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上蔡重阳节的活动视频

上蔡重阳节的活动视频

发布时间:2023-08-28 13:28:07

1. 重阳节的发源地!

发源于河南驻马店市上蔡县。

据现存史料及考证, 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代,古时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等活动。《吕氏春秋·季秋纪》中收录,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重阳节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重阳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民俗。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七月半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1)上蔡重阳节的活动视频扩展阅读;

重阳节习俗

一、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菊本是天然花卉,因其花色五彩缤纷且傲霜怒放而形成赏菊赞菊的菊文化,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

在中国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

二、祭祖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之一,古代民间素有祭祖祈福的传统,尤其是在岭南一带,人们会在每年的重阳节举行祭祖活动。祭祀祖先,登高远望,作用是增强人们文化认同感,加强家族和社会的凝聚力。不过随着历史的发展,不少地方人重阳祭祖的观念正日渐淡薄。

2. 河南卫视重阳奇妙游再续精彩

河南卫视重阳奇妙游再续精彩

河南卫视重阳奇妙游再续精彩,昨晚播出的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2021收官之作《重阳奇妙游》再度出圈,节目延续了该系列一贯风格,备受观众好评。河南卫视重阳奇妙游再续精彩。

河南卫视重阳奇妙游再续精彩1

10月13日晚,由河南卫视2021“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收官之作《重阳奇妙游》开播。节目延续了该系列一贯风格,采用网剧+网综的形式将节目与故事情节相结合,生动的诠释了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备受观众好评。

《重阳奇妙游》讲述了故事主人公唐小玖为了庆祝祖父九十九高寿,在不同的剧情节目里根据瑞鸟的指引寻找线索,穿越不同时空,终于拿到象征长寿的斑鸠权杖,给祖父祝寿的故事。

节目一开场,舞蹈《有凤来仪》就立马抓住了观众的眼球。该节目采用男女双人舞的形式呈现,整体的舞蹈情绪分为三个篇章,展现重阳之日祈福、庆祝的景象。以凤凰的原生态形象作为节目的伊始,展示凤凰图腾具有的抗争、呐喊、激昂情趣,继而进入第二篇章,结合凤凰五色彩(青、白、赤、黑、黄)的元素,将舞蹈情绪外向化赋予其文化发展、吉祥如意的内涵。最后阶段,舞蹈进入祥和如意、百鸟朝凤的升华情绪后收尾。

随后,歌曲《家重阳》用吟唱的方式作为引子,开篇点出重阳节的内涵,在演绎上通过雅致独特的拍摄手法、转场方式展示宋代人重阳的一天。紧接着,诗剑舞《逍遥》提取重阳节登高野游、畅饮白酒之元素,将诗酒流韵与剑侠潇洒相结合,用刀光剑影舞之,和悠扬的古乐器奏之,还复心神之澄静,复具人性之高扬。活泼欢畅,饱满健举,创造出唐宋诗人特有的诗剑酒的情趣,浪漫豪迈的情怀。

戏曲《定军山》则采用剧情化演绎的形式,从现代京剧谭派第六代、第七代的传承人谭孝曾、谭正岩的传承故事入手,在剪辑手法上闪回到清末时期谭鑫培和谭小培的故事。整体围绕父与子、传承与坚守展开,从剧情化的内容无缝衔接至京剧选段《定军山》,用悠扬婉转的唱腔、精彩绝伦的亮相、惟妙惟肖的剧情和戏曲尊老敬贤,讲述传承,同时致敬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致敬中国优秀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借古喻今,展示老年人老当益壮的.精神面貌。

歌曲《给你给我》将点点滴滴的关怀场景化呈现,将这些细节的串联,构成人们心中最美的回忆和最打动人心的瞬间。以歌手毛不易的第三人视角出发唱出人们心底的那份情,在节目展示形式上通过剧情化的实景演绎表现亲情、爱情、友情、家国情等大维度的“情感”,在技术手段上杂糅时空关系,诉诸思念,拨动听者心弦,使之共情予观众。

最后,gala乐队带来的歌曲《追梦赤子心》通过热血、摇滚的歌曲《追梦赤子心》展示老年人的歌舞人生,通过老年人的视角致敬青春岁月、热血人生。

值得一提的是,《重阳奇妙游》还将与10月14日重阳节当晚现场直播的“开封菊花文化节”开幕式文艺晚会交相辉映。其中,《逍遥》的主演胡阳,将再次现身菊花文化节现场 带来精彩的舞蹈表演《墨语瘦金》,展现别样的精彩!

