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可怜的小孩这么孝顺

可怜的小孩这么孝顺

发布时间:2023-05-15 00:38:07

『壹』 如何让孩子学会孝顺

百善孝为先,父母应该教会孩子孝顺,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了让孩子学会孝顺的方法,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要建立合理的长幼有别的家庭关系

“合理的长幼有别”与封建家长制、一言堂是不同的。所谓“合理”,是指全体家庭成员(包括子女)之间首先是民主平等的,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尤其是在处理孩子自己的事情时,一定要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尽可能按他们合理的意愿办事。同时,家庭又是一个整体,不能各自为政,总要有人当家长,来“领导”家庭,管理指导家庭全体成员的生活。父母是家庭生活的供养者,而且他们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自然应当成为家庭的核心和主事人。孩子(尤其是未成年人)应当在父母的指导帮助下生活、学习。现在,不少的家庭中,孩子是“小太阳”,家长却变成围着孩子转的月亮、侍从,这就为孩子形成以我为中心的小霸王性格提供了土壤,更谈不上培养孝敬父母的好习惯了。因此,我们要让孩子明白自己与父母的关系,知道父母是长者、是家庭生活的主事人,而不能颠倒主次,任孩子在家庭里逞强胡闹。

第二,要让孩子了解父母为他和家庭所付出的辛苦

现在不少孩子不知道父母工作情况,不知道父母的钱是怎样得来的,只知道向父母要钱买这买那,认为父母给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经地义的。这样的孩子怎么会从心底里孝敬父母呢?为此,父母应当有意识地经常把自己在外工作和收入的'情况告诉孩子,说得越具体越好,从而让孩子明白父母的钱得来不易。自然,孩子会逐渐珍惜自己的生活,也会从心底里产生对父母的感激和敬重。

第三,要从小事入手训练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行为习惯

教育子女孝敬父母的一般要求是:听从父母教导,关心父母健康,分担父母忧虑,参与家务劳动,不给父母添乱。要把这些要求变为孩子的实际行动,就应当从日常小事抓起。如关心家长健康方面:要求孩子每天要问候下班回家的父母亲;当父母劳累时,孩子应主动帮助或请父母休息一下;当父母外出时,孩子应提醒父母是否遗忘东西或注意天气变化;当父母有病时,孩子应主动照顾、多说宽慰话、替他们接待客人等。孩子应承担必须完成的家务劳动,哪怕是吃饭时摆筷子。根据孩子的年龄、能力、学习情况合理分配,具体指导,耐心训练,热情鼓励。这样不但有利于孩子养成家务劳动的习惯,也有利于孩子不断增强孝敬父母的观念:“父母养育了我,我应为他们多做事。”

第四,要以身作则,父母本人要做孝敬长辈的楷模

孩子对待父母的态度,直接受父母对待长辈态度的影响。有一个故事是值得借鉴的。从前有一对中年夫妇对年迈的父母很不孝顺,他们把老人撵到一间破旧的小屋里居住,每顿饭用小木碗送一些不好吃的东西给老人。一天,他们看到自己的儿子在雕刻一块木头,就问孩子刻的是什么,孩子说:“刻木碗,等你们年纪大时好用。”这对中年夫妇猛然醒悟,把自己的父母请回正屋同自己一起居住,扔掉了那只小木碗,拿出家里最好吃的东西给老人吃。小孩因此也转变了对他们的态度,从此一家三代和睦生活。可见,父母的榜样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现在中年夫妻冷落自己父母的情况还是存在的。有些中年夫妻不仅不照顾自己的父母,反而千方百计“刮”老人们的财物,这给自己孩子的影响更不好了。因此,我们不仅要管好自己的小家庭,还要时刻不忘照顾年迈的父母,决不能添了儿子就忘了老子。如果说平时因居住地较远,工作较忙不能和老人朝夕相处,那么在休假日要尽量抽时间带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帮老人做些家务,同老人共聚同乐,尽一份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如此日长时久,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也会逐渐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贰』 怎么教育孩子孝顺

怎么教育孩子孝顺?孝顺是一种道德品质,是后天培养的。所谓【养不教,父之过】,想要拥有一个孝顺的孩子,就必须在家庭中,让孩子从小体会“爱”的教育和“孝”的熏陶。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怎么教育孩子孝顺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怎么教育孩子孝顺

第一,明确家庭关系。家庭中,应当营造一种长幼有序的环境,让孩子从小知晓长幼尊卑。比如等父母长辈都到齐才能吃饭;看电视先征求长辈的.意见等。

第二,坚持细节训练。孩子的道德标准和生活习惯几乎完全在家长的引导下建立。因此,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提出具体要求。比如,幼儿园和小学的孩子,可以要求他们“回家主动和父母问好”;中学生可以要求“父母生病时主动照顾”等。

第三,父母以身作则。孩子最善模仿,就像父母的一面“镜子”。须知,您今天给自己的父母倒一杯水,将来您的孩子就可能端一碗汤,送到您的床前。

当孩子对父母表现出不敬重的言行时,要给予适当的批评和惩罚,千万不要认为:孩子现在还小,还不懂道理,不必多计较他的言行过错,等他长大了,自然就知道孝敬老人了。这种认识肯定是错误的。

