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儿媳用不用孝顺家婆作文

儿媳用不用孝顺家婆作文

发布时间:2020-12-24 03:12:53

Ⅰ 儿媳妇照顾卧床五年的婆婆800字作文

今天中午,我和我同桌来的好早好早,就是为了能够办好一个黑板报,可是,杨国版说我们画的丑到权了极点,听了这句话,我们已经很不开in了,可是,我们已经很努力了呀!
到了课外活动时,我们两正办的起劲时,杨国在前面走着,李锐把杨国一推,我差点掉进了垃圾桶,我同桌差点掉进了水桶,尺子也被李瑞弄坏了,我特别的生气!不知怎么给老师交代,老师借我时,还特别的强调了一番,这都怪我!李瑞弄的我头晕目眩,又是和别人打架,又是把我推搡一番,好事没有她,坏事一大堆……
本想给老师一个好惊喜,谁料到好惊喜却变成了坏惊喜!
尺子坏了,不知明天是一个怎样的明天?

Ⅱ 作文题目 发扬传统孝道的美德 应该要怎样写才好

弘扬孝道,光大传统美德
爱子女,孝父母,是人之天性。父母对子女,都有一种本能的、天与伦比的慈爱。而子女,也深知从出生、抚养、上学到成家立业,父母为自己吃尽了千辛万苦,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和汗水。
所以,子女知恩、报恩,孝敬父母,是最起码的品德和基本素养。尤其是在当今社会,发展经济、共建美满家庭更需要孝亲敬老,更需要弘扬孝道文化。道理很简单:父母爱子女,子女孝父母,家庭气氛才会和谐融洽,才会爱心助人,才会团结邻里、与人友善。同时,家庭和谐,才会为自己拼搏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家和万事兴。
道理简单,做到这一点,却不简单。村民隋本培一家的五个儿子、五个儿媳正是把这不简单的事做好了:他们弘扬孝道身体力行,不把孝敬父母挂在嘴上,而是落实在具体行动上,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了“养其身,养其心”。
物质上供养老人
隋本培、梁花英老两口的大儿隋宁若、儿媳张守娥,二儿隋山若、儿媳王安芹,三儿隋海若、儿媳盛丰花,四子隋会若、儿媳高维叶,五儿隋建、儿媳李辉,这五个儿媳,在大儿媳的带头下,她们妯娌为老人样样都想的周全,做的周到。他们经济基础好了,有条件了,只要能做到,对两位老人的吃、穿、住、医等方面,众儿媳妇们总是以最好、最优来孝敬两位老人。每到换季,几个儿媳早早买好衣服给老人送来。两位老人穿的舒适可体,冬暖夏凉。有人还开玩笑的说:看看你们穿的,像退休干部一样。在饮食上,饭前总是先问问老人喜欢什么口味,想吃点什么。在饭菜搭配上,既考虑有营养,又要可口。只要老人有要求,决不会糊弄,总能使老人称心如意。
病床前侍奉老人
