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天啊~这究竟是谁的错
我认为,主要责任在你丈夫,不过三个人各自都有一点错。。婆婆的错在爱面子,。。你的错在话可以说得更婉转一些。。婆婆想的好好的突然给她破一盆冷水她肯定也难受,,可以找一些借口或说的婉转一些。。你丈夫实在没有权力责怪你,他如果真的同意婆婆的所做自己当时干嘛不接过他妈妈的钱?他肯定也觉得拿了妈妈的钱再给妈妈付账十分没有面子而且自己又拿不出钱所以当时没出声。。而婆婆其实肯定也有考虑到你们两个都经济比较紧所以才掏自己的钱,很多老人家都特别爱面子。。。
② 生如夏花:怀念我最亲爱的大姐
我最亲爱的大姐离开这个世界整整10年了。那一次,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无情的夺走了她鲜活的生命!
猝不及防的悲伤,犹如晴天霹雳,使我们全家人都陷入悲痛与绝望的深渊……我怎么可能相信?我那个笑容明媚的大姐、那个父母眼中最孝顺的女儿、那个被婆家公认为好媳妇的姐姐,怎么就这样突然间,说没就没了呢?
可是,在这个世界上,又有谁能预测到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呢?
在经历了多年撕心裂肺的痛楚后,我才渐渐冷静下来。人已逝,再多的悲伤也唤不回己逝的生命。追忆,也许是对故去的亲人最好的纪念。
都说,长姐如母,这在我们家表现得尤其突出。确切的说,大姐在我们家的地位有时甚至都超出了母亲。我那脾气不好的哥哥,连我父母都对他无可奈何。但唯独面对大姐,他却服服贴贴、言听计从,温顺得像小绵羊。我想,这也许就是典型的“柔能克刚”吧。
大姐名字叫“静”,被大家公认为人如其名。 “静”字在诗歌中是升华心境的一种境界。寂静、平静 、静谧……而我大姐给人的那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和“静”字更是有着莫种奇妙的契合。
她的笑容和说话声音一样亲切、温暖……,而孝顺、勤劳、善良、朴实更是成为她的性格标签。这是我能想到的对她最贴切的形容。
大姐很喜欢唱歌。她哼唱时,那表情中满满的都是陶醉。她不仅走路时哼唱,甚至和面时、擀面条时、我看她连洗衣服时都是哼唱着的。那状态,俨然一只快乐的百灵鸟。
她当时唱得最多的是《知音》的主题曲:“山青青,水碧碧,高山流水韵依依……”、还有《小花》中的“妹妹找哥泪花流…”《带手铐的旅客〉主题曲“送战友、踏征程,默默无语两眼泪………”。
姐姐有一个用红绸布做封皮的笔记本,我当时很好奇。于是有一次,趁着大姐不注意时跑过去偷偷翻看,一打开,好多用不同颜色的纸剪成的丨鞋底样儿、鞋帮样儿从里面掉了下来。我继续翻,才看到里面抄了很多的歌词,原来都是姐姐平时唱的电影插曲。
这一翻,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大姐写的字从整体看来,全都带着一个撇。所以有一次,妈妈把我姐姐和哥哥三个人写的字,很形象的比喻了出来:
“你大姐写的字就像一个人站在那里伸着一条腿;二姐的字工工整整像四方块,像一个人规规距距站在那里;而我哥的字呢,就像一个同时伸着胳膊和腿的人,四仰八叉的,整个就是一刺包子!”
妈妈说这话时,我们一家人都笑得特别开心,我更是跑到妈妈怀里直喊肚子疼。
我那时候正在上小学,大概写的字还没什么特征,所以妈妈居然没有提起我。
大姐一有空就坐在床沿边做鞋帮、纳鞋底。我爸爸、妈妈穿的棉鞋、棉衣、棉裤也都是大姐做的。说实话,她在针线活方面比我妈妈更胜一筹。
因为在农村,做老大的往往会担负起父母的角色。
偶尔有一次,我和一位在家中也是老大的同学聊天,跟她说起我大姐在家中有三个“最”:干活最多、挨打最多、但也是最孝顺的。她惊奇的说,这三条和她完全一样。所以我就纳闷:为什么每个做老大的都是这种待遇?