河南卫视重阳奇妙游再续精彩2

10月14日,九月九日重阳节,中国传统节日。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文化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

昨晚播出的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2021收官之作《重阳奇妙游》,就以重阳节为载体,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现代化呈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重阳民俗、文化、礼仪文化、孝道文化,在内容和形式上彰显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树立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良好形象。

《重阳奇妙游》总导演宏雹钱林林

重阳节,有祈福、有亲情、有诗意、有酒香、有数不尽的中国牵挂。对于《重阳奇妙游》总导演钱林林来说,重阳节型笑最重要的记忆就是回到长辈家里吃团圆饭。

“我们小时候过重阳节,很深刻的印象就是跟着爸爸妈妈去到长辈家里,在爷爷奶奶家或者姥姥姥爷家吃团圆饭。”团圆,是钱林林对于重阳节的第一认知。“中国人非常重视团圆,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要回家吃团圆饭,这是根深卜绝含蒂固的。所以重阳这一天,我们小时候一定是要回家里跟长辈一起吃饭的。吃饭的时候,要敬酒敬茶,表达对长辈的尊敬。”

因为职业的原因,钱林林刚开始工作时,就做过有关重阳节的节目。“河南是重阳文化的发源地,尤其是上蔡县,有很多关于重阳节的传说和典故。”南朝梁人吴均的神话志怪小说《续齐谐记》中,有九月九日“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可以免灾的故事,传说故事主人公桓景登高处,即今上蔡县城所在的芦岗。2005年,河南上蔡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重阳文化之乡”,2011年6月,上蔡重阳习俗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上蔡重阳习俗有登高、吃重阳糕、赏菊、担经舞等,但我做节目时记忆最深的,就是孝道文化,重阳是尊老、敬老情感的传递、传承。像过去我们在饭桌上吃饭,肯定是老人先吃,老人动筷子了,我们小辈才能动。”这些回忆,也让钱林林在执导《重阳奇妙游》时,重点突出了重阳节的文化内涵——团圆、礼仪和孝道文化。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现代年轻人可能更加追求自由的生活方式,都挺好的。但对我们来说,有一些规矩和礼仪还是要传承下去的。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这些节日所蕴含的情感和文化,也是我们做‘中国节日’系列的责任。” 钱林林说,“这些节日,也是人类长期以来的这种精神层面上的一种浓缩。在这一天,我们要做一些理解上或者是情感上的事情,它才能够叫节日。比如说二十四节气,就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根据自然变化总结出来的,那么节日在这里边更加突出的,就是情感。”

3. 重阳节是什么节日,重阳节要做什么


重阳节又称老人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而重阳节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是孝敬老人,登高,赏菊的绝佳的日子,对于中国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接下来的传统节日就来为大家解析重阳节是什么节日,重阳节要做什么。
还想要了解》》重阳节为什么不放假?
重阳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最多的几个传统节日之一。重阳节与除、清、盂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
重阳节的来历《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节的习俗
重阳又称“踏秋”与三月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槐毕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
【中国重阳文化之乡】河南开封自1983年起,每年举行一次中国开封菊花花会。清丰县儿童于重阳节放纸鸢为戏。2005年12月4日,该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重阳文化之乡"。2006年3月,上蔡重阳习俗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1年6月公布为第三批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重阳节民俗活动一览登高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吃重阳糕与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赏菊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铅搜芹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饮菊花酒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时曹丕曾在重阳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梁简文帝《采菊篇》中则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亦采菊酿酒之举。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佩茱萸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漏燃。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九日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了解更多星座网络、八字姻缘、八字事业、婚姻运势、财神灵签、情感合盘、看另一半、八字测算、姓名速配、一生运势、复合机会,您可以在底部点击在线咨询(仅供娱乐):http://www.adxqd.com/xz/

4. 重阳节的起源地是哪里_关于重阳节的来历传说故事

农历九月初九是 重阳节 ,马上就是重阳佳节的来临,你们对于这个节日又了解多少呢?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有关重阳节的起源地是哪里_关于重阳节的来历 传说 故事 ,希望大家喜欢。

重阳节的起源地是哪里

重阳成为节日,始于东汉时期。南朝的吴均《续齐谐记》有这样一段记载:汝南桓景,从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之曰:“九月九日汝家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