俗话说:养儿防老。老人有病时是最需要儿女的时候。古人说:“亲有疾、药先尝,昼夜待,不离床”,这是说老人有病卧床,作儿女的要给老人喂药、喂饭,白天黑夜不离开床。老人行走时更要注意看管,必要时还要把掺扶或者用车子带着转转,样样都应达到体贴入微。
今年春天,在隋本培老人有病住院时,五个儿子五个儿媳,加上孙媳妇,都对老人关爱有加,细心照顾。儿子在医院陪床,儿媳们中午在家做饭送去,晚上还要到医院探望。他们还进行了分工,为了不至于光照顾父亲,疏于照顾母亲,儿子儿媳们还做了分工:有的在医院陪床,有的在家陪婆婆。为了公公的病情好转,可以说儿媳们寝食难安,牵肠挂肚,都靠上前,精心伺候老人。
为了给公公增加营养,帮助恢复体力,她们千方百计给老人买营养食品,160元一斤的螃蟹买来送去,鱼、虾、小笨鸡轮换着吃……用老人的话说:不是为了早点好,让儿子、儿媳放心,我真不想天天吃这些,我真想吃豆腐脑呢。
一家子女孝敬老人的行动,使住院的病人和家属都心生羡慕,纷纷说:关键时候,更看出来你们子女孝顺得好。
由于住院打针不见好,且长达42天,儿子、儿媳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便在一起商量:托人寻求中医药方治疗。老人出院后,儿媳们督促老人支持打针吃药,伺候老人服中药,不让老人费心费力,安心休养。在多方治疗和儿媳们细心调理下,老人身体恢复很快,脸色也一步步好起来。
精神上愉悦老人
老人的需要,既要有物质上的供养,生活上的照顾,又要有精神方面的,让老人有情感上的慰藉,享受到天伦之乐。孝敬父母,既要养身,又要养心。养心是指作儿女的要从爱心出发去孝敬父母,多抽时间陪陪老人,经常使父母处于一种精神愉快的状态。
儿媳妇们一有空闲就去陪伴婆婆,有的专门拿出时间,有的带上孩子或者老人的孙媳来到老人身边,陪老人说话。老年人爱唠叨,有的人就厌烦,但她们一点不烦,还和老人一块唠叨,说的津津有味,使老人心情愉快。她们还隔三差五相约一起,把公婆请到身边,一起做饭,聊家常,沟通感情,其乐融融。
儿媳们的孝心,让父母绽开欢喜的笑颜;儿媳们的善良也感染着下一代,使她们把那份孝心代代相传。
传承家风敬老人
家庭和睦是每一个家庭成员的责任和义务。在隋本培一家人代代传承着孝心行动,他们长辈爱晚辈,晚辈敬老辈。儿媳们带动了孙媳妇,也都对长辈尽孝心,行孝道,在日常生活中像父母学习,使孝顺家风得到了继承和发扬。现在,一大家人和睦相处,幸福快乐。
对于孝敬老人,三儿媳深有感触的说:人只要把孝敬老人放在第一位,老的少的就会对他佩服。是呀,他们一家人把孝心放到做人的首位,促进了家庭和睦,使家庭充满了欢声笑语,喜庆和谐。他们的孝亲行动赢得了街坊邻居的赞誉,也赢得了社会上交往人士的敬重,人们都有这样一个共识:孝心体现一个人的本质,有孝心才有责任心,大家都愿与有孝心的人共事。正是由于有孝心,也凝聚了人气,促进了儿女、儿媳事业的开展,使他们在各行各业中颇有建树,成绩裴然。
这正是:孝心无价,真爱永存。

