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石庆孝顺吗

石庆孝顺吗

发布时间:2023-05-14 23:10:53

㈠ 汉武帝时期。那些人担任过丞相他们都是谁司马相如担任过丞相吗

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杰出的封建帝王之一。他兼雄才大略、远见卓识于一身
,尊崇儒家治国,变革政治、加强皇权,又重视发展农业与经济,而且开疆扩土、巩固
了汉王朝的统一。在他统治下,汉朝达到鼎盛时期,随后又出现了“昭宣中兴”的辉煌时代。
我就按时间顺序来介绍一下这十三位丞相。

一、建陵侯卫绾:以将兵与吴楚联军作战有功而封侯。景帝后元年始任丞相,也就
成为了汉武时期的第一任丞相。建元元年冬十月,也就是汉武帝刚即位,就下诏让丞相
、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进谏的贤者,由皇帝亲自考
试。这次共有百多人参加,其中董仲舒被当时的学者们都尊为师长。而后丞相卫绾上奏
道:“所推举的贤良中,有人研究申不害、商商鞅、韩非、苏秦、张仪的言论学说,扰
乱了国家的政务,请把他们罢免了。”武帝同意了。在这一年的六月,他因病被免去职
务。卫绾是个具有多方面才能的智者,精通儒学和文学。当初武帝被封为太子后,就是
他作为太子傅负责教授太子。可是由于他年事已高,无为而治,曾经在景帝生病期间使
得一些无辜的人怨死狱中,所以让武帝早就不满意了。等到他病了,武帝马上就批准他
还乡,给他撤职了。

二、魏其侯窦婴:孝文皇后窦氏从兄的儿子。当年作为大将军,破吴、楚,被封魏
其侯。曾为栗太子的太子傅,栗太子被废,他数次陈词也不能改变这个结果,于是辞官
,无人能说服他,后得梁人高遂一番话而重新效命与朝廷。在桃侯被免相后,窦太后几
次说窦婴可以做丞相,景帝则说:“魏其者,沾沾自喜耳,多易。”不用他为相,而用
了卫绾。到了卫绾病免,武帝便在听了籍福的话后任命窦婴为丞相。武帝好儒术,窦婴
也是,所以两人合作的初期是很愉快的。一起办了不少事情。

可惜,武帝的奶奶窦太后(文帝窦皇后)只喜好黄老学说,特别厌恶儒学,而窦婴
、田蚡、御史大夫赵绾、郎中令王臧等都推举儒术,而漠视黄老之道,所以窦太后很不
喜欢他们。建元二年,御史大夫赵绾因为上奏请皇帝不用对窦太后奏事而惹得太皇太后
大怒,于是赵绾、王臧被罢官治罪,先后自杀。窦婴和田蚡也分别被免除了丞相和太尉
的职务。窦婴上任还不到一年,却被自己的长辈给赶下来了。汉书曰:“魏其由此以侯
家居。”

窦婴自从得罪窦太后,就一直默默不得志,所以基本没什么人来拜见他,而都是去
拜武安侯,只有灌夫经常来看望他。太史公曰,“灌将军夫者,为人刚直使酒,不好面
谀。”越有权势的他越不正眼看,越是那些贫寒的贤士他越尊重。他又很有钱,“家累
数千万”。由于他失势后家里少有那些卿相来拜访,所以“及魏其侯失势,亦欲倚灌夫
引绳批根生平慕之後弃之者。灌夫亦倚魏其而通列侯宗室为名高。两人相为引重,其游
如父子然。相得驩甚,无厌,恨相知晚也。”

不得势的人总是很快遭遇祸事。一次,丞相武安侯田蚡答应灌夫翌日去窦婴家做客
,窦婴等人连夜打扫准备,可是到了灌夫去请的时候,田蚡却还在睡觉,说自己头一天
喝醉了,忘记了。等到到了宴席上,又很倨傲,很让灌夫不满。田蚡又希望能得到窦婴
在城南的土地,便派籍福去请求,窦婴曰:“老仆虽然已经被贬职了,将军虽然高贵,
难道就可以仗势抢夺我的土地吗?”灌夫听说了便大骂籍福。就这样他们被田蚡所深深
怨恨。

后来,田蚡娶燕王女为夫人,太后(景帝王皇后)下诏让群臣都去祝贺,在宴席上
,灌夫被田蚡、籍福诱导下言语行为不得当,获死罪。窦婴为救灌夫而与田蚡争论与朝
堂之上。武帝问御史大夫韩安国孰是孰非,韩安国却说两人都对。太后则在武帝面前绝
食,道:“现在我还活着,就已经有人借故欺负我弟弟。要是我百年之后,我弟弟岂不
成了他人案上的鱼肉了吗?而且皇帝难道能像石人那样长寿吗?”武帝请罪道,“都是
皇亲啊,所以我让他们当廷对论。我去让狱吏处理这件事情吧。”而韩安国则出了朝廷
便告诉田蚡道:“窦婴诋毁你,你该就势免冠解印绶然后告诉皇帝,窦婴说的都对,你
不配做丞相。这样皇帝一定认为是你谦让,不会让你离职的,而窦婴也会自己羞愧的自
杀。可今天他诋毁你,你便也贬低他,就像女人吵架一样,一点大体都没有。”

于是武帝派御史簿指责窦婴,窦婴情急下,想起当初景帝遗诏,曰“事有不便,以
便宜论上”。于是派人把遗诏送给皇帝。可是武帝一查,尚书上并没记载景帝崩时下过
这样的遗诏,认为是窦婴家臣印封的。就这样,在元光四年十二月,窦婴因为伪诏而被
斩首。

三、柏至侯许昌:是接任窦婴做了丞相的。许昌因为是窦太后所任命的,所以也事
事都听从太后的指示,没什么作为。到了建元六年,窦太后崩,丞相许昌、太尉庄青翟
因“坐丧事不办”,而被武帝免职。

四、武安侯田蚡:孝景后同母弟。当初做太尉被免职后,由于自己是太后(景帝皇
后)的弟弟,是皇帝的舅舅,所以,每天拜见他的官员比以往还多(昔日拜见窦婴的也
都转过来拜见他了)。等到许昌被免,他便顺利坐上丞相的位置。

做了丞相后,田蚡愈发骄横,建造的住宅比任何大臣的都好,家中金子、古玉、美
女、犬马、珍贵玩物都多的数不清。每次上朝奏事,他都坐着说大半天,皇帝也都听信
他的话,他推荐人做官,有的直接就做两千石的大官,权利快要比皇帝大了。武帝就问
他:“你任命完了吗?我也要任命官吏拉。”他又请求把考工官署的土地拨给他以扩建
住宅,武帝终于怒了,反问道:“你怎么不干脆要武库?”此后他才稍微收敛一些。

