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需要一篇关于煤矿职工感恩心,爱孝心,责任心人物通讯报道范文
在生活中我们对别人一点点的帮助,不仅使他人受益,我们也会受益。感激就像甘露既滋润了被感谢者的心也滋润了感谢者的心;感激像太阳照亮了人间,驱除了黑暗寒冷,感激是心灵之桥,她让人与人之间不再冷漠孤独。心抱感激内心才不会变得冷漠麻木,才会变得纯洁亮丽。“结草衔环”、“乌鸦反哺”、“羔羊跪乳”等一个个成语向我们传递着感恩的情怀。“感恩”是个舶来词,牛津字典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现代汉语词典》对这个词的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感恩是礼貌。有人帮助了我们,我们随口说声“谢谢”,可能会给对方心里带来一股暖流。有人为我们付出了许多,我们感谢他,他可能会更加多的帮我们。怀着感恩的心,是有礼貌,是知恩图报。所以,感恩,是一种有礼貌的品质。
感恩是感谢。感谢父母,他们给予你生命,抚养你成人;感谢老师,他们教给你知识,引领你做“大写的人”;感谢朋友,他们让你感受到世界的温暖;感谢对手,他们令你不断进取、努力;感谢太阳,它让你获得温暖;感谢江河,它让你拥有清水;感谢大地,它让你有生存空间。所以,感恩是懂得感谢。
感恩是爱。爱有许多种爱,它们代表着不同的意义,有父母对子女的爱,那是无私的;朋友之间的爱,那是纯洁的;我们对穷苦人的爱,那是真诚的……所以,感恩是爱。感恩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今具有时代意义的热门话题.今天人们生活在幸福之中,奔波于忙碌之中,往往忽视了自己所承受过的恩情.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篱笆修筑竖三桩,暖流涌动感心房".感恩从来都不是无缘无故存在的,我们感恩是因为曾经获得和索取―父母的爱,朋友的情,尊师的教导!
而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也应时刻心存感恩.感恩自然,给我阳光,使我一生沐浴光明;感恩父母,给我生命,助我踏上人一旅途;感恩朋友,给我友谊,感恩尊师,给我谆谆教导。
父母的爱是涓涓细流滋润着我这棵小树茁壮成长,我时时刻刻感谢我的父母我总想为我的父母做些什么表达我的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爱如山,母爱如海。父母滴下的每一粒汗水都是为了我们能幸福的生活。感恩父母,感谢母亲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感谢父亲对我们浓浓的爱意。其实感恩父母就是送他们一份惊喜或欣慰。
9月10日,是一年一度的教师节,这是一个让人联想到崇高与光荣、复兴与图腾的日子。每年的今时今日,媒体洋溢着祝福与赞美,舆论承载满尊重和感恩。教师既是学科专家,又是心理医生,还是道德楷模,是的,每一个教师节都值得感恩,中国教育的风雨兼程,正是因着他们的青春与血汗才生机勃勃,才有热望和奔头。感恩朋友,是他们让我懂得了珍惜友谊,成功和快乐离不开感恩!让我明白了团结就是力量。
有研究表明:乡下人虽然经济能力远远不及城里人,但却比城里人过得幸福,原因是因为他们懂得感恩,懂得满足,不会“捡了李子望西瓜”。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农民像天神抱怨家庭太贫穷,天神听了以后非常同情他们,就让农民从这里向远处跑,再在天黑之前从远处跑回来,他所跑过的地就全归他了。这个农民听了以后十分高兴,就开始跑,一直跑到中午,天神提醒他该往回跑了,可他说再往前一些吧,就这样,农民最后被活活累死了。
朋友们,过多奢求的结果就是一无所有,那么还不如容易满足一些,懂得感恩一点,这样会使你更加快乐的!