Ⅲ 婆婆骨折好媳妇如何照顾作文

“美德人物在身边”乐观孝顺的好媳妇——倪美娟新围初中801班诸雪燕倪美娟是河庄镇闸北村8组的一个普通的妇女。她没有惊人的容貌、过人的智慧,但她却总有自己独特的快乐。她总是乐观地面对每一件事,别人眼中的她,总是面带微笑的。她也总能够把自己的笑容传递给身边的人。村里人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总喜欢找她谈谈,谈着谈着,烦恼便被她赶走了。我妈妈也是这些人中一个,因为她就住在我家隔壁,所以总能得到她的热情帮助,妈妈也把她当作了亲密的大姐。不管是谁,不管大事小事,她都来者不拒。她总是乐观积极地帮助乡里。在内,她是一个对婆婆尽心尽力的孝顺媳妇。她婆婆年老耳背,所以她总是放大嗓门和她讲话。不知情的人还以为她很凶,但她从不因此减小声音,也不去解释什么。她总是默默地为这个家付出,对待婆婆无微不至。大家都知道一次,她婆婆感冒了,她不顾婆婆的阻止推却,向老板请假,带婆婆去看医生。就在她细心的照顾下,她的婆婆一直很健康喜乐。孝顺不需要言语,这就是她孝顺行动着的最好诠释。即使她没有天使的光环,但是她仍是我们心中的天使。一个人间天使,将她的乐观快乐传递给大家,用她的孝顺体贴照料着她的婆婆。乐观朴实的好农民——戴海根新围初中801班高钰珏戴海根是河庄镇新围村3组的一名普通农民。他一直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天又一天从不间断地翻地、播种、锄草、收割,田间劳作的身影为人们熟悉。早晨,年轻人在熟睡时,他已经起床了,骑着自行车到新围街的茶室去坐会儿,然后回来开始耕作,一直到晚。戴海根老人也是出了名的好人,远近人都认识他。他从不和别人争吵,从不埋怨,总是用微笑去面对每一个人,即使是不认识的过路人。因此,每次经过他家的人见到他总会叫他一声,和他亲切打招呼。人们也总爱在他家和他聊聊,而戴海根老人也总是和颜悦色热情招待。在戴海根老人生活中,除了辛勤耕作、笑脸面对每一个人,在家中更是默默付出着,营造了一个和谐家庭。他夫人偶尔会对他有抱怨,但他从来不会怪她或者争吵起来,他有时候透露:“毕竟几十年夫妻了风风雨雨都过来了。何况,给孩子们做个榜样啊。”在对孩子方面,他总是关心之至。每次只要孩子们到来,就是他最幸福的时候。当然,他也不忘乐呵呵地炒几个小菜招待,到田间割几把菜让孩子们带回去。戴海根老人身上虽然没有惊心动魄的事迹,没有伟大光辉的环绕,可依旧让人肃然起敬。因为他用他几十年的执着与坚持,踏踏实实而淋漓尽致地诠释着一个河庄镇农民的优秀传统:辛勤、乐观、朴实,善良。他正在和必将继续感染我们新一代的河庄镇人民。就为一个承诺——冯长标新围初中801班俞炀斐冯长标是河庄镇闸北村12组,他有一手精湛的厨艺,后到工厂做工。为人朴素、热情,喜欢帮助邻居。邻居陆炳泉一家在外,一去就四年,陆炳泉外出前把家中大门钥匙交给他,托他帮忙照看。四年间,每年春夏之交梅雨过后,他都会去陆炳泉家里查看:是否有漏水的地方,更换遮盖大门的麻帘。一到气温骤降,他就跑去陆炳泉家,用稻草裹住水管以防冻裂。四年来,冯长标每个月交电话费时都会把陆炳泉家的电话费也交上。即便这个号码已经四年没有呼出和呼入电话。后来陆炳泉的女儿去电信局业务时发现家里电话仍没停机,询问后才知道是冯长标一直在为她家续费。她拿着清单将这几年的话费还给冯长标,但冯长标坚持不收。他说:“你父亲是我朋友,他托我看着这个家,没让我缴电话费,这钱是我自己出的,你们不用给我。”邻里之间有个照应这是常理,但四年来的坚持就实为难得了。冯长标生性热肠,平常邻里间有个急事的,冯长标都会抽个空去帮帮忙。乡里人都说:有他在,我们就放心!便民热心的大伯——陈方棠新围初中802班孙乔峰陈方棠家住河庄镇闸北村8组,今年已经七十多岁了。他在村里开了一家小店,风风雨雨十多年了,可至今连个正式的名字都没有。村人总爱给小店取个好名,比如说“迎春小店”、“优秀小店”等,而以“便民小店”的名字最为大家喜爱。为什么村人对小店如此有感情?陈大伯确实用这家店,一直给村人带来方便,默默释放着温情。店虽小,货却很齐全。