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间自有真情在的下一句是什么呢
下一句是“宜将寸心报春晖”。
作者是茉莉飘香,意思是:我们生活中是有真实感情存在的,所以我们应该拿出一点爱心去报答关爱着我们的人。
一般特指人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1)孝敬老人抒情扩展阅读:
“人间自有真情在,宜将寸心报春晖”,这个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很多、需要关怀的人也很多,所以我们应该拿出一点爱心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让这个社会充满爱。
下面的这件事是对这句话很好的诠释。
1980年父亲因公殉职,生性刚强的母亲以女人柔弱的肩膀扛起了家庭的重担,伴随着五个子女们逐渐长大、成家立业,母亲的腰脊早已累弯,头发也变得花白。然而,生活并没有特别照顾这个坚强而又辛苦的母亲,2002年的一天,70岁高龄的母亲突然晕倒在大街上。经医院检查,母亲同时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腰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高血糖好几种疾病,而且还有中度脑萎缩。这一次的晕倒造成的结果是:生活起居已基本不能自理,需要人时刻照顾和看护。作为子女,我知道,自己必须担负起照顾母亲的责任,使母亲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因为老年人睡眠时间短,所以我每天早上五点起床,先征求老人的意见看老人想吃什么再去准备早点。老人脑萎缩自己穿衣总是搞得里外颠倒,衣扣上下错位,鞋子左右反着,为了母亲能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的出门他都要给老人重新穿戴一遍,然后给母亲洗脸、梳头,再伺候老人吃好饭。问过母亲没什么事情了我才抓紧时间对付几口饭赶着去单位上班了。
伺候过老人的都知道,老年人牙口胃口一般都不太好,饮食上稍不注意就会让老人感觉不舒服。工作之余我考虑最多的就是母亲的食谱,因为老人吃好了才能身体好。通过长时间的照顾母亲我总结了:老年人饮食要规律,咸淡要适中,辛辣要少沾,少吃而多餐。经过我的照顾调理,母亲多年的胃病已经很少发作。
相对于物质上的需求,老年人更需要的的是精神上的关心和安慰。老伴老伴,老来相伴,有老伴的老人相互之间可以陪伴,孤独寂寞感相对少一些。对于寡居老人来说,孤独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如山般压在心上。我深知这一点,母亲很早就只身一人,以往忙于孩子家庭和工作没有考虑过自己,现在岁数大了身体垮了更需要照顾陪伴。每逢礼拜天,我都陪着母亲走走逛逛,带母亲去看县城的风景,买母亲喜欢吃的糕点食物;每天晚饭后,我都陪着母亲说话聊天。怕母亲晚上睡不着的时候难熬长夜,我给母亲买了唱戏机让母亲听戏。总之,我抽出自己能抽出的业余时间去陪伴母亲,从点点滴滴上关爱母亲的生活。
2011年11月,不幸再次降临在母亲身上,老人不幸从楼上失足跌下来,造成坐骨断裂、头上缝合了二十针、中度脑震荡。在住院期间,我衣不解扣、擦屎端尿地伺候老人。老人出院后,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神智不清,大小便也不能自控了。我每天更忙了,除了完成单位的工作之外更是一心一意地都用于照顾老人的生活。
俗话说:“养儿防老”,孝敬老人做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下去。“花无百日红,人无永青春”,我们都有暮老垂垂的时候,念此及彼,我们都要善待老人!
2. 二十四孝的日记24篇
读《二十四孝图》有感
《二十四孝图》图文并茂,非常感人。我发现,百事孝为先,小时候那些孝顺的人,长大都有了很大的成就。二十四孝有:孝感动天、亲尝汤药、啮指痛心、百里负米、芦衣顺母、鹿乳奉亲、戏彩娱亲、卖身葬父、刻木事亲、行佣供母、怀橘遗亲、为母埋儿、扇枕温衾、拾萧异器、涌泉跃鲤、闻雷泣墓、乳姑不怠、卧冰求鲤、恣蚊饱血、扼虎救父、哭竹生笋、尝粪忧心、弃官寻母、涤亲溺器。其中,我最喜欢刻木事亲,意思是: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南(今河南黄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见面,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子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虽然这篇文章里木头人的手指会流血不现实但古代人真的是孝顺。现在有很多人特别是我们这代人一天到晚都是在想自己该怎么样,自己吃的好不好,玩得好不好,向父母要这要那,达不到要求就发脾气,有时对父母和长辈说话、行为很不礼貌。和前人相比我真的对“孝顺”二字没有做好。读了这本书,我以后一定要孝顺父母,尊敬老人,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美德。让我们从点滴做起吧!'
