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关于动物之间的亲情的故事
1、羚羊飞渡
有一天,老猎手带着他心爱的猎枪,追杀着一群约有二十只山羊,当追到一个悬崖边的时候,这群的山羊停止了逃命的脚步,悬崖的对面还是一个悬崖,但离这个悬崖有十米多远,任凭如何矫健的山羊都跳不过去,他得意地看着这群即将任他枪杀的山羊。
过一会儿,一个不可思议的景象发生了,只见一只年岁较大的山羊从悬崖边退了几步,然后毅然地迅疾地向对面的悬崖跳去,在这只老山羊刚跳出几米的刹那间,另一只年青的山羊随后也向对面的悬崖跳去,分两次起跳。
第二次是踏在半空中头一只老山羊的背上,再猛然地一蹬,落在对面的悬崖上,而那只老山羊悄不声息地摔落在万丈深渊之中。随后,所有的羊群,如同在一个指挥若定的将军号令下,用同样的方法和动作,一起一落,一生一死。猎人看得目瞪口呆,感慨万千。
2、藏羚羊跪拜
大清早,猎人从帐篷里出来,伸伸懒腰,正准备要喝一铜碗酥油茶时,突然瞅见两步之遥对面的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他眼睛一亮,送上门来的美事!沉睡了一夜的他浑身立即涌上来一股清爽的劲头,丝毫没有犹豫,就转身回到帐篷拿来了杈子枪,他举枪瞄了起来。
奇怪的是,那只肥壮的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用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只见两行长泪从它眼里流了出来,老猎人的心头一软,扣扳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藏区流行着一句老幼皆知的俗语:“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鼠,都是通人性的。”
此时藏羚羊给他下跪自然是求他饶命了,他是个猎手,不被藏羚羊的悲悯打动是情理之中的事,他双眼一闭,扳机在手指下一动,枪声响起,那只藏羚羊便栽倒在地,它倒地后仍是跪卧的姿势,眼里的两行泪迹也清晰地留着。
他的眼前老是浮现着给他跪拜的那只藏羚羊。他感到有些蹊跷,藏羚羊为什么要下跪?这是他几十年狩猎生涯中惟一见到的一次,夜里躺在地铺上他也久久难以入眠,双手一直颤抖着。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对那只藏羚羊开膛扒皮,他的手仍在颤抖,腹腔在刀刃上打开了。
他吃惊得出了声,手中的屠刀咣当一声掉在地上,原来在藏羚羊的子宫里,静静卧着一只小藏羚羊,它已经成形,自然是死了。这时候,老猎人才明白为什么那只藏羚羊的身体肥肥壮壮,也才明白它为什么要弯下笨重的身子向自己下跪,它是在求猎人留下自己的孩子的一条命呀!
老猎人的开膛破腹半途而停。当天,他没有出猎,在山坡上挖了个坑,将那只藏羚羊连同它那没有出世的孩子掩埋了。同时埋掉的还有他的杈子枪。
从此,这个老猎人在藏北草原上消失了,没人知道他的下落。
3、荆棘鸟
传说,有那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所有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荆棘上,便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喉。
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最深痛的巨创来换取。
4、忍饥挨饿,母雀鲷以嘴育儿
在举世闻名的阿拉伯尼罗河口宽阔的水底世界里,生长着一种叫雀鲷的鱼,这种鱼孵卵的方法十分奇特:母鱼用嘴含着卵块孵化小鱼。每次母雀鲷产卵20至30粒,产后,立即把受精的卵含在自己的嘴里,一直到幼鱼出世,时间长达两个星期。