父母的责任是有限的,义务和付出也是有限的。教育孩子孝敬父母,就从要从引导孩子为父母做这些小事入手。

『叁』 孝顺的孩子都有哪些行为家长怎样做,才能培养出孝顺的孩子

孝顺的孩子尊敬长辈,听爸妈的话,懂得体谅爸妈的难处。会帮爸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要培养出孝顺的孩子,父母需要身体力行做孩子的榜样。给孩子正确的引导

『肆』 8妙招培养孩子孝敬父母

8妙招培养孩子孝敬父母

8妙招培养孩子孝敬父母,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如何让孩子懂得孝敬父母孩子孝敬父母的品德是教育出来的。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8妙招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相关内容。

8妙招培养孩子孝敬父母1

1、父母和孩子一起孝敬老人。

父母去看望自己的父母(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时,要带上孩子一同前往,让孩子亲眼看看父母是怎样孝敬父母的。

那种“只爱自己的妈妈,不爱丈夫的妈妈”的现象,在年轻妈妈中相当普遍。我可以明确地告诉这些妈妈,在婆婆面前,你不称呼“妈妈”,在婆婆背后,你称孩子的奶奶叫“老东西”,总有一天,你的儿媳也会称你为“老东西”。到那时,你的儿子肯定会觉得理所当然!

我的女儿在外地上高中,就在高考前夕,孩子的姥爷病逝,有人说,孩子离家比较远,又马上面临高考,就不让她回来吧。我们毅然决定让孩子回来参加她姥爷的发丧、火化、吊唁、追悼会、下葬等活动。我让她自始至终陪伴着她的妈妈,她一次又一次地看到妈妈哭得柔肠寸断、死去活来的情景,自己也一次又一次地潸然泪下,泣不成声,内心受到巨大的震撼。她感受到了人失去亲人时是怎样的痛断肝肠。我认为,这种亲情体验比她高考多考十分八分要重要得多。

2、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辛苦,要给孩子孝敬父母提供机会。

在现在的不少家庭中,爱只是父母对子女的单向倾斜,而不能实现爱的双向交流,那么这种爱就是畸形的爱。孩子只有把父母给他的爱转化为他对父母的爱,这种爱的种子才算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种人间大爱正是这样得以传承的。当年幼的孩子学会了关爱父母之后,才有可能在她长大以后去爱国爱民,去尊老爱幼,去爱天下苍生。

在一个双休日,李先生骑自行车带孩子去公园。看完各种动物表演,孩子李雷十分兴奋。回家的路上行人稀少。他对爸爸说:“爸爸,让我带你一段怎么样?”李先生说:“你没有带过人,能行吗?”李雷说:“让我试试吧。”爸爸也就同意了。

于是,爸爸坐在车架上,李雷双手紧握车把,用力蹬动脚踏,车轮滚滚向前。可孩子毕竟还小,骑了七八百米之后,就有些体力不支了,额头上也渗出了汗珠。最后他喘着气停了下来,好奇地问爸爸:“爸爸,你每天骑车带我上学也这么费力吗?”爸爸说:“我虽然力气大些,不过每送你一次,我也挺累的,尤其是前边那个上坡更费力气。”

到了星期一,李先生照常骑着自行车送儿子上学。骑到上坡时,坐在后边的李雷忽然跳了下来,用手推着车。爸爸非常欣慰。

3、要求孩子为老人做事时应理直气壮。

当家长生病或身体不舒服时,要理直气壮地要求孩子做他应该做的事情,如端水送药或陪同就医,不要怕耽误他学习时间。

教育孩子孝敬父母,就从要从引导孩子为父母做这些小事入手。当孩子对父母表现出不敬重的言行时,要给予适当的批评和惩罚,千万不要认为:孩子现在还小,还不懂道理,不必多计较他的言行过错,等他长大了,自然就知道孝敬老人了。这种认识肯定是错误的。

4、让孩子给爸爸妈妈过生日。

让孩子记住爸爸妈妈的生日,对于初中以上的孩子,完全可以让孩子主持给爸爸妈妈过生日。家长不要只给孩子过生日,不给自己过生日,这对孩子并不好。

5、从日常生活小事上对孩子提出要求。

如外出时和父母道别,回家和父母打招呼;用餐时先让父母入座,替父母盛好饭菜;和父母说话应恭恭敬敬,不能出言不逊。当父母不能满足孩子提出的要求时,告诉孩子不能发脾气,要体谅、理解父母的难处。孩子如果发脾气或死磨硬缠,家长要始终坚持原则。家长千万不要起初不答应孩子要求,孩子发脾气了,家长让步了;孩子死磨硬缠了,家长让步了。这等于鼓励了孩子不断提出不合理要求。

