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如何对待不孝顺的儿女

如何对待不孝顺的儿女

发布时间:2022-12-29 03:34:27

Ⅰ 如何对待子女的不孝

有些中老年人遇到了子女不孝的问题,感到很苦恼。有些老居士也遇到了同样的逆缘,严重时会障碍自己的修行。对于这个问题,我建议大家可以用佛法中因果和无常两个观念来解决:

首先,要以因果的观点来看待家人之间的关系。

无论是修行人还是普通人,都应该养成一种好习惯——「遇事反省自己、不看对方的缺点。」这样才能使矛盾得到真正的化解。从因果的角度看,你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是和睦还是矛盾,并不都取决于子女,而是由你往昔的业力导致的,也就是「自作自受」。

具体来说,从今生的因果看,当子女不孝顺时,先不要着急批评他们,先要静下心反省自己:自己年轻时,对父母是否孝顺?如果发现自己当年并不孝顺,那就不要再抱怨子女了,很可能是自己给子女做出了坏榜样,根源在于自己。这时应该在佛菩萨面前真诚忏悔。

从三世因果看,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如何,并不仅仅取决于今生的所作所为,而是源自多生累劫的因缘。即使你年轻时很孝顺,但无法知道你在前世和父母结下的是善缘还是恶缘,是你欠父母的,还是父母欠你的。

《观无量寿经》中有这样一个公案:在释迦牟尼佛的时代,印度有个摩揭陀国,国王叫频婆裟罗。频婆裟罗因年老无子,担心没有王位继承人,于是请来相师占卜。相师说:「山中有一位道人,三年后将死去,会来投胎为太子」。国王大喜,但是因为求子心切,他等不及三年,竟然派人杀死了道人。不久,王后韦提希夫人果然怀孕,生下一位太子,名叫阿阇世,阿阇世王子正是道人的转世。他长大后,受奸臣挑拨,举兵政变,篡夺了王位,囚禁了父亲,并断绝食物,想饿死父亲。韦提希夫人要求去探望老国王,得到儿子的同意后,就偷偷把蜂蜜和炒面混在一起涂在身上,给老国王充饥。过了一段时间,阿阇世见父亲仍然健在,很奇怪,当他得知是母亲偷偷带去了食物,就把母亲也囚禁起来,甚至还想杀害母亲。韦提希夫人非常伤心,向佛陀虔诚祈祷,于是佛陀现身在她面前,告诉她与王子的前世因缘,并开示了净土法门。

从这个公案可以得知,假如我们过去世与子女结下了恶缘,今生就会遇到不孝的子女。反过来看,如果我们过去世与子女结下了善缘,加上这一世与子女之间能保持善心,那么,此生不仅能得到孝顺的子女,来世还能生于天界。

《涅槃经》中有这样一个公案:从前,有一对母女同渡恒河,不幸被河水所溺。这时母亲想:「我的女儿如果不淹死,我死亦无妨。」女儿也同时想:「我的母亲如果不淹死,我死亦无妨。」母女二人同时发起了坚定、清净的善心,因此一念善愿,二人虽未修过禅定,死后却同生于梵天。

因此,遇到不孝的子女,不必怨天尤人,更不应该加深恶缘,而要反省自己、修正自己,对子女充满善心,这样才能把恶缘转化为善缘。只要充满善心,即使没有生儿育女,只有一位保姆相伴,她也会像孝顺的子女一样孝敬你。甚至于一只宠物也会同样地善待你——当你孤独的时候,它会陪伴你;当你生病的时候,它会摇著尾巴来安慰你。有些宠物为了报恩,甚至能在灾难中挽救主人的性命,这样的故事很多。这些现世的果报,不仅源于往昔的业因,更源于今生善心的力量。

其次,我们还可以从无常的角度来化解家人之间的矛盾。

如果仔细算一算,一生之中,家人相聚的时间能有多少?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大家要各忙各的事,相聚的机会其实并不多,还有太多的无常会随时侵袭。在这样短暂的相聚中,家人之间要彼此珍惜,不应执著于小小的矛盾,要尽量包容对方、结下善缘。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子女不孝顺父母、父母对子女不公、先生不关怀太太、太太不包容先生等现象,都是轮回中的常态,不必过于执著。关于家人之间的无常,密勒日巴尊者在《觉悟世间虚妄歌》中唱到:

父在之时子不在,子在之时父已逝,

二人纵聚亦无实,孺子我往修正法,

赴马牙白岩禅修。母在之时子不在,

游子归时母已逝,二人纵聚亦无实,

孺子我往修正法,赴马牙白岩禅修。

妹在之时兄不在,兄归家时妹飘零,

二人纵聚亦无实,兄修有义之佛法,

赴马牙白岩禅修。

因此,如果遇到了不孝的子女,不要以世俗观点来看待,更没有必要过度执著,而应该以佛法观点来改变自己,遵从密勒日巴尊者的教导,把精力投入于真正有意义的佛法修行中。

Ⅱ 对于不孝顺的子女该怎么办

法律分析:子女不孝顺父母,不赡养父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调解,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解决纠纷。对于不孝子女,作为父母应该先自我反省,看这些年对于子女的教育过程中是否存在对于子女的过分溺爱或者其他方面的问题,导致今天这方面事情的发生了,另外一方面,还是应该与自己的子女好好沟通,交流一下,争取情感方面的感化,让自己的子女顾及亲情方面的因素,如果这样还是不能够解决的话,那么如果涉及到赡养老人义务不履行方面的问题,只能够无奈对簿公堂的法律途径解决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第十四条 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赡养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

赡养人的配偶应当协助赡养人履行赡养义务。

第七十五条 老年人与家庭成员因赡养、扶养或者住房、财产等发生纠纷,可以申请人民调解委员会或者其他有关组织进行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人民调解委员会或者其他有关组织调解前款纠纷时,应当通过说服、疏导等方式化解矛盾和纠纷有过错的家庭成员,应当给予批评教育。

人民法院对老年人追索赡养费或者扶养费的申请,可以依法裁定先予执行。

Ⅲ 对于不孝子女应该怎么办

首先要自我检讨。子女不孝,说明父母自小的教育有问题,是自己种的因,才有今天的果。
其次,就要跟孩子好好沟通,看看还有没有挽回的余地,也许能唤醒他们的良知,重新经营良好的家庭。
第三,如果沟通无果,那就咬咬牙,自己好好过下去,就当没有这个小孩,学会习惯无儿无女的生活,这个世上,最终还是要靠自己。孩子能觉悟,愿意回来,就当意外惊喜;不回来,也就这样过了

Ⅳ 儿女不孝顺怎么处理

1、好好谈谈:告诉他父母对我们的恩情重如山,父母为了培养我们成人付出了不少心血,让他慢慢懂得,父母对我们好并不是天经地义,需要学会感恩,孝顺父母;

2、将心比心:每个人以后都会有自己的孩子,试让他想象,如果自己的孩子长大以后和他一样对自己不孝顺,自己会是怎样的感受,将心比心之后就会明白孝顺的重要性;

3、不要使用暴力:在和不孝顺父母的人进行交流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使用暴力,以免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一定要静下心来,耐心和对方讲解。
望采纳!

Ⅳ 对付不孝之子有哪些方法

具体如下:

一、要耐心对待、耐心教育、耐心说服,使之回心转意。

二、继续关心不孝的子女,不要寒心,要热心相待,达到以心换心的目的。

三、要求同存异,社会越开化,老少之间的不同思想越加深,对青年人也要理解。不能因为存在“代沟”,而认为子女不孝。

四、要依法办事,可以向法院起诉,法律规定,子女必须对父母履行赡养义务,对不孝子女,法律可判处强制执行,如拒绝履行抚养义务,可判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条 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
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5)如何对待不孝顺的儿女扩展阅读:

孟子列举了五种不孝的行为,这五种恶习即使放到今天,也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价值。