为了避免把儿女误吞入腹中,在整个孵卵期内,做母亲的雀鲷忍饥挨饿,几乎什么东西都不敢吃。
5、猴失亲儿
石梨贝马骝山的一只母猴,手抱着死去已有多天的幼猴,孤零零地呆坐山头,它只希望亲儿有一天能活过来。此情此景,连身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也为之凄然。
此只极有灵性的母猴,较早时已被每天到石梨贝水塘做晨操的市民发觉,只见它不论日出日落,雨淋日晒,它依然紧紧抱着亲儿的尸体,恋恋不舍,恐防有人将它爱儿夺去。据一位市民称,他在一个多星期前就已看见这只母猴是这般模样。他当时感到好奇,发觉它手抱的一只小猴已经死去。
过了几天后,母猴已经显得十分憔悴,身体日渐消瘦。这个情景使许多游客大为感动,引起了恻隐之心,纷纷将水果、花生等食物抛近母猴身旁,使它能够有粮食充饥,但母猴却不为所动。
6、熊的情爱
动物对爱情的坚贞不渝,令人感动。加拿大北部森林地区,有一位豪爽的动物学家朗乔。有一天,一头雌熊被朗乔安置的捕兽机所擒,受了重伤。雌熊的“丈夫”赶来,用双臂搂抱着雌熊哭泣,全然不顾自己也有被擒获的危险。
在森林中生活的人是不大会轻易动感情的,但眼见这头体格巨大、厚毛蓬松的凶猛巨兽悲痛欲绝的样子,朗乔的心被深深震撼了,他想救回雌熊一命,已无能为力。自此以后,朗乔再也没捕杀过其他动物。
Ⅱ 动物孝敬父母的故事
动物孝母的故事
广东东莞陈恭尹隐士,养有一条母狗。他隐居山中时,不与人往来,只有这条狗片刻不离地伴随着他。
每次出门时,母狗总是跑在前面充当前哨,遇到有豺狼、毒蛇、老虎时,就赶紧返回,咬着陈恭尹的衣服往回拖,不让他向前走。
陈恭尹明白后转身撤退,狗就随后几十步,大声叫着保护他。到了夜晚,母狗就在房前屋后巡逻吠叫,通宵达旦都不休息。
几年之后,母狗生了五只狗崽。等小狗稍大,陈恭尹就把它们送给左右邻居。
在最初一年多中,母狗每天都到各家去看望狗崽,有食物时,小狗都争先恐后地让给母狗吃。等到小狗长大后,母狗就不再去看望,而这些小狗,每天早晨都会一起到陈家看望母狗。
又过了几年,母狗生病,身上长癞,瘦得皮包骨头,奄奄一息,小狗们争着为母狗舔癞,于是母狗的病就好了。
每年元旦,五条小狗一起跑来摇着尾巴围绕着母狗,好像是给母狗贺年。后来母狗死了,五条小狗不停地哀叫。陈恭尹心生哀愍,把狗葬在后山。五条小狗每天早晨都会一起到坟前哀叫,这样持续了好几年。
又有一位叫刘时用的人,曾见过一头孝顺的小象:
小象的母亲生命垂危,小象取来草料喂养母亲,但母亲已无法吞咽,小象就用鼻子擦拭母亲身体,双眼泪如泉涌。母象死时,小象哭着纵身向前仆倒。
《圣师录》记载:
古代,有个名叫邓艾的人,一次上山打猎,一箭射中了一只母猿。
这时,有一只小猿过来为母猿拔箭,吮吸伤口的血,而且取来树叶塞住疮口,悲哀不已。
邓艾看了,丢下弓箭,感叹地说:“山中野兽尚且如此哀怜母亲,做人可以连猿猴都不如吗?从今以后,我再也不打猎!”
动物尚且能孝养父母,何况人伦佛子,岂能不报母恩!
这是一种生活在位于地球北端的格陵兰岛的鸟类,“母子”互相牵挂,千里相随。如果母鸟被逮住,那么用不了多久,它的“子女”一定会飞来寻找鸟“妈妈”。无论藏在哪里,总要想方设法与其“团聚”。倘若雏鸟被抓,鸟“妈妈”必定四处寻觅。不论被带到多远的地方,都会下决心让它回到自己的怀抱。这种注重亲情、和睦相处的精神,令人震撼和感动。
白尾鹫是一种生活在草原上的鸟类,以野马等动物的尸体为食。 每次发现诱人的“美味佳肴”之后,他们从来不会蜂拥而上,你争我夺。而是老者优先,给予特别的照顾。老鹫在饱餐一顿之后,便飞到附近的高山上担负着警戒任务,让“儿女们”能安全放心的“进餐”。
当老乌鸦飞不动无法觅食时,“子女”会主动地担负起赡养的职责,在哺育自己后代的同时,不辞辛劳地捕捉昆虫去喂“父母”,直到它们寿终正寝。为其送终之后,方肯离去。在自然界里,经常可以看到这种动人的情景:乌鸦在找到食物后,不是只顾自己饱餐一顿,而要大声鸣叫,先让“父母”来享用。待到老乌鸦食用之后,再让雏鸟慢慢地啄食,自己却飞往高处“站岗放哨”。
望采纳!
