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才能养出孝顺的孩子父母的言传身教有多重要
成年大学生的脏衣服要打包寄出,海归博士窝在家里心甘情愿啃老,让年老生病的母亲养活自己,大学生毕业后不找工作,每天在家打游戏,依靠父母救济。每次看到这样的新闻,心里都会无限的嘘寒问暖,同情这些父母付出的心血,同时也养育着不孝的孩子,晚年继续受苦受难。如何才能养出孝顺的孩子?父母的言传身教有多重要?
三,尊重孩子的家长
孩子是有自己意识的独立个体,但很多父母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认为孩子是自己的私有物,想操纵孩子的一切。但是事物必须反对,操作越强,反抗的思想就会越严重。而且,家长操纵的孩子们没有主见和懦弱,进入社会很容易吃亏。通常这种性格的人往往对自己的亲人暴躁易怒。尊重孩子的家长将孩子视为独立的个人,以平等的心态与孩子相处,尊重孩子的想法,允许孩子表达意见。孩子们在这样平等自由的思想下,一定会成为优秀的独立者。
B. 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
自古以来,我国形成了乌鸦反哺、水滴之恩,涌泉相报的文化,但在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感恩孝心逐渐远离孩子们。现在的孩子大多属于独生子,受到无数宠爱于一身,父母没有原则的溺爱,让孩子习以为常。百善孝为先,家长从小要培养孩子的孝心,怎么去做?
第三,给孩子分担的机会
这很重要。真正的孝心要通过实践培养。平时要让孩子们分担家里的工作,对他负责。遇到困难的事就讲给孩子听,让他一起想出办法。大人身体不适或生病,告诉孩子该做什么,付诸行动,孝心就会在孩子身上扎根。
C. 家长朋友们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
谢谢邀请我来回答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所以,懂得孝顺,是做人的根本。
第一,爸妈要孝敬自己的长辈。为孩子做榜样。我们家里不仅有公公婆婆,还有90岁高龄的奶奶,而且是老年痴呆。每天在院子里搞“”破坏”,花儿被摘了,盆儿被摔碎了,豆角还没长大就被吃了……甚至刚掰下的玉米,奶奶都会把它藏在被子里。但是,公婆很忙,很少在家。我和爱人只有把她当成孩子。反复给她说,这不能吃,那不能吃。每天晚上去他房间床上看看,有没有杂物在她床上。无论多忙,早上为奶奶准备一杯豆浆,一个鸡蛋。奶奶饭量一直很好!无论多忙,晚上时候总是和她聊聊她以前的事情。这些她总记得很清楚!我儿子看在眼里,也记在心里。平时放假总和太奶奶聊天,逗她笑,像哄小孩似的。所以,父母的的孝心,直接影响孩子对孝心的理解。父母做到了,孩子也会是一个有孝心的人!
第二,留一个有关“孝心”的作业”
有一年母亲节,我给我们班孩子留一个家庭作业,就是为父母洗脚。等到周一班会,我让孩子们说说洗过脚的感受。很多孩子说着说着就哭了。农村家长地里活儿多,甚至半个月顾不上好好泡一回脚。孩子们发现父母的脚有的裂开了大口子,有的指甲很长却没时间修剪,还有的脚上长满了老茧……最后孩子们都表示,今后只要有时间就要帮父母分担家务,让父母少为自己操劳。那么,老师的目的达到了。培养了孩子对父母的孝心,也渐渐明白孝的含义。
第三,不溺爱孩子,并鼓励孩子的孝心行为。在孩子为家长洗脚这件事上,有的家长直接说:不用了乖,你把学习搞好就行,我自己会洗。当孩子吃完饭想刷碗筷时,家长会说:放那儿吧!别耽误学习,我来刷。当孩子把好吃的送到你嘴边时,你会说:我不爱吃,你吃吧……这些不经意的话正在慢慢的腐蚀孩子的心灵
,他就会认为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我们不能过分的溺爱孩子,对于孩子孝顺的表现要加于鼓励,让他有成就感。让他成为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一个孝敬长辈的孩子。