从我记事起,我们村有两口地下井,家里的用水都是大姐挑着铁桶去打的,那一对又大又沉的铁桶,空着拎起来都感觉很重。而水井的周围又没有防护的井沿,伸头一看都会吓得冒冷汗。而姐姐还要从里面拎一桶水上来,就这样两个水桶挑在肩膀上左右来回换着回到家。
大姐是个超级爱美的人,她有三个特点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爱烫头、爱买高跟鞋、爱照相。但是我妈却一直对烫头和高跟鞋深恶痛绝!认为那是流氓行为。
有一次,我见大姐从外面赶集回来,顶着一头卷卷的烫发。那洋溢着一脸兴奋的表情中,却又隐隐的透露着一丝不安……
果然,妈妈一回来就发现了她的“秘密”,大姐担心的事终于还是发生了!妈妈勃然大怒,把房门“砰”的从里面一关!于是呵斥声、哭泣声、求饶声在里面不断上演着………这时,门外二姐、哥哥和我无助的矗立在那里,大姐的哭声刺痛了我们的心…………
过了许久,房门“吱呀”一声被打开了,只见大姐抽泣着从里面走了出来,一脸的哀伤,两只眼睛又红又肿、那烫过的头发乱糟糟的……二姐赶紧迎上去和大姐抱在一起,两个人哭成一团……
我们总是习惯把自己最好的一面留给外人,但是却又偏偏把自己最坏的一面,留给自己的家人:末了,再补上一句:“棍棒底下出孝子”!
不可否认,每个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一旦发现孩子违背了我们的言行,就恨铁不成钢!“爱之深、痛之切”也由此产生。
但是一个人的成长,总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如今,我也有了孩子,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如果说,世上有一种爱是无条件的的包容。我想,那一定是孩子对父母的爱。他们总是一如既往的依恋着父母。孩子对父母的爱,是无条件的全盘接受。
孩子,永远比想象中更爱我们。
后来,姐姐出嫁了。那段日子,我们全家人都陷入了忧伤与无奈中。哥哥更是躲在角落里嚎啕大哭!问他怎么了?半天才抽泣着说一声:我舍不得俺大姐!
可是,女孩子大了就要出嫁,这是生活的常态。时代,不就是在这样一个个的的小别离中向前发展的吗?
而出嫁,是每个有女儿的家庭中必须要经历的小别离。
可是,那一场惨烈的车祸、却是一场意外的大别离。灾难的发生从来就是这么决绝,叫人悴不及防!无论你是否接受?你都得独自一个人躲在黑暗的角落里,默默地舔㖔自己的伤口……
大姐的这一生,都一直在用自己全身心的爱与温暖呵护着家人。她的存在,就像夏季的花朵那般绚烂夺目,然后在阳光最饱满的季节里绽放,直到最后奉献出年轻的生命,也是为了自己的家人……
有好几个夜晚,我在梦中见到大姐,她的笑容依然如往昔般灿烂、明媚。那一刻,我都幸福得不愿意醒来,在半睡半醒中贪婪的回味着梦中的情景………
可是,即使在梦中,我明明已经真真实实看到她那温暖的笑脸了!可为什么我的心,依然隐隐作痛?
