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培养一个孝敬父母的孩子写心得体会
写作思路及要点:给出一定的建议与想法,然后再切合实际写出几点想法,最后做出一定的总结。
一、思想引导
行动的落实在于思想,我们做一个有心的父母要抓早、抓小善于引导,从课外读物、动画故事等方面入手,可以适当选些孝敬方面的名人、名事陪孩子一起学习、观看、讲解,从小将孝敬的道理植根在孩子的思想里。从小筑牢孩子心中有爱、心中懂礼,尊老、敬老的好思想。
二、行为引导
在行为上制止。孩子的坏习惯需要父母及时纠正、化解,将不好的习惯和认识消除在萌芽状态,要懂规矩。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抓养成,从“父母呼,唯而不诺”。
是要有正业思想。要从小引导、教育孩子孝敬父母是多元化的,不只是单一的关心、尊敬父母,做一个有远大理想、远大抱负的人,成为一个对社会、对祖国有用的人,也是对父母的孝敬。
让自己的孩子孝敬,首先做父母的要孝敬,以自己日常孝敬父母的行为,以自己对人对事的态度,给孩子树好榜样,潜移默化的熏陶孩子养成良好的尊老、敬老和敬业习惯。
(1)对幼儿进行孝敬父母培养的心得扩展阅读:
人们都说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因为孩子有超强的模仿力,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非常重要的影响。一个以身作则的父母,他们的行为将让孩子终生受益,有时候我们感觉是很小的一个事情,根本没有放在心上,但是孩子却深深地印在了心里。
所以说,我们一定要做好孩子的榜样,家长对自己的父母或者长辈是否孝顺,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家长是否孝顺,是骗不了孩子的。因此为人父母的同时,要自己有孝心,在自己身上求真。孝心的种子才会播撒到孩子心里去。
㈡ 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心得300字
今天,我准时的坐在沙发上收看于丹老师的讲座。
于丹老师主要讲了三个主题:一是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师,懂得感恩:二是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正确引导在人际交往中的一些技巧;三是如何培养孩子自立、自强、自信以及抵抗挫折的能力。她在第一个主题中讲到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小孩喜欢在一棵大树下玩,他每天都来,可有一天,小孩愁容满面地对大树说:“你看别的孩子都上学了,每天都有好玩的玩具,可我没有”。大树说:“你把我结的果子摘了去卖,你就有玩具了。”以后,孩子只有秋天才会来大树下。过了几年,小孩成了青年,他对大树说:“别人都有房子了,可我没有。”大树说:“你可以把的树枝砍了做房子。”又过了多年,青年成了中年人,他对大树说:“别人都漂洋过海了,可我没有。”大树说:“你可以把我的树干砍了做独木舟。”中年把独木舟推进海里走了。渐渐的中年长出了一根根白发,他来到树桩前,树桩问他:“我已经是一个没有用的树桩了,你也不会理我了!”这个人说:“不,我会一直陪你晒太阳。”这正是父母完成了对孩子一生的成全。在我们的一生中无私而又不求回报的养育着我们。孝为德之本,我们要懂得感恩,要勇敢承担爱与责任。
要想成就别样的人生,就要点亮自信的明灯,对自身的力量怀抱坚定的信念。
看完讲座,我对我的人生有了新的思考,要想成才必先成人!
㈢ 三宽家长如何培养一个孝敬父母的孩子学习感想
百善孝为先。
关于如何让自己孩子成为一个孝顺父母的人,“童话大王”郑渊洁在他的一本书中讲个这样一个事:
很多年前,电视机刚刚兴起不久,一些大城市,开始有平板电视出现。
有一天,家住北京的郑渊洁带着他十岁左右的儿子郑亚旗去商场里面买电视机。我们知道,90年代,平板电视机是很多普通人家买不起的奢侈品牌。家里面有一台平板电视机是一件足以让孩子骄傲和高兴的事。小亚旗跟着他的父亲高高兴兴的去了。
带电视机回家的路上,郑亚旗跟父亲说:“爸爸,我们是不是走错路了?”