有时碰到店里没货,只要和大伯说一声,过不了两天,东西会送到你家中!而且他一分钱也不会多收。有时候村人油盐酱醋忘了准备,在做饭时候才发现,——不用着急,到小店跑一趟就可,大伯有空时还会主动送过来。碰到街坊四邻买东西钱不够,陈大伯总让大家先把东西拿走,等方便时候把钱送去。乡里感谢他,他总是憨厚地笑笑说:“老邻居嘛!”大家都喜欢这个店,十多年来,它就像一块招牌一样立在村中,虽没有县城商场、百货大楼的雄伟,没有琳琅满目高档货品,但总是最热闹的:它饱含了乡里的温情,村人喜欢这个充满温馨和信赖的地方。为此,大家感谢一直释放着这份温情的善良朴实的老人——陈大伯。用爱坚守不平凡——葛剑文新围初中802班潘情囡葛剑文是河庄镇新创村6组的一位平凡的妇女,也说不上什么高贵职业。早点、晚餐、打扫、农活、照顾老少,一切家务揽入囊中,尽着为妻子、为母亲、为儿媳的责任,默默付出,却始终不是为谋得赞同和福利。她说,既然嫁进潘家,就是一份子,为这个家付出,是最本分不过的事情。葛剑文是有名的热心肠。村里高老爷死后,丧事打理缺人手,她二话不说,卷起衣袖,帮忙招待客人,烧水泡茶。人们见了问起她是否高家之女,回答不是;要给他酬劳,她挥手笑着回道:都是乡里人,平时来往挺客气,人走了尽点力,没什么。3月16日是葛剑文父亲的69岁大寿之日。月前,她心急火燎,马上订做西服,说是父亲大病后缺少合身的衣服。也不顾家境拮据订下500元的寿箱,内含多种佛经。说是不管有没有用处,难得一回,最关键是让老人高兴尽尽孝道。娘家多次推说不要买东西,可是她前后花费5000左右,为老人买这做那——虽然在她家是笔相当大的数目了,而且钱是她一块一块辛辛苦苦积攒起来的。在葛剑文的人生信念可谓:人穷志不能穷。她用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给她的长辈、孩子、邻居以爱的温暖。几十年如一日,这也正是一个平凡的农村妇女令人敬佩的不平凡的地方,围垦农民朴实善良的传统风范。勤劳节俭的围垦老人——高幼琴新围初中802班倪雪芽高幼琴是河庄镇闸北村22组的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在她眼里,那一片承包地是再也熟悉不过亲切不过了的。在那一片承包地里,满满的菜蔬都是她辛勤耕耘出来的,每一次都不会落后。所以一年四季,地里总是那么“丰盛”,她的勤劳给家里带来了足够的粮食蔬菜。高幼琴老人已年过七十了,可是年龄阻止不了她地里劳作的那股劲儿。脸上满是皱纹,皮肤晒得黑黝黝,这就是她这么多年辛勤劳作的见证。不但如此,村里人还都说她“热心肠”。确实,她总是去帮村里人放田水,或者帮忙拔草。别人要问她这么大年纪为什么不去歇着享享清福。她就是喜欢和村人一起劳作,在她心中,田间劳作已成了一种习惯和快乐。她还不忘把那些辛勤劳作收获的成果和村人一起分享,总给邻居们送上新鲜的蔬菜。这时候,她的脸上笑吟吟乐呵呵的。正月里,大家穿得喜庆,她却又是那一件再也朴素不过的衣服。小辈们要给她买新衣服,她却总是推辞,笑着说:你们挣钱也不容易,节约点好。缝缝补补又三年。她永远是那么朴素,那么辛勤,那么善良,坚守着围垦农民的优秀传统。【教师想说】“美德档案馆”征文,上面发文件下来急催稿。同学们利用双休日将文章赶了出来。起先交有7篇。其实教师确实也并不奢求很多,因为表面文章的风味易浓。后来经过一些指导和修改,最后由教师修改和打字终成文。所幸的是:这几篇文基本属实,还好,与那些交差公文有区别。从这些文章看来,反观现实生活围垦风情,确实被这些人和事、这些朴素勤劳而感动。这些草根的、乡间的、以田野精神才能挖掘出来的父老乡亲们,他们的默默无名而执着坚守有多少人能够关注?而以他们的沧桑的眼来看我们新一代的围垦人、萧山人;80后,90后——是彗怎样的感慨?很多东西都已经没落,很多坚持都将成为回忆;今天,投机取巧有之,请客送礼有之,攀比炫富有之,打架好斗有之,夸夸其谈有之,但是围垦精神,老一辈奋斗打拼的萧山人的勤劳节约的招牌——式微。所以,这些朴实的乡亲们,应该被关注和学习的。别忘了,这些传统、这些民风,是我们萧山人的根