孝
俗话说得好,孝是做人之根,行事之本。“父慈子孝,家和事兴。”这是古人以孝治国。以教理家的一种理念。我常一个人独自思考什么是孝,啊!我终于明白了孝是为人处事的根基;是教育下一代的古训;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家庭和睦的源泉,是社会和谐的纽带。当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翻开《二十四孝图文读本》仔细阅读一番之后陷入了沉思——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二十四孝的《江革行佣供母》这个小故事讲了:后汉时期,有一个叫江革的人,从小失去父亲,独自和母亲相依为命。时逢乱世,逼迫得人们到处逃难,江革背着母亲也加入到逃难者的行列。一路颠沛流离多次遇险,一天路遇贼人,见他身强力壮,想将他劫去服劳役。江革哭着哀告,诉说老母尚在,无人奉养,请求放他一条生路。贼人见他这样孝顺母亲,也起了恻隐之心,不忍心将他杀掉,放了他们。后来江革辗转到江苏,他给一个富裕人家当佣人,每天天不亮便开始挑水,劈柴,烧火,做饭,牧马,放牛,不分昼夜的干活。江革将挣来的钱全部用来给母亲添置各种物品,母亲生活物品准备齐了。而他依然勤劳节俭舍不得将钱花在自己身上,为此乡亲们称他为“江巨孝”。
江革这么孝顺而我呢?我不仅对妈妈态度差,反倒成了妈妈关心我。一个冬夜,四周一片寂静。我躺在床上慢慢的睁开眼睛,朦胧间发现房间里还亮着灯光。这么晚了,妈妈还在干嘛?慢妈妈转过头来发现了我说:“英达呀,明天变冷,我怕你冻着了,给你织了件毛衣。”“哦!”我什么也没说只是无情的说了声哦!“明天一定要穿上哦!可别着凉了!”妈妈说。第二天上午,我回家总觉得头重脚轻,便倒在床上。傍晚,妈妈回来,见我躺在床上,摸了摸我的额头,看我痛苦的表情,又望着窗外的大雨,二话没说,披上雨衣背起我就上医院。一路上,风吼得更厉害了,雨夜越下越大了,风雨无情的向我们袭来,妈妈怕我被雨水淋着,把一大半的雨衣给了我,把我裹得严严的。渐渐的,我发现妈妈的呼吸越来越急促,脚步好像放慢了,每挪一步都那么吃力。离家不远的医院顿时,变得那么的遥远。到了医院医生给我打了针,吃力药之后,我睡了一会了,醒来时,我感觉好多了。“英达!你醒了!”妈妈说。“哦!”我还是老样子对妈妈不理不睬!
