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孝敬论点

孝敬论点

发布时间:2020-11-28 14:15:21

孝敬分论点

我觉得不管爹妈对我们怎么样。他们以后老了,我们都要好好的孝敬他们。他养我们小,我们就要养他老。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❷ 初三小作文80字,写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运用一种论证方法🙏🙏

知识目标:了解写议论文常用两种方法:摆事实、讲道理。能力目标:说说议议练练写写,指导学生初步尝试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证明观点,写简单的议论文。【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初步尝试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证明观点,写简单的议论文。2.指导学生将摆事实和讲道理两种方法合理搭配使用(仅针对学优生)。【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将摆事实和讲道理两种方法合理搭配使用。二、作前热身:(一)知识储备:1.回顾议论文的一般常识:①议论文的三要素②议论文的论证方法:③议论文的论据可分为④议论文的论证方式有⑤议论文的一般结构:——和——和、、。。。。。 2.阅读书本69页短文《写简单的议论文》,回答问题: ①阐明观点的理由和根据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②用来阐明观点的事实包括事实要求:、、、、 ;二是 。等。这些。,也等。 ③用来阐明观点的道理,可以是可以是,还可以是 师生活动:以上两题均是预习题,直接要求小组派代表展示就行,同时教师强调横线所填内容要求识记掌握。(二)美文欣赏:学生搜集美文进行欣赏:1.要求学生课前搜集一篇议论文的佳作,并认真阅读分析;2.用以下句式展示预习成果:我收集到的这篇文章题目是《实,或讲了》,本文摆了事这一中心论点。 道理,有力的论证了 师生活动:学生展示完,教师做适当的评价,甚至可以就其中有代表性的美文,读来共同欣赏。(三)例文引路:阅读吴晗的《谈骨气》(原文见另附学生使用的学案卷)思考:1.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一中心论点。2.文中主要运用了哪些论据?的论证方法,有力的论证了这 3.你觉得这篇文章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师生活动:小组讨论思考题,派代表展示,教师适时引导、总结。(注意提示学生思考:议论文中的记叙和记叙文中的记叙有什么不同?)评价:《谈骨气》又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开头提出中心论点,然后摆了三个事实:南宋文天祥宁死不降元、古代穷人不食嗟来之食、闻一多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枪口来论证“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个中心论点。我们可以借鉴的:1.选取典型的事例来论证中心论点;2.议论文中的记叙(摆事实的文字)和记叙文中的记叙是有区别的,要服从论证中心论点这一要求,并且语言要简明扼要;3.思路清晰,按照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来构建简单的议论文。(四)精题预告:中华民族具有许多优良的传统美德。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传统美德的内容不断丰富,有的注入了新的含义。你认为当今最值得发扬和提倡的传统美德是什么?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发表你的看法。文章要观点正确,有自己的见解,注意运用有说服力的例子,并适当引用平时积累的格言警句(书本70页第一题)。(五)走进生活:辩论赛(时间:5——10分钟) 论题:我们是否应该继承和发扬谦虚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活动规则:1.全班根据自己观点的不同,自行分成两大小组,每一小组选出四个辩手,进行辩论;2.要求运用一定的事实和道理来驳倒对方,凡是不能立即反驳对方的辩手遭到淘汰,时间到了,人数多者获胜。师生活动:1.辩手参加辩论;2.其余的同学聆听后加以评价,选出最佳辩手;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要向自己的观点得到别人的认同,就必须做到有理有据(即:论证论点要运用摆事实和讲道理的论证方法)。三、精妙导入: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五千年的沧海桑田,五千年的华彩乐章,演绎了东方文明古国的灿烂与辉煌。我们中华民族在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代代传承的美德。比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诚信善良的品质,宽容谦让的性格等等。