郑渊洁说:“没有,这台电视机是送给你爷爷奶奶看的。”
听到爸爸这样说,小亚旗心里面有点不高兴。
郑渊洁猜透了儿子的心思,语重心长的跟儿子说:“爷爷奶奶今年都60多岁了,他们还能看多少年呀!你还小,我还年轻,以后什么高科技的东西都能见到,但是你爷爷奶奶未必就有机会……”浙江小学一年级语文一对一辅导 浙江小学一年级语文一对一辅导,小学一年级语文一对一在线辅导班/补习,小学一对一网上辅导机构-海风教育
十岁的郑亚旗听了父亲的话,默默地点了点头。
童话大王郑渊洁正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孩子做了一个如何孝敬老人的榜样。
他说:
“如果想让你的孩子长大后孝顺你,你只需要在孩子面前孝敬他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就行了。”
现在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是如何做的呢?他们错误的认为,只要自己对孩子好,孩子长大后一定会对自己好。通常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等价交换——对孩子好,孩子就会对你好
父母认为,孩子是懂得知恩图报的。自己劳心劳肺的为孩子忙了大半辈子,等自己老了以后,孩子不可能不报恩,不可能不管自己,不可能对自己置之不理。
事实证明,那些越是溺爱孩子的父母,最后越得不到孩子的理解和厚待。
他们反而像粘粘糕一样,整天黏着父母,甚至到了成年,结婚生子以后,还在花父母的养老金,没有钱就找父母要,动不动就会给父母哭穷。
有的孩子成年以后,因父母拒绝给他零花钱,反而动手殴打自己的父母,这样的事件,不是偶然。打开各网络平台,你会发现虐待父母的子女,大有人在。
唏嘘之余,我们真应该坐下来冷静考虑一下,如何不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白眼狼”,最起码,让他成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2】诉苦说教——为了生你,错过了晋升的机会
还有的父母,为了让孩子记住自己的恩情,会不断的在孩子面前唠叨:“那一年,因为生你,我失去了晋升的机会。长大以后不孝顺。就对不起我。”
“你看,为了供你上好大学,我们累死累活,等我们老了,不会动了,你一定要好好伺候我们呀!”
“我这样做,还不是为你好?忙完工作又要忙家里,你再不争气,我还能指望谁?”
……
父母以为,把这些话说给孩子听,孩子会铭记在心,并且感恩戴德。其实,不然!
父母对孩子说这些话,不但不会让孩子记住父母的恩,反而会给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困惑和负担。
【3】装病显弱——博取孩子的同情心和不忍
我们身边还有一种父母,在孩子面前装弱,以此来博取孩子对他的同情和怜悯。《都挺好》中的苏大强就是这类父母的典型代表。
无论与哪一个孩子在一起,苏大强都会耍自己的小性子,就会无病呻吟,以引起子女的关注。
并且,他还很会演戏。一会儿说自己这不舒服,一会儿又说自己那不舒服,搞的几个子女手忙脚乱。
苏大强是命好,摊上了三个孝顺的孩子,虽然女儿苏明玉知道他的秉性,却不跟他计较。
如果孩子不孝顺,你即使真病,他也不会来探望你。到那个时候,才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走投无路的时候。
㈣ 三宽教育如何培养一个孝顺父母的孩子50字的感言
第一、要让孩子了解父母为他和家庭所付出的辛苦。现在不少孩子不知道父母工作情况,不知道父母的钱是怎样得来的,只知道向父母要钱买这买那,认为父母给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经地义的。这样的孩子怎么会从心底里孝敬父母呢?为此,父母应当有意识地经常地把自己在外工作和收入的情况告诉孩子,说得越具体越了,从而让孩子明白父母的钱得来不易。自然,孩子会逐渐珍惜自己的生活,也会从心底里产生对父母的感激和敬重。
第二、要从小事入手训练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行为习惯。教育子女孝敬父母的一般要求是:听从父母教导,关心父母健康,分担父母忧愁,参与家务劳动,不给父母添乱。要把这些要求变为孩子的实际行动,就应当从日常小事抓起。如关心家长[微博]健康方面:要求孩子每天要问候下班回家的父母亲;当父母劳累时,孩子应主动帮助或请父母休息一下;当父母外出时,孩子应提醒父母是否遗忘东西或注意天气变化;当父母有病时,孩子应主动照护,多说宽慰话,替他们接待客人等。孩子应承担必须完成的家务劳动,哪怕是吃饭时摆筷子。根据孩子的年龄、能力、学习情况,合理分配,具体指导,耐心训练,热情鼓励。这样不但有利孩子养成家务劳动的习惯,也有利于孩子不断增强孝敬父母的观念:“父母养育了我,我应为他们多做事。”
第三,要以身作则,父母本人要做孝敬长辈的楷模。孩子对待父母的态度,直接受父母对待长辈态度的影响。有一个故事是值得借鉴的。从前有一对中年夫妇对年迈的父母很不孝顺,他们把老人撵到一间破旧的小屋里居住,每顿饭用小木碗送一些不好吃的东西给老人。一天,他们看到自己的儿子在雕刻一块木头,就问孩子刻的是什么,孩子说:“刻木碗,等你们年纪大时好用。”这时,这对中年夫妇猛然醒悟,把自己的父母请回正屋同自己一起居住,扔掉了那只小木碗,拿出家里最好吃的东西给老人吃。小孩因此也转变了对他们的态度,从此一家三代和睦生活。可见,父母的榜样,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现在中年夫妻冷落自己父母的情况还是存在的。有些中年夫妻不仅不照顾自己的父母,反而千方百计“刮”老人们的财物,这给自己孩子的影响更不好了。因此,我们不得要管好自己的小家庭,还要时刻不忘照顾年迈的父母亲,决不能添了儿子就忘了老子。如果说平时因居住地较远,工作较忙不能和老人朝夕相处,那么在休假日要尽量抽时间带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帮老人做些家务,同老人共聚同乐,尽一份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如此日长时久,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也会逐步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㈤ 三宽教育如何培养一个孝顺父母的孩子家长心得体会