一、好吃懒惰

原文:惰其四肢,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

释义:四肢懒情,不懂得赡养父母,是第一种不孝。

解读:放眼当下,社会浮躁不堪,现代的年轻人已经被电子产品绑架,科技发达带来便利快捷的同时,也让人变得越来越懒惰。懒惰会让人学会逃避问题,并且变得满口谎言,时间长了,会让一个人充满负能量。很多人知道自己应该独立,但到了二三十岁还要靠父母养着,是典型的巨婴,妈宝男。这种人会一直依靠父母,吸父母身上的血,而不懂得如何赡养父母。

二、好饮酒

原文: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

释义:不懂得珍惜时间,喜欢酗酒,这是第二种不孝。

解读:酒本身就是一种慢性穿肠毒药,喝多了喝醉了自然会让父母家人担心,毕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是很大的不孝,不孝敬自己的父母,你的儿女将来也不会孝敬你,有因必有果。

三、贪恋财利

原文: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

释义:偏财好利,并过于偏爱妻子和儿女,而不去赡养自己的亲生父母。这是第三种不孝。

解读:在利益面前,很多人会违背道德,作出一些错事,导致兄弟闹翻,让做父母的伤心欲绝,有的甚至为了向父母索取利益,把他们告到了法庭上,这就是大不孝。还有些人成家后,心里面只装着老婆孩子,而完全不关系父母。

四、纵欲好色

原文: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

释义:过于放纵自己,沉浸于声色享乐之中,让做父母的蒙羞,这是第四种不孝。

解读:这种人是最自私的,他们只会考虑到自己的利益,做任何事情不会考虑家人朋友感受,沉迷于声色享乐,纵欲好色之人,就算拥有好的命也没用,再好的命也经不起“作贱”,这种人早晚会耗尽家财,贫病潦倒孤独离世。

五、逞勇斗殴

原文: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释义:逞能,喜欢打架斗殴之人,终会殃及父母,这是第五种不孝。

解读:打架斗殴之事绝不是好事,这种人不论输赢,一则损害自身形象,另一方面也会殃及父母,不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精神上都会带来重负,此为不孝。

Ⅵ 你觉得父母要如何应对不孝子女呢

不孝轴子女一定和小时候的教育有关,没有教育好看出来不孝的时候已经挺难去改变了,只能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补这一块的教育

Ⅶ 儿女不孝顺,父母该怎么做

别怪儿女不孝顺,其实很多都是父母教育的问题?父母不以身作则的。经常打骂孩子,包办溺爱.....

那我们的父母该怎么做呢?

第一:父母得以身作则。

家长多对父母孝顺点,好一点,多花时间来陪父母,不求给老人们最好的,也得多抽时间陪陪父母,儿女们生长在一个和谐其乐融融的家庭里,自然会耳融目染,从父母身上学到优秀的品德。

第二:父母应该学会“装”。

父母如果能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和技巧,可以培养孩子的孝顺之心。

第三:培养孩子对弱者的怜悯之心。

怜悯弱者与孝顺父母其实是一回事。当孩子长大后,父母逐渐老去,也会成为一个弱者。对社会来说,弱者是索取少、奉献多的一群人,而对孩子来说,父母也属于索取少、奉献多的人。

所以,不尊重穷人的人往往不孝顺父母。很多人喜欢在孩子面前吹嘘自己官大、钱多、关系硬,这样的人不仅绝对培养不出孝子,还会培养孩子的非道德行为。

第四: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体验感。

如果你扶起一位摔倒的老人,送他去医院,并受到了别人的称赞,这时就会产生一种良好的道德体验感,今后还会不断地做好事。培养孩子的孝顺之心同样如此。所以,父母平时要试着让孩子为家里做点事,并及时称赞孩子,这其实也是在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父母是人伦之始,阴阳之道,阴为母,阳为父。阴阳和,才能万物生长,阴阳不合,精神痛苦,情不投意不合,即生育的子女,性质一定不好,儿女不孝顺或者儿女缺乏。

