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养老院有着哪些令人胆寒的残酷真相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选择丁克,信奉不婚不育主义。
年轻的时候自在潇洒,向往诗和远方,一辈子只为自己而活。
到老了的时候存点钱住养老院,继续和一堆老头潇潇洒洒过一生。
说难听点,只要不出大事就行了。
如果你外面有儿子的话,护工至少不敢太过分,无他,投鼠忌器是至少的。
就算你儿子是个混蛋,只要养老院敢欺负你,他就算只为了讹钱,都会去给你出这一口气。
你觉得呢?各位如何看法?
㈡ 老人住养老院的坏处都有哪些
很多子女以为把父母送到养老院,那么父母就不会孤单,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很多老人并不想去养老院,只是迫于无奈他们才选择去养老院养老,如果能给他们选择,他们肯定希望能跟子女一起住。老年人住养老院存在着很多的坏处,主要有以下几个:
第一、养老院人数众多,但地方比较有限,能活动的区域就那么一点点,老人想出去散一下心都不方便;另外敬老院的护工人手也不足,一个人通常要照顾好多个老人,所以照顾得不是很周到。
第二、每个老人家都希望儿孙绕膝,人的岁数一到达一定的年龄就很害怕寂寞,特别是老年人,总希望自己的儿孙能围着自己。所以当老年人被子女送去敬老院的时候,那么他们会感觉到很失落,会经常想念自己的子女,有些子女整天忙于工作,很少时间抽空去敬老院看望自己的父母,很是让自己的父母伤心,很多老年人会因此患上抑郁症。
第三、养老院属于群居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再加上老年人经常患有各种疾病,容易对彼此生活造成影响。这一点我们很多人都可以体会得到,我们读大学的时候都住过宿舍,舍友之间的关系并不是那么好处理的,如果遇上一个脾气比较古怪的,那么这生活就很难过。
所以如果有办法的话,尽量不要送自己的父母去养老院,让他们跟自己一起住,每天都可以陪他聊天、散步,这样他们才能度过一个更加幸福的晚年。
㈢ 养老院养老的利与弊
1.减轻孤独感:敬老院有许多年龄相仿的老伙伴,还有比较丰富的业余活动,比起在家生活要有意思得多,因为虽然是跟子女同住,可是子女一般工作都很忙,通常没有过多的精力陪老人家,而且,老人与老人之间也有更多的话题,不存在“代沟”。
2、安全:敬老院一般白天晚上都有工作人员,而且有基本的医疗设备,老人如果急病发作,绝对不会因为没人发现而耽误了抢救时机。
3、有利于家庭团结:这个观点决不能算不孝,毕竟两代人在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等等各个方面都会有很大的差异,而且有的时候人岁数大了以后,性格、脾气可能会不如从前,心理也可能比较脆弱和敏感,家里人无意的话可能就会引起老人的不满。老人住养老院的缺点
住进养老院一定会造成老人心灵上幸福感的缺失。养老院再好不是家,没有家庭的温馨。日久天长老人一定会心里有偏差。失落感,无奈感会油然而生。养老院的设施设备再好,都不如有一个耐心细心的工作人员从心灵上去呵护老人关爱老人,稍一疏忽,态度冷淡都会让老人心有余悸,心有凄凄。如果老人不能自理,养老院的护工会随时给老人端屎端尿吗?会随时给老人擦澡吗?不可能,所以老人身体上的不适也会让老人苦不堪言。老人住了养老院,儿女认为老人有了去处,一定会减少探视和关心的频率,这会让老人更加心寒。含辛茹苦一生竟然落的个孤家寡人,犹如落在大街无人问。住养老院对于心里懦弱身体羸弱的老人来说一定会加速老人的生命进程。
老人院的设施问题。好的老人院太贵,一般老人住不起,一般的老人院呢,可能设施简陋,有的可能医疗跟不上,娱乐设施短缺,护工素质相对较差,难合老人意。护工人数少,有时会照顾不过来,甚至有些护工会呵斥老人,惩罚老人。这会成为老人的心病。
㈣ 养老院的风险