在迫害灌夫、窦婴之后,他便病了,躺在床上大声喊着“我认罪,我认罪!”。找
会巫术看鬼的人来看,见魏其侯窦婴、灌夫在他两旁站着,准备杀他。三月,田蚡便病
死了。

不过后来,淮南王刘安谋反败亡,武帝得知田蚡曾经接受过刘安的钱财,生气的说
道:“若武安侯还活着,我一定把他灭族。”(看来死的早还是有好处的)

田蚡还有一个极大的罪过。元光三年春,黄河改道。五月,再次决堤改道。沿途十
六个县泛滥成灾,百姓都流离失所。武帝虽然派人征发十万士兵堵住了缺口,可是堵好
后又被冲开。田蚡因为自己的食邑没有受灾的危险,便说:“长江黄河决堤都是天意,
不用耗费人力去堵塞,堵塞未必符合天意。”于是此后很长时间武帝都没有派人处理黄
河决口。直到二十年多后的元封二年,武帝才派人将决口处堵好,又疏通渠道使得黄河
重新回到了夏禹治水时的旧道,梁、楚之地才重新恢复安宁。此一罪,足够田蚡死个几
万次的了。

五、平棘侯薛泽:田蚡死后,武帝让韩安国暂时行丞相事,本打算接着就让安国做
丞相的,可是在这个时候安国却摔伤了脚,所以让薛泽拣了个便宜。

元朔五年冬十一月初五,蔡泽被免职,在职几年也没什么表现。不过有俗话说,没
消息就是好消息。同理,他没做什么事情,所以也没遭到大难。

六、平津侯公孙弘:武帝初即位时,举行的那次招贤良文学士他也参加了。当时弘
六十岁,以贤良被征为博士。出使匈奴,回来汇报,不合皇帝的心意,以为他没什么能
耐,他便称病辞职回家。元光五年,武帝又征贤良文学士,菑川国又把公孙弘推荐上来
。他感谢说,“已经尝试过了,皇上认为我不适合做官,把我罢免了。这次你们选别人
吧。”当地人还是推选他,武帝下诏书与诸儒,数百人回文应对,他的文章让武帝甚是
欣赏,把他列为第一。又见他容貌甚丽,便拜为博士。数年后迁为御史大夫,任期中屡
次劝谏,在关于为什么位列三公还用布被的质问中应对得体,武帝认为他很谦逊贤德。
每次上朝,他都只是陈述事实大概,从不在朝廷上争执,武帝看他谨慎厚道、熟悉政事
、又有正统的儒道思想,很欣赏他,于是他日益显贵。

元朔五年,薛泽因事免职,他便做了丞相。在此前,凡是做丞相的都是侯爵。可公
孙弘还没有爵位,于是武帝下诏道:“朕嘉先圣之道,开广门路,宣招四方之士,盖古
者任贤而序位,量能以授官,劳大者厥禄厚,德盛者获爵尊,故武功以显重,而文德以
行褒。其以高成之平津乡户六百五十封丞相弘为平津侯。“丞相加封侯爵,就是从他开
始的。

公孙弘做了高官,便也学其他人那样开客馆,召纳贤才。他的俸禄都用来养客人,
而自己特别简朴,家无余财。但是他生性好猜忌,外表宽厚而心机很深:凡是得罪过他
的人,不论亲疏远近,虽然他表面假装着很友好,但是背地里总要恃机报复。董仲舒为
人正直,认为他只会阿谀奉承,于是他便记恨着。胶西王刘端骄横无礼,多次违反法令
,甚至杀害两千石官员多人,于是他便推荐董仲舒去做胶西王的相,不久董仲舒便因为
有病而被免官。汲黯时常诋毁儒生,也经常说他的不是,例如说他位列三公还盖布被太
虚伪,于是他让武帝任命汲黯做右内史去管理皇亲重臣所居住的地区。还好皇帝对汲黯
比对他还尊重,他才没机会迫害对方。

他做了六年御史六年丞相,到了八十岁,死在丞相位上。他之后李蔡、严青翟、赵
周、石庆、公孙贺、刘屈氂接踵为丞相。自蔡至庆,丞相府客馆都如同虚设,到了公孙
贺、刘屈氂的时期已经破烂残败到让人以为是马厩车库或者奴婢的屋子了。之后的六个
丞相里只有石庆由于惇厚恭谨,也老死在相位上,其余尽皆被诛杀。

七、乐安侯李蔡:是飞将军李广的从弟,景帝的时候就积功至两千石。武帝元朔年
间,他作为轻车将军,跟随大将军攻击右贤王,有战功,被封为乐安侯。元狩二年,他
由御史大夫之位迁为丞相。李蔡为人很普通,名声比他从兄李广相差甚远,然而李广没
有得到封爵,官位也不过九卿。而他却做了丞相。
李蔡任职第四年,在元狩五年,也就是李广自杀后一年,他就因为侵占了景帝陵园
前大道两旁的空地来埋葬家人而获罪,他不愿意被审判,便也自杀了。

八、武强侯庄青翟:本为太子少傅,元狩六年夏四月,被任命为丞相。

元鼎二年冬,有人盗挖文帝皇陵中陪葬的钱币,庄青翟上朝的时候便与御史大夫张
汤约好一起向武帝请罪。可是到了武帝面前,张汤却没有请罪。武帝命御史大夫追究此
事,张汤便想上奏说“丞相早就知道是何人所为”,庄青翟很害怕。丞相的三长史朱买
臣、 王朝、边通素日便受张汤欺侮而萌生怨恨,于是便与丞相谋划,上奏道:“张汤向
皇帝奏请施行法令时,商人们总是先知道而能囤积居奇,赚了钱后又分给张汤。”武帝
于是问张汤,而张汤却装做不知道,此时又有人上告说张汤诬陷前御史中丞李文谋反,
于是张汤上书道:“陷害臣的,是丞相三长史。”便自杀了。张汤为高官数十年,死时
家产还不到五百金,他的兄弟们想厚葬,他母亲却说:“张汤身为天子的大臣,却遭受
恶言中伤而死,何必要厚葬?”武帝听说后便杀了三长史,又将丞相庄青翟逮捕入狱。
十二月二十五日,庄青翟于狱中自杀。

