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现在的中小学家长,最希望孩子学到的是什么高分多般文艺孝顺还是良好的品德
全要= =高分也要,低分就骂,才艺没有,双亲悔恨,自己不尊重孩子,还要孩子听着听那
⑵ 有一种品德叫孝顺记叙文 600字左右
孝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认为我就是一个有孝心的孩子。首先,我会做好自己。我认真学习,每天一回家就先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写好,遇到难题尽量想办法自己解决,比如查字典、上网络等等;生活上,我的独立能力较强,比如我从一年级开始就自己上下学,现在周五放学我能一个人乘公交车回老家。其次,爸爸妈妈们平时工作较忙,我不仅自己能照顾自己,还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比如倒垃圾、扫地、烧饭我都行,每个星期六,家里拖地的活就是我包干的。爸爸妈妈常说:好好学习,好好生活,独立自主,让爸爸妈妈少操心,就是最大的孝心。
另外,关爱老人也是有孝心的表现。因为老人们用自己的青春年华为家庭和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每到周末,我和爸爸妈妈就一定会回老家去看望爷爷奶奶,和他们聊聊天,一起享受天伦之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还会利用假期去附近的福利院去看望孤寡老人。还记得9岁那年我组织假日小队去敬老院。那天,我和同学买了水果来到敬老院,先把水果分给老人们吃,然后开始干活。我们拿起大扫帚在庭院里扫地。那时,正是>秋天,落叶满地都是,但是我们用力把它们扫成一堆,然后一趟一趟地把它们倒到垃圾桶里,直到把庭院打扫得干干净净才离开。虽然我很累,但心里却很快乐。
⑶ 古代思想品德优秀、孝顺父母的人
二十四孝_忠孝双全
明朝湖南道川守将沉至绪,有一个独生女儿,名叫沈云英。自小聪明好学,跟父亲
学得一身好武艺。因其父率兵迎异军死在战场上,当时沈云英才十七岁,她登上高处大
声呼曰:“我虽然是一个小女子,为完成父亲守城的遗志,我要决一死战。希望全体军
民保卫家乡。”大家深受感动,发誓要夺回失地。很快解除了包围,取得了胜利。沈云
英找到父亲的尸体,大声痛哭,全体军民都穿上孝服,参加了葬礼。朝廷下令追封沉至
绪为副总兵,并任命沈云英为游击将军,继续守卫道州府。后来人们为她建了一座忠孝
双全的纪念祠。有诗颂曰:
异军攻城围义兵,娥眉汗马解围城;父仇围难两湔雪,千古流芳忠孝名。
二十四孝_望云思亲
唐朝有一位叫狄仁杰的人,从小家庭贫困,勤奋好学,后来做了丞相。他为官清
廉,秉政以仁,朝野上下都很尊敬他。他的一个同僚,奉诏出使边疆之际,母亲得了重
病,如果这样离去,无法在身边侍候,心中非常悲痛。仁杰知道他的痛苦心情之后,特
此奏请皇上改派别人。有一天仁杰出外巡视,途中经太行山。他登上山顶向下看着云,
对他的随从说:“我的亲人就住在白云底下。”徘徊了很久,也没有离去,禁不住流出
了思亲之泪。有诗颂曰:
朝夕思亲伤志神,登山望母泪流频;身居相国犹怀孝,不愧奉臣不愧民。
二十四孝_上书救父
汉文帝时,有一位叫淳于意的人,拜齐国著名医师杨庆为师,学得一手高超的医
术,曾经做过齐国的仓令。他的老师去世以后,弃官行医。因为个性刚直,行医的时
候,得罪了一位有权势的人,导致后来自己遭陷害,被押往京城治罪。他的女儿名叫缇
萦,虽然是一位弱小女子,然而不辞劳苦,长途跋涉一同前往长安向皇帝诉冤。她陈述
了肉刑的害处,并说明了父亲做官时清廉爱民,行医时施仁济世,现在确实是遭人诬
害。愿意替父受刑。汉文帝被缇萦的孝心深深感动,赦免了她的父亲,并且下诏书废除
了肉刑。有诗颂曰:
随父赴京历苦辛,上书意切动机定; 诏书特赦成其孝,又废肉刑惠后人。
二十四孝_彩衣养亲
唐朝有个姓杨的人,家贫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讨饭养其父母。故人们叫他杨乞。
他所讨食物,都带回家中奉献双亲。父母没有尝过,他虽然饥饿也不敢先尝。如有酒
时,就跪下捧给父母,等父母接过杯子即起来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样,使父母快乐。
有人怜悯他穷困,劝他给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养亲。杨乞答道:“父母年迈,若为人
家打工,离家太远,就不能及时奉侍他们。”听的人感到他真是个孝子。后来父母去世
了,他又乞讨棺木安葬。每逢初一、十五,就拿着食物去墓前哭祭。有诗赞曰
乞酒奉亲尽礼仪,高歌跳舞学娇姿; 娱亲精彩引欢笑,满室春风不断吹。
不给你复制啦,到网络找二十四孝故事,讲得很清楚,这里有少量的故事不太真实,过于做作!