父母是一家的天福星,以志为根。即以全家安乐为己任,造福一家。上要尊老,下要爱幼。用感恩心去完善一切,让家庭上下和睦。

父母要向子女宣扬老人、老祖宗的功德,做尊老敬老的尽孝榜样给子女看,用感恩先辈的恩德,来启蒙后代。

不安排老人做事,他们喜欢什么就做点什么,但要多关心老人,常劝他们多休息,给儿女做好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小孩子是否健康与母亲关系很大,有无智慧与父亲关系很大,是否福德庄严就看父母是否经常以快乐的爱心去做事做人。

子女不听话,不孝顺,首先要问自己是否也不孝顺老人,是否有做不对的地方。对上不认可父母(老人)的功德,对下(子女)怎么教育都不到位。

孩子不明理等于是果子酸了。果子酸了要在树根上下功夫。

不要怨恨子女,更不能打骂子女,因为子女的成败也与父母本身的心性德行有关,第二要考虑到自己教育的方法是否有不当之处。

教育孩子五步曲:养、育、教、领、导,但不许管。重点要培德,把道德教育好。

“管”是父母任着自己的性子,找儿女的错处,拂逆他的性子,所以往往越管越管不好。因为用脾气管儿女,不但管不好,反把儿女的脾气激起来,碰起性来,甚至父子成仇,都是父母不明白道的缘故。

孩子不用管,全凭德行感化。明白他的个性,帮他砍小枝、留大枝。不娇、不溺、不打、不骂。多鼓励,常肯定,少批评,不用物质诱惑。

正人先正己,父母要先化除为禀性,涵养天性。懂得先克己,方能教化儿女。不论儿女孝不孝,但问自己慈不慈。

小孩是自己的,也是社会的,是天地的。小孩教不好,小的影响自己家庭,大的影响社会,也有负天地之恩。把孩子教育好,责任重大。

Ⅷ 对付不孝子有什么办法

养儿防老”实际上是一种有备无患的养老策略,自古至今,经久不衰。之所以延续至今,便是中国孝道文化代代传承所带来的实际效应。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的养老方式也在逐步的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难免会衍生出诸多的问题。如:儿子不孝,父母失去了“养儿防老”的愿景,不知如何是好。

那么,面对儿子的不孝顺,父母该怎么办呢?提供三种应对方法:

方法一:养不教父之过,言传身教,摆明利害关系;

方法二:提出调解申请,寻求帮助,维护合法权益;

方法三:把控养老钱财,自力更生,做到自主养老。

接下来,会针对这三个方法进行详细阐述,并给出合理建议,相信你会得到该有的收获。

养不教父之过,言传身教,摆明利害关系

父母有没有想过儿子为什么不孝顺?是因为他本性如此,还是因为你曾经的溺爱,亦或者你对自己的父母亦是如此。

言传身教在家庭教育中意义重大,不应该是空话,如果父母从小让孩子看到你们孝敬老人,相信孩子长大后也不至于不孝。

之所以说的这么直接是因为许多父母只关注当下孩子不孝顺,而不去反思为什么会造成这一结果。

“昨日因,今日果”,父母需要给儿子阐明这个道理。

父母需要找个合适的时间,推心置腹的对儿子说:“你们现在这样,你们的孩子是看得到的,等你们老了,也会像我一样!”

父母如此将心比心的去和儿子说,有良知的人都会触动,会去考量这个问题。而作为父母一定不要骂骂咧咧,让他产生逆反心理,做到足够的尊重。

假如这样还不能让儿子转变的话,那么就要找到突破口,就是你们儿媳和亲戚。找到儿媳做一下思想工作,不管结果如何,总要去试一试,假如可以统一思想,认为需要为自己的子女“以身作则”,那么事情也就有了转机。

假如儿媳也说不通,那就去找比较有威严的亲戚,让他替你们出头,对儿子进行施压。假若儿子迫于压力,同意了赡养,那么你们接下来只需要“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相处即可。

