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孝敬皇帝

孝敬皇帝

发布时间:2020-12-04 06:32:13

1. 孝敬皇帝李弘究竟是怎么死的急…

孝敬皇帝弘,高宗第五子也。永徽四年,封代王。显庆元年,立为皇太子,大赦改元。弘尝受《春秋左氏传》于率更令郭瑜,至楚子商臣之事,废卷而叹曰:“此事臣子所不忍闻,经籍圣人垂训,何故书此?”瑜对曰:“孔子修《春秋》,义荐褒贬,故善恶必书。褒善以示代,贬恶以诫后,故使商臣之恶,显于千载。”太子曰:“非唯口不可道,故亦耳不忍闻,请改读余书。”瑜再拜贺曰:“里名胜母,曾子不入;邑号朝歌,墨子回车。殿下诚孝冥资,睿情天发,凶悖之迹,黜于视听。 孝敬皇帝弘,永徽六年始王代,与潞王同封。显庆yuan年,立为皇太子。受《春秋左氏》于率更令郭瑜,至楚世子商臣弑其君,喟而废卷曰:“圣人垂训,何书此邪?”瑜曰:“孔子作《春秋》,善恶必书,褒善以劝,贬恶以诫,故商臣之罪虽千载犹不得灭。”弘曰:“然所不忍闻,愿读它书。”瑜拜曰:“里名胜母,曾子不入。殿下睿孝天资,黜凶悖之迹,不存视听。臣闻安上治民,莫善于礼,故孔子称‘不学礼,无以立’。请改受《礼》。”太子曰:“善。”四年,加元服。又命宾客许敬宗、右庶子许圉师、中书侍郎上官仪、中舍人杨思俭即文思殿摘采古今文章,号《瑶山玉彩》,凡五百篇。书奏,帝赐物三万段,余臣赐有差。又诏五日一赴光顺门决事。总章yuan年,释采国学,请赠颜回为太子少师,曾参太子少保,制可。会有司以征辽士亡命及亡命不即首者,身殊死,家属没官。弘谏以为“士遇病不及期,或被略若溺、压死,而军法不因战亡,则同队悉坐,法家曰亡命,而家属与真亡者同没。《传》曰:‘与杀不辜,宁失不经。’臣请条别其科,无使沦胥”。诏可。帝幸东都,诏监国。时关中饥,弘视庑下兵食有榆皮、蓬实者,悄然命家令寺给米。义阳、宣城二公主以母故幽掖廷,四十不嫁,弘闻眙恻,建请下降。武后怒,即以当上卫士配之,由是失爱。又请以同州沙苑分假贫民。会纳妃裴,而有司奏贽用白雁,适苑中获之,帝喜曰:“汉获朱雁,为乐府歌。今得白雁为婚贽,婚乃人伦首,我则无惭。”礼毕,曲赦岐州。帝尝语侍臣:“弘仁孝,宾礼大臣,未尝有过。”而后将骋志,弘奏请数怫旨。上元二年,从幸合璧宫,遇耽薨,年二十四,天下莫不痛之。诏曰:“太子婴沈瘵,朕须其痊复,将逊于位。弘性仁厚,既承命,因感结,疾日以加。宜申往命,谥为孝敬皇帝。”葬缑氏,墓号恭陵,制度尽用天子礼,百官从权制三十六日释服。帝自制《睿德ji》,刻石陵侧。营陵费巨亿,人厌苦之,投石伤所部官司,至相率亡去。妃薨,谥哀皇后。无子。永昌初,以楚王隆基嗣。中宗立,诏以主祔太庙,号义宗。开元中,有司奏:“孝敬皇帝宜建庙东都,以谥名庙。”诏可。于是罢义宗号。妃即裴居道女,有妇德,而居道以妃故拜内史纳言,历太子少保、翼国公,为酷吏所陷,下狱死。