总之,百善孝为先。生活中处处皆学问,老师做好孝心教育,家长做好言传身教。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和唠叨,孩子一定会成为有爱心,有孝心的人。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行为是教育的极致。只有自己以身作则,孩子们看在眼里,经过长时间的潜移默化,这种善良和孝心会渗透在孩子的身上,孩子也会成为一个有孝心的人,一直以来我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奶奶在世的时候因为轻度脑梗造成身体行动不便,爸爸妈妈伺候了好几年,一日三餐,夜间陪护,我看在眼里,只要我有空我就陪奶奶帮爸妈分担,陪奶奶说话聊天,后来怀孕生子不能上班,我就在家带孩子伺候奶奶,吃饭喂药,端屎端尿,孩子们听在耳里,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不但不会嫌弃老人,而且还会有时帮我一起照顾。中国有句俗话,“前有车后有辙”,相信只要以身作则,孝心就会传承下去。
言传身教。很多大人要求孩子有孝心,而自己对老人专制。每个孩子都是有孝心的。孝心分很多种,例如帮助大人做事。每年到春节前,家里要搞卫生,孩子放假了,我一定会要孩子与我一起搞卫生。小孩刚工作时,发工资,给我红包,我一定拿着。因为孩子的孝心从开始大人就要接受,那会延续。有的大人想孩子攒钱不容易,没有拿孩子孝心的钱,慢慢的孩子就认为大人无所谓。孝心也扼杀了。
19世纪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说: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那么首先要学会吃苦。能吃苦的人,一切的不幸都可以忍受,天下没有跳不出的困境"。要想让孩子今后成为一个有孝心的人,最关键的是用实践磨炼他,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心。现在孩子的事务基本由父母爷奶包办,很难完整体验到做事的过程性感受,那么也难以体会到成果的宝贵和收获的欢愉,更难以体会其中需要的付出和努力,那么就没有应当的责任意识,收获和成果对于他们就像天上掉下的馅饼,唾手可得,于是不再珍惜自己拥有的和长辈给予的,变得自私自我,这样的孩子对待物质是这样,对待别人也会如此,包括自己的父母长辈。今后他不会是一个温情的人,不会懂得关心自己的父母亲人。父母年老需要他时,他挂念不起父母,因为从小都是别人宠着他,为他付出,他已经习惯了被爱,很少想到爱别人。《孟子》中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吃苦受累能培养一个人能力和责任心,所以只有磨炼他,让他多独立做些事,吃些苦,他将会是一个更有责任心的人,一个更有孝心的孩子。
百善孝为先,培养孩子的孝心是刻不容缓的事情,家长朋友们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主要从以下几点来做:
第一、千万不要溺爱孩子,在蜜罐和温室中长大的孩子,经不起一点风雨和生活当中的苦,受不了一点点挫折,他们在生活中,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不去考虑别人的感受,更不懂得什么是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哪里还会懂得孝心,所以父母对孩子溺爱是百害而无一利。
第二、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父母对自己的长辈孝顺,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你的一举一动都可能被孩子所模仿,想让孩子将来有孝心,自己要先做到哦!
第三、让家长带孩子多去参加一些有关“孝心”的活动,不管是社区,还是学校或 社会 团体有组织的一些有关孝心和孝顺老人的相关活动,多带孩子去参加,这样能让孩子多多理解什么是孝心,如何孝顺父母,对此的认识会更深,活动当中也更能体会出何为孝心!
第四、多让孩子做家务的好处是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让他多做家务才能明白父母的不容易,这样也就能多理解做父亲母亲的艰辛,通过做家务也能让孩子自立,自强,当他的精神力量足够强大,又能明白父母亲的付出多么不容易的时候,他就能真正的明白“孝心”的含义了。
总的来说,主要是从这几个方面去培养孩子的孝心,父母千万不要怕孩子受点苦,受点罪,世上所有的爱都是越来越近,只有父母对孩子的爱是越来越远,你越早的放手,他越早成长起来,能更快的明白事理,懂得何为孝心!这是我的一些亲身经历,希望可以帮到你!
