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关于重阳节小品的剧本(3人的)
给你下面这个关于重阳节的故事,你选其中的人物分别扮演桓景、费长房、瘟魔三个,根据故事情节去演吧。
我国古代把九叫做“阳数”,农历九月九日,两九相重,都是阳数,因此称为“重 阳”。重阳节来源于道教的一个神仙故事: 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农村小伙子,父母双全,妻子儿女一大家。日子虽然不算好,半菜半粮也能过得去。谁知不幸的事儿来了。汝河两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病倒了,尸首遍地没人埋。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
桓景小时候听大人们说:“汝河里住有一个瘟魔,每年都要出来到人间走走。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桓景决心访师求友学本领,战瘟魔,为民除害。听说东南山中住着一个名叫费长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装,起程进山拜师学艺。
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昼夜地练开了。转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到跟前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
桓景回到家乡,召集乡亲。把大仙的话给大伙儿说了。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 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子每人分了一片,说这样随身带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啄了一口,说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乡亲们安排 好,就带着他的降妖青龙剑回到家里,独坐屋内,单等瘟魔来时交战降妖。
不大一会儿,只听汝河怒吼,怪风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来,穿过村庄,走千家串万户也不见一个人,忽然抬头见人们都在高高的山上欢聚。它窜到山下,只觉得酒气刺鼻,茱萸冲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里走去。只见一个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声向前扑去。桓景一见瘟魔扑来,急忙舞剑迎战。斗了几个回合,瘟魔战他不过,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声把降妖青龙剑抛出,只见宝剑闪着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此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们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的事,父传子,子传孙,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
② 有关端午节或者各种传统节日的小品剧本
