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培养一个孝敬父母的孩子写心得体会
写作思路及要点:给出一定的建议与想法,然后再切合实际写出几点想法,最后做出一定的总结。
一、思想引导
行动的落实在于思想,我们做一个有心的父母要抓早、抓小善于引导,从课外读物、动画故事等方面入手,可以适当选些孝敬方面的名人、名事陪孩子一起学习、观看、讲解,从小将孝敬的道理植根在孩子的思想里。从小筑牢孩子心中有爱、心中懂礼,尊老、敬老的好思想。
二、行为引导
在行为上制止。孩子的坏习惯需要父母及时纠正、化解,将不好的习惯和认识消除在萌芽状态,要懂规矩。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抓养成,从“父母呼,唯而不诺”。
是要有正业思想。要从小引导、教育孩子孝敬父母是多元化的,不只是单一的关心、尊敬父母,做一个有远大理想、远大抱负的人,成为一个对社会、对祖国有用的人,也是对父母的孝敬。
让自己的孩子孝敬,首先做父母的要孝敬,以自己日常孝敬父母的行为,以自己对人对事的态度,给孩子树好榜样,潜移默化的熏陶孩子养成良好的尊老、敬老和敬业习惯。
(1)给自已的孩子做榜样孝顺父母扩展阅读:
人们都说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因为孩子有超强的模仿力,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非常重要的影响。一个以身作则的父母,他们的行为将让孩子终生受益,有时候我们感觉是很小的一个事情,根本没有放在心上,但是孩子却深深地印在了心里。
所以说,我们一定要做好孩子的榜样,家长对自己的父母或者长辈是否孝顺,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家长是否孝顺,是骗不了孩子的。因此为人父母的同时,要自己有孝心,在自己身上求真。孝心的种子才会播撒到孩子心里去。
㈡ 怎样教育儿女孝顺父母
教圆配育孩子孝顺父母是每个家长的责任和义务。以下是一些方法可以帮助教育孩子孝顺父母:
1. 以身作则:作为父母,我们应该纯竖成为孩子的榜样。我们应该尽力表现出对我们自己的父母的尊重和关爱,这样孩子才能从我们身上学到正确的行为。
2. 培养感恩之心:教育孩子要感恩,让他们明白父母的辛苦和付出,让他们知道父母是为了他们的幸做腔大福而努力工作和生活。
3. 培养责任感:教育孩子要承担自己的责任,让他们知道父母需要他们的帮助和支持,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到家庭的和谐。
4. 培养关爱之心:教育孩子要关心和照顾父母,让他们知道父母需要他们的关爱和陪伴,让他们知道父母的健康和幸福是他们最重要的责任。
5. 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教育孩子要独立自主,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能力和责任,让他们知道自己可以为家庭做出贡献。
总之,教育孩子孝顺父母需要我们的耐心和努力,我们需要不断地引导和教育孩子,让他们明白孝顺父母的重要性和意义。
㈢ 让孩子学会孝顺父母的4个方法,家长照着做,孩子越来越孝顺
孝为百德之首,百善之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试想一个人连父母都不爱,他又怎么会爱朋友、爱同学、爱老师,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呢?
教育最重要的是教孩子做人、学处事。做孝敬父母的人,做诚实正直的人,做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人。
支招一:父母要做孝敬长辈的榜样
爷爷老了,行动不便,吃饭时手总发抖,有一次不小心把吃饭的碗给打碎了,儿媳破口大骂:“老东西,以后给你做一个木碗吃饭算了。”
过了几天,夫妇二人发现儿子拿着刀子在捣鼓一块木头,于是不解地问:“儿子,你在干什么呀?”