怎么实现总体的尽孝行为,总体而言,分两步走。
一是实现大部分人的生存问题,而且是在自己的家乡能存活,留在家乡建设。这个前提就是消费和收入水平大致均衡。
二是传统教育,家长言传身教。从自己做起。
为什么是这两点,而不是其他的具体做法呢?
因为,生存问题决定了大人是否要背井离乡,是否骨肉分离。如果能谋生,活得好,谁又愿意背井离乡,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父母成为空巢老人。天天打电话,年年抢火车票就能解决孝顺了吗?
留守儿童是感受不到太多温暖的群体。和父母不亲,很多是由非父母的长辈带大的。教育也有缺失。
生存难就会导致养孩子功利性,为了考好大学,好收入工作,好养老。
女儿养大嫁人要多聘礼的,有房有车才能嫁就是因此导致的价值观。
所以,尽孝要有前提条件。
义务教育要到位,尤其是女孩的教育。好女厚德载物,家好三代。女孩好的家教教养,婆媳关系融合,彼此之间理解。家和万事兴。言传身教,孩子们也孝敬父母老人。
女人之间天天在一个厨房斗,年轻时为老公斗,年老时又为儿子孙子斗。电视剧还以此题材演宫斗剧,职场剧和婆媳剧……如果教育素养够,婆媳也是朋友关系,彼此之间还学习到很多阳春白雪的部分。生命润养不息。
如果生存没问题,女孩教育好,孩子们就跟着好,孝敬父母,工作生存没有怀孕就裁员没法升职,也会得到更多养育条件。
一个家庭好,大多家庭好, 社会 就会更好。尽孝心不仅仅是愚孝,只听父母之命,如果父母有的观点都看不到问题所在,闹矛盾,如何支持?孝敬父母是最应该做的事。生活身心志趣都要培养,生命相互启发理解。也不是假孝,买礼物给钱回家过年就是孝顺吗?多少人和父母身在心不在?
孝心是从心底里爱父母,关心他们的身心 健康 ,有原则有理解的爱与尊重。大人做到,小孩自然也能做到。
对于孩子的教育有很多的说法,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等等,都是说家长自己要做好榜样的作用,还有一点就是现在比较流行的正面管教的教育。正面管教就是:对孩子的正面引导,讲究的是不惩罚、不骄纵,和善而坚定的有效 育儿 ,既要和孩子有比较好的 情感 连接,又要树立一定的界限。培养孩子的孝心也可以用到正面管教的做法,既让孩子学会孝顺,又不愚孝。
01保持稳定
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尽量避免情绪化,也不要动不动就给孩子贴标签,什么你什么事都做不好啊,你怎么这么笨啊,不要轻易给孩子下结论。尽量保持自己情绪的稳定、正面,这样你的教育才不会前后矛盾、南辕北辙。在培养孩子的孝心上也要保持前后的一致,不要你要求孩子孝顺,自己却对老人大呼小叫。
02行大于言
言传身教也是这个意思,对于孩子来说你就是榜样,他们会模仿你的言行,另一层意思是我们想让孩子学会的能力和技能,是需要示范和练习的,有些家长会对孩子抱有一种“生而知之”的想法,可是又有谁一生下来什么都会呢。孝顺是什么,又要怎么做,你可以借助小故事或者就是你自己的故事让孩子知道、看到怎么体现孝心。
03树立界限
要跟孩子建立起爱的连接,却也要有各自的界限,孩子小的时候也许会依附于你,但他终究是一个独立的人,总有一天要振翅高飞,离巢远去,如何从他的人生优雅的退出也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孝心不等于道德绑架,家长不能以孝顺为由要求孩子放弃自我,不管是对于我们自己的长辈或者我们自己,都要做那个让孩子离巢远去的大鸟。
对孩子的教育更多是表达你对他的爱,应该像三月的小雨,缓缓地浸润进她的心田,却不留一丝痕迹,让她在春天里发出嫩绿的新芽;你的爱应该像暖和的阳光,让她沐浴其中,却不会灼伤她的娇嫩;你的爱应该像和煦的微风,轻轻拂过她的身体,让她自由自在的摇摆;你的爱就应该像冬天的白雪,覆盖住她的忧伤,帮她储藏能量,积蓄再次出发的力量。