除广大汉族地区以外,边疆少数民族也多过端五节。蒙古族有端午打大围之举,故亦称是日为端午猎日。拉祜族端五要种树种竹,相传这天是撒在地里的包谷种子脱离谷壳的日子,也是种植树木最易成活的日子。此外,还要准备洒肉,宴请亲朋好友。布依族每年端午节时;各家悬菖蒲、艾叶于大门两侧,人们把雄黄、菖蒲、艾叶、三角枫等装在香袋里系于胸前。俗说此举可避邪祛病。这天人人要喝用雄黄、大蒜、姜、葱泡成的雄黄洒,或吃用雄黄酒泡过的大蒜,预防痢疾和其他疾病。节日里,还用雄黄酒喷洒房屋四周,或在墙角灶边撒上雄黄粉,以防蛇、鼠、蚊子和臭虫肆虐。节日,各家包各种粽子,如独具清热解毒功效的羊耳艾莱粽,既助消化又易存放的草灰粽等,作为节日三餐的主食。贵州荔波县城关一带,每年端午节时还要举行爬山、校草马、赛龙舟、抢鸭子、抢彩球等传统文娱活动。满族过五月端五是为了祈福禳灾。相传很久以前,天帝派人下凡体察民情。五月初五,天帝的使臣扮成卖油翁吆喝道:“一葫芦二斤,二葫芦三斤。”大家争先抢购,只有一个老头不仅不买,还告诉老翁帐算错了。等油卖完,老翁尾随那个不买油的老头,说:“你是好人,今天晚上瘟神降瘟灾,你在自已房檐上插上艾篙,可以躲过瘟灾。”者头听后就挨家挨户告诉所有的人,家家插上艾蒿,瘟神无法降温灾,人们都得救了。五月端五满族讲究房檐上插艾蒿以防病,还讲究到郊外踏露水,据说用这天的露水洗脸、头和眼,可以避免生疮疖、闹眼病。水族端五节有吃素的习俗。据传水族的远祖从江西迁到贵州三都地区,在此开荒种地,创家立业。某一年的秋后,远祖的四个儿子来探望,远祖上楼取肉款待他们时,不慎失足坠楼而身亡。自此以后,水族从端节的第一天开始,只准吃素,直至端节结束后才能吃荤。纳西族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清晨,家家要吃糖枣糯米饭,喝雄黄酒。门前插白蒿、三根菖蒲及两根大麦穗。长辈要给十五岁以下的孩子绕扎五色棉线,称“续命线”。男孩绕左腕,女孩绕右腕。续命线需戴一个月的时间,等到六月二十七日火把皆最后一天才解下烧掉。节日里,集市上还摆设药摊,出售各类名贵药材。妇女们则绣织小香包、小钱包、布娃娃、扇套、笔套等手工艺品。此外,其他少数民族也多过端节。现在,我国大部份地区和民族仍然视端午节为主要节日,活动以食粽子及龙舟竞渡为主,而迷信活动则多被革除。
③ 元旦小学生小品剧本,急急急急急.高分啊
江湖骗子
(一)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靳被篇(净被骗)的人走在大街上,突然他看到一个瞎子打着“神算”的招牌,坐在那里,他心血来潮,想捉弄一下那个算卦的。于是他走了过去。就这样,一个憨憨被骗的故事开始了。
靳说:给我算一卦吧。
蒋说:好啊。(哈哈,我蒋虎片“江湖骗子”今天又遇着笨蛋啦,我一定要好好涮他一顿。)
靳说:那你就算算我们兄弟有几个?算对了,我给你500元,要是算错了,你补偿我1000元。
蒋说:好。蒋想了一会儿,说:你听好了啊,桃园三结义,孤独一枝。
靳说:什么意思?你算了半天我家到底有兄弟几个呀?
蒋说:不管你家有兄弟几个,我说的都对。
靳说:那我告诉你,我家就独生了我一个,那你怎么说呀?
说:听着,桃园三结义,孤独一枝,只有一个人孤独,那不就是一个吗?
说:那我家要是有兄弟两人呢?
说:两个人,孤独一枝还剩俩。三个人,桃园三结义,孤独了其中的一个,一共还是三个。如果是四个人,桃园三结义,还有一个在那儿孤独着呢,一共就是四个人。
靳晕倒,说:那五个,六个,七个呢。
说: 五个,孤独一枝再孤独一枝,就是了。六个,七个都一样。
无奈地给了蒋500元大钞。
(二)
几个月后,靳和他的几个同学进京赶考。突然,靳又看见和那个瞎子很像的一个道士,也是打着算卦的招牌,于是靳决定去报一次仇。
:“喂,我们几个是去赶考的,你帮我们算上一卦,看看我们能不能中。”
“对呀,给我们算上一卦。”
:“好呀,那我算你们三个人,给500元大钞吧。”(哈,又碰见了上回的笨蛋,再涮他一回。)
道士思考了一会儿,给他们三人伸出了一个指头。
三个人以为是一起中,于是很高兴,结果一摸口袋,一文都没有,于是三人把身上财物都给捐了,才完事。
等到考完以后,只有靳被篇中举,还是特招的。所以,剩下的两个人就气愤的找到了那个道士。
—说:你不是说我们三个能一起中举吗?为什么只有靳被篇中举呢。
、说:对呀,为什么我们没有中?
说:我没有说你们会一起中呀。我说你们里边只有一个人会中举呀。
、说:你算的不对,靳被篇是特招的。
—说:你赔我们钱吧。
说:唉,看来老天爷想让你们一个也不中呀。不过,我算的也不错呀。1就是你们一个也不中呀。
这时,—和、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只好垂头丧气的走了。
剧终
④ 《请你相信我》、《八大吉祥》相声剧本
对口相声 《八大吉祥》表演者 :栾云平、王文玉
王:太感谢啦!刚才说的一段多好啊,嘴皮子吧吧吧吧跟蹿稀似的。
栾:您这都什么语言?
王:比喻嘛。
栾:我师傅怎么把您请来了,我纳了闷了。
王:他这叫慧眼识人呐。
栾:你瞅人家那几位老先生长的,多俊俏啊,再瞧这位,
王:我怎么了?