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今天我们就围绕这个话题,让我们同学畅所欲言,合理阐述自己的观点。交代作文题目(书本70页第一题):“中华民族具有许多优良的传统美德。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传统美德的 内容不断丰富,有的注入了新的含义。你认为当今最值得发扬和提倡的传统美德是什么?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发表你的看法。文章要观点正确,有自己的见解,注意运用有说服力的例子,并适当引用平时积累的格言警句。”四、选材聊天:以问题导入:1.中华民族有许多优良的传统美德。讨论具体表现在哪里?提示:⑴父慈子孝,兄友弟悌;⑵为人谦和,礼貌待人;⑶诚实可信,知恩图报;⑷爱国爱民,心忧天下;⑸克己奉公,廉洁公正;⑹修身养性,君子慎独;⑺见利思义,以义制利;⑻勤劳俭朴,艰苦奋斗;⑼质朴求实,宽容大度;⑽勇敢刚毅,身体力行。2.你认为当今最值得发扬和提倡的传统美德是什么?学生讨论,归纳:联系实际谈,如青少年学生对孝敬父母的意义——不仅继承了传统美德,而且只是报答父母养育之恩于万一,更是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的思想情感的基础。教师提示这就是你的中心论点。3.你想要选取那些事实和道理来阐明你的观点?教师提示这就是选取论据 师生活动:1.根据以上问题分小组讨论,学生畅所欲言,小组内互相“说说”自己的观点及论据;2.要求小组内四个人各自将自己选取的材料说给组员听,并互相评价、提出意见;3.教师巡视组织好小组讨论进程;4.各小组派代表展示,其余同学作评价。(注意:学生很可能大部分写助人为乐、孝顺。要引导学生多视角去写)5.总结此次写作要求:精选生活中你认为最能体现美德的的素材作为事实论据,遴选日常积累的有关美德的名人名言作为道理论据,有理有据的阐明自己的观点。五、写作指津:(一)学习摆事实的论证方法1.摆的事实的类型:现实中的事实,历史事实、文学作品中的事实、统计数字等。2.选取事实的要求:用事实阐明观点,最重要的一点是事实要能证明观点。练习:⑴有的同学以《谈友谊》为题,用到了这样几则材料A.少先队员在街头扶老携幼的行为B.马克思与燕妮的真挚感情C.恩格斯给马克思的无私 资助D.李白与杜甫结为挚友E.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绵绵情意F.国共合作G.为孤老服务。你认为这些材料是否适合论题的需要?为什么? ⑵列举事实论据(四题中任选一题完成)①列举一两个事实证明“业精于勤而荒于嬉”的观点②列举一两个事实证明“是金子,总会闪光”的观点③列举一两个事实证明“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观点④列举一两个事实证明“少壮须努力”的观点 师生活动:⑴学生完成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练习;⑵教师巡视点拨;⑶小组展示校对并互做评价;⑷总结写作注意点:选取的事实论据要能证明观点,而且记叙的语言要言简意赅。(二)学习用“讲道理”证明观点:1.道理的分类:自己从生活中悟出的、导师先贤的正确论述、名言警句、俗语谚语、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练习: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名言警句 人生的价值,你在哪里?这是一个古老的命题:从中国古代历史学家司马迁的至理名言:“”,到南宋文天祥的激昂高歌:“”, 从古希腊晚期杰出的思想家伊壁鸠鲁所设想的“最精美”、“最合意”的人生,到十九世纪匈牙利革命民主主义诗人裴多菲的题为《自由与爱情》的壮丽诗篇:“”。多少人在思索着、寻找着人生的价值!2.运用道理阐明论点:练习:(四题中任选一题完成)⑴用讲道理的方法口头阐明“要珍惜时间”的观点⑵用讲道理的方法口头阐明“学贵有疑”的观点⑵用讲道理的方法口头阐明“后来居上”的观点⑸用讲道理的方法口头阐明“要善于抓住机遇”的观点 师生活动:⑴四选一,讨论、发言、评述、纠误;⑵总结写作注意点:所选用的名言警句、俗语谚语、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必须能阐明观点,而且 正确。(三)两种方法搭配使用:1.光摆事实或者只讲道理行不行?2.怎样才能将二者搭配使用?明确:⑴必须要从同一视角选取事实和道理来阐明同一观点; ⑵要夹叙夹议,相辅相成,记住“议以叙为基础,叙要以议为目的”这一原则。师生活动:1.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结合刚开始的辩论赛,谈谈自己的看法;2.学生归纳二者搭配使用的方法,教师适当的提点引导。六、小试牛刀1.小组内互说作文:你认为当今最值得发扬和提倡的传统美德是什么?要求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说得让人信服。注意观点正确,有自己的见解。2、对自己刚才的一段话作修改补充,自拟题目,写成一篇200字左右的简单议论文。要求:修改注意点:所述事实有无说服力,是否确凿,有新意,事实从数量上看是否充分,叙述事实是否简明概括,所引用的格言名句是否准确,是否能证明论点,特别要注意把口头表达时一些不规范的语言改掉。)师生活动:1.学生互说作文、互作评价;2.学生根据评价书写并修改自己的作文;3.教师巡视并参与讨论评价。七、回味时空:1.