Ⅳ 儿媳妇照顾卧床五年的婆婆800字作文

来孝,乃为人之本自。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我们就应该孝顺父母。有一对夫妇,只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儿子已经成家立业,女儿也已嫁为人妻,只可惜,儿媳不是一个省油的灯,三天一大架,两天一小架,老夫妻俩没少生气,分开后,儿媳更是可恶至极,十几年来一声爹妈未叫,老夫妻俩还要给他们干活。那次,老头因上房修屋顶,不小心踩空了,摔了下来,尾巴骨摔伤了,儿子儿媳却连门都不登,老夫妻俩倍感心寒。唉!为什么?有一些人总是这样,总是那么狠心,他们为什么不想一想他们有一天也会老,如果他们的儿女这样对他们,他们会好受吗?人生在世,要把自己该做的事做好,才不会留下遗憾。父母,是我们这一生最亲的人,是他们给了我们生命,教会我们做人处事,我们应该好好孝顺他们。父母,是对我们恩情最大的人,难道我们要恩将仇报吗?人的一生,不过短短几十年罢了,不要做让自己悔恨终生的事,因为有些事情,一旦错过,将无法挽回。不要给自己的人生留下任何遗憾!

Ⅳ 一篇媳妇的作文怎么写

二十五年前的今天,你我牵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从此,我的生命中有了你。你成为了我的丈夫,我成为了你的妻子,我们心手相映,不再分离。
老人说:夫妻由老天注定。我不知道这是真是假,但我相信,你我肯定前世缘分不浅,肯定一起修行几千年,要不然我们不会初见就那么相熟,性格又那么相似,行动又那么默契,彼此会留存下那么多的回忆?甚至一见钟情!
初见你,是在我进大学的第二天。你来到我宿舍,身体有点瘦弱,穿着一身灰白西装,有点老气不是很精神,但眼神很坚定,自我介绍是大二老乡,问有什么需要帮助的没有,说话语速较慢但吐字清楚思路很明晰。我没有初见陌生人的胆怯和腼腆,情愿和你说话。后来,听说你是学校文学社的编辑,同时又是班级干部,对你便刮目相看了。有事没事的,愿意和你谈生活、谈文学、谈家庭。晚饭后,和你一起漫步滨河路,侃大山、聊理想、说故事;星期天,约上三五个老乡参观风景胜地、或爬山欣赏大好河山、或骑车游览城市风光。大学时期,远离了父母的羁绊和牢骚,生活自我,不再为学习绞尽脑汁,不再为前途茫然,是人生最难忘怀最挥洒自如的美好时光。
青春的时光很短暂,充满诗意和快乐。转眼你要毕业了,我有种说不出的留恋和不安。你看出来了,劝我不要担心,说你会回来看我的。我不信,那么远的路,又刚上班,哪有时间和钱?可一个月后,你真的出现在了我的宿舍门前,为我带来了家乡的小吃和一大箱水果,说是我妈让你送过来的。那一刻,我真的被感动了,甚至眼里涌满了泪水,是高兴、亦或是思念?我不清楚。虽然风尘仆仆,只呆了两个小时,就连夜赶回去了,但我却窃喜:这是一个说话算数的人!后来的一年时间里,你总共到学校四趟,差不多隔两个月一趟。我一次又一次被感动。结婚后,你说为了这几次看我,为攒足路费,为挤出时间,你差不多一天只吃一顿饭,基本上没有休息过星期天。听此话时,我心疼的,痛哭流涕。