Ⅲ 关于动物之间感恩的故事
故事一:
2015年3月11日上午10时,英德市大洞乡农民杨贵宝吃完早饭,携带砍柴工具上山打柴,大约到中午12时,当他打好柴准备返回家时,突然从山林中走出一头约75公斤重的野猪,杨被吓出一身汗,慌乱中扔掉肩上的柴,一边喊救命,一边拼命地往回家路上跑。
不料,野猪紧迫不舍,眼看野猪就要追上了,杨贵宝使出全身力气,爬上一棵大树逃命,想不到野猪死死地守在树下,并用长长的嘴没命地掘土,企图把大树搞倒,杨贵宝吓得在树上大喊救命。没过多久,一条约25公斤重的大蟒从山林中钻出来,直奔杨贵宝叫喊的方向。
这时,疯狂的野猪停止了掘土,调转身子直视着大蟒。只见大蟒摆开身子,高高地竖起头,张开嘴不停地发出声响,逼得野猪无可奈何,只好步步后退,最后跑回了山林之中。这时,只见大蟒竖起头,望了望树上的杨贵宝,然后才依依不舍地钻回了山林之中,杨贵宝得救了。
原来在去年12月份,杨贵宝与一同乡上山打猎时,猎狗在一个土洞内发现了这条大蟒,两人急忙跑回家拿来锄头和麻袋,将大蟒抬回家中。两天后,同乡乘杨贵宝上城里办事之际,将大蟒以500元的价钱悄悄地卖给了一家酒店。
杨回家得知情况后连夜赶赴酒店,不料酒店老板又把大蟒卖给了广州一家酒店,杨不顾疲劳又连夜赶到广州,终于把大蟒赎了回来,一直精心喂养到今年3月分,才放回原来的森林中,想不到大蟒如此通情达理,真令杨贵宝终身难忘。
故事二:
一个来自肯尼亚,失踪了1星期的12岁女孩。她被数个人绑架了,据说是逼婚,要她嫁给他们其中一个。(可怜他们正常谈恋爱的时间也没有)可当被有关当局找到她时,绑架者都不在了,发现的只有她一人,和三只围绕著她的狮子。
警方说他们到达时狮子们已经保护了女孩大约半天,不止没给于她任何伤害,也不让任何东西接近他。当警察到达时狮子们就离开了,也许离开时咆哮著“收工啦”也说不定。
专家说狮子们会保护女孩也许是因为对女孩的眼泪起了反应,就仿佛是听到小狮子的叫声一样,可我们都知道真正的理由:动物是有灵性的。
故事三:
俄国某牧场一个牧羊人救了一只受伤的仙鹤,取名“都都”。
“都都”伤愈后,为了报答牧羊人的恩情,再也不愿回到同伴那里去了。从此,它和牧羊人住在一起,帮助牧羊。“都都”对牧羊工作特别认真,守着羊群寸步不离。若有羊离群,“都都”会飞过去伸出长嘴毫不客气的猛啄,迫使羊归队。
故事四:
在一个寒冷冬季的早晨,女主人像往常一样打开柴屋的门,准备取些木柴做早饭。忽然,她听到「喵喵」的猫叫声。奇怪,家里没养过猫,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她顺着叫声找过去,竟发现一只母猫和刚刚生下的六只小猫。
小猫的眼睛还睁不开,冰冷的地面迫使它们缩成一团,一个劲儿地往母猫身子底下钻。看到有陌生人来了,疲倦而虚弱的母猫十分警惕,浑身的毛都竖了起来,它地低声叫着,弓起腰,准备和入侵者拼命。
女主人见此情景,不禁起了怜悯之心,她默默地回去,给母猫一家取来御寒的旧毛毡和一些吃的。母猫呢,仿佛明白了她的心意,也就毫不客气地大吃起来。就这样,一个月、两个月,小猫渐渐长大,冬季也在这温暖的呵护中过去。
一天早晨,女主人像往常一样来喂猫,猫却全都不见了,它们悄悄地搬走了。后来,发生了很多怪事。每到逢年过节的时候,门口总会出现一条鱼或者别的什么。是谁在开这样的玩笑?刚开始,大家以为是有人恶作剧。
谁知,第二年依然如此。等到第三年的时候,家人觉得实在是太离奇了,于是,在年除夕的晚上,男主人裹了棉被坐在外面,盯着门口,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