因为我终究明白:大姐,再也回不来了………【文/赵艳】
③ 婚姻当中老婆为什么总是对她的大姐家庭好
老婆对娘家大姐好,是因为大姐对她照顾很多,而且从这些也表明你老婆是个知情知义、知恩图报的人。
恭喜你找到一个好老婆。
④ 我勤劳善良的大姐
我父母亲养育了五个孩子,我是老四,有一个哥,两个姐,一个弟,哥是老大,大姐比哥小两岁。我的大姐今年54岁了,在我印象中,我大姐一直是个勤劳能干、善良的人。
童年留给我最深印象也是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和大姐一起度过的春夏秋冬。春天里,大姐带我一起挖野菜、追蝴蝶、放风筝;夏天白天,大姐带着我割草放羊,晚上有时摸蝉、看露天电影;秋天,大姐带着我到地里刨番薯、摘棉花;冬天,大姐和我一起打雪仗,打冰凌,堆雪人。
从我记事时起,母亲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喂猪、喂羊、烧水、做饭,饭后就跟其他村民一起下地干活。那时父亲在外地工作,很少回家,母亲在家既要照顾奶奶外婆,又要抚养我们兄妹五个,一家人的生活负担全压在母亲肩上了,家里的生活靠父亲微薄的工资收入和母亲挣的工分维持。
母亲在家是一位孝顺的儿媳、女儿、贤妻良母,在外是一位吃苦耐劳、工作认真的农村干部。母亲曾担任过村妇女主任、大队妇女主任和公社妇女主任,在任职的几十年中任劳任怨,受到领导、村民的一致好评,曾多次被评为县、公社的先进个人、劳动模范,直到母亲年纪大了才从岗位上退下来。
大姐读小学和中学时,母亲还在担任村妇女主任,有时到乡镇开会、检查工作,除此之外,母亲也经常踩着自行车去离家几十里的乡镇去卖菜,那时家里做饭炒菜的活就落在我大姐身上了,中午,大姐放学回家做饭,又要喂猪喂羊,急急忙忙吃好饭后就赶往学校。
大姐不仅学习成绩很好,大姐在班里担当班长,而且体育也好,短跑项目是我大姐的强项,我大姐在校运会中100米、200米都得过好名次。哥哥18岁时去部队参军了,大姐看到母亲那么辛劳,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大姐读完初三就退学了。
如果当年大姐不是为了我们这个家、为了我和弟弟退学,按照她当时的成绩,我大姐就会考上大学,她人生的命运就会改变。
我大姐十几岁就和母亲一起下地干农活,除了干农活,还要卖菜,不仅仅是到离家近的城里卖菜,还要到很远的乡镇卖菜。
为了贴补家用,冬天农闲时,我大姐就和几个邻居伙伴一起到葡萄酒厂打工,每天工作8小时,那时一小时0.15元,一天1.2元钱,一个月36元钱,没有休息日。
我印象中很深的是,大冬天很冷,我晚饭后就躺在被窝里了,大姐才下班回家,看到大姐冻得直搓手,母亲给大姐递上一碗热开水让大姐暖暖手。有时大姐领工资时,就会从街上买一大包白面馒头回家。看到白花花的白面馒头,我馋的很,大姐刚一进家门,我就迫不及待地从袋子里掏出来一个馒头吃。
我有时和母亲、姐姐们一起去菜地里拔草,碰巧邻居家也在地里干活,母亲边和邻居聊家常边干活。有时到地里收割菜、捆菜,大姐用压井压水,我洗菜,洗干净摆放在板车上。有时一大早,大姐就会拉着板车到菜市场卖菜。我盼着大姐早点卖完菜回家,因为大姐经常卖完菜会买些西瓜、葡萄、苹果、梨子等好吃的东西给我吃。
我有时和大姐一起去菜地里摘黄瓜,看到哪根像好吃的样子,就摘下来,用手把刺一撸,就“嘎吱嘎吱”啃了,那种清香脆甜的黄瓜味真是令人回味无穷。
随着我慢慢懂事长大,我知道生活很不容易,知道父母亲、大姐为了这个家很辛苦,上初中、高中的那几年,周六周日不上课和寒暑假的时候,我主动帮着家里干家务,刷锅刷碗、喂猪喂羊、割草放羊、种菜摘菜。
我有时也会和大姐一起拉着板车到菜市场卖菜,我大姐教我认秤、算账收钱。大姐像母亲一样教导我说:“妹妹,咱们卖东西,可不能缺斤短两,要诚实,不能骗人,自己家种的菜,多给人家没有关系。”那时母亲和大姐的教导一直陪伴着我成长,直到今日,我都是一名善良、正直、诚实守信的人,我想和母亲、大姐当年的教导分不开的。
