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老公过于孝顺他的父母怎么办
在你们女人眼中,总说老公过于孝敬父母,其实不然, 子女是父母生养,从出生开始,喂养抚育,洗浆补订,生病时不眠不休的照料,若是难治之病,情愿舍命换儿安;稍长,教给基本生活能力,供给读书,关心其成长,永不停歇。父母对子女付出的爱,是一生一世,可谓:
亲情无价
,
骨肉情深
。而为子女者,在父母面前,永远是负着债的,你所说的过于孝,其实并不过分,但要提醒你老公,自己的老婆也需要爱,不能只顾一方。
⑵ 孩子过于孝顺了,大人就废了
一个家庭来讲,必须要教育孩子从小懂得孝顺父母,这是一个中华美德。
但是现实中,很多特别孝顺的孩子,太孝顺了,就往往把大人都孝顺的废了。以前的一个同学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这个同学,从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就开始和妈妈学习做饭,慢慢的蒸米饭,炒菜什么的都很快学会了。就这样,这个同学有时间就帮助妈妈做饭,实在是太孝顺了。可是他的妈妈看孩子做饭做的不错,已经培养出来了,于是就把做饭的活全部交代给同学了,他的妈妈从此以后再也不做饭了。想想,一个孩子,天天要读书,还要做饭,真的是不容易!
还有一个朋友,家里是卖菜的,孩子一有空就帮家长卖菜,渐渐的,孩子不来卖菜,家长都感觉不习惯了,总是让孩子有空就过来帮忙,渐渐的,孩子整天忙于卖菜,孩子的学业也荒废了。
所以说,作为家长来讲,孩子孝顺是一方面,但是不能把孝顺的孩子作为免费的劳动力来对待!
⑶ 对父母太孝顺的人好不好
如果一个人连生养自己的父母都不爱,那这个人肯定是一个无情的人。
只是世界上所有东西,一旦过度了,都会变质的。孝顺固然是一种美德,但是要是过了界,变成了愚孝,那么就是错误的。
倘若过分的顺从父母长辈,不仅达不到让父母好的目的,还会委屈自己,牺牲自己的幸福。
⑷ 过度孝顺的男人叫什么
过度孝顺的男人叫愚孝,什么都顺从父母的意思。
旁观者清。当听到他们的这些事情后,其他朋友都说,这算什么事呢,都说清楚不就完了。好在是孝顺,不孝顺的那才叫麻烦呢。你们这种孝顺叫过度孝顺。不要以为把所有的好吃的都摆在父母的跟前他们都能接纳下。父母们都说,我们老人,吃不了多少了。
那像上述那位姐姐一样,不分科学与否,一股脑地将好东西都放在一起给父母喝,且不说有些危险,光是那五味陈杂也是老人接受不了的,何况还存在消化问题。你们这种孝顺叫过度孝顺。不要以为把所有的好吃的都摆在父母的跟前他们都能接纳下。
其实讲到孝顺,不是你感到快乐就认为父母也快乐了。而是,只有他们快乐了才是真正快乐了。孝顺孝顺,只有顺了才是孝。人老了,像个孩子。他们更是希望被认可,被理解,被宠爱。也许不需吃得太好,但是一定要给他们一个笑脸。
⑸ 做人太孝顺父母了好不好
做人本就应该孝顺父母。是对的,是好的。一个人如果对给予他生命并养育他长大的父母都不好,那么他还会对谁能好呢!但应说明孝顺父母是对的。但不能愚孝!
⑹ 老公太孝顺父母了,我该怎么办
你说你们的感情还不错,那说明他有表现好的地方让你感到满意,所以你才会愿意忍受将近二十年,如果他的好足以让你愿意忍受他盲目的偏袒,那你就没有怨气和委屈了,而你感到心中苦和委屈,说明你内心是不愿意包容和接受的,那你为何不试着把委屈和气愤说给他听呢?