结果,在半夜的时候,从远处慢慢走来一只猫,嘴里叼着一条鱼,它走到这家门口,把鱼放下,静静地凝视着里面,过一会儿,才悄然离去,消失在茫茫的夜色里。原来,是猫在报恩。
故事五:
湖北某山区的一位猎人,有一次出猎,很多天没遇上一个猎物,于是他心中充满了怒火。中午时分,他忽然发现不远处的山坡上走过来一头肥大的羚羊。
猎人好一阵激动,拿起枪,悄悄接近羚羊,然后端枪瞄准这时,羚羊显然己经发现了猎人,但她并没有跑开,而是对着猎人扑腾跪了下来。
猎人楞了一下,因为他从来没见过这种场面。但是杀气腾腾的猎人哪里顾得上多想,仍然扣动了扳机美丽而善良的羚羊应声倒地。猎人冲上去,这才发现,原来是一头即将临产的羚羊妈妈,为了孩子,她向敌人下跪求饶。
当灾难不可避免的降临时,她依然用自己的头颅挡住了罪恶的子弹,让自己的孩子减少痛苦。猎人哭了。他在山坡上掩埋了羚羊母子的尸体,还有他心爱的枪,然后朝着山那面的寺庙走去。
Ⅳ 关于动物母爱的故事
很早以前,一只母羊生了一只小羊羔。羊妈妈非常疼爱小羊,晚上睡觉让它依偎在身边,用身体暖着小羊,让小羊睡得又熟又香。白天吃草,又把小羊带在身边,形影不离。遇到别的动物欺负小羊,羊妈妈用头抵抗保护小羊。一次,羊妈妈正在喂小羊吃奶。一只母鸡走过来说:“羊妈妈,近来你瘦了很多。吃上的东西都让小羊咂了去。你看我,从来不管小鸡们的吃喝,全由它们自己去扑闹哩。”羊妈妈讨厌母鸡的话,就不客气地说:“你多嘴多舌搬弄是非,到头来犯下拧脖子的死罪,还得挨一刀,对你有啥好处?”气走母鸡后,小羊说:“妈妈,您对我这样疼爱,我怎样才能报答您的养育之恩呢?”羊妈妈说:“我什么也不要你报答,只要你有这一片孝心就心满意足了。”小羊听后,不觉下泪,“扑通”跪倒在地,表示难以报答慈母的一片深情。从此,小羊每次吃奶都是跪着。它知道是妈妈用奶水喂大它的,跪着吃奶是感激妈妈的哺乳之恩。这就是“羊羔跪乳”。
乌鸦反哺的故事,也是让人感动的一个故事。传说中,乌鸦——是一种通体漆黑、面貌丑陋的小鸟,因为人们觉得它不吉利而遭到人类普遍厌恶,正是这种遭人嫌恶登不了大雅之堂入不了水墨丹青的小鸟,却拥有一种真正的值得我们人类普遍称道的美德——养老、爱老,在养老、敬老方面堪称动物中的楷模。据说这种鸟在母亲的哺育下长大后,当母亲年老体衰,不能觅食或者双目失明飞不动的时候,它的子女就四处去寻找可口的食物,衔回来嘴对嘴地喂到母亲的口中,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并且从不感到厌烦,一直到老乌鸦临终,再也吃不下东西为止。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乌鸦反哺”。乌鸦反哺的故事经一代代的口授心传,已为许多人知晓。在某种程度上,萦绕在人们心头的“反哺情结”至今仍是维系社会及家庭走向和谐、温馨和安宁的重要力量。
Ⅳ 关于动物之间母爱的简短故事
1.黄鼠狼的故事发生在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版。这个故事是一权个老农民自述的亲身经历。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这个老农民一家缺乏粮食。于是,他经常下夹子捕捉野兽,夹子有时会捕到狐狸、黄鼠狼之类的小动物。一天清晨,他去收夹子时,看到夹子上夹到了一只黄鼠狼,拿起一看,他大吃一惊,手里只是一张黄鼠狼的皮。显然,黄鼠狼被夹子夹住之后,依靠着强烈的求生本能而忍痛脱皮逃跑了。他想,没有皮的黄鼠狼肯定死在不远的什么地方。于是,他沿着血迹寻去,在河沟里发现黄鼠狼藏身的地洞。挖开一看,他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一窝还未睁眼的小黄鼠狼,正趴在脱了皮的已经僵硬了的母黄鼠狼身上,不断地吸吮着母黄鼠狼的乳汁。这位农民看着这个悲壮的场景,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他久久地沉浸在自责的痛苦之中。最后,他将那张黄鼠狼的皮盖在了母黄鼠狼身上,用土隐藏好地洞,才含悲离去。此后,这位老农再也不下夹子捕捉野兽。