九、高陵侯赵周:元鼎二年二月,武帝任命太子太傅赵周为丞相。

元鼎五年冬,南越丞相李鼎被逼反叛。秋天,齐相卜式上书请求让他们父子以及齐
国熟悉水战的人前往南越效命,武帝封其为关内侯,并有黄金良田。九月,要祭祀宗庙
,列侯都要奉献黄金。少府负责检查黄金,凡是重量不足或者是成色不好的,都以不敬
之罪弹劾。于是有一百零六人被剥夺了爵位。九月初六,赵周被控告明知列侯所献黄金
不足却不上报,被捕下狱。赵周便也自杀身亡。

十、牧丘侯石庆:丞相赵周有罪被捕。武帝制诏御史曰:“万石君先帝尊之,子孙
孝,其以御史大夫庆为丞相,封为牧丘侯。”

当时,汉王朝南诛两越,东击朝鲜,北逐匈奴,西伐大宛。国家处于多事之秋。武
帝巡狩海内,修建上古神祠,又封禅,兼兴礼乐。又有桑弘羊等致力于开辟财利,王温
舒等人推行严峻法制,儿宽等推崇文学,都位至九卿,相继执掌大权。而石庆为人敦厚
谨慎,事事都不取决于丞相。所以石庆在丞相位九年,也没能有什么匡济的言论。

元封四年,关东流民二百万口,其中没有户籍的有四十万。公卿商议想请武帝迁徙
流民去谪边。武帝认为丞相老谨,没与石庆商量,直接批准丞相可以先回家休息,而让
御史大夫以下商议此事。石庆感到很惭愧,认为自己不称职,上书请辞道:“庆幸得待
罪丞相,罢驽无以辅治,城郭仓库空虚,民多流亡,罪当伏斧质,上不忍致法。原归丞
相侯印,乞骸骨归,避贤者路。”天子道:“仓廪既空,民贫流亡,而君欲请徙之,摇
荡不安,动危之,而辞位,君欲安归难乎?”说的石庆甚是羞愧,便又开始处理事务。

石庆“文深审谨”,然而没什么大智慧,不能为百姓谋什么福利。太初二年中,庆
卒于任上,谥为恬侯。

十一、葛绎侯公孙贺:本是武将,有过几次军功。武帝为太子时,他是太子舍人。
因为他的夫人是卫青的姐姐卫子夫卫皇后的姐姐,所以他很受武帝宠信。曾以车骑将军
跟随大将军卫青出战,有功,封南茆侯。后再以左将军出病定襄,没有战功,失了侯爵
。复以浮沮将军从五原出兵二千余里,还是没有战功。太初二年,又太仆迁为丞相,封
葛绎侯。

当时朝廷多事,武帝比较严厉,从公孙弘后连着三个丞相因为犯罪而死。虽然石庆
因为恭谨而得以终老,却也多次被皇帝谴责。所以公孙贺被拜为丞相后,跪在地上不肯
接受印绶。边磕头边哭着说:“臣本是个守边疆的小人物,因为有战功才做了官,才能
不配做丞相啊。”武帝看他那可怜的样子也感动的哭了,命左右去扶起他,他不肯起来
。武帝起身而去,就这样,公孙贺不得以的接受了任命。出了宫门,便叹息道:“从此
我就面临危险拉。”

公孙贺的儿子敬声,代替贺做了太仆,父子并列居于公卿位,实在是显赫。敬声因
为是皇后姐姐的儿子,所以骄奢而不遵守法度,征和年间擅用北军钱一千九百万,被发
觉而下狱。当时,武帝下诏追捕阳陵人朱安世,一直没有捉到,武帝很急切。于是公孙
贺请求自己追捕朱安世来赎儿子敬声的罪。武帝答应了。后来他果然捉到朱安世。这朱
安世,是京师的大侠客,听说贺想拿自己来赎儿子,笑道:“丞相就要被灭族拉。南山
上的竹子都拿来做竹简也不够让我记录他的罪过,斜谷的木头都拿来做笔也不够让我书
写他的罪过。”朱安世便在狱中上书,告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派人建巫祭祠诅咒皇帝
,还在武帝去甘泉宫必走的马车道上埋了木偶人,都是诅咒的恶劣语言。

征和二年正月,公孙贺父子被关进监狱,经过审讯罪名确凿,便都被诛杀了,还惨
遭灭族。

十二、彭城侯刘屈氂:是刘备祖先——汉武帝庶兄中山靖王刘胜的儿子。

征和二年春,武帝以时任涿郡太守的刘屈氂为左丞相。又封其为彭城侯。

同年,发生了戾太子刘据巫蛊事件。其时,方士巫师充斥京城,混乱宫闱。武帝又
因为年老,总怀疑别人用巫术诅咒他。江充便四处挖掘木人,在挖到皇后和太子宫中的
时候,挖的皇后和太子连放床睡觉的地方都没有。江充说:“太子宫里挖到很多木偶人
,又有帛书,都写的大逆不道的话。应当禀告皇帝。”刘据生性宽厚仁慈、温良恭谨,
很害怕,少傅石德请太子发圣旨逮捕江充等人,而太子还是希望先去禀告在甘泉宫避暑
的武帝,但此时江充逼迫的很紧,于是刘据被迫调集门客数千人杀了江充和按道侯韩说
。此时整个长安都一片混乱,皆传言说太子造反了。太子发兵入丞相府,刘屈氂匆忙的
逃跑了,连印绶都丢弃不管。武帝生气的说他没有周公的风范,又赐他玺书让他平乱。
太子兵与丞相兵作战几日,死了数万,终于败北,太子逃跑后自杀,几个皇太孙也都被
杀了。

当时太子逃到覆盎门的时候,司直田仁把守该处,他认为太子与皇帝是父子,便没
有逼的太急,让太子得以逃出,刘屈氂本想将田仁斩杀,可御史大夫暴胜之对他说道:
“司直,吏二千石,应当先请示皇帝,怎么能擅自斩杀呢?”他便放了田仁。武帝听说
后大怒,责问御史大夫道:“司直放走了造反的人,丞相斩他,那是符合法度的,大夫
为何擅自阻止?”暴胜之惶恐自杀。