2. 唐朝李弘是皇帝吗

唐朝李弘不是皇帝。

李弘是唐朝第一位被追封为皇帝的太子。永徽三年(652年),武则天在宫中诞下长子李弘,是为高宗第五子。由于王皇后没有子嗣,当时的太子是高宗的庶长子李忠。

永徽六年(655年),高宗废王皇后和萧淑妃为庶人,改立武则天为皇后,李弘由此成为高宗的元子(嫡长子)。同年,李弘与胞弟李贤被进封为亲王,李弘为代王。显庆元年(656年),高宗诏令废黜太子李忠,改立四岁的代王李弘为皇太子。

(2)孝敬皇帝扩展阅读

李弘,显庆元年(656年)被立为皇太子,自幼孝顺仁德,为太子后体恤民情,曾上书高宗修正不合理的法律,并为两个获罪的姐姐求情,深得高宗宠爱。

上元二年(675年),太子李弘因仁孝而得到朝野内外赞誉,但却体弱多病,后期监国政务多由东宫官员戴至德、张文瓘、萧德昭等人代为处理。

上元二年(675年)四月,李弘随帝后出行洛阳,在合璧宫绮云殿猝然离世,年仅二十三岁(虚岁二十四)。 高宗非常悲痛,破例追加太子李弘为皇帝,这是唐朝建国以来父亲追赠儿子为皇帝的先例,可见高宗对太子早逝的深深哀痛与惋惜。

上元二年(675年)五月,高宗以皇太子“慈惠爱亲,死不忘君”诏令追谥李弘为“孝敬皇帝”,并以天子礼仪厚葬于洛阳郊区的唐恭陵,百官服丧三十六日。高宗还亲自书写《睿德记》缅怀李弘,碑石树立于陵墓之旁。

长寿初年(692年),因李弘无子嗣,武则天命楚王李隆基做其嗣子,承继香火。神龙初年(705年),唐中宗为李弘上庙号为唐义宗,神位祔于太庙祭祀。

景云年间(710年),姚元之和宋璟上书唐睿宗,称李弘未登帝位而与先皇同祔太庙不合礼仪,睿宗遂令迁出义宗神位,另行建庙祭祀。开元六年(718年),礼官上书唐玄宗建议停用义宗庙号,玄宗准许,令撤销义宗庙号,复以孝敬谥号祭祀。

3. 李弘皇帝的父亲

唐孝敬皇帝李弘(652年-675年) ,唐高宗李治第五子,武则天长子,系高宗时期所立的第二位太子,薨逝于太子位,是唐朝第一位被追封为皇帝的太子。
李弘于永徽三年(652年)出生于皇宫,永徽六年(655年)进封代王,显庆元年(656年)被立为皇太子,自幼孝顺仁德,为太子后体恤民情,曾上书高宗修正不合理的法律,并为两个获罪的姐姐求情,深得高宗宠爱。
上元二年(675年),李弘随帝后出行洛阳,猝死于合璧宫绮云殿,年仅二十三岁,死因颇受争议。高宗为此悲痛不已,破例追赠太子李弘为皇帝,谥号"孝敬",以天子礼仪葬于唐恭陵。
神龙初年(705年),唐中宗李显为孝敬皇帝上庙号为唐义宗。开元六年(718年),唐玄宗李隆基依照旧礼撤销义宗庙号,复用孝敬皇帝谥号祭祀。

4. 孝敬皇帝李弘究竟是怎么死的急…

现在有俩种说法:
1。武则天共生了四个儿子,长子李弘,二十四岁时死了,据说是被武则天毒死的

2。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也正因为她的特殊身份,给这位女政治家带来许多骂名,其中就包括为了登上皇位毒杀长子李弘。但事实果真如此吗?蒙曼认为这种说法应该属于历史误判。“李弘是武则天和唐高宗的第一个儿子,随着武则天成为皇后,李弘也子以母贵,当上了太子。因为和母亲的这种特殊关系,小时候的李弘备受宠爱和重视,8岁就开始监国听政,积累行政经验。”但被寄予了厚望的李弘却并不具备人君应有的素质。他的身体比高宗还差。高宗得风疾(心脑血管疾病)是在成年之后,而李弘从小就体弱多病。根据《旧唐书孝敬皇帝传》的说法是瘵病,就是肺结核,这在古代是很难治的一种消耗性疾病。

