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有关人一定要孝顺父母的文学作品或影视作品,例如:诗歌,散文,名言,故事,电影,电视剧。
朱自清的《背影》
Ⅱ 关于孝敬父母的文章
人生在这个世界,长在这个世界,都源于父母。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是父母哺育我们成长。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终生都应该报答。 ,你也可以投稿 有句古语说得好:“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我们人类各种美好品德中最为重要和占第一位的品德。它是做儿女的必做的天经地义的事情。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就一直具有这种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古代埋儿奉母,弃官寻母的故事,足以让人们唏嘘不已,而当今捐肾救母,退学为母的故事,更是令我们感动万分。不一样的时代,演绎着相同的主题,那就是孝敬父母,回报父母。 其实,今天,对我们来说,孝敬父母,回报父母,不必像上面所说的那样,要做一番惊天动地的事情。我们只要在平时多注意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就完全可以尽到我们对父母的孝敬之心 。 我很孝敬父母,在家时,我坚持每天帮父母做一件家务,向父母说一句问候的话.当节假日时,我就和父母谈谈心,为父母捶捶背、洗洗脚。因为我妈妈工作的原因,我并没有多少时间和她在一起。但是在父母过生日时,我都会为他们精心准备一份礼物,让他们开心。为了实现父母对我们的期望,在学校好好学习。当父母因工作繁忙时,我就自煮饭,做些家务活,以此来减轻父母的负担,父母生病时,像他们关心我一样,我会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为他们端水送药,嘘寒问暖。当我和父母发生争吵时,我便会做出一些必要的让步,当自己做错事情或顶撞了父母后,我就会主动向他们承认错误道歉。时常会和父母在一起讲个笑话,说说我在学校的状况,让他们对我的学习放心。 你也可以投稿 我们的父母为了我们,操碎了心,也付出了很多。他们累了,需要一把椅子坐坐;他们渴了,需要一杯清茶解渴;他们的心疲倦了,需要一颗真诚的感恩之心去安慰。我们再也不要觉得,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该的;我们更不要对父母的艰辛付出和无限关爱,视而不见,无动于衷,甚至怨气冲天。因为我懂得了父母的需要,所以我现在要行动起来,动一动手,搬一把椅子给父母歇歇,倒一杯水给父母痛饮;动一动口,说一句真诚温暖的话语给父母听听,解除他们的疲劳,驱散他们的心病。孝敬父母原来就这么简单。如此容易做到的事情,就一定能让我的爸爸妈妈欣慰,高兴和快乐。我又何了而不为呢? 亲情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试想,一个人如果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谁还相信他是个人呢?又有谁愿意和他打交道呢?因此,我们应该用我们的优异成绩,我们的健康成长来孝敬父母,回报父母。 感恩是有意义的。爱让这个世界不停旋转。父母的付出远远比山高、比海深,而作为我们,只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让我们变得自私自利,忘记了曾经父母的付出。学会去感激别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为如此才会有和睦,有快乐,有彼此间的敬重。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社会,看待父母,看待亲朋,你将会发现自己是多么快乐,放开你的胸怀,让霏霏细雨洗刷你心灵的污染。学会感恩,因为这会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实。
Ⅲ 孔子论语全文
学而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译文: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文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公冶长篇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译文:孔子评论公冶长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他虽然被关在牢狱里,但这并不是他的罪过呀。”于是,孔子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译文:孔子评论南容说:“国家有道时,他有官做;国家无道时,他也可以免去刑戮。”于是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译文:孔子评论子贱说:“这个人真是个君子呀。如果鲁国没有君子的话,他是从哪里学到这种品德的呢?”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译文:子贡问孔子:“我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你呀,好比一个器具。”子贡又问:“是什么器具呢?”孔子说:“是瑚琏。”
为政篇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译文: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译文: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论语》产生的影响:
《论语》进入经书之列是在唐代。
到唐代,礼有《周礼》《仪礼》《礼记》,春秋有《左传》《公羊》《谷梁》,加上《论语》《尔雅》《孝经》,这样是十三经。