展示并评价作文:师生活动⑴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写成的作文;⑵请学生对展示的作文进行评价并说出写得好或差的原因。 ⑶教师做适当的引导学生概括。2.谈感想:你这一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3.小结写简单议论文的方法和注意点:⑴运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论证论点;⑵所选事实和道理必须能为论证论点服务;⑶要将两种方法配合使用,夹叙夹议,相辅相成。4.课后作业:根据写简单议论文的方法(摆事实、讲道理),课后自己搜集材料,在班级举行一次大型的辩论赛,论题是:“学生早恋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另附学生使用的学案卷: 《学写简单的议论文》学案卷 (学生使用)【目标导航】知识目标:了解写议论文常用两种方法:摆事实、讲道理。能力目标:说说议议练练写写,指导学生初步尝试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证明观点,写简单的议论文。【课前预习】一、回顾议论文的一般常识:1.议论文的三要素、、。 2.议论文的论证方法:3.议论文的论据可分为4.议论文的论证方式有5.议论文的一般结构:——和和—— 。。。。 二、阅读书本69页《写简单的议论文》,回答问题:1.阐明观点的理由和根据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2.用来阐明观点的事实包括事实要求:、、、、;二是。等。这些。,也,还可以是等。 3.用来阐明观点的道理,可以是可以是三、美文搜集:1.各自收集一篇议论文的佳作,并认真阅读分析。2.思考:我收集到的这篇文章题目是《实,或讲了四、例文赏析: 谈骨气(吴晗)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本文摆了 事这一中心论点。 道理,有力的论证了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 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记录在历史上。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3年被杀害了。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l中国人民的骨气。 还有个例子。民主战士闻一多是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枪杀的。在这之前,朋友们得到要暗杀他的消息,劝告他暂时隐蔽,他毫不在乎,照常工作,而且更加努力。明知敌人要杀他,在被害前几分钟还大声疾呼,痛斥国民党特务,指出他们的日子不会很长久了,人民民主一定得到胜利。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高度赞扬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孟子的这些话,虽然是在两千多年以前说的,但直到现在,还有它积极的意义。当然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英雄气概,有自己的骨气。这就是决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胜利,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奋勇前进! 思考:1.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了这一中心论点。2.文中主要运用了哪些论据? 的论证方法,有力的论证 3.你觉得这篇文章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 【课堂练习】 1.有的同学以《谈友谊》为题,用到了这样几则材料A.少先队员在街头扶老携幼的行为B.马克思与燕妮的真挚感情C.恩格斯给马克思的无私资助D.李白与杜甫结为挚友E.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绵绵情意F.国共合作G.为孤老服务。你认为这些材料是否适合论题的需要?为什么? 2.列举事实论据(四题中任选一题完成)⑴列举一两个事实证明“业精于勤而荒于嬉”的观点⑵列举一两个事实证明“是金子,总会闪光”的观点⑶列举一两个事实证明“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观点⑷列举一两个事实证明“少壮须努力”的观点 3,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名言警句人生的价值,你在哪里?这是一个古老的命题:从中国古代历史学家司马迁的至理名言:“”,到南宋文天祥的激昂高歌:“”, 从古希腊晚期杰出的思想家伊壁鸠鲁所设想的“最精美”、“最合意”的人生,到十九世纪匈牙利革命民主主义诗人裴多菲的题为《自由与爱情》的壮丽诗篇:“”。多少人在思索着、寻找着人生的价值!4.运用道理阐明论点:(四题中任选一题完成)⑴用讲道理的方法口头阐明“要珍惜时间”的观点 ⑵用讲道理的方法口头阐明“学贵有疑”的观点⑵用讲道理的方法口头阐明“后来居上”的观点⑸用讲道理的方法口头阐明“要善于抓住机遇”的观点

