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些地区人去世了,家属为何要“披麻戴孝”
披麻戴孝如今应该是个家喻户晓的成语了,它代表着中国一种传统风俗文化,是自周朝就流传下来的礼仪。
不过到了如今,我们会发现有很多的丧服不是披麻戴孝,不是穿麻布衣或是戴白色服饰,而是黑色,这应该是受西方文化的影响的了。
在西方文化里,黑色才是表示丧,他们的白色与我们相反,是指代喜庆之意,这也是为何西式丧礼追丧者会穿成一身黑,西式婚礼新娘会穿白色婚纱。
㈡ 老人去逝后子女如何戴孝
在现代社会这样的讲究都已经不是很严格了,不过一般家里直系亲属去世会守孝三年,三年内过年不能见红,也就是不能贴对联什么的。
若老人是高寿去世死的安详的话,在古代讲算是家中幸事,意思是老人走的没有痛苦,算是安度晚年了。下面是守孝的来历:
(一)孝子要怎么样守孝
儒林学案(1)——宰我论礼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④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论:宰我认为,守丧三年是礼的要求,但是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礼是不断变化的。三年守丧礼已经实行了很长时间,现在到了改变的时候了。
孔子认为,守丧三年并不是礼的要求,而是个人之仁心的要求。君子在父母去世的时候,心情是悲痛的,而吃美味的食物,穿华丽的衣服追求的是快乐,这与悲痛的心情相矛盾,因此在守丧期间追求快乐,心不会安,而只有痛哭悲伤,内心才会安宁,才能满足幸福。
宰我回应孔子说他自己在父母去世的时候,吃美味的食物,穿华丽的衣服内心很安宁,很满足。也就是说,二人对仁心的理解及体会不一样。这样两个也就没有办法交流,因为基本假设不一样。
按照孔子的说法,父母去世,君子的心情是悲痛的,追求享受君子内心会不安。宰我认为“安”,孔子也没有办法,只好说,如果你安,你就去做。言外之意是,孔子不会安,只能行三年之丧礼。
宰我以言行为贤,在这里被孔子判为不仁。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宰我拥有另外一种美德,那就是“诚”,这也就是他之所以为贤的原因。
礼之所以能实行,是因为礼本于人心,本于仁。礼之所以有变动,是因为仁有了变动,在宰我那里,仁礼依然是相互呼应的,故无伪。因此,一年之丧亦为礼。
守孝三年,要守灵堂,不贴对联,不去给别人拜年.不放鞭炮,烧一期时烧金山银山,三期金斗银斗,五期女儿买的五朵花,七期烧船和靠岸树. 百天提前烧纸,头年晚几个烧.
㈢ 父母去世了,子女为什么要披麻戴孝
据说“披麻戴孝”这个习俗还是我们的大圣人孔子创造的。据传孔子是一位大孝子,他母亲有一天突然得了急病去世。孔子的邻居便来通知这个消息。孔子听到母亲逝去的噩耗痛苦不已甚至昏倒过去。
待他醒来赶忙抓过一块麻布披在头上,随手抓了件白衣披在身上,又拿了一节麻绳绑在腰间,然后急忙跑回家。看到去世的母亲,孔子撕心裂肺的大哭了好几天。
到了出丧的日子,孔子已经哭得筋疲力尽,为了为母亲送葬,孔子强忍着疲惫拿来一根木棍当拐杖跟随亲戚去送葬。送葬的路上孔子一想到要与母亲天人永隔,又悲从中来大声的哭起来。
就像如今的名人,不经意的装扮就能引领潮流,孔子也一样。大家都觉得孔子送葬的装扮很特别,觉得肯定有什么意义。于是年轻人就问周围的老人,老人怕丢面子,就解释说,麻布和白衣表示纯净无暇的意思,披麻布穿白衣就表示孝子对亲人纯净无暇的孝顺之意,而拿根拐杖代表孝子因亲人的离去而十分伤心,伤心到站不稳了。
由于孔子引领了这个潮流,以后的人们举办葬礼都会披麻戴孝以表示对亲人的哀思。
㈣ 生前不孝顺死后装孝顺的典故
这个典故是关于一个人在生前不孝顺,但在父亲去世后却装作非常孝顺的故事。据说,这个人在父亲还活着的时候,经常不尊重他,甚至对他不屑一顾。然而,当父亲去世后,他却开始装作非常孝顺,每天早晚都会去祭拜他的父亲,祥腔还会在家里摆上香烛和祭品。他的邻居们都非常惊讶,因为他平时并不是这样的人。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孝顺不是一种表面的行为,而是一种内心的感受。如果一个人在生前不孝顺,那么在死后再装孝顺也是没有意义的。孝顺应该是一种日常的行为,而不是一种假装的表现。我们应该尊重我们的父母,关心他们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而不是只在他们去世后才表现出来。
总之,这个典故告诉我们要真正地孝顺我们的父母,而不是只在他们去世后才表现出来。我们应该尊重他们,关心他们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而者漏不是只谨嫌衫在他们需要我们的时候才表现出来。
㈤ 生前不孝顺死后装孝顺的语录
生前不孝顺死后装孝顺的语录,古话说,生前不孝,死了干叫,要生前对他们好,叫好穿好,死了不哭都叫孝子,爸爸妈妈在生一定要对他们好孝顺父母才叫是孝顺的孩子。
㈥ 为啥在亲人去世后要披麻戴孝
我们都知道,在我国的传统礼仪当中,如果有人在去世之后,他的亲人们是需要披麻戴孝的。披麻戴孝其实就是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丧服制度,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开始,人们就已经对于五服制度有了一个大概的框架,有了一定比较具体的规定。
在看到这里的时候,两个儿子也明白了母亲的用意。后来两个儿子对自己的母亲十分孝顺,只是一年之后,母亲去世,两个儿子就为母亲做了丧服,在母亲坟前守灵。而披麻戴孝就是由此传开。
㈦ 人去世了为何要“披麻戴孝”
在我国古代的丧葬文化中,披麻戴孝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形式,主要通过身穿麻衣头戴白布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哀悼。
父母对子女的付出是无偿的,同样子女尽孝也应该是无偿的,当父母逝去的时候,很多人内心都有无法抑制的悲痛,这与穿什么样的衣服并没有关系,但是这种形式化的东西却让人对于冥冥之中的天道心存敬畏。现在的传统道德正在面临着崩溃的境地,也有可能是和缺乏这些约定俗成的礼仪规范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