正因为身体不行,李弘虽然频频受命监国,但也无法真正亲理朝政,总要委政宰相,从而引发了他与武则天之间的权力冲突。“高宗身体每况愈下的时候,武则天因为长期参政,对朝政已经有相当的影响力。而李弘一方,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监国次数的增多,身边也已经积累起了一批自己的势力。如果唐高宗去世,这批人将和新皇帝一起组成新的政府。到那时候,武则天还能够控制政权吗?”即便如此,蒙曼认为,武则天当时仍然没有杀死儿子的必要。“武则天以一个妻子的身份能够驾驭唐高宗,未必不能以一个母亲的身份驾驭李弘。况且,李弘病体缠绵,是否能活得比唐高宗长还是问题,武则天何必要冒这样大的风险杀死他呢?”因此,蒙曼判断,李弘的死应该如《唐实录》、《旧唐书》的记载所言,是肺结核晚期,自然死亡。

5. 中国唐朝的皇帝普以及所生的儿女

唐太宗 李世民的子女:
子(14):常山王-{李承乾}- 、楚王李宽、-{郁}-林王李恪、濮王李泰、齐王李佑、蜀王李愔、蒋王李恽、越王李贞、高宗李治、纪王李慎、江殇王李嚣、代王李简、赵王李福、曹王李明。
女(21):襄城公主、汝南公主、南平公主、遂安公主、长乐公主、豫章公主、北景公主、普安公主、东阳公主、临川公主、清河公主李敬、兰陵公主李淑、晋安公主、安康公主、新兴公主、城阳公主、合浦(高阳)公主、金山公主、晋阳公主李明达、常山公主、新城公主

唐高宗李治 的子女:
子(8):燕王李忠、原悼王李孝、泽王李上金、许王李素节、孝敬皇帝(代王)(曾有庙号——唐义宗)李弘、章怀太子(潞王)李贤、中宗李显、睿宗李旦。
女(3):义阳公主、高安公主、太平公主。

唐睿宗 李旦的子女:
子(6):让皇帝李宪、惠庄太子李?、玄宗李隆基、惠文太子李范、惠宣太子李业、隋王李隆悌。
女:寿昌公主、安兴昭怀公主、荆山公主、淮阳公主、代国公主李华婉、凉国公主李华庄、薛国公主、鄎国公主、金仙公主、玉真公主李持盈、霍国公主

唐玄宗 李隆基的子女:
子(24):奉天皇帝(靖德太子)、(郯王)李琮、废太子(郢王)李瑛、唐肃宗李亨、棣王李琰、鄂王李瑶、靖恭太子(甄王)李琬、光王李琚、夏悼王李一、仪王李璲、颍王李璬、怀哀王李敏、永王李璘、寿王李瑁、延王李玢、盛王李琦、济王李环、信王李瑝、义王李玼、陈王李圭、丰王李珙、恒王李瑱、凉王李璇、汴哀王李璥。
女(29):永穆公主 常芬公主 孝昌公主 唐昌公主 灵昌公主 常山公主
万安公主仙公主 怀思公主 晋国公主 新昌公主 临晋公主 卫国公主 真阳公主 信成公主 楚国公主 普康公主 昌乐公主 永宁公主 宋国公主 齐国公主 咸直公主 宜春公主 广宁公主 万春公主 太华公主 寿光公主 乐城公主 新平公主 寿安公主。

唐肃宗的子女:
子:唐代宗李豫 越王李系 承天皇帝(齐王)李倓 卫王李佖 彭王李仅 兖王李僩 泾王李侹 郓王李荣 襄王李僙 杞王李倕 召王李偲 恭懿太子(兴王)李佋 定王李侗 宋王李僖
女:宿国公主 萧国公主 和政公主 郯国公主 纪国公主 永和公主 郜国公主