6、让孩子体验到父母的辛苦。

你不妨把你的日常工作向孩子说一下,或带孩子去上一两次班,让他知道你上班走什么路线,每天都做些什么事情,你的'工作中有哪些困难;你还可以告诉孩子下一个月、下一年家里都需要买什么东西,需要花多少钱。

总之是让孩子看到、体验到父母的难处,而不是只让他听父母说“我很辛苦”。

7、耳鬓厮磨中建立亲情。

在孩子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家长要要求孩子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亲情培养,很多时候就是一些容易被我们忽略的细节。从这方面说,我不赞成孩子从上幼儿园或上小学起就到离家较远的外地去上寄宿制学校,因为这不利于亲情培养。亲情,就是在一天到晚的耳鬓厮磨中建立起来的。

8、用亲情故事启发孩子孝敬父母的意识。

家长一定要定期抽出点时间和孩子谈心聊天,要把自己的难处和家里的难处有选择地告诉孩子。通过谈话,可以让孩子体验亲情,启发孩子孝敬父母的意识。

有这样一个故事:女儿和妈妈吵架了,一气之下,女儿转身向外跑去。她走了很长一段路程,看到前面有个面摊,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她摸遍身上的口袋,却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面摊的主人是一个很和蔼的老婆婆,老婆婆看到她站在那里,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

“可是,可是我忘了带钱。”

“没关系,我请你吃。”

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就掉下来了。

“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

我很感激您。我们不认识,而您对我这么好,可我妈妈,竟然常跟我吵架,还骂我。”

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孩子,你想想,我只不过煮了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给你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还给你衣服穿,你怎么就不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跟她吵架呢?”

女孩愣了。她匆匆吃完馄饨,开始往家走去,当走到家门附近时,一眼就看见疲惫不堪的妈妈正在路口张望……妈妈看到她,脸上立即露出了笑容:“快回来吃饭吧,再不回来饭都凉了。”这时,女孩的眼泪又掉下来了。

8妙招培养孩子孝敬父母2

妙招一:父母以身作则。

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孩子最好的礼物。木木的爷爷90高龄了,家里人都把他当成老小孩,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爷爷早上爱到楼下的公园遛弯,和那儿的老人们一起喝茶聊天。妈妈便每天第一个起床,为爷爷准备他爱吃的早点和牛奶,让他一回来就能吃。要是爷爷回家晚了,就用热水温着。而爸爸,无论上班多么劳累,回家后都要与爷爷说会话,喝喝茶。

爸爸妈妈对爷爷这些温暖的照顾,木木都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平日里他对爷爷也特别照顾,总是逗爷爷笑,也很孝顺父母。木木也是爸爸妈妈的骄傲。孩子对孝心的理解一般都是从自己父母身上学来的。父母的孝心观念,很容易影响到孩子对孝心的理解。因此,我们要想培养一个有孝心的孩子,就要自己先做一个有孝心的人。

妙招二:让孩子有表达孝心的机会。

我们中国的父母就是太伟大了,竭尽所有把最好的给孩子。我们可以藏一点爱,让孩子有表达孝心的机会。我家门口有家鸡蛋灌饼特别好吃,且分量倍儿足。弟弟之前老吃不完剩下半个。我跟他说以后拿刀切半个,把另外的半个分给爸爸或者妈妈。我妈说:“我不饿,你吃吧。”不过他倒是很乖,每次都切半个而不是剩半个。如果孩子想要给你东西,就欣然地接受他的孝心吧。

孝心体现在一些细节上,父母平时不要忘记让孩子注意这些细节,要多给孩子一些表达孝心的机会。父母通过对孩子孝心细节的培养,让孩子渐渐地明白孝的真谛。

妙招三:鼓励孩子的孝心行为。

好多家长都会在孩子犯错的时候批评,很少在正确的时候表扬。其实这些是十分错误的行为。我们应该在孩子正确的情况下多表扬,让他增加这种正确行为,这样起到的作用会更好。在我弟弟小时候,我就给他讲孔融让梨的故事,有一次他和我妈去倒垃圾,她把一小袋垃圾给了我妈,把大袋垃圾留给了自己。还说自己是另一种孔融让梨。

我妈表扬了他,并给他买了他最爱吃的罐头。他的心里美滋滋的,后来就特别爱倒垃圾。当孩子表达自己的孝心时,一定要给孩子这个机会。并对他提出表扬,而且表扬一定要有及时性。这种表扬可以产生正强化作用,使孩子愿意去做这件事情。

妙招四:绝不溺爱孩子。

孩子们有时候写日记会写到父母的溺爱是一种负担,他们也并不希望父母溺爱自己。

如果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那你的孩子真的可能事事依赖父母,也很少会替你考虑。父母的溺爱是孩子温柔的毒药,会让孩子有许多富贵病。

在溺爱下长大的孩子,可能会形成一种观念:父母的爱是理所应当的。所以他们很少去感恩,更不要说去孝顺或者爱父母了。如果是这样的话,其实是孩子的悲哀,也是父母的悲哀。

妙招五:让孩子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

说到换位思考,其实可以让他亲自感受。舅舅开大卡车送货,一走就是好几天。姥爷常常告诉小表弟舅舅多么多么累,让他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过他好像只学那么一阵子,一会就不行了。