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此书在中国古代社会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之大。”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作,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Ⅳ 《红楼梦》刚开始为什么要讲英莲、甄士隐、贾雨村那些人和整个故事有什么联系吗
《红楼梦》最初出场的是甄士隐亦真亦幻的一梦,梦里有一僧一道一顽石,一株绛珠仙草,木石之间的一段未了情。
真正开始写实是从甄府写起,涉及到三个主要人物:甄士隐、甄英莲、贾雨村,如若从全书看,这三个人并不是主角,与《红楼梦》全书也无太多牵连。
当真要论起主角来,当属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那么,曹雪芹为何要将士隐、英莲、雨村这三个人放在小说的最开始部分,细思之,这三个人物是作者早早设置下的三个重要伏笔。
(4)孝顺地散文扩展阅读:
《红楼梦》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盛极而衰的时代特征。它所描写的不是“洞房花烛、金榜题名”的爱情故事;而是写封建贵族青年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和婚姻悲剧。
小说的巨大社会意义在于它不是孤立地去描写这个爱情悲剧,而是以这个恋爱、婚姻悲剧为中心,写出了当时具有代表性的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其中又以贾府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及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
对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和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作了有力的批判,使读者预感到它必然要走向覆灭的命运。同时小说还通过对贵族叛逆者的歌颂,表达了新的朦胧的理想。
Ⅳ 孝敬父母的散文,诗歌
白居易警孝诗 -- 譬喻人不孝而望子孝者
梁上有双燕。 翩翩雄与雌。 衔坭两椽间。 一巢生四儿。
四儿日夜长。 索食声孜孜。 青虫不易捕。 黄口饱难期。
咀爪虽欲弊。 心力不知疲。 须臾千往来。 犹恐巢中饥。
辛勤三十日。 母瘦雏渐肥。 喃喃教言语。 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 引上庭树枝。 举翅不回顾。 随风四散飞。
雌雄空中鸣。 声尽呼不归。 却入空巢裹。 啁啾终夜悲。
燕燕尔勿悲。 尔当反自思。 思尔为雏日。 高飞背母时。
当年父母念。 今日尔应知。
Ⅵ 孝敬父母的散文
孝敬父母的散文
如果你在一个平凡的家庭长大, 如果你的父母还健在,不管你有没有和他们同住——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妈妈的厨房不再像以前那么干净;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家中的碗筷好象没洗干净;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母亲的锅子不再雪亮;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亲的花草树木已渐荒废;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家中的地板衣柜经常沾满灰尘;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母亲煮的菜太咸太难吃;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经常忘记关瓦斯;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老父老母的一些习惯不再是习惯时,就像他们不再想要天天洗澡时;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不再爱吃青脆的蔬果;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爱吃煮得烂烂的菜;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喜欢吃稀饭;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他们过马路行动反应都慢了;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在吃饭时间他们老是咳个不停,千万别误以为他们感冒或着凉,(那是吞咽神经老化的现象) ;
如果有一天,你发觉他们不再爱出门……
如果有这么一天,我要告诉你,你要警觉父母真的已经老了,**已经退化到需要别人照料了。
如果你不能照料,请你替他们找人照料,并请你请你千万千万要常常探望,不要让他们觉得被遗弃了。 每个人都会老,父母比我们先老,我们要用角色互换的心情去照料他,才会有耐心、才不会有怨言,当父母不能照顾自己的时候,为人子女要警觉,他们可能会大****、可能会很多事都做不好,
如果房间有异味,可能他们自己也闻不到,请不要嫌他脏或嫌他臭,为人子女的只能帮他清理,并请维持他们的“自尊心”。当他们不再爱洗澡时,请抽空定期帮他们洗身体,因为纵使他们自己洗也可能洗不干净。
当我们在享受食物的时候,请替他们准备一份大小适当、容易咀嚼的一小碗,因为他们不爱吃可能是牙齿咬不动了。从我们出生开始,喂奶换尿布、生病的不眠不休照料、教我们生活基本能力、供给读书、吃喝玩乐和补习,关心和行动永远都不停歇。
如果有一天,他们真的动不了了,角色互换不也是应该的吗?为人子女者要切记,看父母就是看自己的未来,孝顺要及时。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你留意过自己的父母吗?
