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老朋友叙旧的句子
就别说是朋友了,即使是现在我们一个班的出去聚会都很有可能会出现那种没人说话的尴尬场面,因为现代人出去都一人一个手机低着头玩,所以在和朋友面对面的时候基本没有什么可聊的。那么我们作为聚会时候的当事人,可以想出什么避免尴尬的好办法呢?
首先,在组织吃饭的时候就应该安排好,最好把所有人都安排到一起,不要把人们都分割成好几桌,这样更是会显得特别生疏。然后呢就是在组织聚会的时候把你们班以前那些开心果,就是能把大家逗笑的人都叫来,他们的存在也会化解尴尬的局面。只要让局面一直活跃起来,就不会出现那种冷场的情况。
我想说的是,朋友们一起出去的时候最好不要只是单纯的吃饭,要让所有的人都参与到活动中,在吃饭的时候要多加入一些游戏,让所有人都活跃起来,最好可以搞一些回忆过去这样的活动,这样一来同学们就都能回忆起过去在一起度过的学生时光,然后就会有很多很多话题可以聊了。
最好不要把气氛搞得过于紧张,让大家处于放松状态,都把最真实的自己带来,朋友聚会本来就是为了叙叙旧,吃饭只是个形式,朋友多年来的感情才最重要。如果你是组织者,那你就要学的机灵点,灵活应对这种尴尬的局面,让大家能感受到老朋友们的热情与亲切。聚会的时候多说说你们在学校的事情,毕竟那个都是你们的共同回忆,聊起来比较有兴趣一些。
B. 关于昨天的感恩节的话题
从某个角度来说,西方的一些节日体现了与东方不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意义,因此过过也无妨,当然这要看自己的喜好了,我对西方节日就没有什么兴趣。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说,西方节日的大行其道其实反映了目前国际领域的现实:西方全方位的现实优势,这种优势也包括了文化领域的渗透,虽然现在一些东方节日也受到了西方的注意,但是西方更多地是一种观察的眼光来对待,而很多东方人(包括中国人)对于西方节日的关注是关注节日本身而非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令人忧虑的是,我们的很多传统节日也在走这个路,只重视节日本身而不重视节日内涵,端午节不就有“粽子节”的说法吗?重阳节还有几个人记得?春节更不必说了。
因此,过不过西方节日其实是次要的,关键的是怎么对待自己的民族节日的问题,中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来完全可以更加充实自己的民族节日,但是由于种种因素,不少传统文化都已经丢失了。现在国家也重视到了这个问题,正在努力恢复传统文化的积极意义。对于每个普通人来说,其实要做的很简单:过节的时候不要总想着放几天假,应该更多的了解节日背后的文化意义,尤其是一些不放假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