有一次,舅舅出去带着他。他看着舅舅没日没夜地开车,一天就吃一顿饭,腰疼还坚持握着方向盘,一个人装车,一个人卸货……他好像一下子明白了舅舅不容易,回家后不用别人说,自己就认认真真写作业了。

『伍』 为什么穷人家的孩子还那么孝顺

教育的问题吧,孩子从小知道感恩,知道生活不易,也更珍惜现在的日子,感谢父母在贫困时期仍让自己好好地学习生活。

『陆』 怎样教育孩子孝顺

导语:自古以来,百善孝为先。孝是孩子们该尽的责任、义务,而并非随心所欲。可是现在的你想过吗?你们的父母整日为了你而奔波打拼,而工作回来后又要为你做饭洗衣服……他们不知道累吗?然而你又应如何行动来回报呢?怎样教育孩子孝顺呢?下面由我为您整理出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一】如何让孩子懂得孝敬父母

1、父母和孩子一起孝敬老人。

父母去看望自己的父母(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时,要带上孩子一同前往,让孩子亲眼看看父母是怎样孝敬父母的。那种“只爱自己的妈妈,不爱丈夫的妈妈”的现象,在年轻妈妈中相当普遍。我可以明确地告诉这些妈妈,在婆婆面前,你不称呼“妈妈”,在婆婆背后,你称孩子的奶奶叫“老东西”,总有一天,你的儿媳也会称你为“老东西”。到那时,你的儿子肯定会觉得理所当然。

2、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辛苦,要给孩子孝敬父母提供机会。

在现在的不少家庭中,爱只是父母对子女的单向倾斜,而不能实现爱的双向交流,那么这种爱就是畸形的爱。孩子只有把父母给他的爱转化为他对父母的爱,这种爱的种子才算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种人间大爱正是这样得以传承的。当年幼的孩子学会了关爱父母之后,才有可能在她长大以后去爱国爱民,去尊老爱幼。

3、要求孩子为老人做事时应理直气壮。

当家长生病或身体不舒服时,要理直气壮地要求孩子做他应该做的事情,如端水送药或陪同就医,不要怕耽误他学习时间。教育孩子孝敬父母,就要从引导孩子为父母做这些小事入手。当孩子对父母表现出不敬重的言行时,要给予适当的批评和惩罚,千万不要认为:孩子现在还小,还不懂道理,不必多计较他的言行过错,等他长大了,自然就知道孝敬老人了。这种认识肯定是错误的。

4、让孩子给爸爸妈妈过生日。

让孩子记住爸爸妈妈的生日,对于初中以上的孩子,完全可以让孩子主持给爸爸妈妈过生日。家长不要只给孩子过生日,不给自己过生日,这对孩子并不好。

5、从日常生活小事上对孩子提出要求。

如外出时和父母道别,回家和父母打招呼;用餐时先让父母入座,替父母盛好饭菜;和父母说话应恭恭敬敬,不能出言不逊。当父母不能满足孩子提出的要求时,告诉孩子不能发脾气,要体谅、理解父母的难处。家长千万不要起初不答应孩子要求,孩子发脾气了,家长让步了,这等于鼓励了孩子不断提出不合理要求。

6、让孩子体验到父母的辛苦。

你不妨把你的日常工作向孩子说一下,或带孩子去上一两次班,让他知道你每天都做些什么事情,你的工作中有哪些困难。总之是让孩子看到、体验到父母的难处让他听父母说“我很辛苦”。

【二】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

一、首先感恩教育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1、改革教育成绩的评价体系

一是要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不但重视学生的学习,更要重视对他们的思想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采取“宽进严出”等办法,努力弱化智育对德育的冲击;二是改革对教师的评价体系,把教师的品德和推行德育的业绩纳入考核体系,作为重要指标进行评价;三是通过大力开展学生对自已的家长、教师、社区等进行感恩活动,并作为学生升学、当兵、就业的重要考核标准。

2、德育工作的目标中应明确感恩教育的核心价值

德育内容的确定:一个是德育课程的设置,必须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另一个是扩展德育的学科范围,不只一个科目、一个教师讲德育,所有科任老师都要围绕德育这个中心开展教学。

二、感恩教育需要我们教师有意识地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从活动中体验感恩

首先,感恩教育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去做。如果我们只知道奉献,而不知道把自己的劳动和付出呈现给孩子从而教育孩子,孩子也就无从感受到社会和人们对他的恩爱。也许很多家长与老师已习惯了付出,不希望得到回报与感恩,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这样做可能会误导孩子,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是道德教育中的不完善之处。因为知道别人的恩情并知道感恩的人,才能收获更多的人生幸福。

其次,感恩教育应以活动为载体,让小学生从活动中体验感恩,并回归现实生活,从点滴做起,在生活中实践感恩。它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情理交融,感人心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使其知、情、意、行在情理交融中实现自我完善,最终回报生活。