栾:都瞧见过《七龙珠》里面那龟仙人吧?伸伸脖更像了。
王:打住。今儿什么日子知道吗?知道吗?九月初九,登高节。又叫
栾:重阳节,
王:就是敬老节啊,宝贝儿,就你这么敬老。
栾:我这不惦记着让您长寿吗,
王:你这孩子啊,我不找你,我找你师父,他训徒不严,郭德纲,哪儿去了?
栾:别找他!
王:怎么了?
栾:他比我还损呢。
王:这不倒霉吗?遇见你们爷俩我活得了吗?
栾:上德云社就算登高啦。
王:您别说,真是郭德纲的亲传!
栾:开车,他天天给我灌输这个。今天确实,后台来了不少的老先生,
王:来不少人。
帮助我们,为我们当绿叶儿。
王:互相学习。
栾:提携我们,
王:你太客气。
栾:今天王先生给我提鞋,我特意换了换袜子。
王:我给你提鞋?
栾:我看您高度合适阿。
王:还是提鞋。干脆,咱们哪在一块儿演出一场,互相学习,
栾:您帮助帮助我,好,互进。相声演员不容易,都得要文化,文化修养要高,我,清华的!
王:谁?
栾:我!
王:清华?
栾:当然啦!
王:霍!
栾:正经那儿毕业的。
王:清华大学?了不得了。
栾:学过,咱懂!
王:上的哪个系啊?
栾:我清华的,平时看书,写写对联儿,
王:在文字方面很有功力?
栾:当然了,作诗也行啊!没事儿就写。
王:不是,您等会儿,诗人哪?
栾:有这么管我叫这外号的。
王:哎哟嗬,我跟你请教,
栾:您别客气别客气!
王:我没跪下,我见你就跪下啊?我还见过人吗?您新诗、旧诗、古典诗都能做?
栾:当然啦,学过,写过。
王:别说,不简单。这个人才真不多得。请问,比如你有时间今天休息,这一天能做几首诗啊?
栾:首?不首。
王:不首?这么说吧,做几段儿?
栾:不吝段儿啊。
王:那您这诗论什么呢?
栾:论片儿。
王:论片儿?
栾:那得看头天晚上喝多少水。
王:比如说头天晚上喝的水多,
栾:那片儿就大呀,
王:喝的水要少呢?
栾:片儿就小。
王:哈哈哈,尿炕!你这叫诗人?
栾:不容易,有时候我把握不好,不知不觉就一片儿,不知不觉就一片儿。
王:这位还大小便失禁。
栾:文字方面咱有研究。写的墨笔字拆开了揉碎了。
王:文字方面有些研究?
栾:当然了。会写呀!
王:今天您瞧瞧,高朋满座,我也喜欢这个,可是我不行,跟您多学。我出个主意,这回咱们玩点文字游戏。
栾:玩游戏?
王:文字游戏,从文字上找一点游戏。咱们说他八个字。
栾:哪八个字?
王:你可听清楚,头一个字“天”。“天”、“桃”、“林”、“海”、“灯”、“连”、“香”、“八”。
栾:“天”、“桃”、“林”、“海”、“灯”、“连”、“香”、“八”,“天”、“桃”、“林”、“海”、“灯”、“连”、“香”、“八”,“天”、“桃”、“林”、“海”、“灯”、“连”、“香”、“八”。
王:你干吗呀?
栾:说的比您清楚!说一百遍不累。
王:宝贝儿别说你,幼儿园的孩子都会说。这八个字咱们要一点游戏。
栾:以这八个字为题?
王:对,把一个字拆开,然后再合起来,从中找出三位古人,谁问谁上哪去,这三位古人还得一个朝代,最后这个字还落在第一个字的身上。这可有个名堂。
栾:叫?
王:八大吉祥。
栾:这可太难了。
王:难度不小啊。我给你举个例子,先说一个样板,回头你照着我这个说。
栾:您先来。我照着您这个来。您来。
王:说“天”字。“一大念个天。”
栾:您等等吧,您这蒙人不行啊,从天津来蒙人不行啊。
王:我从哪儿来也没蒙人啊。
栾:“一大”念“天”吗?“一大”念“夫”啊!
