系等。
二是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内来看,原人事部成立了全国人才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原劳动部成立了全国定员定额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各地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6年颁布的《关于加强社会保险经办能力建设的意见》(劳社部发〔2006〕10号)“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要求,陆续开展了以改善和提高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能力为重点的“完善和规范业务流程、建设标准化经办服务中心、优化社会保险信息系统、提高人员业务素质、改善服务工作质量”的实践探索:(1)陕西省社会保险管理局率先在全国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模式下开展了标准化工作的探索,围绕养老保险经办业务的管理事项和工作流程等建立了包括基础标准、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等内容在内标准体系;(2)江苏省淮安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将ISO9000管理标准体系引入社会保险服务领域,率先通过了ISO9001管理质量标准认证;(3)江苏省无锡市为提升社会保险经办服务能力,以改变传统服务模式不适应社会需求的状况,正在探索进行管理机制创新,重新梳理业务流程,建立包括基础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和服务标准在内的标准体系;(4)吉林省积极推进业务基础管理规范达标活动,通过明确服务标准、规范服务程序,达到全省养老和失业保险业务经办的规范统一,并积极开展标准化经办服务大厅、标准化档案管理中心、标准化社区服务窗口的创建工作等。
上述情况证明,在社会保险经办服务领域采用标准化方法是可行性,并且这些实践都为社会保险经办服务领域的标准化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
四、对今后开展社会保险经办服务标准化工作的建议
按照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标准化”中的“标准”有其法定含义,与一般意义上的“标准”有所不同。其中,显著的区别是“标准化”中的标准对象具有“重复性”的特征,也即同一事物反复多次出现的性质。在社会保险经办服务领域开展标准化活动,首先就需要在分析社会保险经办服务现状并预测今后一段时期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确定本领域应该标准化的对象事物。
针对当前各地在经办服务机构名称和设置上差异较大的现实状况,即有些地区是按社会保险险种“分散”设立,有些则是“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将部分险种集中设立其他分散设立,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实现“五险合一”等,建议当前在社会保险公共服务领域开展标准化可以采取“国家统一”和“地方差异”相结合的方式逐步推进。
一是国家可以考虑研究制定社会保险经办服务的基础标准、技术标准和服务标准。主要包括:对于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名称、社会保险经办服务所使用的术语以及标志等内容可以考虑制定基础标准;对于社会保险经办服务体系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涉及未来提高统筹层次目标中社会保险关系可转移、可接续的相关信息技术等内容可以考虑制定技术标准;对于涉及社会保险经办服务活动的服务人员仪表、语言、态度和行为,服务设施、安全、卫生,以及服务质量等内容可以考虑制定服务标准。
二是各地可以结合具体的工作实际探索制定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由于各地的管理体制和经办服务机构设置存在较大差异,而这些情况又决定着社会保险经办工作的业务管理和工作流程,对这部分内容目前还不适宜制定全国统一的标准,但国家应该指导并鼓励各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经办体系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业务流程中的关键环节和服务人员的资格能力等内容探索制定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❸ 养老护理工作流程
一、早上八点来进行交接班 首先察源看全护老人的皮肤状况 有无病情变化等与夜班做好交接工作
二、做晨护工作 晨护包括 整理床单位及病室卫生等等有关卫生的项目
三、9点半以后可以给老人们喂些水及水果等
四、11点做好老人的餐前准备工作 洗手 带围裙 准备好餐具等
五、12点之前做好喂饭工作
六、12点-2点 老人午休时间 护理员要做好巡视工作 排泄物要随时处理
七、2点-3点半 做好晚护工作 老人的个人卫生
八、3点半-4点 做好周程工作(每天安排不同的内容 比如周一是消毒毛巾 周二是消毒大小便器等)
九、4点-5点 喂水 喂水果等零碎活及做好晚餐前准备
十、5点半之前做好喂饭工作
十一、八点之前老人全部上床休息
十二、晚八-早八 之间做好巡视及翻身等基本护理工作
❹ 养老机构等级评估流程
(一)评估主体。
养老服务机构申报、评定工作组考察评定、民政部门审核、发布公示,层层把关评定工作。各省市星级评定工作依据组织、实施主体可分为以下两种:
1、由政府民政部门、社会福利中心组织评定工作。具体分工有以下几种:
其一是低星级与高星级的申报分别审定,区县、地市评定小组负责审定低星级,省级评定小组负责审定高星级,如陕西、广西、北京、天津、重庆、山东;
其二是区县、地市负责初审,省级负责评定,如贵州、河北、陕西、广东;
其三是省级民政部门与社会福利中心成立评定小组,统一管理全省评定工作,如福建、湖北、河南。
2、部分省市由政府民政部门组织管理,向第三方专业机构购买服务,如上海、浙江、安徽。
(二)评定方式。
实地检查、资料查验、问卷调查、重点抽查相结合。
(三) 评定 管理。
各地对星级评定结果设置了相应有效期限,有效期内条件改善可以申报高等级评定,有效期满需重新申报或复评,有效期从1年到4年不等。有效期满而不重新申报或参加复评的,不得继续使用星级标志。
❺ 民政部发布三项养老服务行业新标准
为加快完善养老服务标准化体系,日前民政部发布《养老服务常用图形符号及标志》、《养老机构顾客满意度测评》、《养老机构预防压疮服务规范》三项行业标准。据悉,这三项行业标准的发布,有利于规范和统一养老机构日常管理过程中所使用的图形符号及标志,对顾客满意度测评提供指引和参考,预防养老机构服务对象发生压疮风险,从而改善和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提高全国养老机构规范化管理水平。
具体来说,《养老服务常用图形符号及标志》内容共七章,除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外,主要内容包括养老服务常用图形符号及标志的基本要求、设计要求(包括尺寸、颜色、文字、材质)、设置与安装、管理与维护。附录内容包括四项内容的图例及含义说明:养老服务常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45个)、常用安全标志(47个)、常用道路交通标志(8个)、常用文字标志(3个)。
而《养老机构顾客满意度测评》内容共八章,除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外,主要内容包括养老机构顾客满意度测评的基本要求、指标体系与权重、测评方法(包括调查问卷、评价指标分值、调查方式和抽样方法)、数据处理(包括数据准备和数据统计)、分析和改进的要求。附录内容包括顾客满意度调查问卷、纠正预防措施报告表。
此外,《养老机构预防压疮服务规范》内容共五章,除范围、术语和定义外,主要内容包括养老机构预防压疮服务的评估(包括评估对象和部位、评估要求)、预防方法(包括变换体位、辅具保护、清洁、营养摄入、原发病处置、心理支持、健康教育)和管理要求(检查、记录、培训)。附录为压疮风险评估表,包括感知能力、潮湿度、活动能力、移动能力、营养摄取能力以及摩擦力剪切力六项评估内容。
❻ 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需要哪些工作流程
金中 居家养老服务 中心 实现免费使用
1、申请
(1)自费服务申请对象直接到社区助老服务站填写《居家养老服务申请表》,约定服务时间、服务内容、服务费用。
(2)服务补贴申请对象应接受经济状况审核,提交下列资料:户口簿、身份证、参保人员社保卡(医保卡)、养老金收入证明等复印件、相关医疗证明和由街道社会救助事务管理科出具的低保、低收入证明,填写《居家养老服务补贴申请表》。
2、评估
评估员应当上门对服务补贴申请对象进行养老服务需求评达、应及时准确地填写评估信息、完成评估报告,并将评估结果提交社区助老服务站。
3、审批
社区助老服务社应对符合服务补贴条件的申请人提出初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