最难忘记的一件事,是你的最后一个假期,我们约好一起返校。可那一天,我因心里有事故意没有去,心想你等不到我会一个人走。没想到,第二天,当我步入售票大厅时,一眼看见你坐在角落里的凳子上,脸上灰蒙蒙的,眼睛很迷离,整个人耷拉在角落里,很落魄很无助很痛苦的样子。我初惊呆了,马上意识到自己犯了个天大的错误:不能捉弄一个这样守信执着的人!我后悔极了,跑到跟前道歉。你没有太大表情,只是淡淡的说来了,我们走吧。后来,你原谅了我,我也不再任性,不再自我,开始变得体贴、温柔,开始学着关心人,为别人着想了。可以说,这件事极大的教育了我、震动了我,也决定了我的人生轨迹:老天注定的你拗也拗不过,何况有这样的人陪伴你的人生,爱你如己,还有什么苛求?还有什么不满足?从此,我开始全心全意和你交往,心甘情愿做你的女朋友。
结婚了,没有华美婚纱,没有高雅礼堂,没有亲朋满座,没有歌声祝福声,甚至连一件像样的新衣服都没有,只有几个朋友和亲人聚在一起,吃了一顿简单的饭,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简单的不能再简单。虽然父母因为太过于寒酸偷偷摸眼泪,但我们还是傻傻的微笑,满心的欢喜,将幸福表露无遗。因为我们相信:只要相爱,一切会好的,面包总会有的!
一间单位分给的低矮旧房支上一个木床就成了家。过日子离不开油盐酱醋,可我们的工资少得可冷,两个人加起来不足150元,还要孝敬双方父母,只能是粗茶淡饭,有时候连菜钱都不够,更不用说水果营养品什么的了。怀孕时,有经验的老者提醒,多吃苹果孩子皮肤白,多吃核桃孩子头发黑。我只是说声明白了,谢谢,一笑而过。那段时间,虽然清苦,但我们还是过得很幸福,下班一起做饭,一起说笑,有事你商我谅,常常是分吃一个苹果,抢喝一碗面汤;有时为将一个香蕉留给对方而放烂,看着不能吃的香蕉,指着对方的鼻子,可惜的责骂“怪你、怪你,就怪你,”但幸福还是藏不住的挂在脸上。我想:或许,古人在造“举案齐眉、相敬如宾”这两个词语时一定是这么做的!
人说:家是酝酿爱与幸福的酒坊,是盛满温馨和感动等待品味的酒杯。我说:家是在外碰到挫折时的避难所;是快乐时的安乐屋;是烦恼时的出气筒;是饿了要吃渴了要喝困了能睡的地方。自从有了这个家,我便有了依靠:累了困了,你便拥我入怀,直至进入甜美梦乡;委屈了受气了,你便开导我安慰我,直至开怀大笑;收获了进步了高兴了,你便鼓励我鞭策我,和我一起笑得人仰马翻;生气了烦脑了,我会骂得你狗血喷头,而你像个犯了错误的小学生,乖乖缩在哪儿不言不语。在这个家,我就是无上荣光、无所不能的小公主,而你就是低眉垂眼、言听计从的老嬷嬷。家,使我感受到,是世间人纠缠喧嚣之后,一个最温暖的去处。
后来,我们有了一百多平方的楼房,有了舒适的牛皮沙发,有了高档的摆设,双方父母也搬进了城,有了别人有的一切;更有幸的是,儿子聪明懂事,学习上进,善良自强,从小学到大学,一直是班干部;通过我们的努力,自身也得到了很大发展,都成了单位业务骨干,双双晋升领导岗位,比翼齐飞。可谓是苦尽甘来,甘之如饴。引得别人投来羡慕、嫉妒、不解的眼光。可我们明白,是爱带来幸福,是爱送给甘甜。
如今,我们已经都过不惑之年,对生活不再有那么多的憧憬,多前途不再有什么奢求,只希望过一段平平淡淡、健康快乐的生活。只希望,闲来坐在阳光明媚的窗下,泡一壶好茶,陪你聊天话古人,有兴趣时提笔挥毫,抒发胸中快意。只希望,有时间陪你多踏山山水水,多看壮美河山,过一段游山玩水的神仙日子。只希望,父母健健康康,多陪他们吃一顿饭,多陪他们聊一次天,多哄他们开心一次。只希望,儿子快快乐乐,干他想干的事,我们能帮他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待到老去的那一天,两鬓斑白、步履蹒跚时,我和你围在火炉边,在我们的皱纹与白发里,细数光阴的痕迹,笑谈岁月的无情。
今生你来,只为与我同行。感谢生命中有你!