王:宝贝儿您真能矫情,我这是平头的,不出头。
栾:看您倒像平头的。
王:多新鲜哪。“一大念个天。”
栾:谁问谁呢?
王:“曹丕问曹蛮。”
栾:曹蛮?
王:曹孟德,小名叫阿蛮。这爷俩。
栾:曹操?这是三国。
王:没错。
栾:咱瞧过呀。问谁?
王:“关羽哪里去?”
栾:哪儿去啦?
王: “麦城宾了天。”
栾:关云长走麦城,不错啊您这个。您在监狱里没少学东西啊。
王:我在那儿学的?你像话吗?平常的积累。说吧。
栾:听我这个啊。“一大念个天。”
王:谁问谁?
栾:您说这上面要加一个竹字头啊,
王:那不念“笑”吗?
栾:好。这底下加一“口”呢?
王:那念吞啊。
栾:
王:你这不废话吗?
栾:我这不构思吗?“一大念个天。”
王:谁问谁啊?
栾:“鹤仙问鹿仙。”
王:鹤仙鹿仙?
栾:《封神榜》瞧过吗?一出来不就这俩人吗?鹤仙鹿仙。
王:问谁呀?
栾:“南极翁哪里去?”
王:南极翁是?
栾:南极子,老寿星,大脑袋。发型跟您差不多。
王:哪儿去啦?
栾:“跨鹤上南天。”
王:行。这回说个“桃”字儿。“木兆念个桃。”
栾:谁问谁?
王:“许褚问张辽。”
栾:还是《三国》。问谁?
王:“蒋干哪里去?”
栾:蒋干哪儿去啦?
王:“相府献寿桃。”
栾:曹操过生日。
王:该你的啦。
栾:听我这个。 “木兆念个桃,麋鹿问仙鹤。”
王:麋鹿?
栾:还是这俩人嘛,聊天儿啊,礼尚往来和谐社会嘛。
王:行宝贝儿,学得不错。
栾:“麋鹿问仙鹤。”
王:问谁?
栾:“南极翁哪里去?”
王:南极翁?
栾:南极子,老寿星,大脑袋。
王:哪儿去啦?
栾:“三月三赴蟠桃。”
王:蟠桃会。
栾:王母娘娘生日。您那个曹操生日,我这个王母娘娘生日。
王:不错,说“林”字儿。“二木念个林。”
栾:谁问谁?
王:“张飞问赵云。”
栾:您这全是三国啊。问谁?
王:“皇嫂哪里去?”
栾:哪儿去啦?
王:“躲避密松林。”
栾:“二木念个林。”
王:谁问谁?
栾:“鹤神问鹿神。”
王:还是这俩。
栾:不一样了,职称不一样。年底发奖金,人家又职称的。
王:问谁?
栾:“南极翁哪里去?”
王:哪儿去了?
栾:“赴会紫竹林。”
王:哎呀,这大脑袋真忙,这么会儿出来三回了。
栾:这不重阳节吗?
王:好好好,底下,又改了。“海”字儿。说“水每念个海。”
栾:谁问谁?
王:“周瑜问黄盖。”
栾:问谁?
王:“孔融哪里去?”
栾:灭绝啦!这么大岁数没得着信儿吗?
王:什么恐龙啊?我说孔融。
栾:孔融?哪儿了?
王:“少游到北海。”
栾:“水每念个海。”
王:谁问谁?
栾: “鹤崽问鹿崽。”
王:怎么又“崽”了?哎呀,你真能就合。
栾:繁殖下一代嘛。
王:问谁?
栾:问 “南极翁哪里去?”
王:南极翁是?
栾、王:南极子、老寿星、大脑袋。
王:我都会了!
栾:学得真快!
王:宝贝儿还没你呢我就会这段儿。哪儿去啦?