⑷ 孝顺品德相关词语
暗室不欺 不同流俗 不欺暗室
不忘沟壑 赤子之心 德厚流光
高情远致 高山景行 功德无量
⑸ 恶父母品德不好要不要孝顺
要,但是也要划清界限。你需要做的就是你能帮的就帮,不能帮的尽力帮,实在不行那就算了,自己也仁至义尽了,毕竟人心都是肉长的,他们虽然有错,但也把你养长大了。他们不仁你也不能不义。不过如果太过分了,那么收回以上话。给点生活费就可以走人了
⑹ 敬老爱老的好句子
1) 孝敬父母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孟轲
2) 亲亲,仁也;敬长,义也。——《孟子·尽心上》
3) 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参中夫四德者也。——《家语·弟子行》
4) 亲有过,谏使更。恬吾色,柔吾声。——(清)李毓秀《弟子规》
5) 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劝报亲恩篇》
6)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论语·学而第一》
7)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8)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孔子
9) 首孝弟,次谨信。——(清)李毓秀《弟子规》
10)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孔子
11)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请)李毓秀《弟子规》
12) 做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罗素
13) 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劝报亲恩篇》
14) 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劝报亲恩篇》
15) 孝子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林逋《省心录》
16) 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恶的人。——鲁讯
17) 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李毓秀《弟子规》
18) 所有杰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亲,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亲,把他们当作最好的朋友。——(英)狄更斯
19) 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劝报亲恩篇》
20) 你希望子女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你的父母。——伊索克拉底。
关于尊老爱老的名人名言(经典版)
1) 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
2)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李毓秀《弟子规》
3)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4) 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劝报亲恩篇》
5) 千万经典,孝义为先。——《增广贤文》
6) 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 ——《增广贤文》
7) 慎,朝夕伺候莫厌烦。——《劝报亲恩篇》
8)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9) 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增广贤文》
10) 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劝报亲恩篇》
11)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清)李毓秀《弟子规》
12)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孝经》
13) 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大学》
14) 有难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夏
15) 老人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法)司汤达
16) 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孔子
17) 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名贤集》
18) 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德)歌德
19)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孔子
20) 大孝终身慕父母。唯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轲
⑺ 一个人品德很差,欺软怕硬,势利眼,喜欢嘲讽人,为什么他的儿子却很孝顺,事业有成是不是报应还没到
这个与她的气质有关系,或许他的妻子是一个会教育儿子的人,儿子不是跟他一个人长大的而是跟很多人接触的
⑻ 你觉得找男女朋友,善良、诚实、孝顺、有品德、专一、老实、包容、宽容、进取、负责,这些是不是最基本的
专一,进取,孝顺就好,有这些,其他几项自然有了
⑼ 品德方面孝顺父母,做力所能及之事等
明事理,让父母省心便是最好孝顺~做人应该独立自强,总是依赖他人可不行。
年纪不小了,是可以试着独自去完成一些事,是该让自己学着独立,去理解和适应这个社会了。父母再强大他也不可能照顾孩子一辈子的~成长成熟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
衣服自己洗,自己房间自己整理,学着做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