于是,桓景按照费长房的嘱咐,届时全家登上上岗。傍晚归家,见鸡犬牛羊皆死。后来,人们为了避祸,每到九月九日,即离开家庭,去到高处。这样就逐渐形成了登高望远的习惯,并形成了节日。

桓景避难所登的山冈,即今上蔡县城所在的芦岗。西汉时期,“汉高祖四年”在上蔡县置汝南郡,因此,西汉时的汝南,人们均认为即今上蔡。从春秋至汉代,桓氏一直是上蔡声势显赫的家族。《盐铁论》的《大伦》篇有:“孔子适蔡,桓魑害之。”“蔡”,即今上蔡县。孔子周游列国,七十二贤多皆伴行,三千弟子部分亦皆随从,并有武装保卫。桓魑能够组织一定的人力对孔子进攻,可见其地位之高,实力之大与桓氏家族之强。古代,人们由于血缘关系及生活环境限制,一个家族往往世代住在一起。如:陈留,为蔡氏家族所居地,东汉时有蔡邕、蔡文姬。桓魑这个家族之汉代,有桓宽。桓宽是位研究《春秋公羊传》的学者,博通经典,善属文,《盐铁论》即是他写出的;汉宣帝时官至庐江太守丞。从桓宽的官职、学识,说明上蔡桓氏仍是个显赫的家族。东汉时期的桓景,当是这个桓氏家族的成员。

桓景登的山冈,春秋时名冈山。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7公里,高97米,上土下石,今名芦岗。上蔡境内唯此岗最高,登上岗陵,可以了望四野。桓景所登之地,应即此岗。

伴随历史进展,重阳节迅速传遍全国,晋朝周处的《风土记》谓:“以重阳相会,登山饮菊花酒,又云茱萸会。到了唐代,诗人并以此为题写了很多诗篇。如唐朝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茱萸本是香气浓烈的植物,桓景用茱萸装进绛袋佩戴,原是为了袪邪避灾。到了唐代,已经变为插在头上的装饰品了。

重阳时节,秋意正浓,,天朗气清,叶红菊黄,正是登高望远,饱览秋色的大好时机,和 清明 节“踏青”春有同样富有诗意。重阳节的起源地上蔡,自古就有登高远眺的习尚。上蔡县城西南的芦岗上,有蔡侯玩河楼,高踞蔡国古城之上。登上楼台远眺,西面嵖岈翠峰插云,东面洪河蜿蜒若带,周围数十里的村落、田亩、丘陵、林木、道路、沟渠,星罗棋布,均历历在目。尤其上蔡县城,房舍栉比,街道纵横,人如流水,车若矫龙,每当夜色降临,灯火齐明,互相交织,汇成灯海,不能不令人叹为奇观。因此,明清以来,经常有人到此登高赋诗。清人冀景隽有《望河楼剧饮》诗,李士英有《重阳偕友登望河楼》诗,均描写在望河楼了望景色和佩戴茱萸饮菊花酒的情况。

据文献记载,在九月九日佩茱萸饮菊花酒可令人长寿。南朝梁宗凛在《荆楚岁时记》中写道: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耳,饮菊花酒,令人长寿。“茱萸味辛苦,可以除风散寒,止痛;蓬耳今无其名,未知起何作用;菊花有浓厚的香气,能够除风明目解毒,用之泡酒,并可活血理气,对人体健康是有益的。这可能是当时的验方,所以梁宗凛说它可以令人长寿。现在国家规定九月九日为老人节,即取祝老人长寿之意。

重阳节的来历传说故事

来历一: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来历二:

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

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星,在季秋九月隐退,《夏小正》称“九月内火”,“大火”星的退隐,不仅使一向以大火星为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使将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产生莫名的恐惧,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因此,在“内火”时节,一如其出现时要有迎火仪式那样,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还是可以从后世的重阳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痕。如江南部分地区有重阳祭灶的习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见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丝马迹。古人长将重阳与上巳或寒食、九月九与三月三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汉刘歆《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上巳、寒食与重阳的对应,是以“大火”出没为依据的。

随着人们谋生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时间有了新的认识,“火历”让位于一般历法。九月祭火的仪式衰亡,但人们对九月因阳气的衰减而引起的自然物侯变化仍然有着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旧传城,虽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释。

重阳在民众生活中成为夏冬交接的时间界标。如果说上巳、寒食是人们渡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 春节 ,那么重阳大约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将隐居时的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阳“辞青”。重阳节俗就围绕着人们的这一时季感受展开。