唐代宗的子女:
子:唐德宗李适 昭靖太子(郑王)李邈 均王李遐 睦王李述 丹王李逾 恩王李连 韩王李迥 简王李遘 益王李乃 隋王李迅 荆王李选 蜀王李溯 忻王李造 韶王李暹 嘉王李运 端王李遇 循王李遹 恭王李通 原王李逵 雅王李逸

唐德宗的子女:
子:唐顺宗李诵 舒王李谊 通王李谌 虔王李谅 肃王李详 文敬太子(邕王)李謜 资王李谦 代王李諲 照王李诫 钦王李谔 珍王李諴

6. 古代皆是掌权者追封父辈为皇帝,为何李治却要追封儿子当皇帝

众所周知,在古代,没当上皇帝的太子实在是太多了,对于皇权至上的古代,太子死了那就只能重新在立,而这位太子也就只能是太子。就如朱元璋的儿子,朱允?傻母盖字毂暌话悖?煸?霸谑赖氖焙颍?毂暌恢倍际枪易盘?由矸荩?钡街煸?杉涛缓蟛沤?涓盖字毂曜贩馕?实郏?敲次?裁蠢钪位嶙龀鲎贩舛?游?实壅庋?氖履兀?/p>

这位被追封为皇帝的正是李治的第五子,武则天长子李弘。李弘也是由于受到母后武则天的努力之下才能得到这个太子之位,凭借着李治对武则天的宠爱成为皇后,李弘自然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嫡长子被立为太子。不过这位太子也是深得皇帝李治的喜爱,曾对大臣们直言不讳的说出对李弘的评价“仁义孝顺,待人接物合乎礼节,从未犯过错误。”

小时候曾经有一次向郭瑜学习《春秋左氏传》,在这里面他看到了一篇为了权利儿子将父亲杀死的故事,李弘就忍不住感慨的询问老师,为什么这种罪行昭彰的事写在这里面,这岂不是会教坏后世?郭瑜就解释说,善与恶写在一起,就是为了扬善抑恶。李弘接受不了这样,便接受了老师的建议开始看起了《礼记》,皇帝知道后更加认定了李弘仁德之心。

长大成人的李弘开始更加展现出了他仁德贤明的一面,已经身为太子的李弘,皇帝李治便有心想要锻炼李弘的能力,再加上那时候李治的头疼病也日益严重,也就让李弘直接监国起来,当时正赶上关中地区遭遇旱灾,闹饥荒。李弘听闻后直接赶出去为赈灾事业做贡献,也正是在此处听闻了一件让他死于非命的事。

当时李弘有两个同父异母的妹妹,也就是义阳公主和宣城公主。她们的母妃也就是萧淑妃,早年得罪过武则天,等到萧淑妃死后这仇怨也就转移到了两个女儿身上,被武则天一直幽禁在了宫中,这一关就关押到了两姐妹二十多岁。李弘知道这件事后,对于自己母后所做的事感到震惊,也对两位妹妹的遭遇很是同情,便向李治求情想让她们能够出嫁。

李治对于这件事欣然同意了,但这件事同时也激怒了武则天,认为儿子李弘胳膊肘向外拐。武则天虽然迫于无奈的同意了,但她却将这两姐妹直接嫁给了侍卫,也是因为这件事武则天也开始疏远李弘。675年,李弘与李治、武则天一同前往合璧宫的时候,突然暴毙身亡。

对于李弘的死因有很多种说法,最多的就是武则天毒杀了他,认为李弘如果当上皇帝,武则天不能做到掌控李弘,并非是一个好的傀儡皇帝,所以才将其毒杀。还有一种说法是贺兰敏月下的毒,另一种说法是指李弘本来就体弱多病,才导致最终死亡的。