哎!果然和“江巨孝”比起来我们真是截然不同,我连对父母的关心话都说不出口。长大以后谈何孝顺。我要感谢《二十四孝图文读本》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的孝,今后我再也不会拿家长当“出气筒”!不再对家长不理不睬,也要试着关心家长,同学,老师……
果然在我身上也验证了:孝敬老人是人的高尚品德的一面镜子,关爱今天的老年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只有孝敬父母,才能得到下一代的孝敬,怎么样关爱儿女,就应该怎么样关爱父母
忠与孝是人的爱心表现孝是小家之爱,忠是孝的升华,当忠孝不能两全时,为国尽忠,也就包含了为父母尽孝之德。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一句句熟悉的歌词在耳边回旋,孝已经融入我的身体!我感觉充满力量,但只有借笔抒情,才能表达我此时此刻的心情。
《二十四孝图文读本》真是本好书,它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使我受益匪浅!啊!我终于知道孝是不需要理由的,孝其实是每个人心中的潜意识表达出来的言行,一切的一切。
字数有限,剩下的自己写,别懒,毕竟这是你自己的作业。要自己锻炼一下的。可以参照这个作文联想写几篇
3. 感恩父母的作文100字记事400字抒情
感恩父母
世上最大的恩情,莫过于父母的养育之恩。值得我们用生命去珍爱,用至诚的心去感激,用切实行动去报恩。
“羊有跪乳之情,鸦有反哺之义”。而人也应有尽孝之念,莫等到欲尽孝而亲不在,终留下人生的一大遗撼,要想将来不后悔莫及,从现在就要从身边的小事去感恩父母,回报父母。回报也不一定非的是物质上的回报,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情感上的。就算是远渡重洋、留学海外,我们时刻要怀揣着一颗感恩的心。正如世纪老人巴金所说:“我是春蚕吃的桑叶就要吐丝。”春蚕付出了,也获得了,得到的却是人们的赞美与钦佩。
父母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任老师,从一个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他的生命就倾注了父母无尽的爱与祝福。或许,父母不能给我们奢华的生活,但是,他们给予了一个人一生中不可替代的——生命
父母为子女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当你受伤时,哭泣时,忧郁时,难过时,你可以随时回到这里,享受父母的爱。感恩父母,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都能让他们感到欣慰。我记得央视曾播过的一个公益广告:一个小男孩,吃力的端着一盆水,天真的对妈妈说: “妈妈,洗脚!”就是这样的一部广告时至今日,仍在热播,它的感情动人心腑,不知感染了多少人。很多人为其流泪,不止为了可爱的男孩,也为了那一份至深的爱,和发自内心对母亲的感恩。
4. 结合蓼莪和生活实际,说说如何孝敬父母
父母养大自己不易,费心劳力,吃尽苦头,蓼莪自责不成材又不能终养尽孝,蓼莪与父母相依为命,失去父母,没有了家庭的温暖,以至于有家好像无家,诗人所抒发的只是不能终养父母的痛极之情。子女赡养父母,孝敬父母,本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之一,实际也应该是人类社会的道德义务。告诫后人在父母亲健在的时候一定要孝敬父母,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出处:《蓼莪》【作者】佚名【朝代】先秦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瓶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南山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谷,我独何害!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谷,我独不卒!
白话释义:
看那莪蒿长得高,却非莪蒿是散蒿。可怜我的爹与妈,抚养我大太辛劳!看那莪蒿相依偎,却非莪蒿只是蔚。可怜我的爹与妈,抚养我大太劳累!汲水瓶儿空了底,装水坛子真羞耻。孤独活着没意思,不如早点就去死。没有亲爹何所靠?没有亲妈何所恃?出门行走心含悲,入门茫然不知止。
爹爹呀你生下我,妈妈呀你喂养我。你们护我疼爱我,养我长大培育我,想我不愿离开我,出入家门怀抱我。想报爹妈大恩德,老天降祸难预测!南山高峻难逾越,飙风凄厉令人怯。大家没有不幸事,独我为何遭此劫?南山高峻难迈过,飙风凄厉人哆嗦。大家没有不幸事,不能终养独是我!