如果你从来没有表达过,他怎么可能理解你的感受?听不到你的心声,他只会从自我的角度出发,继续奉行孝为先的准则来行事,卜孝从而也让型雹稿他的父母失去反思的机会。当然,要他的父母改变很难,但只有你丈夫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伤害到你了,这一系列的行为模式才能被松动并调整。
你觉得不愿再用自己的忍受去获取眼前的和谐,那就试着说出你的心声,说出心声不意味着去破坏关系,而是要支持自己;说出心声,的确需要底气的,哪怕失去他对你的好,你也觉得在所不惜,那就勇敢的表达出来,如果他对你的好,需要你以压抑自己为代价,那所谓的好肆并也是包着糖衣的毒药。
表达你的心声,不是去谴责他或者只顾表达你的愤怒和不满,更重要的是在于解决问题,积极和他探讨更好的解决方式,而不是把难题抛给他不管了,让他清楚地感受到你的感受,意识到自己行为带给的伤和气,并做出调整,如果他继续无视你的感受,你得有能力保护自己,不要选择妥协和忍受,那么你坚持的抗议才有效果。
⑺ 女人孝顺父母,有哪些危害呢
很难,很容易抑郁,孝顺父母是好事,可若因此忽视妻女、好坏不分,那就不太好了。
1,从小被灌输的锚定效应
身为子女,我们从小就被灌输养育父母。从还不说话,到长大成人有自己的家,一直都有人在不断的告诉我们,父母是对我们最好的人。我们长大要孝顺父母,听父母的话。他们永远都是对的,就算有不对的地方,子女也要听着。毕竟,天下无不是的销神世父母。以至于很多人,将孝顺父母当成至理名言。这样的情况,就被称为锚定效应。指的就是个体在对某人或某事做判断的时候,往往是受第一信息或第一印象的支配。就像是沉入海底的锚一样,被固定在思想的某一处。
2,孝顺父母是好事,可若一味的愚孝,不讲一点道理,没有一点主见,那就不是什么好事了。一直以来,所有人都在让我们孝顺,却没人告诉我们,不能一味的孝顺。更不能因为所谓的孝顺,拖垮自己的生活。父母的过度依赖,是子女不幸生活的开始父母们年龄一大,就开始担心,子女有了自己的家庭,会不会不孝顺自己。从而变得强势和不讲道理,以为这样,就会好过一些。殊不知,这会是子女不幸生活的开始。父母的过度依赖,会让子女疏于自己的家庭。很多愚孝的人都觉得,父母的恩大于天。但其实并非如此,真正对你好,且陪伴你一生、不求回报的应该是另一半。若这点理不清,那另一半和子女该有多伤心。因为自己,让子女的家庭不幸福,这难道不是一种错?
3,父母的过度依赖,会让子女耽误工作。现在的竞争压力很大,一个岗位,很多人都在盯着。若照顾父母,就无法安心工作,甚至要长期请假。那这位子,可就容易不保。很多老人觉得,我养你大,你必须负责我老,却忽略掉,人更重要的是对自己负责。若一瞎伏味的依靠子女,只想着子女养老,也会给子女带来不小的麻烦,甚至影响他们的生活。照顾老人比照顾孩子,辛苦百倍看到这,有人会说,父母辛辛苦苦把子女养大,把他们当亏肢成唯一。那子女在长大,有经济能力之后,理应把父母当成唯一。这话说的没错,但是,却忽略掉,照顾老人比照顾孩子,辛苦百倍。第一点,心理状态不一样。照顾老人,容易崩溃。因为你无论做成什么样子,老人都可能不满意,他们的身体状态也会越来越差。在他们身上,你看不到希望。
⑻ 过于孝顺的孩子,会把父母养废
生活中不乏这样的孩子,从小到大,父母都包办代替,他们的生活能力很差,任何事情都需要依赖父母,离开了父母,他们甚至无法照顾好自己,因为父母过分娇纵他们,导致他们的各方面能力很差,他们是父母培养出来的巨婴。
但生活中还有另外一种巨婴,这种巨婴跟上述情况恰好相反,是由特别孝顺的子女培养出来的父母,他们习惯于子女的付出,并觉得理所当然。
1、乐于付出的孩子与乐于接受的母亲
小兰的父亲在小兰25岁时去世,去世时,母亲50岁出头。