三、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去感恩

学生往往在学校说得好听,而在实际行动中做不到,容易从自我出发,往往忽视了他人。作为教师和学生的家长不仅仅教育孩子持守经律条文,最重要的是让他(她)们学会实践,学以致用。

1、通过亲身体验感恩自己的父母

为了让学生能体会到做父母的艰辛,我让学生回家当一天父母。鼓励学生亲自去体验一下自己父母生活的甜、酸、苦、辣,结果我从和学生的谈话以及他们的作文中发现他们已从内心深处碰撞出“感恩”的火花,激发出“感恩”的真实情感。

①冬天洗衣、洗菜等洗理活动。“寒风呼呼地刮着,当我的'手浸入0℃以下冰冷的水中时,犹如刀绞一般,冻得直痛心头,实在难熬。”伟康说,“难怪妈妈一到冬天,满手都是冻疮。有时口子裂开还流血…”

②夏天帮父母干农活。“今天好热,大概有三四十摄氏度吧,这样的天气,作为农民出生的爸爸、爷爷还要下田插秧、除草、施肥、防虫治病。午餐后,我也赤着脚跟着他们一起去插秧。一踏进滚烫的水田时,我的脚马上缩了回来,差点被烫伤了,连活也不干了!我看到爸爸和爷爷额头的汗珠像黄豆似的不停地落下来……直到今天我才真正体会到了父母干农活的辛苦。”

这些亲身体验的活动,学生们从真实的感知,深深体会到父母的伟大与艰辛,从而将“感恩”内化为心灵深处的情感,并且从内心深处迸发出孝敬父母的情怀与欲望!

2、“感恩”迁移到尊师爱生上。

开展一帮一活动:在班级里我让学习较好的学生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但学习成绩提高了,而且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更和睦了。师生为贫困学生捐款:我先在班里开展捐款活动,同学们为家境贫寒的学生买学习用品,还为他们排忧解难,使他们能在校安心读书。又开展了野外“感恩”活动,学生自带餐具、自购菜肴,自己搭灶,亲手烧饭做菜,为教师献上一顿丰盛的野外午餐,教师们吃在嘴里,美在心里。

3、“感恩”迁移到爱班爱校上。

在班里我让学生组织了“护绿”小队,“清洁”小队,“维护秩序”支援队,助学“解困”救急队……每天都有学生活跃在校园各个执勤岗位上,礼貌示范,文明督查,卫生保洁。一段时间下来,学生集体荣誉感增强了,学习也更自觉了。

4、“感恩”迁移到爱社会上。

开展“争当优秀队员”的文明新风活动,少先队员的身影活跃在社区里、敬老院、幼儿园等地,他们为孤寡老人送温暖,为小朋友带去快乐;课余时间往返于街道,扫地、清除非法广告纸,扶老携动,礼貌示范。开展“争做环保的小卫士”、“绿色购物”等环境保护的活动……通过开展这些活动,望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社会、为社会尽义务的情怀。

『柒』 怎么能教育出孝顺的孩子

怎么能教育出孝顺的孩子?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百德孝为先,讲的就是作为一个人,首先要孝敬老人,孝顺老人。

孝顺的孩子,不是单靠说教能够教育出来。而是要靠你给孩子做出的榜样,从小带领孩子参加孝顺老人的实践活动。在孩子的内心处打上深深的烙印,成为孩子的行为道德规范。

要培养孝顺的孩子,还要让孩子感受生活的艰难。该孩子自己做的事让孩子自己做。吃的苦让孩子去品尝一下苦难的滋味。从小要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做一些生活自理的事项。只有孩子自己体会到了为人处事的艰难,才能更深刻的感悟到做父母的不易。

其三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在抚养自己长大成人的过程中,付出的艰辛。让孩子了解婴幼时期父母为自己的奉献。学生时代为自己做出的牺牲。成人以后,为自己成家立业付出的心血。甚至自己有了孩子以后,父母对子孙的关爱和付出的辛劳。

其四要培养孩子有一颗感恩的心。要为父母做出孝顺的行动。生活上要赡养老人,关照老人。精神上要让老人得到慰藉。在一些生活具体事项中,只要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要顺从老人。孝更多的是赡养,顺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关心,尊重和感恩。

培养孝顺的孩子,要从娃娃抓起。在6岁以前的教育是最容易见效的。有很多事例说明,如果错失了这个阶段的教育黄金期。孩子不仅不孝顺父母,甚至于加害父母,这都是在孝道教育上失败的案例。

孝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孝顺的孩子谁不爱,但是教育培养出孝顺的孩子不易。

首先,要从小进行教育。孩子就像小树苗一样,从栽植下去之日起,就得按时浇水,修理枝叉,不至于长歪。现代家庭都是独苗,孩子从小娇生惯养,怕磕怕碰,对长辈没有尊敬的意思,就像小祖宗。这和平时的教育分不开的,父母只重视灌输知识,而忽略了道德教育。所以对孩子要从小进行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教育,从一点一滴做起,持之以恒。

