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关于孝敬的国学经典

关于孝敬的国学经典

发布时间:2020-12-11 08:35:45

1. 少儿国学培训内容包括哪些

国学馆标准课程带孩子熟读经典,打好一生根基
第一阶段:知书达礼
《千字文》:“天下第一字书”。帮孩子养成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弟子规》:系统化的“儿童行为守则”。教孩子懂得待人接物的礼貌常识。
《三字经》:中国文化史纲。对孩子的升学考试和文化修养都有极大的帮助。
第二阶段:开智明理
《论语》:中国人的“圣经”。从小熟读,可助其塑造理想人格、洞察人性。
《诗经》:中国古代诗歌开端。对孩子的语言水平和知事明理都有很大作用。
《大学》:中国人必读的一本书。帮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构建远大的人生格局。
第三阶段:通达言志
《易经》:不学易经,无以为将相、无以成大医。群经之首,内容涉及诸多领域。
《唐诗宋词》:中国文化学史上的璀璨明珠。培养孩子良好的韵律感,陶冶情操。
《中庸》:“和谐”人生指南。培养孩子处理人际关系的智慧,成为高情商人才。
《老子》:中国人的智谋奇书。书中智慧可以运用到工作、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三千小童结合时代变化,创新国学六艺特色课程 纵横文武,德艺双修让孩子更出众
礼:古礼体验。不学礼无以立,培养孩子懂礼貌、有教养。
乐:古琴修习。提升孩子文化修养,助其养成优雅含蓄的气质。
术:武术锻炼。塑造挺拔的外形、强身健体、锻炼坚强的意志力。
棋:围棋钻研。开发孩子智力,培养机动灵活的战略思想意识。
书:书法艺术。提高孩子专注力,提升个人修养和审美能力。
数:数艺传承。锻炼孩子快速运算能力,提升数艺思维。

2. 儒家经典中一些有关感恩、孝道的名句

1、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出自:春秋孟子《孟子·离娄上》。

译文: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

2、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出自:春秋孟子《孟子·梁惠王上》。

译文:孟子说:“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3、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出自:西汉戴圣《礼记·祭义》。

译文:孝有三等。第一等的孝是能光父耀母,第二等的孝是不钻辱父母的令名,第三等的孝是能够赡养父母。

4、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里仁》。

译文: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为他们长寿而高兴,一方面为他们衰老而担忧。”

5、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现在所说的孝,指的是养活父母便行了。即使狗和马,也都有人饲养。对父母如果不恭敬顺从,那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3. 关于国学经典的二十四孝故事怎样开展活动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二十四孝》是古代宣传孝道的经典故事,对历史上传承下来的《二十四孝》,我们必须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辨证的历史的分析。其中确实有值得继承和弘扬的内容,但也有糟粕,要予以批判的继承,吸取精华,摈弃糟粕,涤除《二十四孝》中封建性的污垢,发扬中华民族淳朴美好的敬老养亲的思想感情和传统美德,古为今用,使之符合现今的道德规范——尊老、敬老、爱老,这才是我们今天正确认识、学习《二十四孝》的真正目的。《二十四孝》中值得继承和弘扬的是——对父母的敬爱和关心、发自内心的事奉父母的精神。在《二十四孝》中,几乎都具有这种精神,这种精神具有它永恒的价值,这就是《二十四孝》的核心与精华所在。“怀抱想当年,辛勤阅万千。此时非父母,哪得自安便。”也就是说,怀抱着自己的孩子,想到父母含辛茹苦的当年。如果不是父母辛勤哺育,哪有我们现在的舒适安闲。当前,“孝道”观念仍然是致力于推进社会现代化进程而复兴儒学文化资源的根基。“仁”是儒学的核心内容,“孝”是“仁”的根基。
我们读《二十四孝》,要了解古人并非看重形式,让后人件件照办,而是想通过这些故事,告诉我们人世界还有“孝”之一字!从另外一个角度说,由于“孝道”源于原始的氏族社会,发展于和强化于封建社会,因而它必然带有它的历史局限性,特别是成了官方“以孝治天下”的理论之后,产生了逆来顺受的、愚孝的、迷信的、因果报应的观念,甚至有与人性相背离的地方,如“卧冰求鲤”,“恣蚊饱血”,“埋儿奉母”,“闻雷泣墓”等,所有这些都是不能吸收和提倡的,即使是“刻木事亲”虽然表现出丁兰的至诚之心,但是在今天看来,不免有些可笑,都应予以抛弃。
今天我们提倡的孝应该是文明的、合乎理性的。所以,我们不能不加分析地去吸收“二十四孝”中的一切,而是要批判的继承。总之,在今天这个文明的、法制的社会中,父母和子女在人格上和法律上是平等的,父母有责任和义务哺育子女,子女有责任和义务孝敬父母。当今有不孝顺父母的子女,也有把自己亲生的儿女遗弃、卖掉、甚至有将其扼死、溺死或杀死的父母,这些都是丧失了人性和违法的行为,是社会和人类的良知不能容许的。因此,要提倡“父慈子孝”,继承和弘扬孝道文化的精华。

4. 关于孝道的国学经典

道家孝经,太上感应篇,佛家地藏经,十善业道,儒家24孝的故事,然后还有弟子规什么的。

阅读全文

与关于孝敬的国学经典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刘文正60岁 浏览:940
西安航天保安入职体检多少钱 浏览:243
找一篇宣传敬老院文章 浏览:879
玉溪市江川区社保养老保险电话 浏览:835
最适合送给父母的智能手机有哪些 浏览:274
上海返沪知青增加养老金 浏览:149
父母不抚养残疾儿子怎么办 浏览:800
80岁老人过世算高寿吗 浏览:286
北京农民户籍退休金 浏览:34
糖尿病老年人便秘偏方 浏览:993
工伤十级退休年龄 浏览:489
男方父母第一次来家应该注意什么 浏览:766
长寿喝多少酒最好 浏览:782
养生壶里的茶叶放多少水 浏览:250
车祸死亡死者父母80岁应赔多少 浏览:931
80岁的老人吃止痛药 浏览:204
海南养生堂的天然维E多少钱 浏览:459
老人家额温38度 浏览:431
父母沉迷保险怎么买 浏览:256
中医养生保健师考什么 浏览: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