栾:“漂洋去过海。”
王:说“灯”字。“火丁念个灯。”
栾:谁问谁?
王:“马岱问孔明。”
栾:诸葛亮,好,问谁?
王:“魏延哪里去?”
栾:哪儿去啦?
王:“闯灭七星灯。”
栾:五丈原啊这是。听我这个,“火丁念个灯。”
王:谁问谁?
栾:“鹤童问鹿童。”
王:还是这俩!
栾:崽子长大了嘛。天经地义的嘛。
王:问谁?
栾:问“南极翁哪里去?”
王:哪儿去啦?
栾:“正月十五逛花灯。”
王:哎呀,这南极翁还真够忙的。底下“连”字。说“车走念个连。”
栾:谁问谁?
王:“鲁肃问周璇。”周璇干吗?你把我气糊涂了。“鲁肃问孙权。”周璇干吗?
栾:那就唱歌吧。
王:不是,打一上来这孩子没人话。我这么大岁数。。。
栾:没人话您怎么听得懂呢?
王:你不知道,我今儿跟大伙儿说吧,这周璇害我。我打20多岁就琢磨她。
栾:要不然头发都没了呢!
王:今年都70了,我们俩连一面之缘都没有,得了,咱们接着说这个,“鲁肃问孙权。”
栾:问谁?
王:“张飞哪里去?”
栾:哪去啦?
王:“三马并相连。”虎牢关三英战吕布。
栾:听这个啊。“车走念个连。”
王:谁问谁?
栾:“鹤仙问鹿仙。” 啊。
王:又改仙啦?
栾:后头我就不一样了。“南极翁哪里去?”
王:有什么不一样的?
栾: “旅游到大连。”
王:哎呀,这大脑袋还抓这黄金周的时间不错。改“香”字啦。说“禾日念个香。”
栾:谁问谁?
王:“吕范问周郎。”
栾:问谁?
王:“刘备哪里去?”
栾:哪儿去啦?
王:“大殿去降香。”
栾:大殿?
王:甘露寺降香阿。
栾:龙凤呈祥。“禾日念个香。”
王:谁问谁?
栾:“鹤帮问鹿帮。”
王:怎么又“帮”啦?
栾:小崽子长大了都成帮结伙的。
王:问谁啊?
栾:“南极翁哪里去?”
王:哪儿去啦?
栾:“西天去烧香。”
王:行,“撇捺念个八。”
栾:谁问谁?
王:“曹操问仲达。”
栾:仲达?
王:司马懿就是仲达。
栾:问谁?
王:“张辽哪里去?”
栾:哪儿去啦?
王:“帐下吹喇叭。”
栾:“撇捺念个八。”
王:等会儿,我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宝贝儿,打你上来,你总拿那些鹤、大脑袋、鹿跟我这转悠。这最后一个字不许说这些,要是还说这些的话,瞧见没有?我拿这头儿拍你。说吧!
栾:他们不出来了,我怎么办?
王:你爱怎么办怎么办。说!
栾:“撇捺念个八。”
王:谁问谁?
栾:“鹤bia问鹿bia。”
王:像人话吗?
栾:别忙。“鹤妈问鹿妈。”
王:连家里大人都出来了。
栾:“鹤虾问鹿虾。”
王:连吃上都有。
栾:“你奶奶问你妈。”
王:怎么跑我们家来啦?
栾:多好啊,拿你们老家儿比古人。您应该高兴啊。
王:将今比古?可有一节,你后面的都不能离开我们家。
栾:您放心,全是您家人。
王:接着说吧。
栾:“撇捺念个八,你奶奶问你妈。”
王:问谁?
栾: “你爸爸哪里去?”
王:哪儿去啦?
栾:“河边儿喂王八!”
⑤ 两人相声搞笑剧本
甲:问你个问题?
乙:什么问题?
甲:你在生活中是喜欢单数,还是喜欢双数?
乙:那当然是双数啊!
甲:为什么?