你有多久没有回家看看,听听家人的倾诉?有多久没和他们一起吃饭,听听那幸福的欢笑声?有多久没与他们谈心,听听他门的烦恼、他们的心声呢?是不是因为一路风风雨雨, 而忘了天边的彩虹?是不是因为行色匆匆,而忽视了沿路的风景?除了一颗疲惫、麻木的心,你还有一颗感恩的心吗?不要因为生命过于沉重,而忽略了感恩的心!我们人生路上最灿烂的一缕阳光就是知恩图报,懂得如何做人,懂得成功和快乐离不开感恩!感恩是一种情怀,学会感恩,更是一种高尚的情操。
『贰』 学校开展“敬重父母”的活动,请根据以下内容写一则报道。注意,报道应有标题。
大标题: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敬重父母,心存感恩,回报社会”
本报讯:3月XX日武汉XX中学迎来了“敬重父母,心存感恩”的活动。
“有过多少不眠的夜晚,抬头就看见满天星辰,轻风吹拂着童年的梦……”3月XX日上午从XXXX中学传出一阵阵响亮婉转的歌声,200多位家长在孩子们精彩的表演中度过一个温馨的时光。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实现赶超跨越的精神动力。武汉XX中深入开展了以“敬重父母,心存感恩,回报社会”为主题的感恩汇报演出会活动。此次学校邀请了市教育科研所的领导和学生家长代表到校参加感恩活动。
学生们用生动的剧情、动听的歌声、优美的舞姿等方式,将所受教育成果献给伟大的父母,一声“父母,你们辛苦了!我一定好好学习,请你们放心!”,让到校的家长们激动不已,老师们热泪盈眶。
活动的开展,进一步缩短了家长和孩子的距离,使每位学生真正理解母亲为自己成长而付出的艰辛,学会关爱他人,尊敬师长,与他人和谐共处,懂得孝敬父母、学会知恩,用实际行动践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校也借此活动,让学生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美德;让孩子常怀感恩之心,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叁』 关于信守承诺、自强不息、孝敬父母、助人为乐、坚强乐观的素材,1个一篇,要古代故事或现代社会新闻,1
1.信守承诺
宋庆龄有一次与一所小学约定去看望小学生,可是到了约定日期,天回下起答了大雨,同学们都以为宋庆龄奶奶不能来了,但宋庆龄依然冒雨前去赴约,这让同学们很感动.
2.自强不息
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进过学校,童年起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十五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村子,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她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
3.孝敬父母
这个还用写吗。好多好多
4.助人为乐
雷锋叔叔就是一个典范
5.坚强乐观
央视播放的许多残疾人的故事,特别是那个失去双腿的小姑娘,顽强拼搏,和妈妈一起跳舞,看后给人启迪。
『肆』 怎样引出对长辈的孝顺的新闻或故事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事例二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 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不管情况如何,包公能主动地辞去官职,还是说明他并不是那种迷恋官场的人。对父母的孝敬也堪为当今一些素质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讲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铁面无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给忽视了
『伍』 以尊敬、孝敬、尊重为主题的心得体会
一:
夜晚散步,遇到两人吵架。甲方回来晚了,大门已经上锁,于是气乎乎的去叫门。乙方刚刚躺下,听到叫声有点不高兴,动作便慢。甲着急啊,就讲了几句不入耳的话。乙一听可就火了,干脆撑住了不给他开。于是哈,一个在里,一个在外就耗上了。吵啊!甲说:你不就是看门的吗?明天晚上我叫门你还得开,看门的你不开门你干吗呢?
听听听听,我说老兄,这就是你的不对了。我们国家现在不是提倡建立和谐社会吗?你这样说话可是有点影响安定团结了不是?
偶以为啊,和谐的前提是尊重,尊重的前提是理解。人与人之间它是一定得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学会换位思考!大家是各有各的难处,各有各的痛苦,今生相聚那是多少年修来的福分啊,干吗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吵啊吵的!
和谐社会是需要我们共同来营造的。所以请我们千万记住:叫门的时候要再诚恳些,开门的时候要再和善些。。。
嘻嘻,其实和谐社会就在我们身边!