Ⅶ 小学生孝敬父母的散文 m.sanwen8.cn
浅谈孝敬父母
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不仅有条件敬近边的神灵,也有条件外出敬神。我不知道世上到底有没有真正的神,只看到大多数人在敬神——观音菩萨和财神爷等,祈求观音菩萨保佑我们平安,祈求财神爷给我们带来财富。人的信仰自由,我们喜欢敬神,求个平安和发财,无可厚非。但是,越来越多的人把父母放在一边不管,只信神灵,就有必要反省我们的行为了。在儒教中,百善孝为先。不管是相信佛教的人,还是有其他信仰的人,首先应孝敬父母。
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的生命,这是我们应该孝敬父母的第一个理由。世上最宝贵的是生命,这生命是父母给的,无论父母是贫贱还是富贵,是健康还是伤病在身,是勤劳善良还是好逸恶劳,作为子女的我们都应该孝敬父母。从小要爱家,与父母多沟通,关心父母,愿意为父母分忧,或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父母感到高兴和自豪。因为我们是父母的希望,是父母生命的延续,父母从我们身上的一举一动中,可以体验做父母的幸福和快乐。因为这幸福和快乐,父母不惜一切保护我们,给我们一个安身立命的家。因为有家有父母,任何时候的我们,受到任何委屈和挫折,都不会感到孤独和失望。孝敬父母就是爱家,为我们的心灵安家。
父母不仅给了我们生命,还含辛茹苦把我们培养成人,这是孝敬父母的第二个理由。世上最讲奉献的是父母,他们在培养我们成人的各个阶段,从不讨价还价。特别是母亲,十月怀胎之后一朝分娩,自己没吃任何东西,也要给孩子喂奶。从喂奶、换尿布到穿衣、喂饭,再到牵着孩子的手教孩子走路,再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再从找工作到结婚成家,哪一个阶段哪个细节,没有父母的牵挂和无私奉献?正因为有父母做我们的坚强后盾,帮助我们学会做人、做事,我们才有今天。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我们在父母面前做得越好,父母越高兴,我们的压力和负担越小,在工作及其他方面就越有干劲,也就是说,孝敬父母能够给我们的人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良性循环的结果,就是更加自信,充满活力和热情。
每个人都会象父母一样变老走上死亡,孝敬父母,就是积德,就是为健康长寿创造条件。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躲不过的自然法则,要想长寿,就要有一个健康心身。孝敬父母的一言一行不是做样子,而是从小养成的良好品性。一个孝敬父母的人,不管是在农村的老家,还是在大都市的别墅里,都会想尽办法,多抽点时间与父母团聚在一起,聆听父母的教诲,关心父母的冷暖,为消除父母的病痛不惜金钱、时间和精力。实际上,孝敬父母就是积德,为后代树立榜样,当自己年老体弱的时候,儿女们会像我们一样孝敬老人,使老人安度晚年,享受人世间的最后尊严和温暖。有人说,长寿有遗传性,我想这长寿的秘密就是身心达到内外平衡。不做伤天害理的事,就不会担心任何天灾人祸。父母在世的时候,尽心尽力孝敬父母,父母天年之后,就不会担心父母在天之灵来惩罚我们。心胸宽广,淡泊名利,爱护家人和自己,父母长寿就是我们的福气。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该发扬光大,代代相传。如今,“常回家看看”写进了有关法律条文,这是针对现实而制定的孝敬父母的强制措施。现代社会,手机、电脑普及了,我们与父母见面的时间就少了,亲情也淡薄了。当心灵感到不安,或者遇到巨大挫折和打击时,我们常常采取去庙堂拜菩萨、敬神灵的办法来消灾祈福。实际上,父母是最应该敬的神灵,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传统美德,只有发扬光大,代代相传,才能唤醒我们的神智,做一个真正的正常人。不少老人和未成年人留守在农村或小城镇,能够做事的我们就在外奔波。不管我们在外奔波是多么辛劳,也不能忘记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当我们有时间休息或享受长假的时候,还是回家孝敬父母吧,父母不仅把我们养大了,还要承担我们管教小孩的义务,于心何忍?不回家到外面消遣,就是心里不安的主要原因,再怎么敬神拜佛也是假的,不诚心的,那只是我们寻找安慰的扭曲的方式而已。(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当我们考虑去求神拜佛的时候,先回家看看父母,孝敬父母吧!望穿秋水的父母就是我们心灵上最好的神仙,他们可以帮助我们睡好觉、吃好饭、做好事、行好路……