乙:这是中国人的传统习惯。
甲:是吗?
乙:人们常说:好事成双,双喜临门,成双结对,比翼双飞。逢双吉利啊!
甲:我不这样看。
乙:你怎么看?
甲:我喜欢单数,觉得逢单儿也很好。
乙:照你这么说,你喜欢好事成单,单喜临门,单进单出,一个人孤孤单单,一辈子单来单去,发你两千块钱奖金只要一千,给你找个媳妇都不要?
甲:要,要。(赶紧说)
乙:还是的。
甲:我说是两个媳妇我不能要。
乙:你敢要吗?哎!我就不明白,你干吗那么仇视双数?
甲:不是仇视,我发现不论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单数、单日子,有着特殊的意义。
乙:双数、双日子更是吉祥如意。
甲:就拿历史事件来说吧,单年份大事多、喜事多。
乙:双年份大事、喜事也不少。
甲:1911年辛亥革命,1919年“五四运动”。
乙:1920年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诞生,1922年第一所党校成立。
甲:1921年,我们党诞生。
乙:1964年 我国第一颗原 子 弹 爆炸成功。
甲: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
乙:1966年第一枚氢弹试验成功。
甲:1935年红军长征胜利。
乙:1968年,我国自己建造的第一座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竣工通车。
甲:1945年历经八年的抗日战争胜利。
乙: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甲:那一天是星期三。
乙:没听说过。
甲:我这儿还有单儿,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事大不大?喜不喜?
乙:我这儿还有双,1976年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
甲:双数是双数,那可是四个坏蛋啊!
乙:是呀,除掉了坏蛋还不是喜事?
甲:哎!你知道我出生哪一年吗?
乙:不知道。
甲:这么大的事你不知道?
乙:咳!(很不在意的样子)地球上多个臭虫我关心它干什么。
甲:(生气状)你….你…你?
乙:你哪一年出生的?
甲:1985年。(得意的样子)怎么样?我专门挑个单年份出生。
乙:(提高嗓门)是啊!84年出来那是早产。
甲:就连恐怖分子作案也选在单日子。
乙:哪一天?
甲:911。
乙:咳!还真是三个单数。那是不是你给定的日子?
甲:他们没征求过我的意见。
乙:是啊,要征求过你的意见你就不在这儿!
甲:除此之外,我这儿单年份的大事、喜事还有。
乙:我这也不少。
甲:1971年联合国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1977年我国恢复了中断10年的高考制度,1979年国际奥委会恢复了我国在奥委会的合法席位。(然后,拍拍乙的肩膀问)小同志,这些你听说过吗?(突然提高嗓门)你跟着我长学问去吧!
乙:1978年12月, 我们党召开了伟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990年成功举办了第十一届亚运会;2008年8月8日成功举办了奥运会,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突然冲着甲问)同志,您贵姓?不姓傻吧?这些你不知道吗?
甲:2011年天宫一号定居太空,小同志,你听说过吗?
乙:它是和神州几号对接的?
甲:神州8号,这你也不知道,真是孤陋寡闻…
乙:几号?
甲:8号,哦!我替他说了,那也还是单数好。
乙:双数好。
甲:有很多的重大节日也在单日子。
乙:是吗?
甲:(掰着指头数)元月一日、五月一日、六月一日、七月一日、八月一日、十月一日,你看,不仅这些政治性的节日都在单日子,而且那些具有传统文化的节日也在单日子。
乙:不见得吧?
甲:正月十五元宵节,五月初五端午节,七月初七鹊桥节,八月十五中秋节,九月初九重阳节,11月11日…
乙:什么节?
甲:光棍节。
乙:好嘛,凑数来了。
甲:你的节日不也是个单日子吗?
乙:哪一天?
甲:四月一日。
乙:那是你的节日。哎!我问你双日子就没有节日了吗?
甲:基本没有。
乙:二月二是什么节?
甲:民间叫“龙抬头”。
乙:这不是双日子吗?