节日发展演变:

重阳节已有2019多年的历史。“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据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魏晋时期有了赏菊、饮酒的习俗。

唐朝时,重阳节才被定为正式节日。从此以后,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庆祝,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

清代,明代的风俗依旧盛行。

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一些地方把夏历九月初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中国政府在1989年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老人节”、“敬老节”。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2019年12月28日表决通过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传说故事: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桓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

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桓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桓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桓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桓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桓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他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辟邪用法,让他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桓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

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桓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

重阳节的起源地是哪里_关于重阳节的来历传说故事相关 文章 :

★ 重阳节的民间故事

★ 重阳节为什么是老人节

★ 重阳节节日起源

★ 关于九九重阳节的来历范文

★ 重阳节的传说资料作文

★ 九九重阳佳节的来历

★ 重阳节的节日小知识

★ 介绍重阳节的来历作文

★ 重阳节民间故事

5. 重阳的节日风俗是什么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重阳节民俗活动:

重阳赏菊、饮酒、对弈

饮菊酒:由于菊的独特品性,菊成为生命力的象征。菊花含有养生成分,晋代葛洪《抱朴子》有南阳山中人家饮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寿的记载。重阳佳节饮菊花酒,是中国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菊花酒是药酒,味道微微有一点苦,饮后可使人明目醒脑,而且具有祛灾祈福的吉祥寓意。[39-42]

菊花酒汉代已见。其后仍有赠菊祝寿和采菊酿酒的故事,如魏文帝曹丕曾在重阳日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梁简文帝《采菊篇》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是采菊酿酒的事例。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佩茱萸

古代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因为出产于吴越地(今江浙一带)的茱萸质量最好,因而又叫吴茱萸。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登山插茱萸可以驱虫去湿、逐风邪。于是便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里,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具有明目、醒脑、祛火、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插茱萸等古俗则是民间登山驱风邪的行为,重阳节清气上扬,浊气下沉,人们用天然药物茱萸等调整体魄健康,使其适应自然气候变化。