李弘的死对于高宗李治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打击,李弘是李治最满意也是最理想的皇位继承人,已经在不断的为他铺路为了更好的继承皇位,却让李治最终成了白发人送黑发人。悲痛万分的李治决定叫他的儿子李弘追封为“孝敬皇帝”,准备下葬于恭陵,安葬的礼节全部都是按照皇帝的规格来操办的丧事,可见李治对于这位太子李弘是有多重视,而李弘也成为了唐朝唯一一个被父辈追封为皇帝的一位晚辈太子。(喜欢这篇文章的点个赞、关注一下呗~笔者在此先感谢大家啦)

7. 梁朝的皇帝有哪些

1.南朝梁(502-557),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三个朝代。公元502 年,南朝齐代的最后一个皇帝和帝萧宝融将齐朝的统治权转交给他的同族梁王萧衍,萧衍正式在建康称帝,将国号定为大梁。萧衍是在齐东昏候萧宝卷当政时由荆州起兵反抗萧宝卷的统治的,经过两年的战争,萧衍的军队攻入建康,杀掉萧宝卷,改立萧宝融为帝。当然,立萧宝融只是萧衍在代齐称帝前的一个必要的缓冲阶段。没过一年,萧衍就建立了梁朝。
梁武帝萧衍于代齐即位后厉行俭约,令南梁前期国势颇盛。然而,武帝过于信奉佛教,曾三次出家为僧,令朝臣须用大量金钱为他赎身。他又大建佛寺及翻译佛经,令佛教大盛,可是佛事太过损害经济,令梁朝国势开始衰弱。
其后东魏叛将侯景投降,武帝本欲借侯景之力北伐,侯景见南梁国势衰弱,加上武帝出卖自己,遂有反叛之意,终于爆发侯景之乱,武帝最后被侯景囚禁时饿死,这场乱事亦是梁朝灭亡的关键。在侯景之乱后,梁朝国力急剧衰败,北齐和西魏相继乘机来攻,失去了大片土地。双方互有胜负,但总的来说在军事上北朝转强,南朝逐渐转弱。

帝王世系:

梁太祖(梁高祖追谥)文皇帝 萧顺之

梁高祖 武皇帝 萧衍 (502-549年在位)
梁太宗(初谥高宗)简文皇帝(初谥明皇帝)萧纲(549-550年在位)

梁高宗 昭明皇帝(萧栋追谥) 萧统
安皇帝(萧栋追谥)萧欢
豫章王 萧栋 (551年在位)

武陵王 萧纪 (552年在位)

梁世祖 孝元皇帝 萧绎 (552-554年在位)
贞阳侯 闵皇帝(萧庄谥)萧渊明 (555年在位)
孝敬皇帝 萧方智 (555-557年在位)

永嘉王 萧庄 (557年在位)

梁中宗 宣皇帝 萧詧 (555-562年在位)
梁世宗 孝明皇帝 萧岿 (562-585年在位)

梁惠宗 孝静皇帝 萧琮 (585-587年在位)
萧铣 (617-618年在位)

2.后梁(907~923年),五代十国之一,是五代的第一个朝代。907年,梁王朱全忠(朱温)篡唐称帝,国号梁,建都开封,史称后梁,唐朝正式宣告灭亡,中国历史进入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后梁自梁太祖朱温开国之前就长期与后唐前身即河东的晋国争霸直至亡国,共历三帝,前后17年。因为皇帝姓朱,为与南北朝时的南梁相区别,故又称朱梁。

帝王世系

肃祖 宣元皇帝 朱黯(未在位,仅为追谥) -- 朱温的高祖父
敬祖 光献皇帝 朱茂琳 (未在位,仅为追谥) -- 朱温的曾祖父
宪祖 昭武皇帝 朱信 (未在位,仅为追谥) -- 朱温的祖父
烈祖 文穆皇帝 朱诚 (未在位,仅为追谥) -- 朱温的父亲
太祖 神武元圣孝皇帝 朱温 (907年 - 912年在位)
废帝 朱友珪 (913年 在位) 朱温第三子