二:
杂谈又在漫说尊重,确实是个题目。
不知谁能解答:
1、什么是尊重。
2、尊重条件是什么。
强调尊重,固然是一种谦和,尊重也是一种美德。对于所谓的包容,尊重也是一种气度。
当尊重成为一种道德的时候,涵盖了人文怜悯,尊重谁?是不容忽视的前提。
值得尊重的人,万人敬仰,不值得尊重的人,奢谈尊重便是一种虚伪。
我曾经教导我说:
尊重,超越了价值判断标准,如同混淆是非,无原则的尊重是一种假道学,其结果未必是尊重别人,而是掩盖自己的尖锐抑或是愚蒙。
尊重的尺度在于界限的清晰,认知的界限。
上层建筑的东西,是有其社会存在根源的,忽视了这一定,如同掩耳盗铃的活着,何谈对生活的认识,最起码连自己都没有尊重。
所谓的对人尊重,当然要以理相待,然而,过多的推崇这一点,难免对恶习推波助澜,陷入迂腐。
大气不是无为。
仅说杂谈,提倡尊重的听雨馆主,仅仅用以身作则的尊重是不能改变那些对尊重无视的阴暗小人的心智觉醒的。唯一的办法,提倡尊重,但不拘泥于尊重的形式。有时候,鞭笞和打击,也是一种尊重。
佛说:棒曷。
未必不是一种对冥顽劣质的拯救方法。
对优秀的人,我们尊重他们;对不值得尊敬的人,我们就尊重我们自己(馆主语)。如此看来,对于不尊重自己的人,我们怎么办?忽略?这世界还有没有是非的揭露和立场?!
明则保身的态度!
当然,也许我曲解了馆主本人的立义,仅就字面而言,我以为,尊重的前提是条件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这是对真理和人格的维护。
不主动侵害和侮辱别人才是一种尊重,也是大气。至于别人的不尊重,以至于人格侮辱,定要捍卫自己的尊严。
一直以来,由于某种因素,我崇尚过忽略,事实上,对于一些人的劣根性是一种放任,为此,借着杂谈大放尊重厥词之际,我插上一句名言:只有尊重自己的人才会尊重别人。
三:
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以父母的衰老为代价的,不知不觉间自己也为人父母了,此时方才深觉父母当初养育我们的不易。在我们感念亲恩的同时,也想到为人父母的自身素质,为人父母的教育方式将直接影响到子女以后是否成器,不禁也令人汗颜。
不知道有多少次在电视、新闻、各种媒体上看到,老人孤苦无依,养大众多孩子却无一人孝养的报道,老人的白发,破衣、哭诉,和无助干枯的眼神,每每让我喉头哽咽和腹中气胀。现场的访问让我们看到这些用冠冕词汇掩盖着自己不孝养的种种理由:说爹娘,不爱我,孝也无情。弟兄姐妹那么多,凭什么就我养。没能力,先顾了小家里的妻儿....良知和理智在欲望的淫亵中日渐消亡。我不知道是什么消磨了这些人的意志,抹杀了这些人的感情,使得人没了亲情、人性和良知。
孝道自古有孝、顺二义,孝易顺难。孝无贵贱之分,能孝养父母的时间是一日一日的递减,如果没去把握与父母相聚的时间来孝养他们,等到想来报答亲恩的时候,才思亲、痛亲之不在,‘子欲养而亲不待’?尽孝有时候也并不全是用物质来衡量的,电视上一个公益广告,老人在家辛苦一桌的菜,可每个儿女打电话来都是问音响好不好,还有什么缺乏,然后给老人个理由不回家吃饭就各自去寻欢,最后的镜头是老人在空大房间的沙发上歪睡,手边的遥控和电视的沙沙声,道尽寂寞。
“孝为百行先”,从古到今历来都以是否孝顺父母作为道德评价的重要标准,孝顺父母,既是传统美德,也是精神文明和道德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孝顺不扶养的人,他还会关爱什么?
但我们是不是还应该开始用冷静的眼光观察,用冷静的耳朵听闻,用冷静的心情处理,用冷静的头脑思考。同是养了孩子,有的孝顺无比,有的却是如此禽兽不如?难道和父母的教养就全没了关系?难道那些不孝顺的就是天生劣根?或者是信佛者说的报应轮回?