6. 重阳节文化发源地是哪里呢

2003年月4日
首届中国·上蔡重阳文化节
2003年10月4日是农历的九月初九重阳节,古城上蔡迎来了国家重阳节特种邮票上蔡首发式及“最美不过夕阳红”文化活动,济南军区前卫歌舞团集体舞《欢乐的节日》在上蔡县重阳广场拉开了“最美不过夕阳红”文化活动的序幕。
2004年10月22日
第二届中国·上蔡重阳文化节
2004年10月22日10时,中国上蔡第二届重阳文化节暨河南省文化厅送文化下乡活动在上蔡县重阳广场隆重开幕。开幕式上,省直有关厅(局)领导和市、县有关领导为上蔡县评选出的尊老、敬老、养老、助老的先进典型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金,随后又为90岁以上的老人代表发放了补助金。
2005年10月11日
第三届中国·上蔡重阳文化节
2005年10月11日,中国·上蔡第三届重阳节在上蔡县重阳广场开幕。活动内容主要包括文艺演出、文化研讨、书画展览、诗歌朗诵、重阳登高等,为上蔡县9名90岁以上老人代表、9名100岁以上的老寿星颁发了长寿金。9个好家庭代表、9名好儿女和9名好媳妇代表受到隆重表彰。
2006年10月29日
第四届中国·上蔡重阳文化节
2006年10月29日,中国·上蔡第四届重阳文化节暨河南省新闻出版局送文化下乡文艺演出活动在上蔡县蔡明园广场拉开帷幕。此次活动包括文艺演出、老年艺术表演、召开蔡氏文化暨经济发展联谊会、邀请省市知名医疗专家为老人义诊、开展尊老敬老主题教育等内容。
2007年10月19日
第五届中国·上蔡重阳文化节
2007年10月19日,中国·上蔡第五届重阳文化节在上蔡县蔡明园广场举行。该县对百岁寿星每年颁发1200元“长寿金”,对90岁以上的老人每年发放200元的生活补助费;对农村五保老人实行集中供养,先后投资3043万元新建、改扩建敬老院26所,开通闭路电视,建起了卫生保健室、娱乐室、洗浴室等。
2008年10月7日
第六届中国·上蔡重阳文化节
2008年10月7日,中国·上蔡第六届重阳文化节在上蔡县蔡明园广场隆重开幕。159名尊老敬老模范和尊老敬老先进集体、好家庭、好儿女、好媳妇受到表彰,16名90岁以上“老寿星”领到长寿金。举行了“金秋重阳”诗歌朗诵会、“夕阳红”老年文艺会演等重阳节系列活动。
2009年10月26日
第七届中国·上蔡重阳文化节
2009年10月26日,中国·上蔡第七届重阳文化节在上蔡蔡明园广场举行。开幕式上,省老龄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和第二届省十大敬老楷模、省敬老之星、敬老功勋单位受到隆重表彰,老寿星们领到了长寿金。河南省广播电台为欢度重阳节的老人献上了一场文化盛宴。
2010年10月16日
第八届中国·上蔡重阳文化节
2010年10月16日,中国·上蔡第八届重阳文化节在上蔡县蔡明园广场隆重开幕。开幕式上,与会领导为全市“十佳”尊老敬老模范和上蔡县老龄工作先进单位、尊老敬老标兵、尊老敬老好媳妇颁奖,并为上蔡县的老寿星代表颁发了长寿金。开幕式结束后,河南人民广播电台艺术团进行了慰问演出。
2011年9月30日 第九届中国·上蔡重阳文化节
2011年9月30日,中国·上蔡第九届重阳文化节在上蔡县蔡明园广场隆重开幕。与会领导向上蔡县颁发“全国敬老模范单位”“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单位”奖牌,40名尊老敬老模范和尊老敬老先进集体、好家庭、好儿女、好媳妇受到表彰,13名90岁以上“老寿星”领到了长寿金。
2012年10月22日 第十届中国·上蔡重阳文化节
2012年10月22日,重阳节即将到来之际,中国·上蔡第十届重阳文化节在上蔡县蔡明园广场拉开帷幕。组织了“金秋重阳”摄影大赛及展出,对全县孝心模范、孝道家庭进行评选,为全县长寿老人免费照相赠送“长寿照”,为全县五保老人和计划生育奖扶对象开展义诊活动等。
2013年10月12日 第十一届中国·上蔡重阳文化节
2013年10月12日,上蔡县蔡明园广场人潮如海、嘉宾如云,中国·上蔡2013“九九重阳”群众文化活动以及以“积善成德明德惟馨”为主题的《我的长辈》微视屏作品大赛颁奖公益活动在此举行,受表彰的尊老敬老模范、孝心模范、孝道家庭代表为来自祖国各地的获奖者颁奖。
2014年9月29日 第十二届中国·上蔡重阳文化节
2014年9月29日,中国·上蔡2014“九九重阳”群众广场文化活动暨《我的长辈》微视屏大赛获奖作品展播活动在上蔡县蔡明园广场举行。活动突出“传播孝文化、醉美重阳情”主题,旨在将上蔡打造成全国重阳文化的节庆盛典地和孝文化传承中心。
2015年10月20日 第十三届中国·上蔡重阳文化节
2015年10月20日,“爱佑中华善孝同行”中国·上蔡第十三届重阳文化节群众文化活动在上蔡县蔡明园广场隆重开幕。活动期间,上蔡县举办了中老年人健身才艺大赛、“重阳孝老情”戏曲文艺演出、“重阳寿星”及全县孝心模范孝道家庭评选表彰等8项活动。
2016年10月9日 第十四届中国·上蔡重阳文化节
2016年10月9日,中国·上蔡第十四届重阳文化节在上蔡县蔡明园广场隆重举行。此次重阳文化节以“重阳节·敬老情”为主题,以群众类广场文化演出为主体,共演出歌曲、舞蹈、脱口秀、器乐演奏、相声、诗朗诵等节目16个。