甲:(吞吞吐吐)是…是…是呀,它…它头一天晚上就开始抬了,到二月二那天正式抬起来。
乙:没听说过。三八妇女节,三月八号,不也是双日子吗?
甲:为什么叫三八,不叫四八?
乙:为什么?
甲:因为3加8等于11。
乙:没听说过。
甲:还有吗?
乙:2月14日情人节,你说这是单日还是双日?
甲:那是西方的“小蜜节”,中国人不过。
乙:谁说的,现在年轻人过得火着呢!没听现在社会上有人说吗?
甲:说什么?
乙:谁要没情人,混得不像人;找个好情人,干活有精神。
甲:嘿!你还有一套歪理邪说。
乙:开个玩笑,再说了,情人是指有感情的人相好,并非是单指不正当的私情。
甲:拿喝酒来说,也是这样。
乙:怎么样?
甲:带单数目字的洒就好喝,而且名气大,像“五粮液”,消费者都喜欢。
乙:我这还有带双数目字的“二锅头”,大家也爱喝。
甲:“二锅”就行了,为什么还要带个“头”字?什么意思?
乙:“头”就是第一的意思。
甲:怎么样,还得加个“一”吧?沾点单数目字的仙气儿。
乙:好嘛,在这儿等着呢!。
甲:喝牛奶,也是单数目字的商标好喝,“三元牛奶”。
乙:是啊, “三鹿奶粉” 你想喝吗?现在还没有呢!
甲:就连歌曲里面,只要有单数目字的就好听。(说着说着唱开了)“一条大河啊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好听吧?
乙:(唱)“二呀二郎山,高呀高万丈…”也不差吧?
甲:(唱)“一座座青山亲相连,一朵朵白云绕山间….”用一字来赞美秀美山川就是好听。
乙:(唱)“小呀小二郎,背着个书包上学堂,不怕太阳晒不怕那风雨狂…..” 用二字来描绘小学生刻苦学习,就是感人。
甲:(唱)“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嘹亮,歌唱我们伟大的祖国,到处都是繁荣富强…..”用五字开头歌颂我们的祖国,旋律多好啊!
乙:(唱)“十八岁、十八岁,我参军到部队,红红的领章映着我开花的年岁,虽然没戴上呀大学校徽,我为我的选择高呼万岁”…怎么样,用“十八”来抒发火热的军营生活和美好人生,是多么的豪迈啊!
甲:(唱)”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 十五的月亮,你看多么柔情蜜意啊!
乙:(唱)“太阳出来照四方,毛主席的思想闪金光….”太阳照四方,你看多么亮堂啊!
甲:(唱)“九九那个艳阳天那啊,十九岁的哥哥呀坐呀坐在河边 ….”,
乙:(赶紧打断)不对,不对,词不对,是“18岁的哥哥”。
甲:我说的是虚岁。
乙:好嘛,到他这儿改虚岁了。我这儿也有(唱)“八月桂花遍地开,鲜艳旗帜竖啊竖起来,张灯又结彩呀,张灯又结彩呀,光辉灿烂闪出新世界…. ”。
甲:我还有(唱),“又学习来又生产,三五九旅是模范,咱们走向前,鲜花送模范….”, 三、五、九,我这里面有三个单数。
乙:你瞧这个,(唱)爸爸八八八八八八八八,亲爱的八八。我这是十个双数,比你多几倍。
甲:你要开枪扫射?跟你说吧,凡是带单数目字的歌星、影星、笑星也特别受大家的欢迎,李谷一,你看,带个“一”字,大家多喜欢。
乙:李双江,有个”双”字大家也很欢迎。
甲:宋丹丹,你看有个“单”字,她演什么观众都喜欢看。
乙:斯琴高娃,你看有个“四”字,她扮演的角色观众百看不厌。好嘛,咱俩在这儿生拉硬扯。
甲:有单数就行。
乙:实际生活中,单数双数都一样,没有人刻意去讲究。如果是办喜事,大家还是喜欢选个双日子,图个喜庆。
甲:你说错了,越是这样的喜事越不能要双数,单数好,单数不容易让人产生歧义。
乙:照你这么说,你结婚选在三月三?或11月11日?结了婚就得打光棍儿。
甲:没那事,哎?你是什么日子结的婚?