只希望天下的父母都能过上一种生活:夕阳树下,在那悠悠而来的晚风里,一张张皱皱红润的脸,印在晚霞的老树上,没有哀叹,却挂着一丝可掬的笑容。
四:
孝顺,孝顺,是近来大脑里闪现最多的一个词汇。今天我想谈谈思考过后我对于“孝顺”的认知,仅仅是个人意见,不具普遍性,各位有异议的同学,欢迎大家各自保留意见,亦可一起讨论,欢迎跟贴或来电。
所谓孝顺,需要从“孝”和“顺”两个方面来考虑。孝——孝敬,中华儿女自古尊崇孝道,这是美德,也是为人之本,“一个懂得孝敬父母的人,一定坏不到哪儿去。”——忘了是谁说过的,确实有道理,这也是我结交朋友的一个原则。另外一个方面呢,顺——顺从,我们从小被教育最多的就是“听话”,真没觉得这样的教育方式会成就我们怎样的人格,从小事事“听话”,那么长大以后,中华民族是不是就成了一个“听话”的民族呢?嗬嗬,可悲吧。所以说,一味的顺从可真不是完全的孝敬啊,至少事事得讲原则。不讲原则的顺从,弄不好就会害了自己,还得害了老家儿,再不济还得捎带着伤了几个无辜的垫背之人。想想只是当时自己没有找到一个正确的方向来处理事情,才会搞得这样糟糕,再不幸者或许真会影响到今后的生活,何苦来的?
我们自从一出生就是没有选择地来的这个世界,爹妈给了我们生命,从那个时候起,我们就不是为自己而活的。我一向认为我们之所以来到人世走这么一遭,实则就是为了还债,尤其是还父母的债。也许我是有些极端,所以我想我是能够理解宁的决定吧,至少是从这个角度讲,就因为他是他,就因为我是我,所以我们都没有做错什么。
不想去刻意评价什么人或者什么事,本无绝对的对错之分,每个人心中自有个衡量的标准,也许我们这类人认为的错,在另外一些人甚至是一个人,认为那就是对,也对啊,你不能说人家是错啊,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观念不同而已。各自保留意见吧,只要我们坚持做个好人,每一件事情都能做到问心无愧,就很不容易了。
『陆』 "孝行新闻"报道引发"孝心贫血"孝心新闻是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现在的孩子缺乏孝心
14岁女孩替妈妈扫大街感动全国,老师和同学却一点不奇怪不意外,昨天,本报4版刊发的《“不算新闻”引出更多孝行新闻》报道,引起人民网、新华网等120多家媒体关注,在对这些懂事孩子们一片赞扬声外,很多人也在反思,家长过度宠爱让不少孩子“孝心贫血”。
武汉市硚口区义烈巷小学蔡玉波老师说:“胡林家欣和东升学校孩子们的行为,不仅能体现对父母的孝顺,这种精神也能起到净化社会风气的巨大作用。”蔡玉波说,在一次家长会上,老师要求孩子们给自己的父母倒上一杯茶,一位家长很吃惊地说:“我以前从来没有享受过这样的待遇。”
蔡玉波认为,现在的许多父母对孩子的要求都很基本,把自己的学习搞好就行了,别的方面不需要他们操心,这也是让很多孩子忽略孝心的原因之一。
在新浪、腾讯等微博和各家论坛上,数万网友进行转发和评论。其中除了对东升学校师生的赞美,一些网友的话更发人深思。
网友天地本宽说:“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本来不算什么,只是现在的孩子有太多人宠着,长辈对他们的呵护早已失去慈爱光环,成了很多孩子心中天然权利,心目中只有享受而无回报之念,由此造成对长辈关爱之心缺失。”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乔新生认为,相对于社会底层家庭的孩子,现在很多孩子缺乏劳动,难以在劳动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健康价值观。乔新生说:“现在的孩子会上钢琴课、艺术课和很多专业课程,但在劳动这项重要课程上却明显不足,孩子与劳动接触少、不理解劳动过程的艰苦,很难体谅和感激别人的劳动,造成很多孩子只懂享受不懂感恩。”
乔新生认为,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就是因为他们经常接触劳动而早熟。劳动是形成人生观、价值观最好的培训。国外的亿万富翁家庭也是让孩子参加劳动,向他们灌输“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价值”的观念。这个劳动过程不在于创造财富的多少,而在于通过劳动树立起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
『柒』 孝敬长辈关心他人的心得体会 急需!!