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做父母的首先那样做就好了。
孝敬二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是那么简单。特别是当我们长大以后,走向了外面的世界,看到了更多的风景,而我们的父母还在原地。所以父母的思想与行为方式和我们的观念难免会有冲突,这时,要避免在孩子面前评论父母的不是。而要更多看到父母的辛苦付出,自己不就是父母的伟大成就吗?这是多么值得赞美的事啊!赞美感谢父母的付出,也是对自我的认可,比单纯的感恩能达到更好的效果,会让孩子对家族文化更加自信,孩子会做得更好 。
总之,经常帮助父母解决一些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你对待父母的态度,就是将来孩子对待你的态度。
为孩子树立榜样,可以是父母也可以是其他人。让他们懂得孝敬长辈是我们中国
D. 妈妈如何培育出孝顺儿子
1、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一个家庭中,通常都是男人在外打拼,孩子与妈妈和奶奶等女性相处的时间芦圆顷最多,而这也会是他们性格中最先建立的部分。
如果婆婆疼爱妈妈,妈妈孝顺婆婆,家里总是充满幸福与温馨的氛围,孩子也能明白孝顺和温和的重要性,父母亲人就是孩子最好的老腔岁师,他们会从模仿开始自己的性格建立第一步,在这种环境下长的孩子,自然知道上孝父母下爱晚辈,心理发育也更健康。
2、树立孩子孝顺的思想
“养儿防老”是我们的传统理念,但如今的年轻人却越来越不愿意赡养自己的父母,说到底,还是受的感恩教育不够,从小没能明白父母为自己付出了什么,不懂得乌鸦反哺,羊羔跪乳的意义。
从小如果妈妈孝顺婆婆,孩子就会知道一个家庭正确的伦理和孝道,知道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
3、建立正确的择偶观
孩子长大之后,都需要找到自己的伴侣共度一生,如果妈妈和婆婆关系和善,他在潜意识中也会知道伴侣的孝顺至关重要,不会找人来“欺负”自己的妈妈,并且对于婚姻和家庭充满向往,而不是视作牢笼,望陪陆而生畏。
E. 怎么培养孩子的孝心,有什么方法借鉴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有孝心的孩子才能够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受人尊敬。孝心是一个人身上所要具备的基本品质,对父母不孝的人,在与其他人交往的时候,也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要培养孩子的孝心,家长平时一定要多做孩子的榜样,循循善诱,耐心的去指点孩子,告诉孩子怎样才能做好,让孩子从小就养成孝顺父母、孝顺长辈的好习惯。
F. 怎样培养孩子孝顺懂事
如何培养孩子孝顺懂事 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则
培养孩子如何
如何培养孩子孝顺懂事 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则
如何培养孩子孝顺、乖巧呢?我们家长自己首先就要树立榜样哟,“养儿防老”是我国的传统观念,越来越多的不孝顺的子女,的确让家长们心有余悸,所以孩子的教育是重中之重,如何正确教育孩子,首先我们做父母的就要以身作则。
家长会带来哪些负面影响?