隐宗(史称梁末帝)朱友贞 (913年 - 923年在位) 朱温第四子

8. 诏复孝敬皇帝庙号义宗中孝敬皇帝是谁

诏复孝敬皇帝庙号义宗中孝敬皇帝是指李弘。
唐孝敬皇帝李弘(652年-675年) ,唐高宗李治第五子,武则天长子,系高宗时期所立的第二位太子,薨逝于太子位,是唐朝第一位被追封为皇帝的太子。

李弘于永徽三年(652年)出生于皇宫,永徽六年(655年)进封代王,显庆元年(656年)被立为皇太子,自幼孝顺仁德,为太子后体恤民情,曾上书高宗修正不合理的法律,并为两个获罪的姐姐求情,深得高宗宠爱。
上元二年(675年),李弘随帝后出行洛阳,猝死于合璧宫绮云殿,年仅二十三岁,死因颇受争议。高宗为此悲痛不已,破例追赠太子李弘为皇帝,谥号"孝敬",以天子礼仪葬于唐恭陵。
神龙初年(705年),唐中宗李显为孝敬皇帝上庙号为唐义宗。开元六年(718年),唐玄宗李隆基依照旧礼撤销义宗庙号,复用孝敬皇帝谥号祭祀。

9. 唐朝按顺序有几任皇帝

唐朝按顺序共有21任皇帝,具体为:

唐高祖李渊 -- 唐太宗李世民 -- 唐高宗李治 -- 唐中宗李显 -- 唐睿宗李旦 -- 武则天

唐玄宗李隆基 -- 唐肃宗李亨 -- 唐代宗李豫 -- 唐德宗李适 -- 唐顺宗李诵 -- 唐宪宗李纯

唐穆宗李恒 -- 唐敬宗李湛 -- 唐文宗李昂 -- 唐武宗李炎 -- 唐宣宗李忱 -- 唐懿宗李漼

唐僖宗李儇 -- 唐昭宗李晔 -- 唐哀帝李柷

(9)孝敬皇帝扩展阅读

1、唐高祖李渊

大业十三年(617年)五月,唐国公李渊在晋阳以尊隋之名起兵,一路势如破竹,十一月攻占长安,拥立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即隋恭帝。李渊自任大丞相,进封唐王。

义宁二年(618年)三月,隋炀帝死,五月,杨侑禅位于李渊,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国号“唐”,改元武德,定都长安,隋朝灭亡。

2、秦王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为了皇位而斗争,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了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控制长安。李渊深知形势,于是禅让帝位,成为太上皇。李世民继位,是为唐太宗。

3、唐太宗晚年,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内斗,结果都被废掉,立第九子晋王李治为太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高宗李治即位,唐朝都城迁至洛阳。

4、唐高宗死后,太子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

5、690年,武则天平定徐敬业反叛,废唐睿宗,继皇帝位,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定都洛阳,改洛阳为神都,降李旦为皇嗣,武则天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女皇帝。

阅读全文

与孝敬皇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辽宁省公务员养老保险条例 浏览:725
每年体检有多少钱 浏览:893
宁波市赡养老人每个月多少钱 浏览:473
老爸70岁生日买什么送他 浏览:69
2016年6月15日关于养老金的增加 浏览:414
如何写信跟父母说自己借钱了 浏览:565
养老保险剩九年每月补缴多少 浏览:822
都江堰护理养老服务有哪些 浏览:766
长寿小康厂什么时候建 浏览:175
老人脑出血术后多久恢复正常 浏览:834
泰国和三亚哪个适合养老 浏览:132
70岁指的是 浏览:331
如何让中老年人记住歌词 浏览:509
老年痴呆晚期病人呼吸不畅 浏览:76
中人退休工资怎样计算的 浏览:747
老年痴呆者攻击行为 浏览:939
82老人肺结核如何治疗 浏览:600
歌曲孝敬农村爹和妈 浏览:134
网上怎么交养老保险保费 浏览:103
老年人咳喘偏方 浏览: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