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闵子骞孝顺答案

闵子骞孝顺答案

发布时间:2023-03-15 16:20:54

1. 闵子骞孝顺文言文翻译

闵子骞孝顺文言文翻译:
闵子骞兄弟共二人,母亲死后,他们的父亲又娶了一个继母,继母又生了两个儿子.闵子骞给他的父亲驾马,丢失了马的辔头,他的父亲握着他的手,发觉他的手很冷,穿的衣服也很单薄.父亲回去后,把后母生的儿子叫来,握住他的手,手是温暖的,穿的衣也很厚.就对妻子说:“我娶你的原因,是为了我的儿子,现在你欺骗我,让我的儿子受冷,你走吧,不要再留在我家.”子骞上前说:“如果母亲留在我家,就只有我一个儿子受寒;如果母亲离我们而去,四个儿子就都会受寒啊.”他的父亲一句话也不说,沉默了好久,而他的后母也很后悔自己的做法。

闵子骞孝顺文言文原文:
闵子骞兄弟两人,母卒,其父更娶,复生二子.子骞为其父御,失辔,父持其手,寒,衣甚单.父归,呼其后母儿,持其手,温,衣甚厚.即谓妇曰:“吾所以娶汝,乃为吾子,今汝欺我,寒儿,汝去无留.”子骞前曰:“母在,一子寒;母去,四子寒.”其父默然,而后母亦悔之。

2. 子曰贤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是伦语的原文吗

回答:不是论语的原文,这句话论语中的原文是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翻译:孔子说:“闵子骞真是孝顺呀!人们对于他的父母兄弟称赞他的话,没有什么异议。”

出处:出自春秋时期孔子及其弟子所著《论语》的《先进篇》。

原文: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白话译文:

孔子说:“颜回不是对我有帮助的人,他对我说的话没有不心悦诚服的。”

孔子说:“闵子骞真是孝顺呀!人们对于他的父母兄弟称赞他的话,没有什么异议。”

南容反复诵读“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不玷,不可为也。”的诗句。孔子把侄女嫁给了他。

季康子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好学的?”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很好学,不幸短命死了。现在再也没有像他那样的了。”

(2)闵子骞孝顺答案扩展阅读:

作者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

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3. 闵子骞为继母求情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告诉了我们,只要你真心的对别人也是可以得到别人真心的对待的。

4. 闵子骞的孝悌故事是什么

周朝时候,有个孝子,叫做闵子骞。他是孔子的学生。生他的母亲,早已过世了,他的父亲娶了一个后妻,生了两个儿子。那个后母很厌恶闵子骞,冬天的时候,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儿子,做了棉絮做的衣裳,给闵子骞穿的衣裳却是只装着芦花的。

有一天,他的父亲叫闵子骞推车子出外。可是因为衣裳单薄,身体寒冷,一个不小心,不觉失掉了车上驾马引轴的皮带子。他的父亲起初以为儿子太粗心很生气,就用鞭子打他。鞭子把衣服抽破了,露出全是不保暖的芦花,才知道大儿子是穿了芦花的缘故。

回家后,再摸摸另外两个孩子的衣服,却是暖和的棉花。父亲的心里明白了,是后母虐待了闵子骞,一气之下,就要赶走后母。这时闵子骞 跪下来衰求父亲,说:"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母亲在家,只有孩儿一人受冻,如果母亲走了,家里就有三个孩子要受寒。这两句话感动了父亲,留下了后母,也使后母知道反省改过,而变成了慈母!

5. 孝心阅读理解题原文及答案

孝心是捶不完的背,孝心是一句真挚的话,孝心是一杯喝不尽的茶。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孝心》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欢迎大家参阅。
《孝心》阅读原文
第一次配了这辆公车,他就想回老家看看父母。

老家离县城不远,是黄河故道上的一个小村庄,几十户人家。父母大半辈子就在这故道上种粮扒食、栽藕捞鱼,整天一身尘土两腿泥。上学时他就想,等以后有了条件,一定将二老接到身边,让老人家好好享享清福-—父母养育之恩,当儿女的一生一世也报不完哪!

