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关于重阳节习俗的作文评语! 急急急!
赏
历来重阳节都有观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在古时重阳节又叫菊花节,人们认为菊花是长寿的象征,重阳节期间很多地方都会举行菊花大会、菊花展,全城的人都会出动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成为一种风尚。
饮菊花酒
我国古人在重阳节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被看作是重阳节必饮的吉祥酒,可祛灾祈福,从汉代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都盛行在九月九饮菊花酒。
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新中国成立后,重阳节的活动充实了新的内容。1989年,我国重阳节定为老人节。到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培养人们回归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
—————— 本篇完 ——————
② 如何评价河南卫视的重阳奇妙游
自今年(2021)河南春晚以来,河南关于各个节日的奇妙游都非常精彩,相信看过节目的人也都有目共睹。
1、而这次的《重阳奇妙游》延续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一贯风格,让人感到眼前一亮,这次的这个节目采用了网剧和网综这两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同时,又将节目与故事情节相结合,讲述了故事的主人公唐小玖为了给祖父庆祝九十九高寿的精彩故事,主人公唐小久在不同的剧情节目里边,根据瑞鸟的指引,寻找线索,穿越不同的时空,终于拿到象征长寿的斑鸠权杖,成功给自己的的祖父祝寿。
我个人感到非常的惊喜,与此同时,我也为自己是河南人感到骄傲和自豪,希望我的家乡发展得越来越好!我相信下次节日还会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惊喜,请大家持续关注河南卫视的节目!
③ 重阳节孩子给老人捶背,家长的感受
杨杰本来就是一来个登源高望远的节日,也是一个老年人非常享受的一个节日,如果有自己的孩子给老人捶捶背,那家长的感受当然是非常温馨的,非常快乐,幸福的,自己的孩子这么孝顺,自己的孩子这么知道,感恩自己,真的是无比的幸福,无比的激动,当然,也祝福,更希望自己的孩子们将来都是能够出人头地,有所作为的
④ 九九重阳节家长评语怎么写
就是重阳节的时候,我认为家长最好还是祝自己家的老人能够健康快乐的生活。
⑤ 九九重阳节活动倡议书家长反馈建议怎么写
写作思路:通过自己对于重阳节的认知,写出自己想要孩子们在专重阳节作出的事情,建属议老师和自己共同引导。
正文:
我们每天的生活这么精彩,却忘记了父母的生活极其单调;我们整天说着“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却吝啬到从来不肯把这种告白留给父母;我们每天在外奔波,却忘记了还有父母时时刻刻在等着我们归家。
陪伴是最好的礼物,如果能在爸妈身边请多陪他们一会。可以为他们做顿饭,比起下馆子,家常便饭才是生活。离家在外别忘了打个电话,通个视频,叫上一声爸妈。其实一个眼神,一句暖话就早已让他们开心不已。
回家看看,如做不到,那就打电话吧!跟父母说话要有耐心,不要因父母啰嗦而表现出烦躁。和父母谈心,谈谈你的工作、新认识的朋友。倾听他们的牢骚,解开父母的心结。
有机会的话,和父母一起散步、聊天、锻炼身体。带父母游玩,给父母拍照,记录他们的笑容。
帮父母洗一次脚,或者捶一次背,梳一次头,剪一次指甲,回味父母曾经为我们所做的事情。
带父母看一场电影,唱一次卡拉OK,带他们体验一次新时代的高科技。
还记得那段广告词:等你长大了,妈妈就享福了;等你考上大学,妈妈就享福了;等你结完婚有了孩子,妈妈就享福了……这个重阳节别再让他们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