儿子一本正经地回答:“爸爸妈妈,我在给你们做木碗啊,等你们老了就用它吃饭,免得把碗打碎。”
这对夫妇听完之后猛然醒悟,赶到十分羞愧,于是请父亲请回来一起吃饭,从那以后,夫妻俩开始孝敬老人。
父母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孩子耳濡目染,自然会模仿父母。父母做孝敬长辈的楷模,孩子也会变得孝顺。因此,要培养孩子的孝心,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因为“身教重于言传”。
支招二:从生活细节开始培养孩子的孝心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黄香,黄香九岁的时候丧母,他非常孝敬父亲,夏天每当睡觉前,小黄香就坐在父亲的床上把蚊子驱走,把蚊帐挂好,再用扇子把席子扇凉;而每当冬夜,他就先睡进父亲的被窝,把自己的体温捂热,再请父亲睡下。
要把孝心变成孩子的实际行动,就应当从日常小事抓起。经常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因为只有在孩子切身体验时,才能体会父母付出的辛苦,从而知道体谅父母,尽自己的能力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解愁。
支招三:让孩子体验父母的辛苦和不易
周末父亲骑车待晓蕾去公园玩,看完各种动物的表演后,晓蕾特别兴奋。回家的路上行人非常少,父亲问他想不想试试骑自行车,晓蕾高兴地表示同意。于是父亲骑坐到后车架上,双手扶住自行车,晓蕾跨上自行车骑了起来。
可他毕竟还小,骑了七八百米就有些体力不支了,额头上也渗出了小汗珠。最后她喘着粗气停了下来,好奇地问:“爸爸,你每天这样送我上学,是不是也这么费力?” 父亲说:“尽管我力气大些,但是每天也是挺累地,尤其是上坡路上比较费力气。”
星期一父亲照常骑车送女儿上学时,骑到一个上坡处时,坐在后面的晓蕾突然跳下来,用一双小手推着车,父亲感到很欣慰,真诚地说了一句:“女儿,你长大了,知道关心人了,爸爸特别高兴。”
现在很多孩子不知道父母的工作情况,不知道父母的钱时怎么来的,只知道向父母要钱,认为父母让孩子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是理所应当的。为此,父母应该有意识地把自己在外工作和收入的情况告诉孩子,让孩子明白父母的钱来之不易,孩子自然就会珍惜自己的生活,也会从心底产生对父母的感激和敬重之情。
㈣ 如何培养一个孝敬父母的孩子怎么做美篇
1、给孩子做孝敬父母的榜样
身教胜于言传,父母对长辈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行为。有些家长,要求孩子孝敬自己,自己却冷落甚至虐待长辈,正所谓“为长不尊”,他们对孩子的“孝心”教育肯定是无效的。因此,家长应做孩子孝敬父母的榜样,善待长辈,关爱自己的父母,尽做子女的义务,回报养育之恩。因此,我们不仅要管好自己的小家庭,还要时刻不忘照顾年迈的父母亲,决不能添了儿子就忘了老子。如果说平时因居住地较远,工作较忙不能和老人朝夕相处,那么在休假日要尽量抽时间带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帮老人做些家务,同老人共聚同乐,尽一份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如此日长时久,孩子自然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逐步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2、让孩子学会感恩
感恩是孝心的基础。然而,感恩这种情感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必须通过教育。现在不少孩子不知道父母工作情况,不知道父母的钱是怎样得来的,只知道向父母要钱买这买那,认为父母给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经地义的。因此,父母应当有意识地经常把自己在外工作和收入的情况告诉孩子,让孩子明白父母的钱得来不易。自然,孩子会逐渐珍惜自己的生活,也会从心底里产生对父母的感激和敬重。