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以父母的衰老为代价的,不知不觉间自己也为人父母了,此时方才深觉父母当初养育我们的不易。在我们感念亲恩的同时,也想到为人父母的自身素质,为人父母的教育方式将直接影响到子女以后是否成器,不禁也令人汗颜。
不知道有多少次在电视、新闻、各种媒体上看到,老人孤苦无依,养大众多孩子却无一人孝养的报道,老人的白发,破衣、哭诉,和无助干枯的眼神,每每让我喉头哽咽和腹中气胀。现场的访问让我们看到这些用冠冕词汇掩盖着自己不孝养的种种理由:说爹娘,不爱我,孝也无情。弟兄姐妹那么多,凭什么就我养。没能力,先顾了小家里的妻儿....良知和理智在欲望的淫亵中日渐消亡。我不知道是什么消磨了这些人的意志,抹杀了这些人的感情,使得人没了亲情、人性和良知。
孝道自古有孝、顺二义,孝易顺难。孝无贵贱之分,能孝养父母的时间是一日一日的递减,如果没去把握与父母相聚的时间来孝养他们,等到想来报答亲恩的时候,才思亲、痛亲之不在,‘子欲养而亲不待’?尽孝有时候也并不全是用物质来衡量的,电视上一个公益广告,老人在家辛苦一桌的菜,可每个儿女打电话来都是问音响好不好,还有什么缺乏,然后给老人个理由不回家吃饭就各自去寻欢,最后的镜头是老人在空大房间的沙发上歪睡,手边的遥控和电视的沙沙声,道尽寂寞。
“孝为百行先”,从古到今历来都以是否孝顺父母作为道德评价的重要标准,孝顺父母,既是传统美德,也是精神文明和道德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孝顺不扶养的人,他还会关爱什么?
但我们是不是还应该开始用冷静的眼光观察,用冷静的耳朵听闻,用冷静的心情处理,用冷静的头脑思考。同是养了孩子,有的孝顺无比,有的却是如此禽兽不如?难道和父母的教养就全没了关系?难道那些不孝顺的就是天生劣根?或者是信佛者说的报应轮回?
只希望天下的父母都能过上一种生活:夕阳树下,在那悠悠而来的晚风里,一张张皱皱红润的脸,印在晚霞的老树上,没有哀叹,却挂着一丝可掬的笑容。
四:
孝顺,孝顺,是近来大脑里闪现最多的一个词汇。今天我想谈谈思考过后我对于“孝顺”的认知,仅仅是个人意见,不具普遍性,各位有异议的同学,欢迎大家各自保留意见,亦可一起讨论,欢迎跟贴或来电。
所谓孝顺,需要从“孝”和“顺”两个方面来考虑。孝——孝敬,中华儿女自古尊崇孝道,这是美德,也是为人之本,“一个懂得孝敬父母的人,一定坏不到哪儿去。”——忘了是谁说过的,确实有道理,这也是我结交朋友的一个原则。另外一个方面呢,顺——顺从,我们从小被教育最多的就是“听话”,真没觉得这样的教育方式会成就我们怎样的人格,从小事事“听话”,那么长大以后,中华民族是不是就成了一个“听话”的民族呢?嗬嗬,可悲吧。所以说,一味的顺从可真不是完全的孝敬啊,至少事事得讲原则。不讲原则的顺从,弄不好就会害了自己,还得害了老家儿,再不济还得捎带着伤了几个无辜的垫背之人。想想只是当时自己没有找到一个正确的方向来处理事情,才会搞得这样糟糕,再不幸者或许真会影响到今后的生活,何苦来的?