其次,父母要以身示范,起到表率作用。若父母对自己的老人不孝顺,孩子一定会跟着学。要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父母的言行对孩子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对老人的态度,孩子看在眼里,学在心里。作为家长一定要对自己老人尽到孝心,父母养我们从小到大不容易,孝敬老人是应该的。

最后,学校开展孝敬长辈活动。孝顺也要从尊敬长辈做起,学校的平台要比家庭平台丰富的多,班主任一定要充分利用好,对学生进行孝道教育,比如关于孝顺的主题班队会,征文比赛,文艺节目等等。

我认为孝顺不是教育出来的,而应该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从生活中、从阅历中、从课本、从家长的为人处事中,潜移默化的形成。孩子会慢慢领悟家长的不容易,也会从父母的对待爷爷奶奶,对待外公外婆的方式中,感悟孝顺。

换言之,如果我们大人从小对自己的父母孝顺,那么孩子也模仿大人的行为,当我们老人,孩子也会像我们孝敬爸妈一样,孝顺我们。

家长并不是天天把孝顺挂在嘴巴,孩子就孝顺了。而要是要以身作则,听父母话,多陪伴老人,给自己的爸妈洗脚,承担起赡养老人的职责。这样,孩子才会以你为榜样,孝敬你!


从小我们就听过这样一句话“百善孝为先”。家长们教育孩子长大了一定要孝顺家里的长辈,一个孩子因为孝顺这项美德,也会被长辈们夸奖。

孝顺并不是孩子天生就能明白,就能去做的行为。教育孩子要孝顺没错,但是一定要选对方法,不要光靠讲道理。那么怎么让孩子学会孝顺才是正确的呢?

1. 家长通过言传身教教育

都说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的成长环境是父母造就的,年纪还小的孩子在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人就是爸爸妈妈,孩子也会学习爸爸妈妈的一举一动。

父母应该以身作则,以自身为榜样,让孩子看到自己的父母去孝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才能达到更好的教育目的。

2. 家长通过讲故事、观看影片教育

很多的孝敬父母的故事都是我们从书上看来的,比如“卧冰求鲤”、“彩衣娱亲”还有“黄香温席”等等。一些教育片段也可以用来教育孩子孝顺,比如曾经很火的“妈妈洗脚”。

家长小时候能从这些故事中学习,并且变的孝顺,那么给孩子讲这些故事,孩子也会懂得如何去孝敬父母,关爱老人。

3. 家长通过适当的奖励教育

当孩子做出了一些孝顺的举动,家长应该马上夸奖并给予奖励。奖励可以是孩子喜欢的玩具,或者是拥抱亲吻等,目的是让孩子了解自己的举动是正确的。

孩子得到奖励,下次还会去这样做,慢慢养成习惯,孝顺就变成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4. 家长通过适当的惩罚教育

当孩子作出对长辈不礼貌的举动,家长应该马上制止并给孩子小小的惩罚。比如孩子比较活泼,就让他安静的罚站一会。

等孩子冷静下来就告诉孩子,你这样做是不对的,不应该对长辈不礼貌,这样孩子才会明白道理,对待长辈应该尊重并且有礼。

5. 家长通过公开收支教育

把孩子当成家里的一员,平等的对待他。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赚钱养家的辛苦,并且让孩子了解养一个孩子要付出的精力和金钱。

但是这里有需要注意的一点,教育孩子赚钱辛苦但是要以平和轻松的口吻叙述,不要带有抱怨。

许多家长带有抱怨的对孩子说自己的辛苦不易,孩子就为认为自己是多余的,时间长了就会变的不自信、做事畏手畏脚起来,所以这里要注意态度。

家长教育孩子孝顺没有错,首先是自己先做到孝顺长辈。教育本身就是一件长久且复杂的事情,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做到有耐心、以身作则,这样才能把孩子教育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怎么能教育出孝顺的孩子?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但有些遗憾的是,我的回答可能不是你想要的答案。

因为我压根就没想着让我的孩子对我“孝顺”。

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如下:

一、 父母与子女是平等的

作为父母的,将子女带到这个世界上,就有义务将子女养大成人。 孩子出生的一刹那,最快乐的一定是父母,这快乐是谁给的?是孩子给的!

可怜天下父母心,所有为人父母的人都晓得,养孩子不易,倾注了多少心血只有自已知道,对子女的付出是一种多么快乐的事情。是孩子,给了父母释放爱心的机会。 善良的人都有一种感觉:付出爱心的快乐远远大于得到的快乐。


二、“你不孝顺父母,你的孩子将来也不孝顺你”。——这种教育是错误的!

这是赤裸裸地将感情商业化,且有威胁的意味。

我孝顺父母,不仅是我的义务,更重要的是父母对我有恩。而且自私地讲,孝顺我的父母,我可以从中获得快乐。我为什么不孝顺呢?

话说回来,如果我孝顺父母是为了换取我的子女对我的孝顺,那这里面还是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的,有谁敢确定地讲,你孝顺你的父母,那么你的子女一定会孝顺你?