❸ 关于孝的论点论据

年轻人为生活而奔波,为事业而来去匆匆,有没有人将父母的生活遗忘在匆忙中?孝,一个亘古不变的道德规范。现代人对孝的理解是什么?为搞清这个问题,从2001年开始,四川省社科院与共青团四川省委共同组织了“中华孝道文化研究课题组”,专门组织调查。经过历时三年的调查分析,2004年12月中旬正式完成了名为《四川城乡居民孝道观念的调查与分析》的报告。

当务之急
调查现代孝道观

成都商报:孝道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代代承传。人们早已公认,它是约束现代居民行为的重要道德规范。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对城乡居民的“孝道”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有必要吗?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赵喜顺研究员:根据中央颁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家庭美德确定为公民道德建设的三大基本领域之一,而“孝道”,更是组成家庭美德必不可缺的重要原因。需要指出的是,随着历史发展,传统的“孝道”褒贬不一,现代孝道的概念也磨砾得模糊不清。 从现代的观念来看,孝道作为一种家庭美德,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当务之急。

但是目前的城乡居民,究竟如何看待“孝道”、现代孝道观应该是什么模样?为搞清这个问题,从2001年开始,省社科院与共青团四川省委共同组织了“中华孝道文化研究课题组”,专门组织调查。经过历时三年的调查分析,我们于本月中旬正式完成了名为《四川城乡居民孝道观念的调查与分析》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成都商报:调查方式是什么?调查对象的构成是怎样的呢?

赵喜顺:为力求调查全面、数据准确,首先由省社科院设计问卷,然后委托共青团四川省委,通过全省各地的团组织向城乡居民发出上千份调查问卷,最后汇总研究,整个过程历时3年。

《报告》结果显示,此次调查的人数共有869人,从性别来说,男性占53.36%,女性占46.64%。其中年龄最小的14岁,最大的82岁。调查对象中,城市的占45.91%。从调查家庭类型来看,夫妻两人家庭占15.6%,夫妻及未婚子女一起生活的占39.23%,父母(或其中一方)与已婚子女一同生活的占20.61%。

总的来说,调查对象包括了各种不同背景的人,有利于全面了解人们对“孝”的看法。

问卷调查
“孝”不只是物质上的供养

成都商报:古人说“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被认为是最基本的道德。但是对于孝道含义的理解,则层出不穷,有所谓“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等说法,认为对父母的绝对服从,应当是孝道的主旨。《报告》显示,现代人对孝道的看法又是怎样的呢?

赵喜顺:此次调查关注的首要问题,就是关于孝道的知晓度。结果96.78%的人们都回答听说过“孝道”这个词,证明它仍是现代人们意识中主要的道德规范之一。

接下来,对孝道含义的问卷调查,却引人深思。

什么是孝?古代的孔孟曾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说法,把传宗接代、厚葬等都看成是孝的重要内容,而且一味强调绝对服从父母。但是从此次调查的结果来看,人们的观念发生了重大改变:

同意把传宗接代、厚葬父母、一味顺从父母作为“孝”主要内容的被调查者,不到2%;71.63%的调查对象表示,孝的含义应当是“善于奉养父母”。这里我们需指出,物质上供养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对父母不敬、给他们脸色看等,即使供给的是锦衣美食,也不能称之为孝。

我们发现,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子女们忙于工作、学习、应酬,往往容易忽视对父母的看望问候,使父母因得不到亲情满足而心情苦闷,丰盛的物质供养也同样无济于事。只有“养情”、“敬亲”相互结合,才能真正体现孝道的精髓。

孝道,实际由子女与父母两个主体共同维系,因此在《报告》中,我们分别调查子女们对父母生存状况的问答以及父母对子女是否孝敬的看法。

子女谈孝
三成以上子女与父母有矛盾

成都商报:孝道作为一种道德规范,是处理子女与父母关系的行为准则。分析《报告》调查结果,反映出现代社会子女与父母的关系现状是怎样的呢?

赵喜顺:本调查特别设计了两组问题:一是与父母一起生活的子女与父母的关系问题,包括在一起生活是否曾发生过矛盾冲突,如果发生过,又是由哪些成员之间发生的?二是子女分家后与父母的关系问题,包括分家后如何供养父母、照料父母、看望父母?是否曾因供养父母而发生矛盾纠纷?