感恩的心也需要经过教导才会产生。爱孩子,就应该要在你忙的时候,让孩子帮你做些家务;在你累的时候,让孩子为你捶捶背;在适当的时候,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让孩子从平常的生活小事中感觉到父母对他的爱,也因此而爱父母,在爱中领略被爱。孩子渐渐长大,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才会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3、孝心教育从小事入手
让孩子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着手塑造和培养。如:平时教育孩子要关心父母的健康,要帮父母分担忧愁,要帮助父母做家务。当孩子不会时,父母要耐心地教,孩子做错事时,不要横加指责,孩子做得好时,要多表扬鼓励。孩子只有在亲身实践和体验中才能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尝到为别人付出的快乐。当孩子“父母养育了我,我应当为他们多做事”的观念逐渐形成时,孩子就有了一份生命的义务感和责任感。
培养孩子的“孝心”,需要家长循循善诱,耐心指点,让其从小养成好惯。
㈤ 母慈儿孝家和睦孝顺家风代代传,我们该怎样给孩子做榜样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家庭教育往往比学校教育重要,在家里,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都会有个错误的地方,那就是我觉得你要怎么做,但是自己却做不到,比如父母叫孩子吃饭不能看电视、玩手机,但是自己却回在吃饭的时候拿出手机刷朋友圈或是回复消息。所以家庭教育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以身作则,要想孩子做到,父母就必须给他们做一个好的榜样。
现在的我们都是手机不离身,不管去哪都要带上手机。经常有父母刷着手机,孩子走失或者是孩子乱跑发生交通事故的案例。在一次去拜访亲戚的过程中,我看到父母在沙发上玩手机,小孩子在地上玩玩具,并且对孩子提出的问题都是很敷衍的回答。作为父母,应该在闲暇时间多陪自己的孩子,手机里的东西都会过时,而对孩子的教育却是有着终生影响的。
㈥ 想让孩子变孝顺,家长该怎么做呢
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想让孩子变孝顺,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要给孩子做好榜样。孩子孝顺父母,才能家庭美满幸福,才能社会和谐安定。一个不孝顺的孩子,对父母的养育之情都不知道感恩,还怎么能指望这个孩子为社会做出贡献。父母养育孩子长大成人不容易,孩子要学会孝顺。那么想让孩子变孝顺,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一、家长要以身作则家长要以身作则,才能让孩子学会孝顺。看过一个故事,说一对夫妻,嫌弃年老的父母,不想照顾他们,想把他们送走。这对夫妻的孩子知道了,也跟这对夫妻说,以后也跟他们一样,等他们老了,也送走他们。你看,很明显孩子会跟家长学。所以家长要自己做好榜样,孝顺好自己的父母,孩子才能学会孝顺。
总的来说,想让孩子变孝顺,家长要以身作则,要给孩子做好榜样。家长要跟孩子看一些关于孝顺父母的影片,要培养孩子孝顺父母的观念。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变得孝顺。
㈦ 都说孝了你就顺了,如何培养孩子孝顺老人你做好榜样了么
予人玫瑰,手留余香。一个不经意间的善行就可以让置身焦虑情绪情况的老人处理切身的难题,因此家长在日常文化教育时,家长必须塑造尊老爱老的思想,让孩子自小都可以耳闻目睹,让孩子尊老爱老产生一种习惯。
九九重阳节也被称为老人节,那在节日的这一天,孩子们要做点什么事儿,可以为身旁的老人传递快乐呢?一个简单的问候,一个贴心的礼物,一段惬意的守候岁月都能给你老人,们产生温暖与开心,家长可以借助这种节日,教孩子在这种节日中做点什么,让孩子搞清楚这一节日的真谛,真真正正学好尊重老人、关注老人。家长们能通过交谈、点拔、暗示着这些方式引起孩子优良个人行为。家长还能够考孩子:“明日是xx节,你就应该做点什么?怎样使祖父(姥姥)开心呢?”孩子便会认真地说:“我帮祖父切蛋糕,祝爷爷生日开心,健康平安”“我送奶奶一件礼物”、“我给爷爷、姥姥拜早年...
