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孝敬的缘由

孝敬的缘由

发布时间:2020-11-29 10:13:15

㈠ 老婆一词的由来

太太称呼的起源于周族太王古公亶父有贤妃曰“太姜”,即泰伯、仲雍、季历三兄弟之母。太姜有美色,而且性情贞静柔顺,并且极有智慧。教导诸子,至于成人,从来没有过失。古公谋事,必与太姜互相商量。随便古公要迁徙到什么地方,她都不辞劳怨,顺从追随。
季历即位,又娶有贤妃曰“太任”,史载,称其端庄诚一,德行无缺失。及有身孕,即自开始胎教,所谓“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因此而生文王。
文王又有贤妃,曰“太姒”。《史记•周本纪》说:“武王同母兄弟十人,母曰太姒,文王正妃也。”《列女传》称其“生十男,亲自教诲。自少及长,未尝见邪僻之事。文王继而教之,卒成武王、周公之德。”
周室由古公亶父到季历、文王三代,都有贤妃良母助兴周室。所以能形成姬周王室七八百年的宗室王朝,都是由其上辈“齐家、治国”的德育教化而来,并非偶然徒然的提三尺剑,一战功成而得的天下。因此,后世尊称别人的妻子叫“太太”,便是从周室有三位“太”字辈贤妻良母,母仪可风的典故而来,并非是随随便便的口头语。
汉哀帝时,“太太”原为尊称老一辈的王室夫人。到后来,汉室又称皇太后为皇太太后。太太的称谓,汉代在贵族妇女中逐渐推广起来。明代时称太太要具备这样的条件:“凡士大夫妻,年来三十即呼太太”,即司眷属,中丞以上的官职才配称太太。清朝的人,则喜欢叫家庭主妇为太太,不过都以婢仆呼女主人的居多。北洋政府和民国时期,太太的称呼开始泛滥,从大帅到芝麻绿豆官,其眷属都可相称太太,官太太、经理太太、校长教授太太,到处都是,不过无形中多少还有些限制,至少是在有知识阶层之上。二十多年对外开放以来,
随着港澳台和外籍华裔、侨胞的归乡入里,“太太”的称谓同小姐、先生一样又时髦起来,成为人们对朋友间已婚女子的敬称,而且从广泛性来说似乎已更少含有什么官职的味道,变得更平民化了。

孝顺镇地名的由来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孝顺镇是个千年古镇。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署长山县,县治即孝顺。距今已有1380余年了。唐懿宗咸通年间称孝顺乡,北宋在此驻军,名孝顺镇。元代建驿,又称孝顺驿。明万历时称孝顺市,清代又称孝顺街。孝顺历史悠久,为历代交通要道,商贸繁荣之地。孝顺镇地处金东义西结合部,距金华中心城市和义乌中等城市各23公里,是两市经济发展轴上的联结点。这里村多,人多,集市多,浙赣铁路横贯境内。公路四通八达,北有杭金衢高速公路和03省道在鞋塘管理处门前通过。东有金甬高速公路到鞋塘与杭金高速公路连接,并有通义乌的公路。西通金华、兰溪、衢州。南通武义、永康、温州。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新中国建立后,1949年12月设孝顺乡人民政府,隶属金华县孝顺区公所。1958年11月以区建公社,孝顺乡政府改称孝顺人民公社孝顺管理区管理委员会。1961年6月,恢复区公所,以原乡为基础建人民公社,改称孝顺人民公社,政企分设。1987年,孝顺设建制镇,为孝顺镇人民政府。1992年6月撤区、扩镇、并乡,原江沿、低田、金轮三个乡并入孝顺镇。2000年7月,根据省、县批复,孝顺、鞋塘两镇合并,成立新孝顺镇人民政府。孝顺镇驻地一直在孝顺集镇上,1999年2月迁至铁路北面新办公大楼。全镇设镇区、低田、镇东、镇南、镇西、镇北、鞋塘七个办事处,115个行政村,911个村民小组,一个居委会,共25984户,71549人。耕地面积52020亩,山林丘陵35000多亩。全镇区域面积128.76平方公里。
【源自网络】

㈢ 媳妇一词的由来

今天所称的媳妇最初叫于宋金之时,媳妇本作"息妇",《说文》,《广韵》,《集韵》,《礼部韵略》及金人韩道昭《五音集韵》都没有媳字的解说,所以"媳"字为后来人们所称呼的俗字。
"息"有子之义,故人称子妇为"息妇",文字类化作用,息妇为女性,故加女旁作"媳妇".