过了一年,贰师将军李广利带兵出击匈奴,刘屈氂亲自为他送行到渭桥。李广利告
辞时道:“希望君侯您能早日请皇帝立昌邑王为太子。如果昌邑王能继承皇位,您还有
什么好担忧的呢?”刘屈氂许诺。昌邑王,是贰师将军妹妹李夫人的儿子。而广利的女
儿是刘屈氂的儿媳,所以他们都想立昌邑王。当时,武帝严令追捕与巫蛊之罪,内者令
郭穰向武帝告发说丞相夫人被丞相几次派谴去巫祠社,祈祷诅咒皇帝,有很多恶言,还
与贰师将军共同祷祠,想立昌邑王为帝。武帝使有司调查属实,判为大逆不道之罪。下
诏书用厨车载刘屈氂游行示众,然后腰斩于东市,其妻子则在华阳街被砍头。他和李广
利也都遭灭族之灾。

十三、富民侯田千秋:汉武末年,卫太子刘据被江充诬陷败亡之后,他上书武帝替
太子鸣怨道:“儿子调动父亲的军队,顶多是挨顿鞭子的小罪罢了;天子的儿子有了过
错误杀了人,又算的了什么呢?---这是我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一白头老翁教导我这样说
的。”他上书的时候,太子案已经过了一段日子,武帝已经很明白当初是太子由于惶恐
不能自保才捕杀江充的,在看了他的上书后马上召见了他。见田千秋身长八尺有余,容
貌伟岸奕丽,就更高兴了,道:“父子之间的事情,外人是很难发表意见的,却惟独你
能向我阐明太子的心迹,这一定是高祖皇帝的神灵让你来教导我,你该做我的辅政大臣
。”于是田千秋被拜为大鸿胪。几个月后,因为刘屈氂因罪被斩,他便成为了丞相,封
为富民侯。

其实,田千秋并没什么奇异超凡的才能,又没有什么战功,而且资历也浅薄,只因
为一封上书合了武帝的心意,几月间便封侯拜相。不久,汉朝使者去匈奴,单于就问:
“听说汉新拜了个丞相,他为什么被拜为丞相呢?”使者回答道:“因为他上书言事合
了皇帝心意的缘故。”单于道:“哦!原来你们汉选丞相并非要用什么贤能的人,随便
一个男人上书说几句话便可得到相位了。”使者回来后把单于的话上报,武帝认为使者
有辱使命,差点便杀了使者。

不过,田千秋为人朴实敦厚,做了丞相也很安分,处境倒是比他几位前任安全的多
了。他见武帝一连数年追查太子谋反事件,株连特别多,大臣们都很恐惧,便与御史、
中两千石的大夫们一起上,请武帝“施恩惠,缓刑罚,玩听音乐,养志和神”,为天下
也不要过分忧愁。武帝认为他说的很对,便下诏说“远近为蛊,朕愧之甚”,并感谢丞
相和大夫们认真负责,也不再追究太子案了。

过了一年,武帝病死。田千秋辅佐幼帝接着做丞相,一共做了十二年,老死在任期
中。因为他因为年老,皇帝善待他,朝见的时候允许他坐小车进宫殿,所以被称做“车
丞相”,连名字都被人称做是“车千秋”了。

在汉朝初期,都是由开国功臣任丞相,如萧何、曹参、陈平、周勃等。他们位高权
重,在与皇帝商量国事的时候,皇帝总要以他们的意见为基本,而丞相所推荐的官员,
可以直接任命到九卿的位置,而对于那些有过失的大臣,丞相甚至可以先斩后奏。

对于雄心勃勃的汉武帝来说,这样的情况是不可容忍的。尤其是田蚡以太后弟弟的
身份任意行使权利,更让刘彻决心把皇权巩固在自己手中。

于是武帝把朝廷机构改为“中朝”和“外朝”,“中朝”由原少府属下主管文书档
案的“尚书”与侍中、中书组成。中朝聚集了武帝赏识的那些文学贤者们,在他们的帮
助下,武帝审阅公文、谋划国事、起草诏书,可以说中朝成为了国事决策机构。而丞相
负责的“外朝”是公布执行中朝所推出的政令的执行机构。

就这样,丞相失去了汉初的大部分权利。此后,九卿有事可以直接上奏皇帝,把丞
相这个中间环节的二道贩子给PASS了,丞相这个位置变的形同虚设。

通过一系列变革,武帝达到了集中皇权的目的,丞相的权限越来越小,而且也越来
越不为其他大臣所尊敬。通过上面关于那些丞相的简介可以看出,也是由于一些丞相在
为人处事的过错导致了丞相这个位置被架空。这又怎么能单反面的去责怪武帝呢?

汉武帝很重视招揽文人贤士,时常担心人才不够用。但是他个性严厉苛刻,群臣中
即使是那些平素特别为他所宠爱的,一旦被抓到犯了小过错或者有欺瞒行为的,往往被
依法诛杀,少有宽恕。这虽然是他本身的过失,但如汲黯,虽然无数次直言于朝堂之上
,却仍然得以终老,而且还很为武帝尊敬,虽然也被免职过,却一直没什么生命上的危
害。而且至少对于这些丞相来说,被免职的、诛杀的或者自杀的,都是自己为人不谨慎
,将把柄交到了武帝手中,用武帝的话说就是,“不杀何施?”

司马相如 他曾经当过“中军”的官职 并未做过丞相!

㈡ 文言文翻译!急!!!!!!!!!!!!!