首先,看子女与父母共同生活的关系问题。结果回答很少发生矛盾的占被调查者的67.12%。同时,有36.14%的人们认为矛盾源自婆媳之间。这表明,实际生活中三成以上的家庭,确实存在子女与父母的矛盾,而且婆媳关系也成为维系家庭和睦的关键。

接着再看子女与父母分家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关于分家后如何供养父母的问题,有48.29%的子女回答父母自己养活自己;回答由子女提供钱粮、父母单独生活的占26.56%;回答每天都能看望父母的占38.67%,回答五天左右看望一次父母的占20.93%。

老年人年老体衰,生活能力变弱,由于种种原因,子女们往往难以顾及老人们的照料。尽管分家后,父母们的经济来源有一定保障,但是缺乏子女问候、亲情交流的家庭,对年老的父母而言却是一个巨大的遗憾。这不得不令子女们深思。

父母谈孝
二成以上父母认为子女不孝

赵喜顺:看看我们设计的问卷中,老年父母对自己子女是否孝敬的评价:

回答“很孝敬”的只占32.74%,65%左右的父母认为子女“比较孝敬或一般”。应当看出,老人们对子女孝敬状况所下的“比较孝顺或一般”的结论,实则已是弱化了对子女的某些不满。综合相关数据,被调查的二成以上的父母们认为,部分子女并不孝敬。

对于子女不孝敬的问题中,有七成以上父母认为是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目前我国老年社会保障并不健全,有相当部分老人,特别是农村老年人,在失去劳动力后,要靠子女来供养。所以,从老年父母的角度来看,是否供养父母,已成为衡量子女孝与不孝的重要标准。同时,《报告》还显示,“不看望不照料父母”、“子女把带孩子、煮饭、洗衣等一股脑儿推给父母……将他们等同保育员、钟点工看待”等,也是被调查的父母们极为反感的。

提倡孝道
严厉鞭挞不孝行为

赵喜顺:综上调查资料可见,符合现代社会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需求的孝道,即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人“孝道”思想中提倡的养亲、敬亲、悦亲等,与现行法律规定的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以及公民道德建设所提供的敬老爱老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而“父为子纲”、“厚葬久丧”等封建糟粕则应大力运用舆论的力量进行批驳。

同时,全社会应树立尊老敬老的典型;另一方面,发挥监督作用,对虐待遗弃老人、严重侵犯老年人权益的行为,进行严厉鞭挞。

❹ 以孝为话题的议论文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这是民族历史上的佳话。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脏,只有一具躯壳立于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价值,更何谈顶天立地、闯出一番天地,在历史上,有许多关于孝的感人事迹,其中在24孝中,有一则是“闵子骞劝父感后母”。感人至深。
闵子骞是周朝时期的人。幼时丧母,父娶某姓女为继室。闵子骞素性讲孝,对待继母像生母一样孝顺。后来继母接连生了两个儿子,于是对闵子骞开始憎恶起来。总是在丈夫面前说子骞的坏话,挑拔子骞与父亲的关系。
冬天到了,天气十分寒冷。后娘为两个亲生儿子做的棉衣,内面铺的是十分暖和的棉花;而给子骞做的棉衣,内面铺的是一点也不暖和的芦花。芦花是水中生长的芦草,到处飞扬的那个轻飘飘的花,哪里能御寒呢?所以,子骞穿着觉得冷得很,好像没有穿衣一样。而这位后母反而向丈夫说:“子骞不是冷,他穿的棉衣也是厚厚的。是太骄养了,故意称冷。”
一天,父亲要外出,子骞为父亲驾驶车马,一阵阵凛冽的寒风吹来,子骞冷得得战票不已,手冻得拿不稳马的缰绳,将缰绳掉到了地上,马将车子差点儿拉下了悬崖。父亲大怒,气得扬起马鞭,将子骞猛打。子骞的棉衣被打破了,内面的芦花飞了出来。父亲这才明白了一切。立即回家责骂后妻,要将狠毒的女人赶出家门,将这个心恶女人休掉。后妻像木头一样,呆呆地立着,羞愧得无话可说。子骞跪在父亲面前,哭着劝父亲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请不要赶走母亲。”
好一句“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这句话不知让多少人所为之动容,就是闵子骞的继母也被感动后悔不已,从此待闵子骞如亲子,这就是孝行的感化和伟大所在。
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现在的我们应该更要孝敬父母,更何况孝道是我们的悠久文化和传统美德,但事实好象有点相反,历史的宝贵财富并没有得到部分现代人的认同,甚至有的人还要父母来“孝敬”他们,在他们心中只有父母是天经地义要养他们,要为他们做牛做马的观念。只要自己逍遥快活就够了,把他人的苦难置之度外。但他们可否想过十月怀胎的痛苦和把一个小婴儿拉扯大的艰辛,难道这也能让人所忘却吗?如果这些都不能感化他们的铁石心肠,那他们只能得到社会的唾骂和抛弃。
孝心无价,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要时刻谨记,做人要先做到孝,要把我们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❺ 关于感恩的10个道理论据,还有3个事实论据!!谢谢