有时天不亮,我一人拉着板车去菜市场卖菜,在没有人买菜的时候,我就会拿出书本看书学习。我从没有少过一次秤,经常还会多给顾客,碰见老师和同学去买菜,我都会拿菜给他们。
为了给哥哥盖房子,我和父母亲、姐姐们一起到田地里用板车拉土垫坑。房子盖好了,哥哥结婚后又回到部队里了。几年以后,我大姐二十岁多了,经亲戚介绍,大姐嫁到离我家很近的村子里,姐夫家那边也是菜园,他们家的菜地比我家还多,有很多蔬菜大棚。
姐姐嫁过去后,生活也过得不富裕,整天辛苦着忙碌着,特别是冰冷的冬天里,大姐经常要摘芹菜、捆芹菜,芹菜上有大棚里的雾水,手摸在冰冷的芹菜上,还有要清理芹菜跟上的泥巴,大姐的手冻得红肿了,有时都裂开了,看着姐姐的手冻成那样,我感觉很心疼。
每逢放寒假、暑假,我就会抽空做假期作业,我和母亲忙完自己家地里的农活,经常会到我大姐家去帮着干活,如:挖地、摘菜、捆菜、洗菜,特别是批发商来村子里收菜时,如夏天收辣椒、秋、冬天收芹菜时,更是忙得不可开交,有时候都忙到半夜三更,忙的都没有时间做饭,姐夫就到街边买点东西带回家吃,一家人快速吃好后又紧接着紧张地挖菜、摘菜、捆菜了。
大姐结婚一年后,大儿子出生,接着两年后小儿子又出生了,孩子们的出生给这个家里增添了很多的欢乐,但是负担又加重了,我大姐姐夫更忙碌更辛苦了。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大姐就会把两个小孩随身带在身边,让两个孩子在菜地边玩;有时大姐把小孩带到我父母家,让我外婆帮着带,我外婆那时年纪虽然八十岁了,可是身体很好。
让我大姐、姐夫安慰的是:两个孩子身心很健康,学习自觉主动,努力勤奋认真,他兄弟两成绩很好,从不让我大姐和姐夫操心。
那个年代,农村人基本上是靠天吃饭,旱涝不保收的,家乡那里夏天经常是下大雨,大姐家的地是洼地,有时辛苦种的菜还没有长成就淹死了。
看到这种情况,为了生活,大姐、姐夫通过亲戚介绍到了工地上打工,在饭堂里帮别人做菜做饭。有时候周末,我到大姐姐夫工作的工地上去玩,看到他们都忙上忙下,捡菜洗菜,帮工人打饭菜,我心里很心疼他们,可是,我又不能帮他们做些什么,只能帮着捡菜。那时我大姐就经常叮嘱我:“妹妹,你一定好好读书,知识改变命运,考上大学以后你就能找到一个好工作,就不会像我们这么辛苦了。”
大姐的话我铭记在心,我暗暗下决心要好好读书。我做到了学习勤奋,刻苦训练,1992年8月12日,我接到华中师范大学录取通知书时,我高兴地跳了起来,父亲高兴得喜笑颜开,而母亲和大姐高兴得热泪盈眶,开学前,大姐还和母亲一起到商场给我买被子。
我大学二年级暑假回老家,大姐去了罐头厂打工,听大姐说,是挖桃核,按照重量记工资。为了帮助大姐能多拿点工资,我就和她一起去了罐头厂挖核桃,搬桃子,非常辛苦,又洗又挖,挖了整整一夜,我的手都不小心刮出血了,大姐已经做工三天了,她累得更很,手脚都被水泡的发白脱皮了,腰累得快要直不起来,感觉实在撑不下去了,我劝大姐辞职不干了。大姐干了四天工,可是工厂一分钱工资没有给,说是试用期一周,不做完一周,不给工资。每当我想起来那件事,想着很心酸,觉得那工厂太黑心。
读大学的四年里,每逢放寒假暑假前,我都会给大姐两个儿子买新衣服,在家里,我力所能及地帮大姐家干点活。后来,大姐和姐夫除了种大棚菜,还租了场地干起来刷车的生意,刷车虽然辛苦,但是收入还是有保障的,家里生活水平提高了。
时间过得很快,我大学毕业分到广州工作,转正后结婚,第二年孩子出生了。母亲帮我带了一年小孩,后回老家帮我弟弟带孩子了,我就请了保姆,没有想到保姆心眼坏,不仅偷钱还虐待孩子。我痛苦、难过自责,我很对不起孩子,缺乏对小孩的关爱,我也很后悔自己为什么对保姆那么好,为什么她偷了那么多钱,我还没有报警,也没有把钱留下,那是我几个月的工资,我觉得自己就是个傻瓜,被一个18岁的女孩欺骗。
