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佛孝顺

佛孝顺

发布时间:2020-12-09 18:51:25

㈠ 父母是佛孝敬父母是道这句话出自哪里

堂上有佛二尊,恼恨世人不识,不用金彩装成,非是梅檀雕刻,即今现在双亲,乃是释迦弥勒,若能成敬待他,何用另求功德。”佛在《四十二章经》中又说:敬天地鬼神求福,不如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最得福,最显灵。

㈡ 佛孝顺的人和打点骂娘的人都有什么下场

不敬父母者。得多病报。丑陋报。小威势报。少资生报。
-----------------------------------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节选)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多病报。
一者好喜打拍一切众生。
二者劝他令打。
三者赞叹打法。
四者见打欢喜。
五者恼乱父母。令心忧恼。
六者恼乱贤圣。
七者见怨病苦。心大欢喜。
八者见怨病愈。心生不乐。
九者於怨病所。与非治药。
十者宿食不消。而复更食。
以是十业。得多病报
-----------------------------------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节选)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丑陋报。
一者好行忿怒。
二者好怀嫌恨。
三者诳惑於他。
四者恼乱众生。
五者於父母所。无爱敬心。
六者於贤圣所。不生恭敬。
七者侵夺贤圣资生田业。
八者於佛塔庙断灭灯明。
九者见丑陋者。毁呰轻贱。
十者习诸恶行。
以是十业。得丑陋报
-----------------------------------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节选)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小威势报。
一者於诸众生。起嫉妒心。
二者见他得利。心生恼热。
三者见他失利。其心欢喜。
四者於他名誉。起嫉恶心。
五者见失名誉。心大忻悦。
六者退菩提心。毁佛形像。
七者於己父母及贤圣所。无心奉侍。
八者劝人修习少威德业。
九者障他修行大威德业。
十者见少威德者。心生轻贱。
以是十业。得少威势报
-----------------------------------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节选)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少资生报。
一者自行偷盗。
二者劝他偷盗。
三者赞叹偷盗。
四者见盗欢喜。
五者於父母所。减撤生业。
六者於贤圣所。侵夺资财。
七者见他得利。心不欢喜。
八者障他得利。为作留难。
九者见他行施。无随喜心。
十者见世饥馑。心不怜愍。而生欢喜。
以是十业。得少资生报
-----------------------------------

供养父母。和供养菩萨一样。皆能得大功德。成大果报。
-----------------------------------
《增一阿含经》
(节选)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有二法与凡夫人。得大功德。成大果报。得甘露味。至无为处。
云何为二法。
供养父母。是谓二人获大功德。成大果报。
若复供养一生补处菩萨。获大功德。得大果报。
-----------------------------------
南无阿弥陀佛。祝大家吉祥如意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㈢ 请了多个佛像在家,没人理佛

净空法师---你真正想供佛,孝顺父母开始,如果不孝顺父母,勤勤恳恳供养佛,那是什么心?求佛保佑。父母不能保佑你,所以父母不要了

我们想想,我们修行要不是认真供佛,怎么能提升自己的境界?勤恳的供养佛,这是什么?尽孝道。诸位想想,能勤恳供佛,你会不会供养父母?当然!佛是师道,对老师都能尽孝,对父母哪有不尽孝的道理!如果说对父母不尽孝,对佛尽孝,佛不接受,你是假的,你不是真的。佛在「净业三福」里面讲得很好,第一个是孝养父母,第二才是奉事师长。人行道有亲疏,有一定的顺序,顺序颠倒,破坏了伦常的大道,那就有问题,不真实了。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搞清楚,要搞懂。你真正想供佛,孝顺父母开始,真供养佛了,佛看到欢喜,你供养佛是真心是诚意。如果不孝顺父母,勤勤恳恳供养佛,那是什么心?求佛保佑。父母不能保佑你,所以父母不要了;佛会保佑你,保佑你升官、保佑你发财,好好供养、贿赂贿赂他,不就是这种心吗?不是真心,所以佛不会接受的。你是个孝子,你敬佛,佛欢喜,你是真心,你用你孝顺父母的心来孝顺佛菩萨,他欢喜。这个道理是天经地义,这是正理。

供佛,你看「通财及法」,这当中就是说供佛跟布施内容是一样的。用供,最极清净心,真诚清净心,财供养、法供养、无畏供养,这里没有无畏,无畏要并在法里头,这三种供养。对一般大众就没有像对佛、对父母那种孝顺心,就叫布施。菩萨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所以菩萨要通过很长时间他才能成佛,为什么?他修三种布施,真诚心不够。到什么时候他才能成佛?他要能把一切众生都看作是佛,都看作是自己的父母,他成佛了。这个道理大乘经里头讲得很多,我们有没有听懂?「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们听得耳熟,没做到。没有做到,你认真学佛,也在真干,是菩萨;你做到了,你认真在干,你就成佛了。佛跟菩萨差别就这么一桩事情,事上讲没有差别,心上讲有差别。有分别心、有执著心,那是人天,出不了六道;没有执著,还有分别,在大乘就是菩萨;到分别也断了,不起心、不动念,真诚恭敬,平等供养,这就是佛,《华严经》上讲法身大士。

阅读全文

与佛孝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养老院最低生活费是多少 浏览:289
老年痴呆查出血液里有癌细胞 浏览:97
外派养老是什么意思 浏览:264
老人重阳节爬山吧用英文怎么说 浏览:991
孝敬父母教育班队会 浏览:853
参公事业编的退休工资 浏览:934
鞍山社保退休登记认证 浏览:885
北京最低养老金多少钱 浏览:549
有女孩的父母老了过得怎么样 浏览:703
养生堂如何调理体寒 浏览:396
孝顺父母我能行作文 浏览:378
社保没交够十五年就到达退休年龄 浏览:365
老年人考虑事物钻牛角尖怎么办 浏览:434
为什么父母总是伤害孩子内心 浏览:605
如何缓解老年痴呆症早期症状 浏览:244
老年人颈肩 浏览:465
昆山有没有50岁的工作 浏览:112
怎么父母离异的孩子 浏览:561
老人头痛看什么科室 浏览:669
老人吃什么长寿药 浏览: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