万石君,名奋,其父赵人也,姓石氏。赵亡,徙居温。高祖东击项籍,过河内,时奋年十五,为小吏,侍高祖。高祖与语,爱其恭敬,问曰:“若何有?”对曰:“奋独有母,不幸失明。家贫。有姊,能鼓琴。”高祖曰:“若能从我乎?”曰:“愿尽力。”於是高祖召其姊为美人,以奋为中涓,受书谒,徙其家长安中戚里,以姊为美人故也。其官至孝文时,积功劳至大中大夫。无文学,恭谨无与比。
文帝时,东阳侯张相如为太子太傅,免。选可为傅者,皆推奋,奋为太子太傅。及孝景即位,以为九卿;迫近,惮之,徙奋为诸侯相。奋长子建,次子甲,次子乙 ,次子庆,皆以驯行孝谨,官皆至二千石。於是景帝曰:“石君及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宠乃集其门。”号奋为万石君。
孝景帝季年,万石君以上大夫禄归老于家,以岁时为朝臣。过宫门阙,万石君必下车趋,见路马必式焉。子孙为小吏,来归谒,万石君必朝服见之,不名。子孙有过失,不谯让,为便坐,对案不食。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子孙胜冠者在侧,虽燕居必冠,申申如也。僮仆??如也,唯谨。上时赐食於家,必稽首俯伏而食之,如在上前。其执丧,哀戚甚悼。子孙遵教,亦如之。万石君家以孝谨闻乎郡国,虽齐鲁诸儒质行,皆自以为不及也。
……
建老白首,万石君尚无恙。建为郎中令,每五日洗沐归谒亲,入子舍,窃问侍者,取亲中裙厕牏,身自浣涤,复与侍者,不敢令万石君知,以为常。建为郎中令,事有可言,屏人恣言,极切;至廷见,如不能言者。是以上乃亲尊礼之。
万石君徙居陵里。内史庆醉归,入外门不下车。万石君闻之,不食。庆恐,肉袒请罪,不许。举宗及兄建肉袒,万石君让曰:“内史贵人,入闾里,里中长老皆走匿,而内史坐车中自如,固当!”乃谢罢庆。庆及诸子弟入里门,趋至家。
万石君以元朔五年中卒。
翻译
万石君,名叫奋,他的父亲是赵国人,姓石。赵国灭亡,迁徙到温城居住。(汉)高祖向东进击项籍,经过河内,当时石奋十五岁,做小吏,侍奉高祖。高祖和他谈话,喜爱他恭敬(的态度),问他说:“你家里有些什么人?”(石奋)回答说:“我只有母亲,不幸失明。家里很贫穷。还有个姐姐,会弹琴。”高祖说:“你能跟从我吗?”(石奋)说:“愿竭尽全力侍奉。”于是高祖召他的姐姐入宫做美人,封石奋为中涓,受理大臣进献的文书和谒见之事。(石奋)把他的家迁徙到长安城内的中戚里,这是因为他的姐姐做了美人的缘故。他的官位到孝文帝时,累积功劳升至大中大夫。(他)没有文学才能,为人谦恭谨慎,无人可及。
文帝时,东阳侯张相如做太子太傅,免职。文帝征征选可以做太傅的人,(大家)都推举石奋,石奋做了太子太傅。等到孝景帝即位,使他官居九卿之位;因为他常在皇上身边,过于恭敬谨慎,景帝很惧怕他,调派他做了诸侯的相。石奋的长子建、次子甲、三子乙、四子庆,都因品行驯良、孝顺严谨,做到二千石的官位。于是景帝说:“石君和他的四个儿子都是二千石的官,做为大臣的尊贵荣光耀,竟然集中到他们一家。”于是称呼石奋为“万石君”。
孝景帝末年,万石君回到家中养老,享受上大夫的俸禄,朝廷按年节举行盛大朝拜典礼时,他都做为大臣参加。经过皇宫门楼时,万石君必定下车小步疾走;看见君王的车驾,必定手按车轼行礼。他的子孙辈做小吏,归家拜谒,万石君必定穿着朝服接见他们,不直呼他们的名字。子孙(中有人)犯了错误,(万石君)并不责怪他们,而是坐到侧旁的座位上,对着餐桌不肯吃饭。然后其他子孙纷纷责备(犯错误的人),再通过族中长辈求情,本人则袒露脊背,诚恳地认错道歉,表示改正错误,万石君才答应他们的请求。如果有年龄稍长的子孙在旁边,即使是平日闲居,他也必定戴着帽子,显出庄重平和的样子。他们家中的僮仆也都声调和悦,恭敬谨慎。皇上不时派人到他家中赏赐食物,万石君必定跪拜叩头,俯身低头进食,就像在皇上面前一样。他办理丧事时,哀痛忧戚,极度悲伤。子孙遵从教导,也像他那样做。万石君家因为孝顺恭谨而闻名于郡国之中,即使齐、鲁那些品行质朴的儒生,都自认为赶不上万石君。
……
石建年老发白,万石君还康健无恙。石建做郎中令,每五天休假一天,归家拜谒父亲。先进入仆人的小屋,偷偷向万石君的侍者询问父亲的情况,取来父亲的内衣,躲在门外的水沟边亲自洗涤,再交给侍者,不敢让万石君知道,这是经常的事。石建做郎中令,如果事情有可说之处,就屏退旁人恣意畅言,极为肯切;等到在朝廷参见皇上,则像是不善言谈的人。因此皇上亲自对他表示尊敬和礼遇。
万石君迁徙到(茂陵县的)陵里居住。担任内史的儿子石庆酒醉归来,进入里巷的大门还不下车。万石君听说这件事,不肯吃饭。石庆很惶恐,袒露脊背请罪,万石君不肯原谅他。整个宗族的人以及他的兄长石建也都袒露脊背请求恕罪,万石君责备说:“内史是贵人,进入乡里,乡里的长辈都忙着躲避,内史却坐在车中,若无其事,他这是罪有应得!”说完就喝令石庆走开。从此以后,石庆和其他子弟进入里巷大门,都下车小步疾走,回到家中。
万石君卒于元朔五年。