Ⅵ 儿媳孝敬不能自理的婆婆父母的作文800字

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孝,乃为人之本。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我们就应该孝顺父母。有一对夫妇,只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儿子已经成家立业,女儿也已嫁为人妻,只可惜,儿媳不是一个省油的灯,三天一大架,两天一小架,老夫妻俩没少生气,分开后,儿媳更是可恶至极,十几年来一声爹妈未叫,老夫妻俩还要给他们干活。那次,老头因上房修屋顶,不小心踩空了,摔了下来,尾巴骨摔伤了,儿子儿媳却连门都不登,老夫妻俩倍感心寒。唉!为什么?有一些人总是这样,总是那么狠心,他们为什么不想一想他们有一天也会老,如果他们的儿女这样对他们,他们会好受吗?人生在世,要把自己该做的事做好,才不会留下遗憾。父母,是我们这一生最亲的人,是他们给了我们生命,教会我们做人处事,我们应该好好孝顺他们。父母,是对我们恩情最大的人,难道我们要恩将仇报吗?人的一生,不过短短几十年罢了,不要做让自己悔恨终生的事,因为有些事情,一旦错过,将无法挽回。不要给自己的人生留下任何遗憾!

Ⅶ 年轻媳妇和好婆婆的作文

岂不正好吗,来了之后又去,不是所有人都有那份姻缘在手可以陪你走到最后的,错觉一旦消失,接下来的路就又要一个人走了。

Ⅷ 涞源4月18庙会作文

涞源县的奶奶庙会
涞源县奶奶庙会,正庙的时间是每年农历四月十八,发源地是涞源县的兴文塔和泰山宫。
你知道拒马河发源地在哪吗? 你知道关于奶奶庙会的传说吗?
拒马河之源,不但风景宜人,有个民间传说也很生动呢,愿听,我就给你讲讲。
告诉你吧,它的发源地就在涞源县城东一里地的地方。这里坐北朝南是十丈高的砖墙。高塔顶平台上是一古建筑群,有钟楼`鼓楼`穿亭`殿阁。最显眼的则是唐天宝年间的九层古塔。古塔脚下是十几亩大的水池,水底有无数的泉眼突突的的喷水,翻着浪花,冒着气泡。池中间有凉亭拱桥。周围长满垂柳白杨。池水清澈见底,四时从不封冻。每到春夏,红楼塔影映碧波,朱雀黄鹂鸣翠柳。风景可美啦。每天都吸引着无数游人,是人们休息游乐的好地方。