远在老家的大姐得知我和小孩的处境,很是心疼小孩。她两个儿子在读小学,她到广州帮我带小孩,孩子在读学前班以前,有半年是我大姐帮我带的,大姐细心、耐心地地照顾着小孩,有时还教小孩写字和背唐诗,大姐有时帮我买菜做饭,帮了我很多忙,那期间孩子一次没有生病过,没有受过一次伤害,我内心很感激大姐。
岁月如歌,日子忙碌中过着,转眼间,大姐两个儿子都已经长大,他两个读高中时成绩名列前茅,都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大姐的大儿子考上了军校,小儿子考上了广州的一所重点工科大学。
我父母亲年纪也大了,可是父母亲闲不住,有时候自己种点菜,种点小麦,我大姐姐夫在很忙的时候都要抽空帮父母亲干家务活、收割麦子。
2004年,我家里发生了重大的变故,一个人带着孩子过日子。大姐看着我的情况,也很心疼我和小孩。我看到大姐在家刷车很辛苦,挣的钱不多,我给我大姐姐夫出主意说,还不如到广州来工作,这样还能经常见到他们的小儿子。
2006年春节过后,大姐和姐夫决定来广州打工,大姐和大姐夫刚开始工资也不高,但是比在老家收入高点,大姐、姐夫住在我这里,我也没有那么孤独了,我们姐妹俩相互照应着,那时候我的孩子还小,在我忙的时候,大姐和姐夫也帮我带小孩。
2013年1月份,父母亲来广州过年了,我和大姐一起带着父亲在医院做了全身体检,父亲除了有轻微的高血压,其他各方面都很好的,大姐很细心地照顾着父亲。
在广州的几个月里,父母亲一起出去买菜做饭,我和大姐有时也一起做饭菜。一家人一起吃饭,谈天说地,好热闹。我下班后就有热腾腾的饭菜吃,有汤喝,那时的我很开心、很幸福。
我父母亲有时在小区里玩,有时坐公交车到离家近的公园游玩。父亲有时还骑着自行车逛大街,有时,周末我和父母亲一起到动物园、华南植物园、公园游玩,我给父母亲拍了很多照片,大姐工作不忙时,也陪父母亲一起逛公园,我们一家人有说有笑地过得很开心。真是没有想到仅三个月后,父亲因为一点小毛病被庸医用错药永远地离开我和大姐,离开了他无比眷恋的家。
父亲的意外离世给我和大姐留下了无尽的悲哀,我和大姐经常抱头痛哭。2014年的一天,得知母亲病了,大姐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妹妹,我们的父亲不在了,母亲生病了,我们要好好的照顾母亲,你的工作是不能请长假的,我辞工要专心陪伴照顾母亲。”大姐辞去工作,一心一意在医院里、家里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母亲,让我感动不已。
没有想到,在父亲去世的两年后,母亲因为医生的误诊过度治疗悲惨地离开了我们。父亲离开我们五年多了,母亲离开我们两年多了,在这几年的日子里,我和大姐每天都在想念父母亲,我们常常陷入失去父母亲的悲痛中。我和大姐因为过度悲伤,患上严重的失眠症,我和大姐都苍老了许多,满头白发。
老天让我有五个兄弟姐妹,父母亲在的时候,我们像蒜瓣一样抱团成长,父母亲不在了,各奔东西,各自有各自的家庭和孩子,我们虽然彼此血脉相连,却又性情迥异,幸运的是我和大姐性格最像,关系最亲近。
在人生的几十年甚至一百多年的岁月中,总有一段想留住的时光,可是时光不会倒流,日子在不停地往前走,我和大姐两个相互安慰着鼓励着,人生的悲欢离合无法改变,只有坦然面对,珍惜现在的每一天。
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地会从生活中得到一些回报。我大姐吃过很多苦,受过很多罪,如今我大姐苦尽甘来,大姐的两个儿子都已成家立业了,她的两个儿子、儿媳妇都很孝顺,经常给大姐、姐夫买很多好吃的东西、买衣服,他们也给我和小孩买。我得到的回报是:我实现了自己儿时长大后当老师的愿望,现在孩子也健康快乐成长着,考上大学了。
现在的大姐在他小儿子家帮忙买菜做饭,我有时买些东西给大姐他们送过去,大姐有时买些东西给我,有时大姐还会做些老家那边的美食给我们吃。我和大姐他们家经常走动着,虽然没有住在一起,可是感情依然很深。看到大姐一家和睦快乐地生活着,我由衷地为大姐感到高兴,衷心祝愿我大姐一家永远幸福快乐!