㈢ 《万石张叔列传》

参考译文:
万石君名奋,他的父亲是赵国人,姓石。赵国灭亡后,迁居到温县。高祖东进攻打项羽,途经河内郡,当时石奋年纪只有十五岁,做小官吏,侍奉高祖。高祖和他谈话,喜爱他恭敬谨慎的态度,问他说:“你家中有些什么人?”回答说:“我家中只有母亲,不幸眼睛已失明。家中很贫穷。还有个姐姐,会弹琴。”高祖又说:“你能跟随我吗?”回答说:“愿竭尽全力侍奉。”于是,高祖召他的姐姐入宫做了美人,让石奋做中涓,受理大臣进献的文书和谒见之事,他的家迁徙到长安的中戚里,这是因他的姐姐做了美人的缘故。他的官职到文帝时累积功劳升至太中大夫。他没有学问,可是恭敬谨慎无人可比。
文帝时,东阳侯张相如做太子太傅,后被免职。文帝选择可以做太傅的人,大家都推举石奋,石奋做了太子太傅。等到景帝即位,使他官居九卿之位;因他过于恭敬谨慎而接近自己,景帝也畏惧他,调他做了诸侯丞相。他的长子石建,二子石甲,三子石乙,四子石庆,都因为性情顺驯,对长辈孝敬,办事谨慎,官位做到二千石,于是景帝说:“石君和四个儿子都官至二千石,做为人臣的尊贵荣耀竟然集中在他们一家。”就称呼石奋为万石君。
景帝末年,万石君享受上大夫的俸禄告老回家,在朝廷举行盛大典礼朝令时,他都作为大臣来参加。经过皇宫门楼时,万石君一定要下车急走,见到皇帝的车驾一定要手扶在车轼上表示致意。他的子孙辈做小吏,回家看望他,万石君也一定要穿上朝服接见他们,不直呼他们的名字。子孙中有人犯了过错,他不责斥他们,而是坐到侧旁的座位上,对着餐桌不肯吃饭。这样以后其他的子孙们就纷纷责备那个有错误的人,再通过族中长辈求情,本人裸露上身表示认错,并表示坚决改正,才答允他们的请求。已成年的子孙在身边时,既使是闲居在家,他也一定要穿戴整齐,显示出严肃整齐的样子。他的仆人也都非常恭敬,特别谨慎。皇帝有时赏赐食物送到他家,必定叩头跪拜之后才弯腰低头去吃,如在皇帝面前一样。他办理丧事时,非常悲哀伤悼。子孙后代遵从他的教诲,也像他那样去做。万石君一家因孝顺谨慎闻名于各郡县和各诸侯国,即使齐鲁二地品行朴实的儒生们,也都认为自己不如他们。
建元二年,郎中令王臧因为推崇儒学获罪。皇太后认为儒生言语大多文饰浮夸而不够朴实,现在万石君一家不善夸夸其谈而能身体力行,就让万石君的大儿子石建做了郎中令,小儿子石庆做了内史。石建年老发白,万石君身体还能健康无病。石建做了郎中令,每五天休假一天,回家拜见父亲时,先是进入侍者的小屋,私下向侍者询问父亲情况,拿走他的内衣去门外水沟亲自洗涤,再交给侍者,不敢让父亲知道,而且经常如此。石建做郎中令时,有事要向皇帝谏说,能避开他人时就畅所欲言,说得恳切;及至朝廷谒见时,装出不善说话的样子。因此皇帝就对他亲自表示尊敬和礼遇。
万石君迁居到陵里。担任内史的儿子石庆酒醉归来,进入里门时没有下车。万石君听到这件事后不肯吃饭。石庆恐惧,袒露上身请求恕罪,万石君仍不允许。全族的人和哥哥石建也袒露上身请求恕罪,万石君才责备说:“内史是尊贵的人,进入里门时,里中的父老都急忙回避他,而内史坐在车中依然故我,不知约束自己,本是应该的嘛!”说完就喝令石庆走开。从此以后,石庆和石家的弟兄们进入里门时,都下车快步走回家。
万石君在武帝元朔五年去世。大儿子郎中令石建因悲哀思念而痛哭,以致手扶拐杖才能走路,过了一年多,石建也死了。万石君的子孙们都很孝顺,然而石建最突出,超过了万石君。

㈣ 石奋教子的故事

石奋,字天威,号万石君,河内郡温(今河南森山乎温县西南)人,西汉大臣。
石奋年轻时追随汉高祖刘邦,在刘邦身边做近侍官员,他虽然不通儒术,但待人恭敬,做事谨慎,深得刘邦赏识。
此悉汉文帝在位期间,因为石奋行事谨慎,任命他担任太子太傅职务。汉文帝去世后,太子刘启继位,他就是汉景帝。汉景帝重用石奋,使他官居九卿之位。由于石奋过于恭敬谨慎,汉景帝对他有些畏惧,不愿意他常伴随在自己身边,就调他做了诸侯丞相。
石奋非常重视对晚辈的教育,教子有方,他的长子石建,二子石甲,三子石乙,四子石庆,都因为性情温驯,对长辈孝敬,办事谨慎,官位做到二唯告千石(每月享受一百二十斛粮食俸禄的官职)。汉景帝感慨地说:“石奋和四个儿子都官至二千石,做人臣的尊贵荣耀竟然集中在他们一家。”此后,汉景帝就称呼石奋为万石君。
石奋年老后,享受上大夫的俸禄告老回家。石奋免官后,仍然保持行事谨慎的作风。石奋已经成年的子孙在身边时,即使是闲居在家,他也一定要穿戴整齐,严肃谨慎。石奋在外面做小吏的子孙晚辈回家看望他,石奋一定要穿上朝服接见他们,并且从不直呼他们的名字。石奋的子孙中有人犯了过错,石奋从不责斥他们,而是坐到侧旁的座位上,对着餐桌不肯吃饭。其他的子孙看到石奋的样子,就纷纷责备那个有错误的人,再通过族中的长辈向石奋求情,最后,犯错误的人往往 *** 上身向石奋表示认错,并表示坚决改正,石奋才答允他们的请求。
一次,石奋担任内史职务的四儿子石庆在外面喝醉了酒,回家进入里门时没有按照应有的礼仪下车。石奋听到这件事后不肯吃饭。石庆酒醒后得知父亲不肯吃饭,非常恐惧,袒露上身向石奋请求恕罪,石奋仍不允许。石奋的长子石建和家族中的很多人都袒露上身为石庆向石奋求情,石奋才责备说:“内史是尊贵的人,进入里门时,里中的父老都急忙回避他,而内史坐在车中依然故我,不知约束自己,本是应该的嘛?”说完就吩咐石庆走开。从此以后,石庆和石家的弟兄们外出汉家进入里门时,都下车快步走回家。
石奋对子孙督责甚严,他的子孙都能遵从他的教诲,像他那样做人做事。
建元二年(前139),郎中令王臧因为推崇儒学获罪。皇太后认为儒生大多言行浮夸不够朴实,而石奋一家行事严谨,与儒生们的言行形成鲜明对照,于是就让石奋的长子石建做了郎中令,小儿子石庆做了内史。
石建担任郎中令职务,每五天休假一天。石建休假回家时,常常先进入侍者的小屋,私下向侍者询问父亲的情况,然后将父亲的内衣拿到去门外的水沟边亲自洗涤。
石建在本职工作中极其谨慎,时刻注意维护皇帝的尊严,每次他对皇帝进行劝谏,总是选择只有皇帝和他两人在场的时候畅所欲言;而在举行朝会的时候,他总是装出不善说话的样子,不说任何损害皇帝尊严的话。皇帝对石建的谨慎非常赞赏,对他非常尊敬,给予他很高的礼遇。
石奋的小儿子石庆曾经担任太仆(掌管皇帝车辆、马匹的官员)职务,一次,石庆为皇帝驾车外出,皇帝问驾车的马有几匹,石庆没有立即回答,而是用马鞭一一点数马匹后,才举手示意说:“六匹。”石庆在石奋的几个儿子中是性格最为简略疏粗的,做事尚且如此小心谨慎。
后来,石庆担任齐国丞相,齐国上下都敬慕石庆的家风,齐国不用发布政令就非常安定。齐国的民众感激石庆治理齐国的功绩,为他立了“石相祠”。
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汉武帝确立太子,委任石庆为太子太傅。七年后,汉武帝任命石庆为御史大夫。汉武帝元鼎五年(前112),汉武帝任命石庆为国家丞相,封他为牧丘侯。
当时,石奋一家孝顺谨慎的生活作风闻名天下,成为众人仰慕的道德楷模。教子