大学 毕业 后在县政府谋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几年后就当上了科级干部,结婚生子,还有了一套面积不小的房子。搬进新居,他就想把大和娘接来一起住-—“大”是这一带乡下延续了千年的对父亲的称谓。

大和娘来了。进了屋,二老的眼睛瞪得老大,坐不敢坐,脚不知道往哪儿放。爱人热情地邀老人几个房间都看了一遍。

娘惊叹道,乖乖儿,你这不是到天堂了么?

爱人说,比你儿强的人太多了——我们才只有这一套房子!

大听了,直咳嗽,像是被啥呛住了,唇上的胡子抖着。用手一抹,咳嗽算是止住了,胡子却还在抖动。

他知道大的脾气,就岔开话头,说,您二老就住下吧,房间也早收拾好了,想吃啥给您弄啥,中不?

不中,不中,你娘和俺离不开家。

这不就是家吗?

这不是家,是馆堂,俺这身子咋也不能落这儿。

爱人说,听老的,听老的。

就这样,父母来了,看看就走,从不在城里过夜。

就在昨天,他被补选为主抓科技的副县长,当天就给他配了这辆车。车虽然旧,可车况不孬,适于下乡。于是,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回老家看看。

车行不到半个小时就到庄里了。一进这熟悉的农家院,只见老爹摆弄着一根绳子,却不见娘,就问,大,我妈哩?

父亲额上的筋绷紧了,说,啥时喊起妈来了,俺只知道你有个娘。

喊啥不一样?

父亲说,你也喊俺爸吧——烧死你啦!

大,我不是那个意思。

父亲看看他,问,你是咋回来的?

他指指院外的小车,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说,坐它回来的!

父亲说,小儿,俺也想坐坐车,很多年没坐过了。

大,上车!

俺不坐它——坐不惯。

怎么啦?

俺坐惯了土车子——这洋玩意硌腚。

还是这车舒坦。

小儿,身子是舒坦了,心里可生赖了……

那你想坐啥车?

大朝院子的一角努努嘴,喏!

那里放着一辆老式手推车,旁边还有一只羊。看到这辆车板都开了缝的旧物,他就想起了上大学前的那些日日夜夜——就是靠这辆车,父母风里来雨里去,顶起了家里的一片天。

视线里,父亲苍老的背影和那些岁月留下的画面叠合在一起:大不止一次坐过这车,他也不止一次用这车拉过大!

走呗!父亲一声唤,他便不由得应了一声,好嘞!

车把已掉转过来,那只羊也被拴在车后。

大,咱上哪儿去?

找你娘去。

俺娘在哪儿?

在东地摘豆角儿。

他两手抓起车把,看大坐牢稳了,弓背拉车往外走。刚出院子,司机见状慌得赶紧开门下车,一溜风跑过来。

大爷,你咋能叫县长拉车!

他不是县长,是俺儿!

我来,我来!司机要夺车把。

你上车里坐着去,我和俺大拉拉呱儿。

司机摇摇头,翻翻眼皮站定了。

出了庄,田野吹来的风好爽。车后的羊不住地咩咩叫。越走,他的步子越轻快。庄里人见了,热情地与这爷儿俩打招呼。打罢招呼,扭脸笑去了。

父亲说,小儿,只要你回家,见人该喊啥喊啥,可别装大——骡子马大了值钱,人大了不值钱——你就是当了市里、省里的官儿,也别忘了你是从这庄里走出去的,你可别忘了你是谁!

他说,大,我知道了。接着又说,大,我想和你商量个事儿。

小儿,啥事?

我想这车该换了,换一辆电动三轮也好。

父亲说,想着哩,是该换了——这事你不用操心。有俺和你娘哩……

他停下脚步,回头看看大,眼里亮晶晶地闪着什么。

咋不走了?

他强压泪水,声音哽咽地说,大,我这当儿的都不知道该怎么孝敬您您才舒心。

小儿,百姓是父母,你把百姓的事办好,就是对大和娘的最大孝敬!

大,儿记住了!

