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不孝敬父母的后果

不孝敬父母的后果

发布时间:2020-11-29 05:13:07

1. 谈谈父母对我的影响我对老人的孝心,孩子对我的孝儿范文。

孝心是孩子做人的根本
亲情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教育最重要的就是教孩子学做人,学处世。做什么样的人呢?做孝敬父母的人,做诚实正直的人,做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人。其中教孩子孝敬父母是最主要的,是一切道德的基础,是做人的根本。
我们所看到的“奇怪”现象
曾经有这样一件事情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有一位家长和我交流,(她孩子孩子已经14岁了),她说:“我的孩子可机灵了,每次吃鸡的时候,她总是先挑两个鸡腿在自己的碗里,然后在和大家一起来吃鸡的其他部分。”这位家长在讲这句话的时候,语调中无不透露出自豪和骄傲,她的孩子真是“聪明”呀!其实在其他的家庭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吃过饭后,孩子扭头看电视或出去玩,父母却在忙碌着收拾碗筷;家里有好吃的,父母总是先让孩子品尝,孩子却很少请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后,百般关照,而父母身体不适,孩子却很少问候。凡此种种,值得忧虑。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全家人对他(她)百般疼爱、千般关心、万般呵护,使孩子不自觉地养成娇惯、任性、懒惰、自私的不良习惯。试想一个人连父母都不爱、不敬、不孝,怎么会爱朋友、爱同学、爱老师,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呢?面对以上种种现象,不禁令我深思: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无孝敬父母的习惯,不单单是子女对父母的关系,其实质是一个能否关心他人的大问题。在家里能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到社会中,才有可能做到关心同事,也才有可能做到对祖国的忠诚。因此,我觉得千万不能忽视培养对孩子孝心的教育。于是,针对我班的以上情况,我利用适当的时机对幼儿进行了“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教育,使幼儿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养成孝敬父母的良好习惯。
注重家庭与学校的配合

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第一个教育环境就是家庭,因此,我注重与家长的联系,希望家长应多给幼儿尽孝心的机会。通过家庭与学校的配合,久而久之,孝心就会在幼儿身上扎根了。
1、身教重于言教
家长与孩子的交往是一对一的关系,对家长的言行,孩子看得很清楚。因此,父母在言行方面应为孩子做出孝敬长辈的表率。如当家中有老人生病时,父母应主动为老人捶背、穿衣、做饭、喂药;当老人愁眉不展时,父母应热心地向老人问长问短„„天长日久,父母的一言一行会深深打动孩子的心,“父母,孩子最好的老师”。孝心就是这样学会的,就是这样传递的,孝心就是在父母的榜样下养成的。因此,要想培养孩子的一颗孝心、懂得爱,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要做孝敬长辈的楷模,因为“身教重于言教”。
2、学会感恩
要让孩子学会感恩。感恩源于良心、良知、良能,这是孝心的亲情基础。然而,感恩这种情感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必须通过教育。做家长的应有意识地让孩子体会父母的辛苦,体会父母挣钱养家的不容易,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体会父母也同样需要孩子的关心和爱。因此父母不妨经常给孩子讲讲自己一天的情况:起床、做饭、洗衣服、整理家务、上班等,让孩子体会到自己如何关心孩子,如:孩子生病了,父母怎样心疼,怎样整夜地不睡觉护理孩子„„细节最能感染人。知恩就要感恩,感恩就要报恩。要让孩子从小养成关心父母、体贴父母、爱护父母的好习惯,如为妈妈梳梳头,给爸爸捶捶背等等。
3、随时利用身边的小事对孩子进行教育
日常生活中,身边的许多小事随时发生,而这时正是对幼儿进行孝敬教育的良好时机。如:上下楼梯时,看见爷爷、奶奶拿着许多东西吃力地走,家长应有意识地让孩子帮助拿东西;在公共汽车上,看见有抱小孩的阿姨或老人,家长应示意孩子让座;下班回家时,看见孩子自顾自己玩得开心,父母要主动请孩子帮忙拿包、递鞋等。平时教育孩子要关心父母的健康,要帮父母分担忧愁,要帮助父母做家务。当孩子不会时,父母要耐心地教,孩子做错事时,不要横加指责,孩子做得好时,要多表扬鼓励。孩子只有在亲身实践和体验中才能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尝到为别人付出的快乐。当孩子“父母养育了我,我应当为他们多做事”的观念逐渐形成时,孩子就有了一份生命的义务感和责任感。这样,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的不良习惯长大了也是难以改变的。培养子女的孝道,得从身边的这些小事抓起,事情虽小,但对幼儿的孝敬教育培养意义却不小。 4、制定家规:献给父母“八心”
(1)、经常问候,给父母舒心;
(2)、少说多做,给父母省心;
(3)、诚实守信,给父母放心;
(4)、勤奋上进,给父母开心;
(5)、虚心好学,给父母称心;
(6)、宽容豁达,给父母顺心;
(7)、诚实坦荡,给父母真心;
(8)、持之以恒,给父母安心。
相信只要我们教育孩子朝着“八心”的方向努力,到那时侯,我们的父母将会绽开笑脸,生活定会更加灿烂。
5、重视“亲情教育”,丰富孝敬的内容。
家长要与孩子多交流、多沟通,共同做游戏,共同搞活动:亲子共读一篇文章。如:孝心无价;亲子共唱一首歌。如:《烛光里的妈妈》、《世上只有妈妈好》等;亲子共诵一首诗词。如:《游子吟》、《妈妈的雨季》、《妈妈,我的守护神》等;在亲子互动的活动中,不仅可以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而且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使孩子养成孝敬长辈的好品德。
幼儿孝心的培养属于德育的范畴,而德育是一个循环往复、长期的发展过程。我们必须牢牢抓住幼儿这一时期身心发展的特点,精心培育,言传身教,让他们由被动不自觉地模仿行为变为主动自觉的行动,让中华传统美德—孝心在当今独生子女身上发扬下去,永不泯灭。