Ⅸ 对子女不孝有哪些对策

子女不孝不仅使我们老年人生活上陷入困难,更使我们心理受到了很严重的伤害,而心理的伤害比生活上的麻烦危害更大。

为此,我们老年人需要调整心态,采取一些措施,以减少因子女不孝给我们带来的伤害。

(1)注重感化力量

面对子女的不孝,我们老年人要适度宽容,耐心教育,慢慢感化。从不孝到孝顺,往往要有一个过程。如不孝敬老年人会受到人们的谴责;法律会对虐待老年人的事件给予惩罚;很多人直到儿女生育后,体验到育儿的辛苦,才体会到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这时才孝心蒙发,改变对老年人的态度。

在这些事件的过程中,老年人要抱有宽容的态度,在感化教育的同时要耐心等待。

(2)学会调整心态

我们老年人应该认识到养育子女是本分,不应指望得到多少回报。老年人如果遇到子女不孝时,可以这样自我宽慰:“我把你们养大成人,我做了该做的,问心无愧,至于你们怎样对待我,自己想想吧!”抱有这种心态,就不会对子女过于渴望得到回报,避免内心失衡。

(3)检视自己问题

子女不孝有时候也不全是子女的问题,个别老年人脾气倔强、偏执等因素也是儿女不孝的原因。作为老年人也应反省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过分,哪些事情处理得不当伤了子女的心,从而对自己进行调整,以消除感情障碍,使子女发自内心地孝顺自己。

(4)经常保持沟通

代沟,隔代有沟。父母与子女之间若不能常常沟通,时日长久了,之间的鸿沟必然会越来越大,最终导致互相无法理解。如若两辈人沟通顺畅了,相互理解了,孝顺与和睦也自然会回到家中。

(5)学会换位思考

人皆为父母,也皆为儿女。当儿女的做法与我们老年人想象中的情景不相符时,我们不妨换位思考,想想自己的父母。

在我国历史的千年长河中,儿女总是亏欠父母的,代代流传至今。而这却恰恰是一种哺育的美德,而并非晚年的缺憾。如果能够想通这些,我们心理因子女不孝而产生的受害感觉就可以减轻一些。

(6)及时排解烦恼

俗话说:“牙齿也会磕嘴唇,左手也会碰右手。”我们老年人与子女即便再如何亲密无间,生活中也难免会有磕磕碰碰。但磕完碰完,我们却应及时和儿女进行沟通。一家人哪有隔夜仇,在愉快的沟通过程中,气出了,心情也舒坦了,烦恼自己也就排解了。

多想儿女好处当我们老年人与儿女发生矛盾时,若只是一味念叨他们的过错,认为他们不孝,这只会使得家庭气氛陷入僵局。

如若在发生矛盾之后,多想儿女们的好处,不但可以缓和矛盾,亦可缓解自己内心的压力,儿女们也会念及父母的宽宏大量而更加亲近您。一举两得,您又何乐而不为呢?

(7)请别人规劝

当子女不履行赡养我们老年人的义务时,可请亲朋好友一同对他们进行劝说。有时还可以求助于子女最信任、交往最密的人来规劝他们,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最后,假如子女如果实在不孝,一意孤行,不听劝说,教育感化不过来,我们老年人也可求助于法律,用法律途径来让子女完成他们赡养老年人的义务。

阅读全文

与如何对待不孝顺的儿女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老年痴呆症的心理治疗PPT下载 浏览:982
去体检怎么形成体检报告 浏览:655
内蒙古退休金计算错误 浏览:557
爱父母如何试教 浏览:529
高血压体检都体检什么 浏览:154
养老金南水北调的优缺点 浏览:503
协警退休年龄范围 浏览:252
退休金是十三薪吗 浏览:688
长寿花怎么保养最好 浏览:40
表明孝敬 浏览:804
金源养老院 浏览:849
伊春厂办集体退休金 浏览:428
父母一方死亡儿子户口怎么迁出 浏览:13
冰雪大世界60岁 浏览:585
百色2015年养老保险政策 浏览:279
怎么与老年人交流沟通 浏览:801
山东省公务员退休工资 浏览:699
养生白酒有哪些大品牌 浏览:80
局级女干部退休年龄 浏览:787
社会实践敬老院照片 浏览: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