7. 重阳节有什么习俗

民俗活动
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而形成的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登高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吃重阳糕 与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赏菊
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饮菊花酒 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时曹丕曾在重阳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梁简文帝《采菊篇》中则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亦采菊酿酒之举。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佩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九日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1]
各地习俗
河北香河县九月九日,有姻亲关系的家庭会互相送礼,称为“追节”。永平府以重阳的天气占未来晴雨。重阳节若下雨,这几个日子也都会下雨。典周县境内无山,县民多于重阳节上城楼登高。 山东昌邑北部人家于重阳节吃辣萝卜汤,有谚语道:“喝了萝卜汤,全家不遭殃”。鄄城民间称重阳节为财神生日,家家烙焦饼祭财神。邹平则在重阳祭祀范仲淹,旧时,染坊及酒坊也在九月九日祭缸神。滕州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儿,忌回娘家过节,有“回家过重阳,死她婆婆娘”的说法。 陕西西乡县重阳节,亲友以菊花、菊糕相馈赠。士子以诗酒相赏。据说妇女此日以口采茱萸,可以治心疼。陕北过重阳在晚上,白天是一整天的收割、打场。晚上月上树梢,人们喜爱享用荞面熬羊肉,待吃过晚饭后,人们三三两两地走出家门,爬上附近山头,点上火光,谈天说地,待鸡叫才回家。夜里登山,许多人都摘几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儿的头上,以之避邪。 重阳节,江苏南京人家以五色纸凿成斜面形,连缀成旗,插于庭中。长洲县重阳节吃一种叫做“骆驼蹄”的面食。无锡县重阳节吃重阳糕、九品羹。 上海豫园于重阳节办菊花会,以新巧、高贵、珍异三项评分定高下。 浙江绍兴重阳节互相拜访,除非亲友家有丧事,才往灵前哭拜。桐庐县九月九日备猪羊以祖,称为秋祭。同时也在重阳节绑粽子,互相馈赠,称为重阳粽。古代江浙一带,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重阳糕
江西德兴县九月九日割晚稻。 安徽铜陵县以九日重阳为龙烛会,以迎山神。削竹马为戏,据说可以驱逐瘟疫。 湖北武昌县于重阳日酿酒,据说此所酿之酒最为清洌,且久藏不坏。应城县重阳节是还愿的日期,甚家皆于此日祭拜方社田祖之神。 福建长汀县农家采田中毛豆相馈赠,称为毛豆节。海澄县重阳节放风筝为戏,称为“风槎”。莆仙人以重阳祭祖者比清明为多,故俗有以三月为小清明,重九为大清明之说。由于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妈祖羽化升天的忌日,乡民多到湄洲妈祖庙或港里的天后祖祠、宫庙祭祀,求得保佑。 广东连川,重阳童男童女皆至城外相聚答歌,州人围观。南雄九月九日请茅山道士建王母会,想求取子嗣的青年妇女都会前来参加。阳江市重阳节放纸鸢,并系藤弓于其上,在半空中声音十分嘹亮。临高县民重阳节早起,大家齐声高喊“赶山猫”,以此为安和富利之吉兆。 广西怀集县以重阳为元帝得道之辰。男女老少,倾城而出,赛神酬愿,皆用大炮。隆安县九月九日放任牛羊自行觅食,俗语说:“九月九,牛羊各自守”。 四川南溪县读书人旧时于此日在龙腾山岑山楼聚会,纪念诗人岑参,称为“岑公会”。民间旧俗,重阳前后要以糯米蒸酒,制醪糟。俗话说:“重阳蒸酒,香甜可口”。 山西晋南地区自古就有九月九日登高的传统习惯。饱览大好河山,观仰名胜古迹,成为节日的盛举。至今还在民间传诵着“乾坤开胜概,我辈合登高”,“东风留不住,冉冉起峰头”,“九月欣新霁,三农庆有秋”等名言。 河南开封自1983年起,每年举行一次中国开封菊花花会。清丰县儿童于重阳节放纸鸢为戏。
重阳之乡
2005年12月4日,该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重阳文化之乡"。2006年3月,上蔡重阳习俗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
国际风俗
韩国 吃花煎、花菜玩花煎游戏,放风筝。 日本 吃茄子,吃栗子饭祭菊。

阅读全文

与上蔡重阳节的活动视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老年人没手机如何认证电子社保卡 浏览:585
已退休人员在职养老金怎么办 浏览:284
父母虚荣对子女有什么影响 浏览:441
为什么60岁左右坏 浏览:393
长宁区评价高的养老院一般多少钱 浏览:909
老年痴呆安慰 浏览:194
官鬼父母什么意思 浏览:939
养老院项目计划书 浏览:705
女职工退休年龄是55计算 浏览:582
幸福里养老机构上班有哪些福利 浏览:117
懂事孝顺的成语 浏览:272
河北领养老保险养提高 浏览:393
工人和教师退休金差别 浏览:351
2015重阳节打一生肖 浏览:393
寿宴80岁对联 浏览:71
养老保险怎么帮家里交 浏览:572
老年人不会说话怎么回事 浏览:1000
重阳节帮老人晒被子 浏览:74
50岁的体检应该查什么 浏览:574
老年公寓申请报告 浏览: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