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关于孝顺老师的手抄报内容

关于孝顺老师的手抄报内容

发布时间:2025-04-29 08:55:10

㈠ 尊师孝亲手抄报内容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对手抄报都再熟悉不过了吧,手抄报能有效激发我们的创新意识和求知欲望。那什么样的手抄报才是好的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尊师孝亲手抄报内容,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尊敬。

我们是否可以从一个老师那里学到知识,能学到多少,与这位老师的学问修养没有直接关系,而与我们对那个老师的恭敬程度直接相关。遇到一位学问和个人修养非常好的老师是我们的福气,可是我们不是打心眼里挚诚尊敬这位老师,那我们从老师这里能学到的东西非常有限。一分恭敬学到一分,二分恭敬就能学到两分,一点也不会多学到。古人奉事师长,哪怕在我们看来是一位学问不高的老师,门下也能出有识之士,那个学问不是老师教的,而是从恭敬老师的过程中感应到的。周星弛的搞笑片子里有一段,他师父发现他没有钱了,就不想再看到他,叫他从很高的台阶往下滚,告诉他那是无敌风火轮,没想到他真的练成了。他为什么会练成,因为他对师父打心眼里恭敬,真诚地想从师父那里学到东西,所以他就得到了。从这一点上来看,那个片子并不夸张,因为从古到今,那些被骗成功的例子不在少数,都是因为百倍的恭敬得到的百倍的学业利益。

第二,遵从。

尊敬老师不是每次见面都鞠躬,也不是时时追随老师左右不离不弃,也不是到处宣扬老师的好处,更不是逢年过节花钱请老师摄一顿。假如你说尊敬哪位老师,而把他说的话当做耳旁风,甚至于背其道而为之,你是尊敬老师吗?所以,尊敬老师关键是依教奉行,在实践中落实老师的教导。最尊敬老师的学生,哪怕长期不在老师身边,看不到老师时还在依照老师的教诲行事,在实践当中获得真实的受益!

第三,尊承。

真正尊师之道,不但要挚诚恭敬、依教奉行,还要做好承前启后的传承工作,不能让老师之道从自己这里断绝。

传承有三种方式:

一、身教。自己“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一个依照师道而有所成就的好样子。在这里所说的有所成就,包括在生活观、人生观、世界观等各个方面,无论在哪方面成就至少一项值得为人称道为人效法的好样子,乃至身边有人有意无意跟着你的样子学习,对人产生好的影响,这就是第一种传承师道的方法,也是身教之法,所谓不言之教、以身示教、潜移默化、师恩不忘。

二、言教。自己执持老师衣钵,像老师一样去收授门徒教化学生,称扬赞叹老师之名,号召大家一起学习,并与大众一起身体力行,人人都“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最终将老师的教诲传至天下,让更多的人因之获益。

三、德教。自己不但身体力行,无时无刻不深受老师教诲的滋养,而且,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依老师之道为人谋福利,让更多的人因之获益,人人深切感念并深受影响,乃至改变自己以往的过错,开始在生活中效法试行,从而移风易俗、师道张显,使民风淳厚福被万世。

有关孝亲尊师的道理,古人论述甚多甚繁,历朝以来事证甚多,不断证明“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实为做人伦常之根本,毕竟博文篇幅所限,我简略说说以为提醒。不光提醒大家,更是提醒我自己,所以心中常怀惭愧,唯力行而已。

尊师孝亲小故事

1

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2

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3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

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一般情况下,

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㈡ 孝亲尊师善待人手抄报

1:





孝亲敬老

㈢ 孝顺感恩的手抄报内容

1.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孝道被置于百善之首,诸多历史佳话传颂着孝的精神。学会感恩,懂得报恩,是对每个人的基本要求。在当代社会,一些子女在父母辛勤养育后,却将他们遗弃,让他们孤独困苦。这种行为令人痛心。每个忠诚善良的孩子都应在心底许下报答父母的宏愿,不应等待功成名就,而应立即行动起来,尽自己的孝心。
2. 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亲去世,母亲年老且病重,医生建议用鲜竹笋做汤。适逢严冬,找不到鲜笋,孟宗在竹林中哭泣,忽然地裂,长出数茎嫩笋。他高兴地采回,母亲吃了后果然病愈。后孟宗官至司空。
3. 庾黔娄,南齐时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久,预感家中出事,立即辞官归家。回家得知父亲病重,医生建议尝父亲粪便的味道以知病情。黔娄尝后发现味甜,深感忧虑,愿以己命代父。父亲去世后,他守制三年。
4. 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因嫡母嫉妒而改嫁,母子五十年来音信不通。朱寿昌在朝为官时,刺血书写《金刚经》,四处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他弃官寻找,发誓不见母亲不返回。终于在陕州找到母亲和两个弟弟,母子团聚,一起回家。这时母亲已七十多岁。

阅读全文

与关于孝顺老师的手抄报内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社保退休职工死亡补贴标准 浏览:327
陕西省养老金查询个人账户查询 浏览:846
杨振宁什么时候回中国养老 浏览:62
爸爸辛苦怎样孝顺 浏览:458
养老保险补填 浏览:832
沈丘换驾驶证体检什么 浏览:388
小学体检报告要多少钱 浏览:937
养老院和厂子哪个轻松 浏览:66
孝敬父母的课本剧 浏览:933
老年痴呆猫咪 浏览:35
南阳养老保险查询在哪 浏览:258
蛟桥敬老院 浏览:728
哪些时间吃素更养生 浏览:471
长寿安康保险 浏览:594
老年人胆囊炎服用什么保健品 浏览:555
感恩卡老人怎么做简单又漂亮 浏览:703
汉族的重阳节介绍 浏览:592
临海养生毯多少钱 浏览:592
荆门市福寿居老年公寓 浏览:71
宁德长寿面 浏览: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