(选自《第六届小小说金麻雀奖获奖作品》,漓江出版社)
《孝心》阅读题目
19.小说的第二段有什么作用?(4分)

20.分析小说中划线的两个 句子 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4分)

(1)大听了,直咳嗽,像是被啥呛住了,唇上的胡子抖着。用手一抹,咳嗽算是止住了,胡子却还在抖动。

(2)出了庄,田野吹来的风好爽。车后的羊不住地咩咩叫。

21.小说中的父亲有怎样的性格特征?(4分)

22.你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6分)
《孝心》 阅读答案
19.交代了“他”父母的身份和生活环境,暗示了老人的品质;(2分)点出了“他”孝敬父母的心理,为下文“他”与父亲在尽孝问题上的分歧做铺垫。(2分)

20.(1)运用细节(动作)描写,突出了“大”对儿媳攀比心理的不满以及想发作而不能的复杂心情。(2)运用环境(景物)描写,衬托出我与父亲亲切交流后的轻松愉快心情。(4分,每句2分,手法和效果各1分)

21.(1)作为农民:①吃苦耐劳;②朴实本分;(2)作为父亲:①关爱儿子的成长;②心中有大爱。

22.示例:①是“他”。(1分) ②小说的题目“孝心”突出了“他”的性格特征,“孝心”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小说的主要情节围绕着他的“孝心”展开。(2分)③“他”的形象具有鲜明的典型性,他的“孝心”代表了许多人的心愿,同时,在他身上寄寓了小说的主题:百姓是父母,把百姓的事办好,就是对大和娘的最大孝敬。(3分)(回答主人公是“父亲”也要涉及情节、人物形象、主旨三方面阐述理由)

猜你喜欢:

1. 略谈孝文化阅读题答案

2. 孝乃德之本阅读题答案

3. 论孝顺阅读练习及答案

4. 一夜长大阅读理解题附答案

5. 闵子骞孝顺阅读练习及答案

6. 闵子骞孝顺阅读答案

归:回来;卒:死;乃:是因为;去:走,离去;求采纳,拜托哦!

7. 闵子骞孝顺文言文答案

1. 求《闵子骞孝顺》文言文翻译

原文:

闵子骞兄弟两人,母卒,其父更娶,复生二子。子骞为其父御,失辔,父持其手,寒,衣甚单。父归,呼其后母儿,持其手,温,衣甚厚。即谓妇曰:“吾所以娶汝,乃为吾子,今汝欺我,寒儿,汝去无留。”子骞前曰:“母在,一子寒;母去,四子寒。”其父默然,而后母亦悔之。

译文:

闵子骞兄弟共二人,母亲死后,他们的父亲又娶了一个继母,继母又生了两个儿子。闵子骞给他的父亲驾马,丢失了马的辔头,他的父亲握着他的手,发觉他的手很冷,穿的衣服也很单薄。父亲回去后,把后母生的儿子叫来,握住他的手,手是温暖的,穿的衣也很厚。就对妻子说:“我娶你的原因,是为了我的儿子,现在你欺骗我,让我的儿子受冷,你走吧,不要再留在我家。”子骞上前说:“如果母亲留在我家,就只有我一个儿子受寒;如果母亲离我们而去,四个儿子就都会受寒啊。”他的父亲一句话也不说,沉默了好久,而他的后母也很后悔自己的做法。

2. 闵子骞孝顺文言文闵子骞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

孝悌之道,其为人之本与。孝悌是做人的基础,闵子骞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都做到位了。

子骞对后母并不记恨,反而有些同情后母,小子骞觉的不能因为这么一件小事就休掉后母,于是他跪下来对自己的父亲说:“父亲,请你不要赶后母走,因为毕竟还有两个小弟弟呀!有

母亲

在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寒冷,如果母亲走了,我和两个弟弟都会挨饿受冻的。(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

在这种情形之下,闵子骞至诚的孝心丝毫不减,而且还想到兄弟和家庭的和乐。这一分真诚让他的父亲息怒,这一分真诚也让他的后母生起惭愧之心。闵子骞这分真诚的孝心转化了家庭的恶缘,致使家庭从此幸福和乐。所以,“亲憎我,孝方贤”。我们时时处处想着“德未修”,所以"感未至”,真诚就能永不忘失,能时时提起关照。

3. 关於孝顺的文言文或古文及解释 (有分加喔

东汉陆绩,字公纪。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

卧冰求鲤

原文

晋王祥,字休征。早丧母,继母朱氏不慈。父前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母。尝欲食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卧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归供母。