2. 尊老爱幼、孝敬父母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受其影响,在我国宪法、婚姻法

题目答案选择ACD:
A、有许多法律上的义务,同时就是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
C、凡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社会主义道德所谴责的行为;
D、积极实施法律所提倡和鼓励的行为,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宪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禁止破坏婚姻自由,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说明了尊老爱幼、孝敬父母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 ,也是法律所保护的,积极实施法律所提倡和鼓励的行为,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3. 原生家庭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到底有多大

我们每一个人在这一生中一般会有两个家。第一个是我们从小长大的家,家里有爸爸妈妈,很多人还有兄弟姐妹;另一个则是我们长大后和爱人新组建的那个家。我们把从小长大的父母家叫做原生家庭。
那么不和谐的原生家庭对孩子的成长有和影响呢?
1. 压抑孩子的想法
有些父母认为孩子永远都是孩子,在处理事情方面,永远没有父母考虑的周全,所以认为孩子什么都得听自己的。孩子所想的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更成为父母嘴上常说的"你懂什么",被压制想法的孩子长大后对周围的人有着强烈的逆反心理,会变得固执己见听不进去劝说。


客观上讲原生家庭对孩子成长发展的好与坏在影响程度上并不是毁灭性的,每个人在认识到原生家庭带给自己的种种不好时,是可以采取积极的行动来改变的,最终通过不断弥补自身缺陷,实现突破完成逆袭,成就一个最好的自己。

4. 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心得300字

今天,我准时的坐在沙发上收看于丹老师的讲座。
于丹老师主要讲了三个主题:一是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师,懂得感恩:二是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正确引导在人际交往中的一些技巧;三是如何培养孩子自立、自强、自信以及抵抗挫折的能力。她在第一个主题中讲到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小孩喜欢在一棵大树下玩,他每天都来,可有一天,小孩愁容满面地对大树说:“你看别的孩子都上学了,每天都有好玩的玩具,可我没有”。大树说:“你把我结的果子摘了去卖,你就有玩具了。”以后,孩子只有秋天才会来大树下。过了几年,小孩成了青年,他对大树说:“别人都有房子了,可我没有。”大树说:“你可以把的树枝砍了做房子。”又过了多年,青年成了中年人,他对大树说:“别人都漂洋过海了,可我没有。”大树说:“你可以把我的树干砍了做独木舟。”中年把独木舟推进海里走了。渐渐的中年长出了一根根白发,他来到树桩前,树桩问他:“我已经是一个没有用的树桩了,你也不会理我了!”这个人说:“不,我会一直陪你晒太阳。”这正是父母完成了对孩子一生的成全。在我们的一生中无私而又不求回报的养育着我们。孝为德之本,我们要懂得感恩,要勇敢承担爱与责任。
要想成就别样的人生,就要点亮自信的明灯,对自身的力量怀抱坚定的信念。
看完讲座,我对我的人生有了新的思考,要想成才必先成人!

5. 不孝敬父母有哪些危害

遵守孝道,其实是百善而无一害的,因为孝是一个人素养的提升和体现,也是智慧的更一层体现。孝让你站在圣的角度取舍。

6. 灭了孔融三族,影响孔子直系传承吗

谈及孔融这个人,我想大家都应该听说过,毕竟当年他凭借着“四岁让梨”一事成为后世父母教育孩子的一个典范。但我们对于孔融的认知也只是局限于“四岁让梨”的故事罢了。虽然孔融小时候以懂事孝顺出名,不过在他晚年的时候却以“不忠不孝”的罪名被株连了三族。

可是令人感到意外的是,等到宋朝的时候,当时的大宋皇帝却又将孔家的嫡长后人册封为“衍圣公”。既然孔融当年已经被灭了三族,那么这个“衍圣公”又是由从哪来的呢?