1、家长不要经常打骂孩子
如果经常打骂孩子将会让孩子内心埋下仇恨的种子呢,很多孩子的行为都是无意识的,还有脾气暴躁的家长们,看到孩子犯错经常会动不动就大孩子。曾经有个4岁的宝宝,在玩玩具不小心弄湿了地面,妈妈看到后打他,孩子觉得妈妈一点都不爱自己了。
如果不分青红皂白的就去打骂孩子、指责孩子,将会打消孩子的积极性,也会让孩子失去信心,更是会误导孩子们,更是埋下日后仇恨的种子了。
2、溺爱孩子会让孩子今后不孝顺
有的家长,只要孩子要什么就给买什么,物质条件统统满足,还有的家长追着孩子喂饭。这样过分的你爱将会让孩子不懂得如何分担家长的负担,不懂得如何锻炼自己,更不会自立,自然也就不会在将来孝顺父母。
3、过于啰嗦的父母让宝宝反感
总担心孩子长不大是很多父母的通病,所以经常在生活中嘱咐孩子,其实过于啰嗦的嘱咐更容易让孩子反感呢。久而久之就会让孩子养成了跟父母顶嘴的习惯。父母认为关心孩子反而让孩子烦躁、孩子不领情,久而久之代沟就有了,还有了隔阂了,将会激化矛盾。
G. 如何让孩子变孝顺
培养孩子的怜悯之心,以父母作为孩子的模范。父母的一举一动对孩子来说是很敏感的,他们体会生活时都会很容易的模仿父母的情绪,如果生活中爸爸妈妈没有注意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孩子也以同样的情绪去生活,从而在生活中养成不好的性格、思想和生活的习惯。所以,父母必须要以身作则,才能让孩子变得孝顺。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随时的教导孩子尊敬老人,不能为所欲为,多尊重他人的生命。
当然,如果父母平时对长辈不尊重,总是要和长辈,这些不好的对待长辈的态度也会影响孩子的想法,孩子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怎样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孩子心灵上的第一道响钟,就是家长的道德品质、生活方式、言语行动等,都时时刻刻的影响着孩子,对其日后的成长将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所以,请各位家长,要教导孩子学会尊老爱吵银幼,助人为乐的优良品质。当和孩子一起坐公交车时,要教导孩子给老人主动让座,看到老人家有困难,就要主动帮助。当你带孩子到公园玩时,看到其他小朋友跌倒了,你可以让自己的孩子主动去扶起他,告诉孩子,如果其他人有需要帮助时,要积极伸出援手。
孩子总要有一天离开父母自己去生活,自己去感受这个世界带给他的风风雨雨,所以,父母要给孩子动手机会,适当的放开自己的双手,能让孩子的成长变得更好。要孩子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会如何独立的生活、独立解决问题(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当孩子放学回家时,爸爸妈妈可以叫孩子帮自己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比如让孩子到厨房帮忙洗菜等,一定不要放纵孩子,让他坐在电视前吃饭。这样,在参与家务的过程中,孩子也可以和家长互动,培养双方的感情。
总结:物理中发现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要想培养孩子有一颗孝顺的的心。最重要的就是家长要从自己做起,把自己作为孩子的榜样。时时刻刻都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对长辈和其他的朋友等地表现出尊重,孝敬长辈,孩子耳濡目染,也就会变得孝顺了。
专家给妈妈的建议
建议一:妈妈要做孝敬的表率
妈妈是个孝顺的人,一般孩子也不会不孝。孩子的行为大多受妈妈的影响,妈妈孝顺老人,孩子自然也懂得关爱自己的妈妈。妈妈不孝顺,孩子也会跟着学。
宏远的妈妈对待奶奶很不好,宏远看妈妈如此,对妈妈也很没礼貌。平时他对妈妈也是指手画脚,一副妈妈就应该照顾他的态度。
一天,妈妈忘了侍碰清给他洗校服,他就训斥妈妈:“你瞎忙什么?怎么能让我穿着脏衣服上学呢?”妈妈感觉很心寒。
有其母必有其子,妈妈对老人不敬,孩子也就不会很尊敬妈妈。所以,妈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作出好的榜样。
建议二:要孩子对妈妈说“谢谢”
妈妈要让孩子知道,不是所有的给予都是应该的,要懂得感谢。只有懂得感谢他人的人,才能知道感恩,知道回报。
所以当妈妈给孩子买东西、给孩子以各种帮助的时候,要让孩子说声“谢谢”。这不是跟孩子客气,而是让孩子明白,妈妈的给予也是应该感谢的,从而使孩子更加理解和尊重妈妈,而且还可以养成孩子礼貌的.习惯。
建议三:接受孩子对妈妈的给予