Ⅷ 作文 我爱我们的节日 字数 50--800字(以记述文 散文 诗歌为主) 围绕"感恩,孝敬,祝福,友谊"主题
天是大年三十,是牛年的最后一天,小姨一家都回来了,我们这一大家子变得热闹起来。特别是我的小妹妹豆豆,正在呀呀学语,时不时冒出一句让我们捧腹大笑的话,让我们家充满了笑声。 过年最重要的是一家人团团圆圆在一起吃年夜饭。大年三十一吃过午饭,大家就为年夜饭忙活开了。我和妈妈还有小姨包饺子,奶奶己经为我们准备好了饺子馅和面团。白菜肉馅,香喷喷的,还有那面团,白白胖胖的像个小胖墩。我是第一次擀饺皮,得好好学两手啊!小姨把面团搓成一长条,然后切成一个个小块,教我擀皮子。这事看起来简单,真正做起来可不容易哦,你看,我擀的皮子一会是扁扁的,一会厚得像鸡胸脯似的,一会又像营养不良的小瘦子,着实是在考验妈妈包饺子的功夫呢!小姨教我一只手捏着饺皮转,一只手推擀面杖,两手开工,饺子皮终于变成圆嘟嘟的了。妈妈是包饺子高手,只见她往饺子皮里包上馅儿,用虎口一按,一个漂亮的饺子就成形了。不知不觉几个小时过去了,面团和馅儿变成了满满一大盆饺子。豆豆也没闲着,她捏了一个小面团,一会变成毛毛虫,一会变成小汤团,一会爬上桌捣捣乱,真是妙趣横生。 再看厨房里,奶奶和姨夫正在上演锅碗瓢盆交响曲呢。奶奶当姨夫的伙计,忙着洗菜,切菜。姨夫是大厨,只见他把菜往锅里一倒,炉火旺得直舔出来,铲子快速地翻炒几下,一个菜就做好了。 晚上六点钟,爷爷下班回来了。圆桌上己经摆满了色香味全的菜,年夜饭正式开始了。一边吃,爷爷一边告诉我每道菜的寓意。饺子,像元宝一样,兜财的,象征有财运;汤圆,表示团团圆圆;红烧大鲤鱼,这道菜不能全吃完的,剩下的鱼代表“年年有余”;八宝饭,表示生活甜甜蜜蜜……原来年夜饭有这么多学问啊。 正在吃着说着呢,外面“噼噼啪啪”地在炮仗了,焰火照亮了整个夜空。妹妹眼馋了,喊着:“我要放焰火,我要放焰火!”我也坐不住了,拉着姨夫,妹妹,奶奶下楼去放焰火了。我先挑了一个最大的,迫不及待在点燃导火线,只听“嗵”的一声,一个火球飞向夜空,“红的红的”妹妹喊了起来。还没等红的消失,又窜出一个黄的,接着又是蓝的、绿的……一颗接一颗划过夜空,异常美丽。姨夫又点燃了五颜六色的魔术弹,一会儿闪耀在西边,一会儿闪耀在东边,还有“三角菊花”“大地开花”竞相开放,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啊! 放完了焰火,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看春晚,等待新年的钟声,忙碌又快乐的除夕之夜,我爱我们的节日-------过新年。
麻烦采纳,谢谢!
Ⅸ 有没有关于孝敬父母的散文
朱自清的<背影>.
Ⅹ 名家写孝顺的散文有哪些
背影
朱自清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两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荷叶 母亲
冰心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对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里添了你们三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郁的天,我觉着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凋谢了,白辨小船般散漂在水里.梗上只留下小小的莲蒂,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了,窗外雨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的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斜过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也不摇动了.雨声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不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盖天空下的隐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