我们自从一出生就是没有选择地来的这个世界,爹妈给了我们生命,从那个时候起,我们就不是为自己而活的。我一向认为我们之所以来到人世走这么一遭,实则就是为了还债,尤其是还父母的债。也许我是有些极端,所以我想我是能够理解宁的决定吧,至少是从这个角度讲,就因为他是他,就因为我是我,所以我们都没有做错什么。
不想去刻意评价什么人或者什么事,本无绝对的对错之分,每个人心中自有个衡量的标准,也许我们这类人认为的错,在另外一些人甚至是一个人,认为那就是对,也对啊,你不能说人家是错啊,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观念不同而已。各自保留意见吧,只要我们坚持做个好人,每一件事情都能做到问心无愧,就很不容易了。
『捌』 200字关于孝顺的新闻10篇
关于孝顺的新闻
供参考
从当初7个人到如今的100来人,从当初200平方米到现在2850平方米,当初的小李也变成60多岁的老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桂五镇敬老院一直没有改变的就是院长李银江那一颗敬老爱老的心。
老人们一辈子忙惯了,来到养老院,突然闲下来,斗嘴闹矛盾多。怎么办?李银江决定建个“农疗园”,让老人们忙起来。他在敬老院后面开出几块荒地,一处种粮,一处种菜,一处养鱼,老人愿意做的,采取工分制,劳动一小时计一分,每分3元。“农疗园”一推出,立马受到欢迎,多的一天能挣二三十元。不但解决了管理难题,老人们的身体也好多了。如今,敬老院里吃的蔬菜都是老人们自己种的。他经常提倡互帮互助,年纪较小的照顾年老的,身体健康的要帮忙照顾身体不好的。
33年来,李银江始终坚持对老人尽孝、对困难群众尽责、对人民尽忠,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2019年4月,李银江获得民政部最高奖项孺子牛奖,他也是江苏唯一的获奖者。获奖后,李银江也没有闲下来,他希望能够传承孺子牛精神,将自己的“劳动型”养老模式,传播到更多地方去,让天下的孤寡老人都能够安度晚年。
真孝!河南女大学生为85岁姥爷手绘智能手机操作图
每个图标都有注释,还用不同颜色区分女大学生手绘的智能手机使用手册 受访者供图2月26日晚,一组为老人手绘的智能手机操作图,在临颍人的朋友圈里热传。一边是为了能经常看看外孙女,学着使用智能手机的85岁老人,一边是为姥爷手绘智能手机操作图的女大学生.......
『玖』 "孝"的感人故事和报道,写好心得和体会,600字
《孝经》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上海女足队长高燕欲捐肾救母,捐肾救母,此情可动天。高燕9岁开始踢球的她,在母亲的支持下,成长为一支劲旅的队长,殊为不易。18岁以后,高燕开始领工资了,她便和母亲过着并不富裕但快乐的生活。高燕是一位乐观向上的姑娘,她说充满挫折的生活本身就是一笔财富。
5年前,高燕的妈妈突然患上了尿毒症。除踢球外,她必须承担更多的家庭工作,以减轻妈妈的负担。虽然她也曾为妈妈得病而痛哭流涕,为高昂的医疗费用感到无助,但生活还要继续。
最困难的时期,高燕曾向队里发出求助,得到了很大的支持。如今,她妈妈的病情还算稳定,她也不希望人们用“同情的眼光”来看她。她希望以自己的力量延续母亲的生命
经历多次的体育竞技比赛,体育明星早已头顶炫目的光环,并和高额商业价值相提并论。但是,“捐肾救母”似乎颠覆了正在成为定式的价值观,悬殊心理落差制造的震撼力,不论是不是体育明星,她们都会热爱生活、孝敬父母。
古语说:“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我们一点一滴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帮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因此,我们应该懂得感恩,懂得感谢父母。回想自己,说了种种对父母伤心的话语,做了种种令父母心痛的事,不仅感到忏悔。与高燕相比,更应该孝敬父母,为父母着想。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是父母辛勤的养育了我们,我们的成长凝结着父母的心血。每一个人都是在父母的细心关怀下,百般爱护和辛苦抚养下慢慢长大的。父母的亲子之爱只能用两个词语来形容,无私、伟大。他们可以为子女付出一切,也甘愿付出一切。父母之爱位于人世间各种各样的爱之上。我们很少知道父母的辛苦,总是伸手向父母要这要那,认为父母给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经地义的。在父母不满足他的要求时还耍脾气。要知道,感恩父母,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满意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