⑤ 湖北36岁离异大姐,爱上河南22岁小伙,6年过去现在怎么样了
陈大姐的父母在听说了女儿恋爱了小14岁的小伙时一开始也是反对的,认为两个人不合适,不过在看了河南小伙的种种行为表现之后,陈大姐的父母很放心这个小伙。于是也放心的把女儿交给了他,看着女儿找到了真正的幸福,两位老人家也是十分的开心。
陈大姐和河南小伙在两人恋爱了一年之后,取得了双方父母的同意,尽管周围流言蜚语四起,亲戚邻居风言风语。但是也没有挡住他们迈入结婚殿堂的步伐,两人喜结连理,陈大姐也是历尽千帆,终于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幸福和归宿。因为两人深知在一起的不容易所以婚后两人也是十分的珍惜对方,珍惜两人这来之不易的幸福。
婚后喜得贵子
陈大姐和河南小伙在结婚后一年的时候也生下了他们的宝宝。宝宝是两人爱情的结晶,生下宝宝后的陈大姐也是更加的贤妻良母,把宝宝和自己的丈夫都照顾的很好,把家里打理的很好,同时也很孝顺公婆,帮公婆做家务,河南小伙的父母也是从内心接受了这个勤劳能干孝顺的儿媳妇。如今一家人的生活和和睦睦,小日子红红火火,让周围人见证了这段“姐弟恋”的幸福生活。
⑥ 曾对儿媳好的婆婆,晚年过得如何3位69岁老人说出实情,对此你怎么看
有人说,婆媳之间产生矛盾,婆婆和媳妇各打三十大板,丈夫该打四十大板。
诚然 ,被两个女人同时深爱着的男人,在婆媳关系的平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具体到事情上来,婆媳关系最为要紧的,还是婆媳双方互相的包容和理解。
现实生活中,很多婆婆不愿意给儿媳一句夸奖,儿媳也不愿意对婆婆道一声感谢,谁都不肯稍做“讨好态”以肯定对方,于是慢慢有了分歧,有了矛盾。
其实啊,聪明的女人都懂,婆婆和儿媳,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这个关系处好了,家庭和谐发展了,就是互利共赢的事情。
智慧的婆婆也都懂得,对儿媳好,不去跟儿媳争风吃醋,儿子的感情生活才能更好。让他在家庭中也才能少一些的为难,多一些的省心,也才能更专心去拼搏自己的事业。
虽然婆媳问题自古以来就难解,但作为婆婆,我们也都是从儿媳过来的,应该更懂得儿媳的处境。
老话常说,十年看婆,十年看媳,现代婆婆大都拎得清,知道对儿媳好一点,总没有错的。
那么,那些曾经对儿媳好的婆婆,现在晚年过得如何?三位老人说出实情。
“十年看婆,十年看媳”,婆媳之间互相帮助,家庭才能和谐兴旺
老话常说:十年看婆,十年看媳。
女人结婚的头十年,刚进婆家不适应,怀孕期间、坐月子需要照顾,带小孩需要人帮忙。而这个时候婆婆身体还算硬朗,能帮上忙,儿媳妇需要看婆婆脸色。
当婆婆老了、干不动的时候,经济上需要儿子儿媳支持,精神上需要他们多一些的陪伴,生活上也需要儿子儿媳帮忙照顾,这个时候婆婆要看儿媳脸色。
倘若在儿媳刚进门的前十年,婆婆对儿媳好,那么很大程度上,婆婆老了儿媳也不会太作。
婆婆与儿媳之间,说到底也是“患难情”,女人与女人之间的相互帮助,会在日复一日中变成恩情、亲情。 记得有位婆婆曾说:我年轻时受过的苦和累,我不能看着我的儿媳妇再走一遍。
人心都是肉长的,婆婆善待儿媳,儿媳自然也会铭记于心,并在婆婆有需要的时候,还回去。
婆媳和谐相处,其实最大的受益人,是她们共同爱着的那个男人,是整个家庭。
所谓家和万事兴,倘若婆媳之间能互相帮助、互相体谅,那么家庭和谐兴旺也就不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