㈤ 请问什么是万石君之风

万石君名叫石奋,他以身作则,教子有方,连同四个儿子都当上二千石以上的官职,2000x5=10000,因此被尊称为万石君。

石,音如‘旦’,是重量单位,一百二十斤为一石,汉代九卿郎将、衫帆郡守的俸禄等级都是二千石,所以,万石君父子的官位都不小。特别的是,这一家人老老少少并无迷人的文学风采,没有过人的谋略智术,没有傲人的政治手腕,有的只是平实的风格、恭谨的态度、守分的个性,但这样就够了。就因为这样,不与人竞争,不和人斗争,他们才有这么光耀的成绩。

这一家子的老家长石奋,崛起于十五岁,他跟在刘邦(那时楚汉相争,还没当上皇帝)身边,照料刘邦的日常起居,任劳任怨,有为有守,颇得刘邦欢心,后来升官,担任侍从,负责和访客应对。文、景两帝时代,石奋更上一层楼,成为朝廷重要官员。

石奋严谨、严格、严肃,从以下小事,可以略知一二:当子孙犯了错,石奋不动怒,不怪罪,养子不教谁之过?他怪他自己,所以惩罚自己,关在房间里绝食自责。子孙们相互检讨,相互谴责,最后进去谢罪忏悔,石奋才原谅自己。

又,子孙如果担银塌脊任官职,来拜见石奋,他一定穿着朝服会面,并且决不直呼对方名姓;若和完成成人礼的子孙同席,再轻松的场合,石奋也戴着冠帽,衣冠楚楚列席。这样是不是很扫兴?但正因为如此,子子孙孙耳濡目染,见贤思齐,也能严谨守礼。他的长子石建、么子石庆,在汉武帝时分别担任郎中令、内史。

老人家洗老人家的内衣裤

你要说石建谨严过头也不为过。有一次他阅览皇帝批下来的奏章,发现他原来的奏本写错字了,‘马’里头共有四点,他少点一点。他吓出冷汗,心想万一皇上发现,就死定了。结果呢?当然没事,莫说皇帝没发现,因为写错字,少了一点,也不会有这么大的文字狱,汉武帝不是朱元璋。石建太紧张了。

石建有时会劝谏皇帝,但一定斥退左右,私下发表高论。公开场合,众臣面前,他就结结巴巴,口不能言,这样顾全皇帝面子,不引人炫目,难怪皇帝愈来愈喜欢他。

石建也是位孝子。虽然七老八十了,但老爹石奋活得更长。石建每五天休假,返家探亲,总瞒着老爹,把老人家的贴身衣物带锋渗回家亲自洗濯,再送回去。老儿子这么孝顺,老爹石奋死后一年,石建哀痛逾恒,一年多之后也死了。

■唯一幸存的宰相

石建的弟弟石庆也差不多一个样。有一回,皇帝在马车里问石庆,这部马车有几匹马在拉?这问题问得怪,天子马车有六匹马,这是制度,不问可知。担任太仆的石庆更妙,举起马鞭,一匹,两匹,三匹……,回报皇帝:‘总共六匹。’

石庆这么古板,何尝不是保命安身之道?石庆后来贵为丞相,但汉武帝晚期残酷多疑,六个丞相里有五人死于刑戮,只有石庆安享天年,对不会逢迎的石庆来说,多么不易。这不得不拜忠厚老实的性格所赐。

万石君一家堪称上班族的另一种典型。谨守分寸,不钻迎,不耍诈,该来的富贵一样来,该有的尊荣一样有,谁说老实人一定只能当基层员工、中小干部?

万石君的由来

万石君姓石名奋,原本是赵国人。赵国灭亡以后,他家迁居到了温县。刘邦率军向东攻打项羽的时候,经过温县。当时,石奋只有十五岁,投奔到刘邦帐下,当了一个小官吏,专门侍奉刘邦。刘邦闲暇的时候,经常与石奋交谈,由于石奋态度恭敬,刘邦很喜欢他。一次,刘邦问他说:“你家里还有什么人?”石奋回答说:“臣家中有老母亲,她不幸双目失明,还有一个姐姐,擅长弹琴。臣家里十分贫穷。”刘邦又问道:“你愿意一直跟随我吗?”石奋回答说:“臣愿意为您誓死效忠。”于是,刘邦把石奋的姐姐召来,封她为美人,又任命石奋为中涓官,并且兼管传达诏令。刘邦平定天下以后,把石奋的家迁到了长安城内的戚里,这是因为石奋姐姐的缘故。到了汉文帝的时候,石奋做官累积功劳使他当上了太中大夫。他没有什么文才、学问,但是恭敬、严谨却无人能比。

后来,太子太傅东阳侯张相如被免官,天子选拔他的继任人。群臣一致推举石奋,于是,他当上了太子太傅。汉景帝继位以后,石奋被任命为九卿。由于他过去与先帝的关系过于亲近,天子对他有所顾忌,便将其调任为诸侯王的丞相。石奋的长子名叫石建,二子、三子的名字没有记载,四子名叫石庆。他们都因为品行端正、孝敬父母、办事严谨,做到了二千石级别的大官。于是,景帝说:“石奋和他的四个儿子都是二千石级别的官员,作为臣子的尊贵与光宠,都集中在他们家。”于是,天子称呼石奋为万石君,群臣仿效,天下人皆知。

■为官与家居

汉景帝晚年,万石君享受上大夫的俸禄回家养老,他每年都要根据特定的日子,以大臣的身份参加朝会。经过皇宫门楼的时候,万石君一定会下车,快步行走,看到天子所乘坐的马车,他也一定要俯身按着车前的横木,以此表示敬意。做官的子孙回家来进见他,万石君一定会穿着朝服接见,从不直呼他们的名字。子孙犯了错,他从不谴责,只是坐在堂屋的旁坐上,面对着饭桌却不吃饭。然后,子孙们互相责备,再通过长辈的说情,最后光着上身坚决地谢罪和表态,万石君这才答应他们,停止绝食。家中的成年子孙在万石君身边的时候,即使是在平日里,也一定要戴礼帽,穿着要整齐、严肃。家里的奴仆也要营造一派恭敬、和悦的气氛,做事要特别地谨慎。天子经常给万石君家里赏赐食物,他一定跪下叩拜,然后俯伏着吃,就如同天子在眼前一样。他办理丧事的时候,十分地悲哀,子孙遵循他的教导,也和他一样。万石君一家人凭借着孝敬、严谨而闻名于天下,即使是齐鲁地区那些自认为诚信的儒生也承认比不上他们。