㈣ “拗九节”由来及习俗

“拗九节”来源于“目连救母”的传说。据传,古时候有一叫目连的,其母生前悍恶,死后被关在阴间牢房里,他探监时,经常送食物给母亲吃,但均被看守的狱卒给吃掉了。

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用荸荠、花生、红枣、桂圆、红糖等原料与糯米混合,煮成甜粥,盛上碗后,再洒一把黑芝麻送去给母亲。

看守狱卒见这稀饭黑乎乎的,问道:“这是什么?”目连随口答道:“这是拗垢粥。”(福州话“九”与“垢”谐音)看守信以为真,认为这粥很脏,不敢吃。

因此“拗九粥”才得以送到目连母亲的手中。这天正好是正月廿九,目连的母亲这年也正好二十九岁。

不管是正月廿十九,还是二十九岁,都是目连的母亲落难的年月,于是福州人逢九就犯忌,认为“九”是厄难的岁月,所以,凡逢“九”岁数的人要吃太平面,出嫁的女儿,也要给父母送“九”,以求父母平安、健康。

习俗:拗九粥

煮“拗九粥”有讲究,要经过多道工序,需要备齐糯米、红枣、葡萄干、桂圆干、莲子、花生、红糖板等材料。这样煮的粥色、香、营养一应俱全。

一碗拗九粥看似微不足道,但却是子女捧给父母的一片孝心;送给邻居、送给需要关爱的陌生人,它的温暖在传递、放大,让人们从粥的芳香中品味到浓浓亲情,感受到真情实意。

㈤ 拗九节的由来习俗和时间。

拗九节是福建省福州十邑地区的传统民俗节日,日期是农历正月廿九。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煮拗九粥祭祀祖先或者送给亲朋好友;已经出嫁的女子也要送拗九粥回娘家孝敬父母。

传统习俗:正月廿九日,是福州与霞浦特有的民间传统节日。“拗九节”又称“后九节”、“孝顺节”。在福州人的传统观念中,“九”是不好过的。

这天清早,家家户户都用糯米、红糖,再加上花生、红枣、荸荠、芝麻、桂圆、白果等原料,煮成甜粥,称为“拗九粥”,用来祭祖或馈赠亲友。已出嫁的女儿,也必定要送一碗“拗九粥”,有的还要加上太平面、蛋、猪蹄等,送回娘家,孝敬父母。

此外,凡是岁数逢九(虚岁)的人,如九岁、十九岁、二十九岁……(称“明九”),或是九的倍数,如十八岁、二十七岁、三十六岁……(称“暗九”),也要像过生日一样,吃一碗“太平面”,以求平安、健康。

在福州著名的三坊七巷古街区内,以经营风味佳肴、传统闽菜著称的“安泰楼酒家”,又在店门口设置了“拗九节”送粥点,向市民免费派发釆用红枣、花生、桂圆、莲子、红糖与糯米烹煮速度和服务的“拗九粥”。

“拗九节”免费派送“拗九粥”,成为了“安泰楼酒家”这家老字号的传统活动。“拗九节”前,它还特地邀请福州民俗专家为食客讲解“拗九节”的来历。它的经营者说,希望藉此让这个的福州传统节日传承下去。

“拗九节”,是福州特有的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孝顺节”、“送穷节”。这天清早,福州人用糯米、红糖,加上花生、红枣、荸荠、芝麻、桂圆等原料煮成甜粥,称为“拗九粥”,用来祭祖或馈赠亲友;特别是已出嫁的女儿,必定要送一碗“拗九粥”回娘家,孝敬父母,祝福平安、健康。

这种习俗依然在福州盛行。一位喝上了“拗九粥”的老母亲说,“拗九粥”里不只是红糖、花生、红枣、桂圆等,更有着儿女的一份孝心,甜到了心头。

“拗九节”演绎成为尊老敬老、崇尚孝顺的社会风尚,在福州发扬光大。

“拗九节”里,福州仓山区城门镇胪雷村就在陈氏祠堂里摆起了盛大的千人“孝顺宴”:祠堂里里外外摆满了一百九十五张桌子,近二千位年过半百的老人安坐席上,一边悠闲聊天吃着美食,一边欣赏着戏台上闽剧的精彩表演;而村里年轻人忙里忙外,端菜送茶。这一拗九敬老节的宴席风俗,在当地已经沿袭二十多年。

阅读全文

与孝敬的缘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我学会了孝顺给妈妈洗脚 浏览:896
孝顺儿欧阳 浏览:219
2020年南京市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 浏览:194
社保累计10可迀山东退休吗 浏览:104
如何解决父母溺爱孩子的问题 浏览:574
养老保险专线申请 浏览:611
资格证体检去哪里领单子 浏览:586
农村居家养老需解决问题 浏览:764
外资投资养老机构审批 浏览:858
怎么判定老年人是否真正落气 浏览:803
老年人单长裙子 浏览:603
婴儿满月查体检收费多少 浏览:861
闽侯青口人民医院体检多少钱 浏览:283
基督教重阳节诗歌朗诵 浏览:906
下载农村养老保险手机交费网 浏览:522
事业单位病退养老金 浏览:56
跟70岁老妈做爱 浏览:22
老年人双眼发红为什么 浏览:492
老年人腹泻呕吐 浏览:12
重庆市长寿区卫生计生委官网 浏览: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