我个人觉得,一方面是天生的心地善良,一方面是父母的榜样。孩子天生善良,心地好,对待老人会有一种怜惜感,会去有照顾老人的心情,会将心比心,有换位思考的行动和想法。另一个方面就是家中父母赡养老人,也能给孩子带来一部分影响。
㈥ 三宽家长学校如何培养一个孝敬父母的孩子的观后感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从小培养孩子尊师重道。先做事版再做人,父母以把孩权子培养成人为此生最大的事业。
孝顺,是一个家庭的责任,是作为父母为孩子树立的一个好榜样。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在生活中把传统美德深入到孩子的思想和行动中。
在学校中,尊敬师长,对于为自己传道受业解惑的老师,教育孩子要绝对的尊敬和爱戴。
另外,作为父母,要以言行约束自己,做一个合格的父母,尊重孩子的意见,关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环节,给予孩子尊重和合理意见,让孩子从心底里尊重父母,不强迫,不压制。孩子不愚孝,不跟风,有自己的想法,有理想有抱负,三观正,思想健康。为人父母,要把此事作为己任,在这样一个良性循环的家庭长大的孩子,我觉得会培养出一个心理和身体都健康的好孩子。
㈦ 孩子落实孝道的感受
孝敬父母,将孝道落实到实处;孝敬父母,并不只是嘴上说说而已,还需要我们的身体力行。要想做到孝敬父母,将孝道落实到实处,首先得做好以下几点。
孝敬父母 常回家看看
1、孝敬父母,养身是基础。
养身是指:对老人的吃、穿、住、行、医等方面,样样都要想的周到,做的周全,事事都应达到最佳状态。无论那方面都要做好,只要条件允许,有好的绝不提供差的。例如,吃的要可口,要有营养,要易消化。住、穿的条件应达到,舒服、可体,作到冬暖夏凉;就医方面,对老年慢性病应常年预防,常年治疗。另外还应做到经常体检,早发现早治疗。如若住院,更要护理好,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养儿防老啊,老人有病时是最需要我们的时候,绝对要做好。《弟子规》上有一句话说: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这是说老人有病卧床不起,作儿女的要亲自喂饭,喂药,白天黑夜不离开床。老人行走时更要注意看管,必要时还要把掺扶或者用车子带着转转,样样都应达到体贴入微。
2、孝敬父母,养心是关键。
老人的需要,既有物质方面的,又有精神方面的,孝敬父母,既要养身,又要养心,而且养心更重要。养心是指作儿女的要从爱心出发去孝敬父母,想父母所想,急父母所急,做父母所需,经常使父母处于一种精神愉快的状态。
曾国藩先生曾说:养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不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养亲以得欢心为本,意思是:孝敬父母应以让父母欢心高兴为目的。
子游曾问孔子:什么是孝道?孔子说:现在所谓的孝,一些人以为能够养活爹娘就算孝了。如果这样是孝的话,那么你家也能养活狗马啊,所以,如果对父母不是用爱心去敬去孝,那么与你家饲养狗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孔子又说:作为子女虽然也为老人干了一些活,也能让老人吃上饭,但是在老人面前经常没个笑脸,这样怎么能算作孝呢?
前年春节晚会上有个小品,名字叫《粮票的故事》,讲的是老年人经常爱讲几十年前的事,一件事往往反复讲多遍,而且还说的津津有味,作为儿女的,为了让老人高兴,一定要细心听,还要作好配角,并且要多了解当年的事,作为和老人聊天的资料,以达到让老人高兴的目的。老年人爱唠叨,甚至一唠叨就没完,作为儿女一定要耐心地去听,并要和老人一块唠叨,以让老人心情愉快,这可以说是从心上去孝啊!
真正的孝顺,应该是对老人既要有物质上的供养,生活上的照顾,又要有情感上的慰藉。既要使父母在物质上有保障,更要让父母在精神上能享受到天伦之乐。作儿女的要时常把爱心作为孝敬父母的礼物!用爱心去孝敬父母。
3、孝敬父母,要常去探望。
一位哲人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爱是无私的,那就是父母对儿女的爱,父母几乎把全部心血都无私地给了我们,我们给父母多少呢?我们若能把自己心血的一半乃至四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留给父母,也可成为当今孝子啊!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想一想,父母是如何对待我们的,而我们又是怎么对待父母的,是不是我们欠父母的太多太多了!
常回家看看,找点空闲,找点时间,让漂泊的心灵回到永远的客栈,让心头的牵挂化作圆月高悬,让父母绽开欢喜的笑颜。带上你的良妻,带上你的孩子,让你的孝心印染孩子的心田,几十年后,他便是今天的你,把那份孝心代代相传。
孝敬父母,请从现在做起,及时尽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