㈧ 如何教育孩子孝敬父母有哪些方法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起码规范,不会孝敬父母的人,在社会上就不会宽容别人。那么如何教育孩子孝敬父母呢?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教育孩子孝敬父母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
教育孩子孝敬父母的方法
1.让孩子知道父母为孩子和家庭付出的辛苦
让孩子了解父母通过劳动给自己的一切是用心血汗水换来的,要百倍珍惜,并要有感激之情。父母应根据孩子的年龄,所提出的问题,决定让他们了解家庭经济问题到什么程度。家境困难的,使孩子了解家庭的经济状况,懂得生活应该俭朴,与父母共同克服困难;家庭富裕的要让孩子知道富裕更是父母辛勤劳动换来的,要在学习、品德上努力上进,珍惜父母的劳动所得。
2.父母要以身作则,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父母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教育孩子。父母怎样对待长辈,孩子将来就会怎样对待父母。当孩子明白他有为家人的欢乐、幸福出一份力,并能自觉地为维护家庭利益而努力,甚至限制自己的一些需要和愿望时,孩子的家庭责任感就已经建立起来了。
家庭责任感是社会责任感的基础。社会责任感是一种高尚的感情,它要求个人处理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到对社会、对公共利益的影响,并自觉抵制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
要把孩子的家庭责任感扩大为社会责任感,父母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出榜样。比如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关心爷爷、奶奶、伯父、伯母、堂兄妹、表兄妹等亲属,当知道他们当中有人生病了,带上孩子去探望,当他们求助时,尽自己所能给以帮助。然后引导孩子尊敬老师、关爱同学、邻居,进而关心帮助社会上不相识的人。
3.让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教育孩子尽早学会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并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这样可以使孩子从中体验父母的辛苦,减轻父母的负担。
4.教会孩子同情、体谅和怜悯别人
父母要从小教育孩子眼中有人,学会理解父母,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有权欢乐、幸福,孩子不仅应知道自己有需要和愿望,还应想到父母和亲人的需要和愿望。
父母要教会孩子对人有同情心,告诉孩子为了实现父母和亲人的愿望,可以适当地限制或放弃自己的部分需要和愿望,比如父母应坚持让孩子把好吃的先让给长辈;与孩子一同上街购物,要求孩子帮助拎些东西;父母下班回家,应主动让父母安静休息,当家里条件不许可时,限制自己的某些需要与愿望等等。
5.具体要求和训练孩子孝敬父母的行为
教育孩子孝敬父母不是抽象的说教,而是有具体内容的训练。如教孩子学会根据性别年龄称呼“叔叔”、“阿姨”、“老爷爷”、“老奶奶"等;听父母说话时要认真,眼睛不东张西望,不插嘴;父母批评时不顶嘴,不任性;在家要当父母的小帮手;要知道父母的生日,主动为父母祝贺生日;有好吃的,先让父母尝等等。孩子从小事做起,天天训练,就可以形成习惯。
孩子不孝敬父母的原因
一、父母的溺爱使孩子内心无爱
现在的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出生那天起,就把全家的目光都吸引过来了。全家人视其为掌上明珠,真可谓“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如果用画图表示,那么图上的箭头都是指向孩子的,这就是现在很多家庭中大人对孩子的爱。孩子在这种溺爱的环境中长大,导致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只知道接受爱,而不懂得付出爱。孩子内心没有爱,就无法去爱他人,也就不懂得孝敬父母。案例中的巍巍不懂得孝敬长辈,就与家长的溺爱有关。
二、父母重智轻德使孩子问题多
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应是“以德育人”,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自然观和道德观,从而建立起实现其自身发展的思想道德基础。但事实上,家长大都希望孩子将来从事文化、教育、科研或医务工作,对孩子智育方面的关注大大超过德育方面。这种“重智轻德”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一些孩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没有把学会做人当作自己的首要任务,当然也就不会顾及如何孝敬父母。