后来,万石君迁居到陵里。一次,身为内史的儿子石庆喝醉了酒以后回家,进入外门的时候忘记了下车。万石君听说此事以后,便不再吃饭。石庆很害怕,便光着上身前来请罪,但是没有得到父亲的原谅。于是,全体族人和兄长石建都光着上身来为石庆谢罪。最后,万石君开口说:“内史是显贵的人。他进入乡里的时候,乡里中的长辈都要回避。而前日内史却坐在车里自得其乐,这是不应当的!”于是,万石君便传令家人不再追究石庆的过错。此后,石庆和石家的弟子在进入里门以后,都快步地回到自己家中,不敢招摇。

■万石君的后代

汉武帝建元二年,郎中令王臧因为推行儒学而被判罪。太皇太后窦氏认为,儒生夸夸其谈而缺少实质的内容,如今,万石君一家不多说话而身体力行,于是,便下诏任命石奋的长子石建为郎中令,小儿子石庆为内史。

石建因为上了岁数而头发花白,而万石君却还十分得健康。石建担任郎中令,每五天休假一次。他回家拜见父亲的时候,总是悄悄地进入小房里,暗地里吩咐仆人把父亲的内裤、溺器拿来,亲自为父亲洗好,然后再交给仆人,并且不敢让万石君知道。石建当官,有可以述说的事情,就背着人尽情地说;而在上朝的时候,他却变得好像是不会说话一样。因此,天子便总是亲切地以礼相待。一次,石建上书奏事,文件批下来,他在阅读后,十分担心地说:“写错了!‘马’字下面脚连尾应该是五笔,如今却少了一笔。皇上如果发现,责怪下来,我等就该死了!”他做事谨慎,即使是其他的小事情也都如此。万石君去世的时候,石建痛苦、哀悼,扶着拐杖才能行走。一年多以后,他也去世了。石家的众位子孙都有孝行,可是石建最为突出,甚至超过了万石君。

小儿子石庆曾经担任太仆。一次,他为天子驾车外出。天子问他总共有几匹马驾车。石庆用马鞭逐个数完以后,举起手说:“六匹。”在万石君的子孙之中,石庆是最随便的一个,但还是这样地认真。后来,他调任齐国的丞相,全齐国的人都仰慕他们家的品行,因此,他不用下什么命令齐国就太平了。此后,齐国人还特意为他建立了祠庙以示敬仰,这就是石相祠。

■人臣之极

汉武帝元狩元年,天子立了太子,并在群臣之中为太子选拔老师。石庆有幸从沛郡太守调任太子太傅,七年以后,升任御史大夫。

元鼎五年的秋天,丞相犯罪被罢免。天子下诏说:“先帝十分尊重万石君,他的子孙也有孝行。因此,朕任命御史大夫石庆为丞相,册封为牧丘侯。”当时,朝廷正在南边征讨南越、东越,在东边攻打朝鲜,在北边驱逐匈奴,在西边讨伐大宛,国家处在多事之秋。天子也忙着巡查全国,修复古代的神庙,到名山祭祀天地,鼓励礼乐。结果国库空虚,国家财政吃紧,桑弘羊等人开辟财源,而王温舒那样的官吏推行严苛的法律,儿宽等人推行文学。这些人做到了九卿官,交替当权。因此,国家的大事不由丞相来决定,丞相只是成了忠厚、谨慎的摆设罢了。

元封四年,关东地区遭灾,出现了两百万的流民,其中没有户籍的人就有四十万。公卿大臣们私下议论此事,打算请求天子把这些流民迁徙到边疆地区,以示惩戒。天子认为,丞相年老、谨慎,不会参加这样的议论,就赐丞相休假回家,然后,派人查究御史大夫以下议论上奏的人,竟敢扰乱皇帝的视听,干扰皇帝的决断。石庆很惭愧,认为自己不能胜任职守,便上书说:“臣有幸位居丞相,但才能低下,没有办法来辅佐天子治理国家,致使国库空虚,百姓流离失所。臣的罪过滔天,理应被处死,而天子不忍心惩罚我。因此,臣上书告老还乡,以便为贤能之人让出道路。”天子看过奏章以后,回复说:“粮仓已经空虚,贫苦的百姓已经流散,而丞相却想请求朝廷迁移他们,给国家造成动摇、危害之后,丞相再辞去职位,你想要把国家的危难推给谁呢?”石庆反而受到天子的责备,他十分惭愧,又重新开始处理政事。

石庆在职九年,没有能够发表什么匡正时弊的言论。好不容易有一次,他曾经打算请求惩办天子亲近的大臣所忠、咸宣,但是没能让他们服罪,自己反而因此获罪,后来只能出钱赎罪。太初二年,石庆去世,朝廷赐他谥号为恬侯。平日里,石庆十分喜爱他的二儿子石德。于是,天子便让石德继承了石庆的爵位。后来,石德担任太常,犯法应该被处死,家里出钱给他赎了罪,他被贬为平民。

石庆担任丞相的时候,石家的子孙中,官至二千石级别的就有十三人。而石庆死后,这些人一个个犯了法而遭到罢免,石家孝敬、严谨的家风便逐渐地衰落了。

阅读全文

与石庆孝顺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只要是孝顺父母的不要问我 浏览:390
本地养老保险迁入单位需要什么 浏览:201
为什么老人网上养老认证很难 浏览:468
2012年退休金怎么算 浏览:959
老人家把寿材卖了 浏览:317
韩剧孝顺 浏览:423
身外养老保险转入深圳 浏览:969
退休年龄女性最新规定2022 浏览:810
实验幼儿园体检去哪里 浏览:198
为敬老院老人理发范文 浏览:558
老年人胆固醇偏低怎么回事 浏览:459
王维和重阳节的资料 浏览:747
老人家老了会胡思乱想 浏览:705
带父母收假回去怎么发朋友圈 浏览:775
80岁水肿原因 浏览:809
养老护理独立转移是指什么 浏览:910
孝感公务员在哪里体检 浏览:175
春夏秋冬如何养生不生病 浏览:119
女儿给父母买房有哪些规定 浏览:178
重阳节九月九王维 浏览: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