父亲在世时,几乎所有大小事情都由父亲操心,父亲过世后,母亲一下子没了依靠,幸亏小兰家有四姐妹,她们格外孝顺,母亲几乎也不操什么心。
小兰的母亲有退休金,足够养活自己,但小兰还是承担了母亲所有的生活开销,让母亲把退休金当零花钱,她想让母亲的手头更宽裕,几个姐妹也隔三差五来看望。
几个女儿几乎每年都带她出去 旅游 ,即使没时间出去,也给钱她跟团 旅游 。
只要是参加的饭局,即使是年轻一辈在一起玩,女儿也会带着她,虽然她插不上话,但她也乐意跟着。
家里电视机坏了,她打个电话,女儿便买来并安装好;只要有什么需要,母亲的第一反应就是打电话。
亲戚们都觉得这个妈妈好享福,非常羡慕。
但说不清为什么,小兰她们总觉得自己的照顾还有不周到的地方,总是很担心母亲。
2、过于孝顺的孩子,会让父母形成依赖
前几天亲戚们在一起团年,小兰坐上桌子,听见母亲叫她:“坐在我旁边来吧,今天没有人给我夹菜。”
小兰连忙坐了过去。因为从母亲五十多岁开始,只要和母亲坐在一起吃饭,都有专人为她夹菜,这一习惯差不多保持了二十年了。
紧接着母亲打完麻将准备回家,照例她知道一定有人送她,然后有人付钱。
今天小兰和她同路,于是和她一起坐上的士,到了目的地,小兰发现忘了带手机,身上只有百元大钞,于是她向母亲求助付车费,因为母亲才打了麻将,临走时她看见母亲把零钱装进了包包。
可母亲却说:“我没有零钱。”
小兰说:“你刚才不是打麻将了吗?”母亲却坚持说输光了,小兰很生气。
原来,这些年,母亲对她们的付出早已习惯并刻在她的骨子里了。
不仅是金钱方面,小兰发现,在其它方面对她们的依赖造成的结果也显现出来。
前段时间,小兰和母亲出去买吃的东西,小兰去上厕所,让母亲帮忙排个队,回来后,她发现别人在她面前插队,而母亲只小声嘀咕了一下便不再作声了。
小兰还想起,这些年,母亲已习惯她们的包办,已害怕独自面对许多事,到任何地方,哪怕是熟悉的地方上厕所,她都亦步亦趋地跟在她们身后。
就连跟别人打交道,她似乎都很害怕。
小兰才完全意识到,母亲已被照顾成了一个婴儿,准确地说,成了一个巨婴。
这也正是她们成天担心母亲的原因,一方面觉得应不断地照顾,一方面又担心自己没有照顾好母亲,陷入到了这个无限循环的怪圈中。
3、巨婴母亲的根源,在于家庭角色的错位
不知道为什么,小兰觉得应该事无巨细地照顾母亲,担起责任,但另一方面,她每次看到母亲的依赖太重,又忍不住一见面就数落母亲。
比如,母亲拿个包包出门,她会指责:“你拿包做什么?有什么东西好背?”
她去接母亲,母亲没看见她的车,她会数落:“怎么车来了还不知道,你就不能灵活一点儿?”
总之,她的照顾背后,怀有深深的怨气,这种怨气似乎一触即发,变成了无处不在的攻击。
这种攻击,让母亲在她面前唯唯诺诺,对她很害怕。
因为,小兰与母亲的角色发生了颠倒,作为成年人的母亲,把女儿当成了自己的母亲,她在女儿身上找到了久违的母爱。
母亲在女儿面前找不到任何价值感,而女儿因为没有得到母亲的认可与爱,对母亲充满了怨恨,通过对母亲的照顾进行攻击。
在一个家庭中,爱是至上向下流动的,就像水的流动,不可能倒流,女儿成为了母亲的母亲,使家庭的序位发生了混乱。
小兰一方面觉得不堪重负,但另一方面因为内疚又不得不照顾母亲,和母亲的关系总处于痛苦的纠结中。
因为照顾母亲不是发自内心深处,所以导致小兰有很强的牺牲感,所以一有机会就抱怨。
这种关系模式就像毒品,一方面让人着迷,但另一方面又使人越来越沉溺其中。
让母亲和孩子回归应有的位置,双方都会经历痛苦:
母亲要面对巨大的抛弃感和愤怒,但这种抛弃感,不是孩子给她的,而是要面对她的父母抛弃她的创伤;
而女儿要面对强烈的内疚感,划清关系的边界,这势必会打破家庭原有的平衡。
但要让家庭中的序位回归正常,就必须打破这种平衡,才能重建亲密关系,让爱真正在家庭成员之间互相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