三、父母对长辈的不孝影响了孩子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榜样是最有效的教育“工具”。孩子对待父母的态度,直接受父母对待长辈态度的影响。孩子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和父母朝夕相处,日夜为伴,尤其是未成年的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模仿性更强。父母待人接物、对待爷爷奶奶的态度等,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这种影响是在无意识中产生的,其作用也最直接、最深刻、最持久。案例中,巍巍对父母和爷爷奶奶不敬的表现,就是父母对爷爷奶奶不敬的翻版。
四、家长用自己的行动抵消了言语教育的效果
有些家长在言语上要求孩子体谅父母,孝顺长辈,而在实际行动中,却没有严格要求孩子,如在长辈面前,总是先将好吃的食品拿给孩子吃,家长常常抱怨孩子不孝顺父母,实际上是自己说一套做一套导致的。案例中,巍巍的父母用自己的行动抵消了言语教育的效果。
五、家长忽视了从点滴小事培养孩子的孝心
家长要教育孩子孝顺父母,必须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长期培养,点滴做起。让孩子在家庭生活中,逐步具备孝顺父母的美德。案例中,巍巍的父母很少下厨房,七十多岁的奶奶不仅要做好饭菜,饭后还要洗碗刷锅、打扫厨房,巍巍的父母不干家务活,巍巍更不做这些事情,培养巍巍孝敬父母就成了一句空话。
怎样培养孩子养成孝敬父母的习惯
第一,要建立合理的长幼有别的家庭关系。"合理的长幼有别"与封建家长制、一言堂是不同的。所谓"合理",是指全体家庭成员(包括子女)之间首先是民主平等的,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尤其是在处理孩子自己的事情时,一定要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尽可能按他们合理的意愿办事。同时,家庭又是一个整体,不能各自为政,总要有人当家"长",来"领导"家庭,管理指导家庭全体成员的生活。父绠是家庭生活的供养者,而且他们有丰富的生产经验,自然应当成为家庭的核心和主事人。孩子(尤其是未年人)应当在父母的指导帮助下生活、学习。
现在,不少的家庭中,孩子是"小太阳",家长却变成围着孩子转的月亮、侍从,这就为孩子形成以我为中心的小霸王性格提供了土壤,更谈不上培养孝敬父母的好习惯了。因此,我们要让孩子明白自己与父母的关系,知道父母是长者、是家庭生活的主事人,而不能颠倒主次,任孩子在家庭里逞强胡闹。
第二,要让孩子了解父母为他和家庭所付出的辛苦。现在不少孩子不知道父母工作情况,不知道父母的钱是怎样得来的,只知道向父母要钱买这买那,认为父母给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经地义的。这样的孩子怎么会从心底里孝敬父母呢?为此,父母应当有意识地经常地把自己在外工作和收入的情况告诉孩子,说得越具体越了,从而让孩子明白父母的钱得来不易。自然,孩子会逐渐珍惜自己的生活,也会从心底里产生对父母的感激和敬重。
第三,要从小事入手训练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行为习惯。教育子女孝敬父母的一般要求是:听从父母教导,关心父母健康,分担父母忧虎,参与家务劳动,不给父母添乱。要把这些要求变为孩子的实际行动,就应当从日常小事抓起。如关心家长健康方面:要求孩子每天要问候下班回家的父母亲;当父母劳累时,孩子应主动帮助或请父母休息一下;当父母外出时,孩子应提醒父母是否遗忘东西或注意天气变化;当父母有病时,孩子应主动照护,多说宽慰话,替他们接待客人等。
孩子应承担必须完成的家务劳动,哪怕是吃饭时摆筷子。根据孩子的年龄、能力、学习情况,合理分配,具体指导,耐心训练,热情鼓励。这样不但有利孩子养成家务劳动的习惯,也有利于孩子不断增强孝敬父母的观念:"父母养育了我,我应为他们多做事。"
第四,要以身作则,父母本人要做孝敬长辈的楷模。孩子对待父母的态度, 直接受父母对待长辈态度的影响。有一个故事是值得借鉴的。从前有一对中年夫妇对年迈的父母很不教顺,他们把老人撵到一间破旧的小屋里居住,每顿饭用小木碗送一些不好吃的东西给老人。一天,他们看到自己的儿子在雕刻一块木头,就问孩子刻的是什么,孩子说:"刻木碗,等你们年纪大时好用。"这时,这对中年夫妇猛然悟,把自己的父母请回正屋同自己一起居住,扔掉了那只小木碗,拿出家晨最好吃的东西给老人吃。小孩因此也转变了对他们的态度, 从此一家三代和睦生活。
可见,父母的榜样,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现在中年夫妻冷落自己父母的情况还是存在的。有些中年夫妻不仅不照顾自己的父母,反而千方百计"刮"老人们的财物,这给自己孩子的影响更不好了。因此,我们不得要管好自己的小家庭,还要时刻不忘照顾年迈的父母亲,决不能添了儿子就忘了老子。如果说平时因居住地较远,工作较忙不能和老人朝夕相处,那么在休假日要尽量抽时间带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帮老人做些家务,同老人共聚同乐,尽一份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如此日长时久,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也会逐步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猜你喜欢:
1. 父母如何教育孩子
2. 孩子在家父母如何教育孩子
3. 父母在家里应该如何教育孩子
4. 怎么教育孩子感恩父母的方法
5. 好的父母是怎么教育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