现代家庭里,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两代大人把孩子当成手中的宝,替他做任何事都唯恐不及,更不舍得让孩子为长辈做什么,这极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孝心。妈妈应该学会接受孩子的给予。
张琪放学回家,妈妈还没下班,于是她走到厨房,打算帮妈妈准备晚饭。刚开始刷锅,妈妈就回来了。
张琪以前从没做过饭,但看她认真的样子,妈妈也没阻止她。张琪忙活了半小时,饭菜上桌了。看着桌子上的饭菜,妈妈很高兴。
当孩子主动表达孝顺之心的时候,好妈妈要给孩子一个机会,让孩子体会到尽孝后心里的快乐与满足。
建议四:告诉孩子他在家庭中的责任
每个人在家庭中老前都有自己的责任,大人有大人的责任,孩子也有孩子的责任。妈妈要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责任,当孩子明白了自己的责任,会促使他去尽照顾妈妈的孝道。
可以让孩子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为妈妈分担家务。让孩子明白,孝顺也就是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尽自己的义务,承担自己的责任。
建议五:给孩子讲孝敬的故事
我国古代关于孝敬的典故、戏剧有很多,而且浅显易懂。妈妈可以给孩子讲这样的故事,这是培养孩子孝敬意识的一种方法。
孝敬的故事,能让孩子体会到孝敬的真正含义,并且能够身体力行地去实施孝敬的行为。故事里反面的角色,当然可以为孩子做反面教材,让孩子跟好的、孝顺的人学习,不做不孝之子。
H. 怎么教育孩子孝顺
怎么教育孩子孝顺?孝顺是一种道德品质,是后天培养的。所谓【养不教,父之过】,想要拥有一个孝顺的孩子,就必须在家庭中,让孩子从小体会“爱”的教育和“孝”的熏陶。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怎么教育孩子孝顺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明确家庭关系。家庭中,应当营造一种长幼有序的环境,让孩子从小知晓长幼尊卑。比如等父母长辈都到齐才能吃饭;看电视先征求长辈的.意见等。
第二,坚持细节训练。孩子的道德标准和生活习惯几乎完全在家长的引导下建立。因此,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提出具体要求。比如,幼儿园和小学的孩子,可以要求他们“回家主动和父母问好”;中学生可以要求“父母生病时主动照顾”等。
第三,父母以身作则。孩子最善模仿,就像父母的一面“镜子”。须知,您今天给自己的父母倒一杯水,将来您的孩子就可能端一碗汤,送到您的床前。
当孩子对父母表现出不敬重的言行时,要给予适当的批评和惩罚,千万不要认为:孩子现在还小,还不懂道理,不必多计较他的言行过错,等他长大了,自然就知道孝敬老人了。这种认识肯定是错误的。
父母的责任是有限的,义务和付出也是有限的。教育孩子孝敬父母,就从要从引导孩子为父母做这些小事入手。
I. 父母该如何去教育孩子,才能够让孩子有孝顺之心呢
生活具体事项中,只要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要顺从老人。孝更多的是赡养,顺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关心,尊重和感恩。
妈妈带孩子,要让孩子直到父母不易,可以适当的和宝宝说“妈妈抱的你好累,你给妈妈揉揉胳膊好不好?”宝宝并不知道这是孝顺的表现,但他会明白,这样可以让妈妈不那么累,习惯会成自然。孝顺的孩子不是教育出来的,而是父母的一言一行影响出来的。
当家长给老人捶背时,孩子也会试着给家长捶背;当家长给老人洗脚时,孩子也会学着给家长洗脚;当家长给老人送钱时,孩子也会用零花钱给家长买一些零食。
J. 如何培养孩子的孝顺美德
培养孩子孝顺美德方法:要建立合理的长幼有别的家庭关系;要让孩子了解父母为他和家庭所付出的辛苦;要从小事入手训练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行为习惯;要以身作则,父母本人要做孝顺长辈的楷模。
孝顺父母的例子:
1、经常给自己的父母洗洗脚,捶捶背。
2、如果条件允许,经常带父母外出走走。
3、记得给父母过生日,祝福他们。
4、自己生日的时候,要记得感恩父母。
5、父母如果生病了,要悉心照料他们。
6、父亲节、母亲节,记得给父母送份礼物。
7、经常跟父母聊聊天,说说心里话。
8、定期带着父母去医院做下体检。
9、活学活用“长者先,幼者后”的教诲。
10、父慈子孝,要建立起正确的平等关系。
11、父母不直呼领导名,孩子不直呼长辈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