孔融和孔子的关系

当时没有科举制度,平民百姓想做官的一个途径就是“举孝廉”。意思只要是一个人非常孝顺,而且办事公正公平他就有做官的资格,所以在整个社会之上孝敬父母的风气特别的浓厚。

在孔融晚年的时候,因为名气越来越小,他为了让自己的名气“重振于江湖”,所以就提出了一个非常奇葩的理论。当时他宣称:“所有的父母生孩子其实就是为了自己的享受;所以父母都是无恩于子女;孩子被母亲生出来,就像是将淘宝里的东西取出来,所以你根本不需要孝敬父母。”

《后汉书》记载:“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变复奚为,譬如寄物瓶中,出则离矣”。

孔融的这个观点和当时整个社会的主流文化环境是完全相反的,如此做法简直就是在挑战当时整个社会的底线。而当时掌权的曹操又是一个极其尊崇孝道之人,这我们从他为父报仇甚至不惜屠城就可以看出来。

孔融此番“违背人伦”的态度也触怒了曹操。因此,有了后来孔融被以不尊不孝之名判处死刑,而除了他本人死刑之外,还株连了其三族。

相传当年孔融临死之前还向判官求情,希望能够放过他9岁的儿子。而他的儿子在刑场之上也说出了一句千古名句“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孔融被诛杀三族,并不代表着孔子的后人被杀光了

当时的株连三族指的什么?其实就是指诛杀其父族、母族、妻族这三族。

首先,母族和妻族被杀和孔子的后人并没有任何直接的关系。而至于他父亲这一组最多也就是向上五代(五服之内),一般来说是3代。所以即便他父亲这一组被杀,孔家活着的大有人在,毕竟他已经是孔子的第20代子孙了。

而且按照当时的法律制度来看,如果孔融真的是孔子的世传人,也不可能会被曹操诛灭三族。就算他犯了最大的谋逆之罪,最多也就是诛杀他自己一个人。

要是诛杀孔子的世族家族,那就是完全对孔孟之道的否定,曹操还不敢为自己戴这个帽子。

至于前文所说的“衍圣公”是孔子后人从宋朝才开始有了封号。在公元1055年皇帝为了表现自己尊崇孔孟之道,将孔子的世孙册封为“衍圣公”。历经宋元明清四朝,都没有否定孔子后人对于这个爵位的世袭,而且不断地将这个“衍圣公”的地位提高。

比如在宋朝的时候“衍圣公”官为八品,平时所做的也只是祭祀孔子之事。等到元朝的时候,为了更好的统治汉人文化圈,也就将他的官职升职到了三品,而明朝为了表现自己对孔孟之道的尊崇,直接就升为了一品官 。

清朝时期为了收买汉人人心更是给了很多特权,除了是一品大官之外,他还有权利在紫禁城内骑马。在在清朝的时候在清朝灭亡之后,民国政府也并没有否定这样的一个称号,直到1935年的时候将“衍圣公”这样的一个称号改成了“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7. 生活中哪些行为是不道德的

1、随地吐痰:在公共场合不注意卫生,随地吐痰,不仅不利于城市的美。而且内会传播病容菌,不利于他人的健康。

(7)不孝敬父母的后果扩展阅读:

道德规范是对人们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关系的普遍规律的反映和概括。是社会规范的—种形式,是从一定社会或阶级利益出发,用以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的行为准则,也是判断、评价人们行为善恶的标准。在人们社会生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人们的主观认识相统一的产物。

8. 老婆不孝敬父母怎么办,离婚有怕影响到孩子/

说实话这是个难办的问题,但是终要解决。出去和老婆浪漫一顿晚餐,和他讲解道理版。她不做个榜权样,将来的孩子也不会孝敬父母的(也就是你们自己)。结了婚就是承担了责任,两个家庭的责任,一方不对对方父母好,另一方也不会真诚相待.....如果你老婆够明理,她会是好媳妇好妈妈,否则你们孩子将来也不会很优秀。

9. 请帮我找出下面电路图中的一处错误。

末级功率管基极偏置电路设计错误。按照电路图,4个二极管的偏置电压4*0.7远大于末级三极管导通要求,这让偏置末级完全是饱和状态了。理论上失去放大作用,实际上管子的话管子都损坏了。

阅读全文

与不孝敬父母的后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麸皮老年痴呆 浏览:671
重阳节手工图片创意 浏览:544
过度担心父母是什么症状 浏览:161
军队退休干部退休工资包括哪些 浏览:194
怎么给全家办体检 浏览:915
汽车驾驶证体检有哪些项目 浏览:744
单位养老基数怎么改 浏览:719
农村养老保险脱保该咋办 浏览:129
2o18年四川企业退休工人涨工资 浏览:452
2016湖北省养老金涨幅 浏览:89
幼儿缘60岁生双胞胎视频 浏览:661
吉林怎么查个人养老账户 浏览:183
富阳社保退休电话 浏览:138
测老年痴呆答案 浏览:470
60岁后每个月的养老金是多少 浏览:315
无锡补发的养老金什么时候发 浏览:883
老年人三高如何养生保健 浏览:153
老年人总是头晕是怎么回事 浏览:521
失智老年人的行为和精神症状简称什么 浏览:929
女孩重阳节出生好不好 浏览: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