如果这个回答是肯定的,那么,在一个宗族中,只要有一个孝顺的,那么一定可以推出,上下几十代都是孝顺的。可能么?

三、 我只教育我的子女,让子女爱身边的人,爱这个世界。

《弟子规》有讲道:“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前

半句“亲爱我,孝何难”很容易理解,但后半句“亲憎我,孝方贤”就显得很扯淡了:父母可以很憎恶孩子,孩子仍以孝示贤。

这是有悖于人性。因为现实中我见过多个这样的例子。我就想问一下句,父母憎恶孩子的行为算什么行为?还要求孩子“孝方贤”?有平等的意识吗? 没有平等就不有文明, 你养孩子难到是在是蓄奴?


三、“养儿防老”有错吗?没错!

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人生历程,谁也绕不过去的。

含辛茹苦将孩子拉扯大,无欲无求,就为了老有所依,不该将孩子孝顺吗?应该的。但凡对孩子好的父母,孩子一般都对父母好,这是大概率事件。经常对子女说“我是为了你好”的父母,你确定不是为了自已?

我们也许见过,对孩子娇生惯养,就差没将生命给孩子了,但最终孩子非常不孝,是何因?也许,你对子女所有的爱归根结蒂还是为了你自已。 表象可以用眼睛看,但内心的想法只能用心去感受。


四、“孝顺”的边界很模糊。

什么是对父母的孝?

让父母吃饱穿暖?让父母快快乐乐?让父母 旅游 休闲? 但没有心与心交流的“孝”是没有灵魂的,但心与心怎么交流?至少要两个同样用心的人,缺一便是残缺的。

所以,“孝顺”难吗?易吗?自在人心。

五、 或许,“爱”的教育比“孝”的教育更有意义。

最后,祝愿天下所有老人快乐度晚年,希望天下所有子女有一颗爱父母的心。所有的人都成为一个有爱的人,让世界更美。

你好,我是燕子伊人,孩子孝不孝顺,这跟他的生长环境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做父母平时对待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不孝顺。就不要期待孩子以后会有多孝顺!正所谓言传身教,父母光知道说要孝顺,但行动上却没有体现出孝顺,言行不一,在孩子心里难免会有一种想法,你们自己对老人都不顺,凭什么就要我孝顺?

经常参加这样的一些活动,能让孩子的心灵得到洗礼,这样的环境更能让孩子体会孝的意义,明白孝的重要,更懂得感恩。

言传身教最重要!

前两去去朋友家里玩,发现他刚上一年级的儿子,突然懂事了许多——这个7岁的男孩,看到爸爸下班回来,很累的样子,立即从冰箱里拿出一瓶冷饮,递给爸爸,还说:“爸外面很热吧,你赶快喝瓶饮料吧!”

“咦,你家这孩子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懂事啊?”我说。

“哈哈,你不知道吧。我儿子就是变懂事了,因为这段时间我们经常带他去看望爷爷奶奶,还有外公外婆,于是他也跟我们学会体贴人了。”

“哦,明白了。你这叫以身作则培养孝顺孩子啊!”我说。


“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不养儿不知道父母恩。”作为年轻的父母,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才大后能孝顺我们,体贴我们,那么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先体谅自己父母的对自己的辛苦付出,然后尊重他们、孝顺他们,才能换来孩子对自己的孝顺与尊重。虽然父母不要求我们回报,但孝顺双亲却是我们做人的良知。可是现在 社会 ,涌现出的“啃老族”,却越来越多,让很多老人欲哭无泪,一辈子辛辛苦苦,到老了孩子还知道感恩。其实,发生这种“啃老“情况,多与小时候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有关。


有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表现怎样全在家长的教育。想让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父母还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平时多做出一些感恩的行为给孩子看。比如,经常孝顺父母、尊敬长辈,有好吃的要先给老人吃,如果老人不在身边要经常打电话,有时间就常去探望,逢年过节多给老人送礼物等。父母对上一辈的孝顺行为,就是孩子心中的一盏明灯,会引导着孩子也去孝顺自己的父母。只要做好这5点,不怕孩子不孝顺:


1、从小让孩子分担家务

家是我们和父母共同的,爱护它、美化它也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所以,做家务是我们应尽的义务,这种责任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虽然平时父母总是不让我们做那些又脏又累的家务活,因为他们对我们总是非常的疼惜和爱护,但是只要我们力所能及就应该孝顺父母,尽量替他们分担一些家务,减轻父母的负担,这样才是父母的好孩子。


2、加强孩子道德行为

当孩子意识的良好的道德行为会得到成人的称赞时,他往往会积极的履行这种行为,做做出更多有道德的事迹。所以,当孩子做好事时,爸爸要及时的称赞,以提升孩子的道德水准,比如,你能把好吃的给爸爸吃,真是个孝顺的孩子。”如此,孩子往往会更乐意表现这种行为。


3、培养感恩之心

一个人心存感恩之心,才能心中有爱,才能照顾他人,关心 社会 ,关爱国家。所以,那些有感恩之心的孩子才能心中有爱,才能知恩图报,才能孝顺父母,尊重他人。也只有懂得感恩的孩子,才能与人为善、才能乐于助人,才能形成 健康 的人格,才能活得更 健康 更快乐。


4、不要溺爱

溺爱的孩子往往没有感恩之心,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的人生将会孤独而寂寞的。因为他不知道孝顺父母,不知道尊敬老人,不知道关心朋友,更不知道感恩于 社会 ,报效于祖国。试想一个连亲爱的父母也不知道关爱的人,他还会关心什么呢?