五个道理论据
1、感谢是美德中最微小的,忘恩负义是恶习中最不好的 ——英国谚语
2、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王符
3、卑鄙小人总是忘恩负义的:忘恩负义原本就是卑鄙的一部分 ——雨果
4、忘恩的人落在困难之中,是不能得救的 ——希腊谚语
5、如果一个人身受大恩而后来又和恩人反目的话,他要顾全自己的体面,一定比不相干的陌路人更加恶毒,他要证实对方罪过才能解释自己的无情无义—— 萨克雷
6、无知的人本想做点好事,结果却害人不轻;小喜鹊拔出妈妈的羽毛,还以为报答了养育之恩——藏族谚语
7、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灭 ——苏联谚语
8、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 ——日本谚语
9、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报母恩——中国谚语
10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孟子
三个事实论据:
事例一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事例二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不管情况如何,包公能主动地辞去官职,还是说明他并不是那种迷恋官场的人。对父母的孝敬也堪为当今一些素质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讲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铁面无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给忽视了。
事例三
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❻ 论孝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什么是孝顺 为什么要孝顺 不孝顺的结果是什么

❼ 关于孝顺的议论文,800字以上

我们的生命、思想;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这一切都是父母给予我们的。所以,我们不能不孝敬父母。

从古至今,流传着很多崇尚孝顺的人和事。他们有的是平民,有的是皇帝,但他们孝顺双亲的事迹,都成为千古美谈!薄太后的儿子汉文帝刘恒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身为帝王的汉文帝,其实完全没必要事事亲力亲为,只要一声令下,什么都可以做好。可是,他做了。至少他没有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在”的遗憾。

帝王如此,平民百姓又何尝不是呢?王祥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但他从不抱怨,总是恭顺对待。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直到冰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这份孝心足以感动每个人。

刘恒和王祥不管身份是否卑微,地位是否显赫,但是,他们都做到了孝敬父母,刘恒虽然身为皇帝,但他侍奉母亲的举动让我们深受感动,而王祥可以视自己的养母为亲生母亲对待,以德报怨,更是让人感动,他们孝顺父母的一言一行,难道我们不应以他们为荣吗?

孝顺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

平常一句问候,一个爱的眼神,一句感激的话语,都能让父母高兴很久。当父母的生日到来时,即使说一句生日快乐,父母的心里都会很高兴的,当父母生病了,如果拿一点药,父母也会觉得开心,当父母忙了一天,回到家时,如果为父母倒杯水,父母都会觉得再累也愿意,当父母伤心的时候,一句短短的安慰,对于父母来说也是一种幸福,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孝顺父母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一个人来到世界上,总会与他人相识,产生亲情、友情、恋情,其中浓的化不开,砸碎骨头连着筋的唯有父母亲情。所以,不管贫穷也好,富贵也罢,孝顺父母是我们做儿女应尽的责任。

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我们这辈子都无法偿还的,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父母就开始为了我们而奔波忙碌,他们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他们宁可自己苦,也不肯让我们受苦,他们对我的爱,是无尽的,伟大的,他们是我们生命的创造者,是他们让我们可以享受这个世界上的一切,是他们让我们过的如此快乐,难道,我们不应该报答他们吗?

❽ 孝敬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课文将白求恩大夫的工作情况与当时紧张的战斗形势结合起来描写,用环境的危险有力地衬托出人物的高尚品质

阅读全文

与孝敬论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16岁白带变黄怎么和父母说 浏览:976
湖南一个月养老保险多少钱 浏览:841
企业退休金甘肃2017涨 浏览:164
赤峰养老保险延迟了吗 浏览:409
长寿法灌顶 浏览:893
都挺好老年痴呆症 浏览:178
父亲从小不要养老怎么办 浏览:880
处暑下雨时节如何养生 浏览:654
胜山敬老院 浏览:175
闵行区虹桥镇敬老院 浏览:533
养老金是什么时候拿的 浏览:697
正处退休工资 浏览:245
进入体检考察否是什么意思 浏览:133
青岛2014退休涨工资 浏览:561
少儿走进养老院 浏览:19
老年大学建立教师进出机制 浏览:705
汝州哪里有温泉老年公寓 浏览:44
父母缺点怎么看 浏览:684
基因是长寿的主要 浏览:702
老年人一直眩晕什么症状 浏览: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