乙:怎么?
甲: 我能让你结婚那一天,所有环节、所有程序、全是单数。 。
乙:那多不吉利啊!
甲:嗯!单数吉利,双数反而不吉利。
乙:是吗?
甲:不信试试。
乙:我是1996年6月6号星期六,早上6点结婚的,晚上六点入的洞房。
甲:呵!“六六六”,你是农药啊!
乙:你甭管,要的就是六六顺。
甲:96年6月6号星期六,早上6点。
乙:没错。
甲:那一年润五月,六月实际上就是七月,早晨起来你太高兴、太激动了,一下撕了两张日历牌,六号变成了7号,计划是六点出发接新娘,结果婚车晚点了,实际上7点才出发。
乙:怎么那么忖?我选的六六顺,让你给变成了七七七(气气气),接着往下说。
甲:车九点到你丈母娘楼下。
乙:不,8点到楼下。
甲:路上堵车一小时。
乙:好嘛,全让我赶上了。
甲:你岳父家住在7号楼7层3门。
乙:没错。
甲:你抱起身高一米七一,体重119斤的新娘,….
乙:好嘛,我抱了一部火警电话。
甲:下了99级台阶。
乙:数得真清楚。
甲:塞进一辆贴了“百年好合”,扎着“花圈”的凯迪拉克车里面。
乙:(赶紧捂住甲的嘴)花圈?像话吗?
甲:口误,口误,“塞进” 扎着鲜花的车里面。
乙:这也不像话,应该是扶进车里。
甲:(不耐烦的样子)你这人怎么这么多事啊?进去了不就得了吗?
乙:倒成了我的错,好,好,你接着说。
甲:前面坐着司机一个人…
乙:嗯?
甲:副驾驶上还坐着一个非司机。
乙:听到真别扭。好吧,往下说。
甲:后面坐着你们仨…..
乙:哎,哎!停。后面坐着我们俩,哪来的仨?
甲:新娘肚子里还有一个。
乙:(赶紧说)没有,合着我们未婚先孕啊?
省略....后面内容更精彩
⑥ 急求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英文版剧本!六人组。
看不太懂你提问的意思,是指中国传统节日介绍的英文版,内容如下:
春节:Chinese New Year
除夕:New Year's Eve
元宵节:Lantern Festival
龙抬头:Dragon Heads-raising Day
清明:Tomb-sweeping day
五一:Labor Day
端午节:Dragon Boat festival
七夕:Double Seventh Festival
中秋节:Mid-Autumn Festival
国庆节:National Day
重阳节:Double Ninth Festival
备注:是不是这样呢,你自己看看
⑦ 《放下手机》剧本台词是什么
《放下手机》剧本台词如下:
1、也就是我所谓的充实主题,祝幸福长久久,重阳节乐悠悠!
2、断送清芬到天涯滑握昌稽,四月到,春暖花开!祝你健康!平安!快乐!
3、并在顽皮之余题材,不要等伤害了那个最重要的人,才知道后悔莫及。
4、她们身上背的简短,冷空气真的来了,来的特别准时,然而我却还没有准备好迎接它。
5、家里人不会因为你在外头做错了什么短剧,假若爱一个人没有回应,与其乞讨爱情,不如骄傲地走开。
剧本内容:
剧本主要由台词和舞台指示组成。对话、独白、旁白都采用代言体,在基数戏曲、歌剧中则常用唱词来表现。剧本中的舞台指示是以剧作者的口气来写的叙述性的搏皮首文字说明。
包括对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的交代,对剧中人物的形象特征、形体动作及内心活动的描述,对场景、气氛的说明,以及对布景、灯光、音响效果等方面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