写作背景:
诗人有感于此,借以自责不成材又不能终养尽孝。后两句承此思言及父母养大自己不易,费心劳力,吃尽苦头。朱熹于此指出:“言昔谓之莪,而今非莪也,特蒿而已。以比父母生我以为美材,可赖以终其身,而今乃不得其养以死。
于是乃言父母生我之劬劳而重自哀伤也。”(《诗集传》)中间两章是第二层,写儿子失去双亲的痛苦和父母对儿子的深爱。第三章头两句以瓶喻父母,以罍喻子。因瓶从罍中汲水,瓶空是罍无储水可汲,所以为耻,用以比喻子无以赡养父母,没有尽到应有的孝心而感到羞耻。
赋比兴交替使用是此诗写作一大特色,丰坊《诗说》云:“是诗前三章皆先比而后赋也;四章赋也;五、六章皆兴也。”后两章也应该说是“先兴后赋”。
三种表现方法灵活运用,前后呼应,抒情起伏跌宕,回旋往复,传达孤子哀伤情思,可谓珠落玉盘,运转自如,艺术感染力强烈。
《晋书·孝友传》载王裒因痛父无罪处死,隐居教授,“及读《诗》至‘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未尝不三复流涕,门人受业者并废《蓼莪》之篇”;又《齐书·高逸传》载顾欢在天台山授徒,因“早孤,每读《诗》至‘哀哀父母’,辄执书恸泣,学者由是废《蓼莪》”,类似记载尚有,不必枚举。
子女赡养父母,孝敬父母,本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之一,实际也应该是人类社会的道德义务,而此诗则是以充沛情感表现这一美德最早的文学作品,对后世影响极大,不仅在诗文赋中常有引用,甚至在朝廷下的诏书中也屡屡言及。《诗经》这部典籍对民族心理、民族精神形成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5. 杨家将孝歌歌词
孝歌-杨家将
甲:来到灵堂前,孝子哭得泪涟涟,(我)唱段孝歌把你劝:
只为大人归了阴,永生永世难见面;
孝子不必太伤感,人的生死古难全;
生老病死是常情,莫怪亡者寿路短。
乙:叫声孝家听我言,人生生死古来有,是长是短各有限。
彭祖活了八百岁,张果老活了两万年;
甘罗十三已拜相,子牙七十才出山;
天增岁月人增寿,只当(大人),归西天。
丙:孝子不必太伤心,人的阳寿命注定,世上哪有不亡人。
劝你不必泪满腮,人的生死命安排。
本说亡者归天界,是他少带阳寿来,
不用哭来不用哀,后辈子孙大发财。
丁:孝子不必泪淋淋,人人都有父母亲,哪有长生不归阴。
为人在世多行孝,何必人死泪滔滔;
多份钱纸灵前烧,好送亡者到阴曹;
亡者上了奈河桥,辞却阳间路一条。
戊:来在歌场把鼓打,孝子哭的泪如麻,春风杨柳写金马。
镇守三关杨六郎,张真人修行在武当,
杨四郎失节番邦地,晴雪梅花照玉堂。
己:来在孝堂拱拱手,三柱宝香插金炉,香烟冲天天赐福。
桌上供的是灵牌,两边祭礼齐摆开,
山珍美味桌上敬,未见亡者把口开,
明灯亮蜡照天台,灯花落地地生财。
(5)孝敬老人抒情扩展阅读:
杨家七子的结局:
1、杨泰,随太祖征讨南唐时立了头功,加封为忠孝侯。因其与宋主赵匡义相像,金沙滩双龙会代宋主而死。
2、杨永,随太祖扫北,阵前曾连斩北国十八员上将,后来加封为义勇侯。双龙会代南清宫八王千岁而死。
3、杨勋,随太祖扫北,在北辽阵前斩将夺旗,官封忠武将军、代州防御使。金沙滩一战,被马踏如泥而死。
4、杨贵,在阵前立功,封明威将军、代州团练使,娶妻孟氏金榜;金沙滩一战被俘,将杨姓拆木易,与铁镜匹配夫妻,十五年后,过关探母,助宋破辽。
5、杨春,瓦桥关前单人独骑踹辽营,生擒过辽国郡马耶律高,官封宣威将军、殿前司马、步军都指挥使。金沙滩一战,受伤,后皈依佛门,五台山为僧。
6、杨景,在铜台关追车救驾,官封保灵侯、殿前司左右金枪班都指挥使。后病死关外。
7、杨希,在铜台关箭射辽将救驾,官封敏烈侯、殿前司东西招箭班指挥使,娶妻呼延氏赤金;幽州一战横勇无敌。因在争帅印擂上打死太师潘仁美之子,被潘仁美用酒灌醉后绑在芭蕉树上用箭射死,共射一百零三箭,其中七十二箭箭穿前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