Ⅵ 关于孝的故事(动物)
又有一位叫刘时用的人,曾见过一头孝顺的小象:
小象的母亲生命垂危,小象取来草料喂养母亲,但母亲已无法吞咽,小象就用鼻子擦拭母亲身体,双眼泪如泉涌。母象死时,小象哭着纵身向前仆倒。
《圣师录》记载:
古代,有个名叫邓艾的人,一次上山打猎,一箭射中了一只母猿。
这时,有一只小猿过来为母猿拔箭,吮吸伤口的血,而且取来树叶塞住疮口,悲哀不已。
邓艾看了,丢下弓箭,感叹地说:“山中野兽尚且如此哀怜母亲,做人可以连猿猴都不如
Ⅶ 有关动物的感恩典故
动物的感恩典故:
一、博比的故事
18世纪50年代中期,苏格兰爱丁堡的警察约克·格雷收养了一头矮脚长毛狮子狗——博比,格雷对它关怀备至,“主仆”天天形影不离。格雷不幸于1858年去世。他死后3天,博比跑到主人经常带它吃饭的“拉姆齐餐厅”,餐厅老板扔给它一些它经常吃的面包,但博比没有吃,而是把面包带回来,放到主人的墓地埋好。
第二天博比又到“拉姆齐餐厅”去领午餐,供给它已死去的主人。在以后的14年中,它天天如此,从不离开主人的墓地一步。博比对已故主人的忠诚,成了传奇佳话。市政府感动得收养了博比。博比老死后,人们把它埋在主人墓地。
二、义犬的故事
江西九江林业汽修厂全体职工为一条义犬立的雕像,碑文:“赛虎,三岁余,雌性狼狗,育有十三子。2003年11月28日,林业汽修厂晚餐炖一大锅肉,赛虎一反常态,对锅狂吠。众人遂掷肉于地,赛虎不食,依旧哀嚎不已。
众人不解,准备进餐。赛虎回望主人,悲鸣数声,吞下地上之肉,随即七窍流血中毒身亡。此刻,人们终于明白,义犬赛虎以死警示肉中有毒,挽救了三十余人性命……今葬贺家山,立碑铭志以警世人!”
三、海豹的故事
英国苏格兰的一家旅店老板娘珊丽·莫尔康太太一天到海边散步。远远看见一只小海豹误落鱼网,拼命挣扎,越挣扎网绳勒得越紧,最后遍体鳞伤,奄奄一息。珊丽急步上前,解开鱼网,把它抱回家给它治伤喂食。在珊丽的悉心调护下,小海豹完全康复。珊丽用白漆在它身上写了“凯蒂”二字,把它送回大海。
一年以后,怎么也想不到,有天清晨,她打开大门,赫然看到凯蒂卧在石阶上。小海豹一见昔日的救命恩人欣喜若狂,兴奋的不断拍打前肢,口中发出愉快的声音,仿佛是向珊丽表示热烈问候,感谢救命之恩似的。珊丽惊喜交集,将凯蒂抱进屋内,招待这位犹如远行归家的女儿似的小海豹,宾主极尽欢乐。
四、仙鹤的故事
俄国某牧场一个牧羊人救了一只受伤的仙鹤,取名“都都”。“都都”伤愈后,为了报答牧羊人的恩情,再也不愿回到同伴那里去了。从此,它和牧羊人住在一起,帮助牧羊。“都都”对牧羊工作特别认真,守着羊群寸步不离。若有羊离群,“都都”会飞过去伸出长嘴毫不客气的猛啄,迫使羊归队。
五、牧羊犬的故事
10多年前,一条名叫拉基的牧羊犬在牧场遭到一条公牛的攻击,正在这危急关头,67岁的老人罗伊·梅尔顿救下奄奄一息的拉基,并一直护理到狗主人归来。
3年后,也就是1986年5月的一个深夜,狗主人听到拉基疯狂地叫,便急忙跟着前去察看,结果发现牧羊犬的身旁躺着罗伊o梅尔顿。老人由于心脏病猝发,摔倒在地上不省人事。梅尔顿被及时送往医院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