5、大人以身作则

作为家长,平时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爸爸妈妈既要各自承担家庭的责任和义务,又要共同分享家庭的利益。平时,自己要孝顺父母和长辈,关爱家里每个人的需求。而不要把孝敬老人,变成了孝敬孩子。要知道,感恩的心是一种美好的心理能力,它不仅让孩子懂得回报,也让孩子在感激他人的时候获得了自我幸福感的提升。

一句话,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就是最好的教育!再多的说教都没用,如果家长嘴上说孩子要孝顺,自己却对父母却是天壤之别,那恐怕是没任何用处,还会让孩子混乱:爸爸妈妈说的跟做的怎么不一样?

我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如果说教育的话,不如说以身作则,自己去给孩子做榜样,

因为就我来说,小时候我妈妈做的一些事,我现在都还记得,对姥姥姥爷怎么样?对爷爷奶奶怎么样?

长大了以后,孩子会有他自己的一个判断,

说教育孩子不如把自己的本分做好,自然而然就会影响孩子

『捌』 怎样形容小孩孝顺

1.孝敬父母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
2.您用心点亮了我的心,以爱培育了我的爱。有您,我感到了世界的温暖。
3.世上最崇高的名字,就是您──母亲。呼唤母亲就是呼唤新生;母亲就是未来世界的象征。
4.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
5.李立不但有一副酷似济公的外形,更重要的是他还像济公一样,整天乐悠悠地爱管闲事。
6.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7.大孝终身慕父母。唯孝顺父母能够解忧。
8.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让我们用行动传达孝的信息,让我们用行动将中华民族的这种美德传承下去;同学们,让我们用行动,为孝撑起一片新的蓝天,我们的孝心,绝不能被时代的潮流所冲走;我们的孝心,只能与时俱进,变得更加坚固!
9.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10.孝敬和判逆之间,介子推为母而死,选择光荣;李魁只身劈虎报母仇,选择德昭后世;香九龄为父暖被,王文以身喂蚊。孝敬能够帮忙你成就很多很多。做个有价值的,无愧生命无愧社会的真正的人,人们也会赠与你回报。
11.父母的爱是崇高的爱──只是给予,不求索取。不溯既往,不讨恩情。
12.心中怀着感恩,带着一颗感恩的心,时时刻刻感谢着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不需要惊天动地。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父母生日时献上一句祝福和一张卡片,在父母劳累后为他们揉揉肩,捶捶背。帮母亲洗碗,扫地,叠衣服。与父母多说说知心话,多交流,有事就要让父母知道,不要让他们担心。我们要用心去体会父母的艰辛和不易,为了我们他们多么辛苦。用心去倾听父母的烦恼,让父母减少点压力。心怀感恩,感谢父母养育之恩,心怀祝福,祝福父母,天天快乐,天天幸福。
13.孝心,也许是一双袜子,或是一双摆放整齐的拖鞋,或是一个吻,或是一个微笑,或许是一桌为父母烧的菜,或是下雨时及时来到的那把伞,甚至可以是一个温暖的拥抱,一个温馨的祝福。
14.妈妈知道了,非让我去喊翠莲婶把她家的免娃逮来喂奶不可,我说啥都不去,还是妈妈把翠莲妹家的兔娃逮来了。
15.母爱是世上无与伦比的伟大力量。这种爱凝聚成了我的勤奋毅力和意志,它永远闪耀在我青春的光芒之中。

阅读全文

与可怜的小孩这么孝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只要是孝顺父母的不要问我 浏览:390
本地养老保险迁入单位需要什么 浏览:201
为什么老人网上养老认证很难 浏览:468
2012年退休金怎么算 浏览:959
老人家把寿材卖了 浏览:317
韩剧孝顺 浏览:423
身外养老保险转入深圳 浏览:969
退休年龄女性最新规定2022 浏览:810
实验幼儿园体检去哪里 浏览:198
为敬老院老人理发范文 浏览:558
老年人胆固醇偏低怎么回事 浏览:459
王维和重阳节的资料 浏览:747
老人家老了会胡思乱想 浏览:705
带父母收假回去怎么发朋友圈 浏览:775
80岁水肿原因 浏览:809
养老护理独立转移是指什么 浏览:910
孝感公务员在哪里体检 浏览:175
春夏秋冬如何养生不生病 浏览:119
女儿给父母买房有哪些规定 浏览:178
重阳节九月九王维 浏览: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