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什么意思
一、这是形容要趁着父母健在的时候好好地孝敬父母,不要等父母离开了才后悔的话,说得很是有理,也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行为准则。
二、详解如下:
1、出处解释:
树欲“静”而风不止, 出自《汉·韩婴·韩诗外传》。
2、相关故事如下:
春秋时孔子偕徒外游,忽闻道旁有哭声,停而趋前询其故,哭者曰:“我少时好学,曾游学各国,归时双亲已故。为人子者,昔日应侍奉父母时而我不在,犹如‘树欲静而风不止’;今我欲供养父母而亲不在。逝者已矣,其情难忘,故感悲而哭。”
3、详解:
借树欲静,而风不休不止吹之为喻。实叹人子欲孝敬双亲时,其父母皆已亡故。后喻事与愿违,不尽人意。或客观情况与主观愿望相悖,多用此语。
⑵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是什么意思
一、“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意思是:树木想要静下来,可是风却刮个不停;儿子想要奉养父母,父母却不在了。比喻时间的流逝是不随个人意愿而停止的。
二、拼音
shù yù jìng ér fēng bù zhǐ,zǐ yù yǎng ér qīn bú dài
三、出处
出自东周时期孔子的《孔子家语卷二 ·致思第八》:与友厚而小绝之,失之三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翻译:我生平很重视友谊,可如今朋友间却离散断绝了,这是我第三大过失。树木想要静下来,可是风却刮个不停;儿子想要奉养父母,父母却不在了。
(2)欲树孝顺扩展阅读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的典故:
孔子在前往齐国的路上,突然听到有人在哭,声音显得很悲哀。于是,赶着马车寻声到前面,前进一小段路后,便看到一个不寻常的人,身上挂着镰刀,系着白带,在那里失声痛哭,然而却不是哀丧之哭。
孔子于是下车上前问,那人回答他叫丘吾子,说他有三个过失,分别是:年轻时喜欢学习,寻师访友、周游各国回来后,父母却已经死了是第一大过失;在壮年时侍奉齐国君王,然君王却骄傲奢侈丧失民心,未能尽到为人臣的职责是第二大过失;我生平很重视友谊,可如今朋友间却离散断绝了,这是我第三大过失。”
丘吾子悲叹:树木想要静下来,可是风却刮个不停;儿子想要奉养父母,父母却不在了。过去了永远不会再回来的,是年龄啊;再也不能见到的,是父母啊!就让我从此辞谢这个人世吧!”因此,丘吾子便投水自尽了。
孔子很感叹地对弟子们说:“你们应记着此事,这足以作为我们的借鉴啊!”
⑶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孝而亲不在是什么意思
意思:树要静下来,可是风却不停地刮;儿女想要表达孝顺但是双亲已经不在人世。
欲:想要。
止:不停息,不停止。
孝:孝顺。
在:存在,这里比喻离世、去世。
引用:时不我待,多陪伴,多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请不要用借口等到子欲孝而亲不在。——郑爽
例句:人生最大的哀痛,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子”!人生最大的悲剧,是家未富而人先亡,人生最大的可怜,是弥留之际才明白自己是应该做什么的!
近义词: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读音:shù yù jìng ér fēng bù zhǐ,zǐ yù yǎng ér qīn bú dài
意思:树希望静止不摆,风却不停息;子女想赡养父母,父母却已离去。
寓意:比喻时间的流逝是不随个人意愿而停止的。多用于感叹人子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
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引用:唐·白居易《柳公绰等八人亡父同制》:“古人有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向无显扬褒赠之事,则何以旌先臣德、慰后嗣心乎?”
翻译:古人说:树希望静止不摆,风却不停息;子女想赡养父母,父母却已离去。(假如)之前没有彰显、褒奖、奖励(财物)这一类的事情,那么将用什么来表彰前代大臣的功德,并慰问他们后代子嗣的人心呢?
⑷ 树欲风而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什么意思
树想静静地呆一会,可是风却让他不停地摇曳。当你想赡养双亲,可能他们已等不及便过世了
楼主的句子不是原句哦,是典型的侵权句!原句是这样的: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
但不管人家怎么样的没创意,去更改。它的意思没变!
⑸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要静止,风却不停息地刮得它摇动;子女希望尽孝时,父母却已经亡故,比喻事物的客观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比喻痛失双亲的无奈,反映出百善孝为先的重孝观念。风不止,是树的无奈;而亲不待,则是孝子的无奈。后人便以“风树之悲”来借喻丧亲之痛。
出自《韩诗外传》卷九, 春秋时孔子偕徒外游,忽闻道旁有哭声,停而趋前询其故,哭者曰:“我少时好学,曾游学各国,归时双亲已故。为人子者,昔日应侍奉父母时而我不在,犹如‘树欲静而风不止’;今我欲供养父母而亲不在。逝者已矣,其情难忘,故感悲而哭。”
借树欲静,而风不休不止吹之为喻。实叹人子欲孝敬双亲时,其父母皆已亡故。后喻事与愿违,不尽人意。或客观情况与主观愿望相悖,多用此语。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九》
孔子行,闻哭声甚悲。孔子曰:“驱!驱!前有贤者。”至,则皋鱼也。被褐拥驵,哭于道傍。孔子辟车与之言曰:“子非有丧,何哭之悲也?”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学,游诸侯,以后吾亲,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间吾事君,失之二也;与友厚而小绝之,失之三矣。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吾请从此辞矣。”立槁而死。孔子曰:“弟子诫之,足以识矣。”于是门人辞归而养亲者十有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