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重阳节起源于先秦之前,为什么到了西汉才逐渐重视起来
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❷ 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
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相传重阳为元帝得道之辰。关于重阳习俗活动的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吕氏春秋·季秋纪》:“(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九月农作物秋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远古时期,重阳节作为一种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的宴会发展来的。拜神祭祖及求长寿、饮宴等,构成了重阳节的基本内容。
重阳节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古时南北各地风俗各异,先秦时期,各地习俗尚未融合流传,重阳节习俗活动鲜见于文字记载。现存有关重阳节俗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吕氏春秋》之《季秋纪》,有载古人在九月丰收祭飨天帝、祭祖的活动。“重阳节”之名称记载,始见于三国时代;至魏晋时,节日气氛渐浓,出现了赏菊、饮酒习俗的文字记载,倍受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列为国家认定的节日。重阳节在历史延续过程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随着时代的发展,重阳节的文化内涵不断延展丰富。
重阳习俗普及于汉代,汉代是我国南北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融合时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节俗融合传播。汉代作品《西京杂记》中收录了古时重阳节求寿之俗。《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这是在文字资料上关于重阳节求寿之俗的最早记录。据说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另有说,在战国时代,重阳在一些地方已受到人们重视,但只是在王宫中进行的活动。
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曾这样描述当时的重阳节:“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在魏晋时,节日气氛渐浓,倍受文人墨客吟咏。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魏晋时期有了赏菊、饮酒的习俗。南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宴。
❸ 重阳节这个节日的起源是什么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所以说很多的人也都觉得一些特殊的节日也是值得纪念的。大家也都觉得重阳节这个节日比较特殊,而且重阳节也是在农历的9月9日。有很多人也把重阳节称之为9月9,因为重阳节也是需要登高。大家也都觉得重阳节是非常好的,这也有一定的意义。而且大家在重阳节当天也需要佩戴茱萸,饮菊花酒,以求长寿的习俗。所以说重阳节这个节日还是很好的,这也让大家感觉到格外的重视。
大家在重阳节当天也是会登高,赏菊花,喝菊花酒。还有很多人也会选择吃重阳糕,这样也是能够保佑家里的人事事平安。所以说大家也都觉得重阳节是比较好的节日,再加上九月九也是逢凶之日,这一天也可以将茱萸带在身上辟邪。
❹ 重阳节的来历是什么有什么寓意吗
重阳节的来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一首王维的唐诗把你带回小学时代,有没有一种重温年代的感觉啊!重阳节是指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关于重阳节的来源,还有这样一种说法,当初戚夫人被吕后做成人彘害死之后,戚夫人,身边的侍女也一并受到了牵连而被赶出了皇宫。被赶出皇宫之后,这位侍女延续了当初在宫中的重阳节。后世人便纷纷效仿,由一传百,以至于后来形成了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❺ 重阳节的起源。
重阳节的起源主要有三个不同的说法,一是来源于《易经》中九之阳数相重,二是来源于古代丰收祭天的活动,三是来源于古代的祭祀火星仪式。
《易经》中九之阳数相重
在《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又为“极数”,指天之高为“九重”。九月初九,日与月皆逢九,是双九,故曰“重九”,同时又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谓之“重阳”,所以这一天为重阳日。在中国古代人的观念里,双九代表着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因此古人都十分重视重阳节,每年在重阳节的时候都要举办隆重的宴会。
丰收祭天
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在当时已有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远古时期,重阳节作为一种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在西汉时,人们就有在九月九日插茱萸、喝菊花酒的习俗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有了重阳节求寿的习俗,同时还要举办大型的宴会。
古代的祭祀火星仪式
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江南部分地区有重阳祭灶的习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见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丝马迹。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早已经没有祭火的习俗了,但是人们对九月因阳气的衰减而引起的自然物候变化仍然有着特殊的感受,因此重阳节登高避祸的习俗就一直存在了。
重阳节在我国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每年重阳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很热闹,人们会有登高,赏菊、插茱萸、喝菊花酒等一些习俗。除此之外,现在的重阳节也是许多年轻人尊老爱老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