很早以前,这儿叫飞狐郡,土地干旱,景色荒凉,庄户人家也稀少。当时住着一户姓秦的人家。母亲`儿子`媳妇三口。儿子勤劳忠厚,媳妇俭朴贤惠。虽然家境贫,婆婆又有点刁钻,但夫妻和睦,孝顺老人,日子还能过的下去。
一年皇上打仗,到处征兵,官兵们把儿子抓去了。一去几年音信皆无。儿子初走时,婆婆对媳妇还可以,可时间一长,家里越来越穷,婆婆的脾气就变坏了。她把一肚子怨气都向媳妇发泄,成天叨唠谩骂:“媳妇是扫帚星,妨了祖宗男人,家里若没你,我儿怎么去充军。”媳妇好言劝解,全不济事,只有忍气吞声,暗自流泪。
日月如梭,一晃五年过去。有人捎来凶信,儿子死在战场上了。这下家里可乱了。媳妇悲痛万分,哭的死去活来。婆婆暴跳如雷,闹的翻天覆地:“扫帚星,搅家精,妨的我儿丧了命,家里留你有啥用,不如死了更干净。”
从此,婆婆对媳妇更刻薄了。今个打,明天骂,百般折磨虐待,只恨媳妇不死。
那时这一带天旱缺水,人们吃水要到六里地外的山沟去挑。婆婆每天定要媳妇把水缸挑的满满的。而且每挑一担水,只要前面一桶,不要后边的。说后面的一桶,媳妇踢上了土,放了屁,脏了给泼到院子里。这样一担水,挑两趟,媳妇又气又累,不多时被折磨的精疲力竭,骨瘦如柴,简直不象人样儿,实在可怜。
一天,赤日炎炎,媳妇担水回来正在半路歇着,一位白须白鬓的老人,拉着一匹大白马迎面走来。老人走到媳妇跟前,客客气气的施礼道:“好心的大姐,老夫急赶路程,天气这样炎热,马渴的走不动了,用水饮饮我的马行吗?”媳妇忙站起说:“行!行,老人家让它喝吧。”渴急了的马见了水,扎头就喝,正好嘴头伸在前面那桶里,媳妇一见立刻去拉了马笼头,说老人家别让马喝前面一桶,让它喝后边那桶吧。可哪里拉的住呢,马一口气就把那桶水喝下了半桶。老人问道:“大姐,为什么不能喝前面这桶,前桶后桶不是一样的水吗?”媳妇长叹一声,嘴上虽说两桶是一样的,不为什么,但眼里却掉下泪来。老人觉的奇怪,再三追根问底,媳妇只好把婆婆怎么每天让她挑水,故意折磨她的事一五一十的述说了一遍。
老人听了媳妇的述说,十分同情,好话安慰了一番,最后道:“好吧,我给你想个好法子吧。我把这条马鞭给你,回去后把它搭在水缸沿上,鞭梢泡在树立,如果水少了,你就把鞭子向上轻轻的提一提,水就满了。以后你再不用跑这么远挑水了,可是千万别让你婆婆知道。”媳妇道:“我哪能要您老人家的鞭子呢,该留着行路赶马用呀!”老人道:“这你就别管了,叫你收下,就收下吧。”媳妇接过老人的马鞭,一再致谢。老人道:“别谢了,天色不早,我也该赶路了。”于是扶鞍上马,扬长而去。媳妇见老人走远,又返回井边重新挑上一担水,回家去。

Ⅸ 儿媳妇对婆婆的坏事作文和结尾

其实应该是相互的吧.就像那句话,你希望别人怎么对你,你就先怎么对待别人.不过感觉也不是绝对的,明理的怎么都好相处,不明理的对她好也没多大用.

阅读全文

与儿媳用不用孝顺家婆作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农村养老7月开始新政策 浏览:803
太平乡敬老院怎么样 浏览:735
潜江市公务员体检具体项目是哪些 浏览:373
重阳节养老院活动新闻稿 浏览:309
老年人摔倒头部肿包如何消肿 浏览:376
50岁得了宫血怎么治疗 浏览:611
50岁学打坐 浏览:600
如何礼貌告诉对方的父母说分手了 浏览:828
女生很孝顺爷爷奶奶 浏览:999
80岁的老人补品 浏览:929
郫县驾驶员体检现在在哪里 浏览:933
阜阳夕阳红老年公寓 浏览:283
如何绑宝宝社保卡到父母社保卡上 浏览:360
长寿脸形图 浏览:328
机构养老养老服务体系 浏览:672
哪个国家退休年龄最长 浏览:449
幼儿园关于重阳节的简单的舞蹈 浏览:249
湖南民办老师退休金 浏览:146
养老险的定义是什么 浏览:385
长寿房管网 浏览: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