译文

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慈爱,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继母朱氏时常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祷告,忽然间冰裂,从裂缝处跃出两尾鲤鱼,王祥喜极,持归供奉继母。

4. 子曰贤哉,闵子骞

回答:不是论语的原文,这句话论语中的原文是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翻译:孔子说:“闵子骞真是孝顺呀!人们对于他的父母兄弟称赞他的话,没有什么异议。”

出处:出自春秋时期孔子及其弟子所著《论语》的《先进篇》。

原文: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白话译文:

孔子说:“颜回不是对我有帮助的人,他对我说的话没有不心悦诚服的。”

孔子说:“闵子骞真是孝顺呀!人们对于他的父母兄弟称赞他的话,没有什么异议。”

南容反复诵读“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不玷,不可为也。”的诗句。孔子把侄女嫁给了他。

季康子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好学的?”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很好学,不幸短命死了。现在再也没有像他那样的了。”

(7)闵子骞孝顺答案扩展阅读:

作者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

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5. 闵子骞挽留后母 译文

译文:

闵子骞两兄弟,自从他母亲去世后,他父亲就再娶,后母再生两个孩子。子骞为他父亲驾车,掉落辔头,父亲摸他的手寒冷,穿的衣很单薄。父亲就回去,叫后母及孩子出来,摸孩子的手,衣穿很厚手很暖。

就对他的妻子说:“我之所以娶你,实际上是为了我的孩子,现在你欺骗我,去吧,我不留你了。”子骞往前说道:“母亲在只有一个孩子单薄,母亲去了就四个孩子寒冷了。”他父亲听了不做声,而他后母也感到后悔。

原文:

闵子骞兄弟二人,母卒,其父更娶,复有二子,子骞为其父御车,失辔,父持其手,寒,衣甚单。父则归,呼其后母儿,持其手,衣甚厚温。即谓其妇曰:“吾所以娶汝,乃为吾子,今汝欺我,去无留。”子骞前曰:“母在一子单,母去四子寒。”其父默然,而后母亦悔之。

出自元代郭居业所撰《二十四孝》。

(7)闵子骞孝顺答案扩展阅读

《二十四孝图》,将闵子骞孝亲的故事排在第三,使之家喻户晓,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史上著名的先贤之一。闵子是孔子的弟子,他和颜回、冉伯牛、仲弓被列为孔门德行科的优秀生。

郭居敬的《二十四孝》先后有人为之序诗、作图,刊行多种版本。该书为民间流传甚广的童蒙读物,内容为自上古至唐宋二十四个孝亲故事。

增补《二十四孝》 谨在原二十四孝故事基础上,增补了主人公的部分遗事,以便于读者全面、正确理解古人的孝道。

《二十四孝》之后,相继又出现《日记故事大全二十四孝》、《女二十四孝》、《男女二十四孝》等劝孝书籍。

杨伯峻在《经书浅谈》考证说:元代郭守正将24位古人孝道的事辑录成书,由王克孝绘成《二十四孝图》流传世间;清末,张之洞等人将之扩编至《百孝图说》。

应园先生邀请为其86岁父亲庆寿,陈少梅完全依照元代王克孝《二十四孝图》内容绘制了《二十四孝图》卷,与之相比,徐操创作的《二十四孝史》则更具个性化。

阅读全文

与闵子骞孝顺答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老人家脚肿黑 浏览:480
四川退休工人2016年涨工资方案 浏览:881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孝顺 浏览:802
北京养老每月领多少钱 浏览:482
长寿至万州动车时刻表 浏览:79
民营企业女性退休年龄 浏览:965
酒泉市驾驶证体检在哪里办理 浏览:124
老人夜起大便三四次是怎么回事 浏览:792
太原市当兵在哪个医院体检 浏览:287
父母去世家里的房屋和土地怎么办 浏览:668
早安问候老人家 浏览:972
退休没有单位怎么办理退休年龄 浏览:419
重庆到长寿的路有多少公里 浏览:505
藕怎么做养生 浏览:74
上海退休工资调整方案 浏览:709
孝敬长辈刷碗 浏览:381
读孝敬父母有感600字 浏览:347
幼儿园孝敬父母长辈礼仪教案 浏览:619
昌平沙河敬老院 浏览:116
73岁老人脊椎骨薄怎么办 浏览: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