养老院的风险包括有:法规不健全,养老机构抗风险能力弱;民营养老机构面临政策和运营风险;入住老人的物质赡养和精神赡养得不到法律法规的保护等。防范的对策在于必须严格遵守国家、行业监管部门的标准规范要求,依法依规。
在社会一般人认知上,往往认为服务对象老人是弱势,机构是强势,从法理上讲这样没有问题,但是相对来说,事实上,遇到纠纷,特别是遇到相对强势的老人亲属,机构同样变成弱势。相对于学校、医院,养老行业至今没有一部老人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或规定。
民营机构用地用房受规划、拆迁影响的风险,一旦遇到拆迁,以前的投资和建设都面临巨大的风险,导致社会资本对进入养老行业持谨慎态度。
另外,养老行业高投入、低回报的行业属性也让许多经营者忧心忡忡,特别是许多民营机构,购买或租地大多数处于城乡接合部或郊区,交通条件不便,床位入住率在一定时期甚至长时间都难达到预期,处于勉强经营状态,运营风险相当大。
(4)养老院的陷阱是什么扩展阅读
当养老机构从硬件、软件管理方面按照国家、行业标准要求做好了,服务标准、服务流程、护理纪录都比较规范完善,相对来说抗风险能力就强。然而,最根本还是国家要出台相应的老人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或规定,从法律层面界定。如现在对医闹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希望对养老机构也应该有类似的法律规定。
㈤ 养老院的九大风险分别是什么
1、日常运营管理风险:日常运营中做好各岗位流程监督管理,对各全员进行风险意识教育。
2、法律风险:主要涉及长者护理级别的评估与界定、 长者家属的担保权与代理权问题、 长者及其家属信息的有效性问题、合同有效期限与合同变更问题。
3、硬件设施风险:园区内硬件设施应达标,规范其日常管理、使用、维护流程。
4、服务风险:医养康护学交修为闻乐之专业服务风险。规范痕迹管理和证据档案管理。
5、政策风险:及时关注政府政策的更新与发布,如民政部等部门联合下发的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大检查。
6、消防安全风险:消防通道、应急演练、消防设施等安排到位。
(5)养老院的陷阱是什么扩展阅读:
处理风险的要点:
1、及时上报事件过程
发生风险,应及时向上级领导及危机处置小组报告,在最短时间内最先获得危机信息并制定应变计划,特别要规避可能再发的危机。
2、四要四不宜
要统一口径,确立发言人,不宜出现谁想发言就发言的现象;要敢于负责,不宜推三阻四,转嫁矛盾;要尊重事实,不宜匆忙定性,妄加评论和不切实际地表态;要增强保护意识,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收集信息,不宜在无证据时推测怀疑。
3、应对媒体
与媒体要及时、准确、有效地进行沟通,在危机未完善处理前不宜报道,以免引起不良导向。任何个人和部门未经批准不接受单独采访,以免炒作。
4、掌握主动权
掌握主动权使园区成为第一信息发布源;准备好应急新闻稿,留足余地并不断充实最新情况;安排好应对媒介及公众询问的联系电话。
㈥ 很多老人去了养老院才知道:养老院其实和想象的不一样,你怎么看
我姐姐的婆婆,80多岁高龄,因为脑梗生活不能自理,公公去世的早,姐姐和姐夫又都上班,无人照顾,就和姐夫商量把婆婆送养老院去。
最后在咨询了多家养老院后,选择了一家条件比较好的养老院,价格是每个月5300多元,这在我们当地属于比较高档的养老院,目的就是让婆婆在这里生活的比较好。
总结下来:
我觉得如果家庭条件允许还是请一个住家保姆比较合适,从许多个例来看,请保姆要比送养老院对老人来说要好许多,一对一的服务好过养老院那种乱哄哄的找不到人的服务。
当然请保姆,最好身边有人陪伴,这样也不怕保姆虐待老人,如果身边无法有人,那就至少悄悄安装一个摄像头监控她,因为现在无良保姆也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