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儋州山歌陈占勇个人简历
陈占勇,男,汉族,1982年出生,从小爱上儋州民歌,跟老歌手学习民歌,常到各地参加调声比赛。他嗓子亮,“临时肚才”好,善于即兴创作演唱调声,因此歌手们常推荐他当领唱者。由他起唱前一句歌词,然后大家参加同唱。2001年11月,他被选拔参加广西南宁民歌节,他演唱的儋州民歌极受好评。他成为唐宝山山歌剧团主要演员后,演唱技艺得到很快提高,所到之处,经常是一开腔就会博得满堂喝彩。
㈡ 儋州对唱山歌
应该是海南的吧,请查询海南山歌的小程序可以!
㈢ 经典儋州山歌有哪些
哈哈·······你也是儋州的啊~???说儋州的山歌就多了
㈣ 古老的儋州山歌歌词大多是韵脚宽松的"二句半"。请问这里的“二句半”是什么意思
不来而讲多鱼死,姑啊好姑哟,来了不登头死鱼。
㈤ 儋州坐牢山歌歌词侬条菜辛苦,那来钱给哥留点钱坐车回家
叹五更 (清)披风不怕身寒冷,心红不怕路熟生;记得前日花下约,转水攀山放步行。初到头更坐一昞,扬声哥唤侬不听;天边没有飞鸿过,付信催姑紧步行。夜静且看月色靓,滴漏铜壶转二更;郎来曾下相思信,怎相思信话不灵。 三更鸪叽未妥定,东张西望引愁生;清风吹动木叶影,偷夸安做是鸾行。坐到四更身冻冷,见侬不来鞋上踭;欲去恐忧侬就到,十遭举步九难行。子管延缓昞到昞,不觉灵鸡唱五更;不知阻隔从先件,苦楚郎担为侬行。坐到东边天色靓,扣来不定有六更;如有六更鼓的话,守到六更鼓慢行。担愁知说予谁听,说予路边青草听;没有知得郎行苦,青草自知郎苦行。
㈥ 儋州山歌MP3
没什么的,不多,影响大一点的就一下几种吧:
三月三
每年农历三月三初三是黎族青年男女追求爱情和幸福的传统传佳节。这天,未婚青年男女都穿上鲜艳的民族服装,带上自制的山兰酒、糯米果,成群结队到旷野上聚会。男女对歌表达感情。晚上,围着篝火歌舞,欢闹到深夜。这时,情投意合的双双对对便离开众人,隐进森林,互赠礼物,订下终身。海南苗族也有欢度“三月三”的习俗。现在每年农历三月三。五指山市、三亚市和各民族自治市县都要举行内容丰富的庆祝活动。有赛、歌会、篝火晚会,彩车比赛、花灯展览、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比赛、民族歌舞演出及经贸活动等。如今“三月三”成了丰富旅游产品、传播民族文化、促进民族经济的盛会,每年都吸了众多国内外客人观看和参与。此外,苗族也在“三月三”举行节庆活动。
府城换花节
每逢农历正月十五的晚上,海南琼山市的府城举行一年一度风情独具的换花节。换花节原是琼山东省特有的民间节日,历史悠久,据说源自唐代。但是,从前换的是香,意在香火不绝。海南建省办特区后,传统的换香变成了新潮的换花,活动的规模、范围、区域逐年扩大,形成了凝聚友谊、美好、幸福、欢快为一体的新的娱乐形式。正月十五,琼山市区府城华灯齐放,人流如海。海口市许多人,特别是青年人,纷纷手持鲜花,沿着海府大道涌向府城,形成一支换花大军。换花者心理因人而异,多数人换花意在新春伊始,互相祝福而已。青年人则把换花节当作交友结交的大好时机,愿以花为媒,觅到知音。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古老的换花节已被人们赋予许多新意,但其风格永远是浪漫和温馨。
儋州中秋歌节
儋州素有“诗乡歌海”之称,每年中秋为儋州民间歌节。彼时,人们身着盛装,欢聚在该市北部地区的十几个乡镇集市,到处可见人如海歌如潮的热烈场面。儋州中秋歌节从儋州民歌活动演变而来,最初产生在宋代末期,发源于儋州市北部的沿海地区。歌节的主要活动内容是儋州山歌、调声对歌比赛和“赏月”等项目。儋州山歌格式多为古体诗和七言四句,唱起来腔调婉转;调声从山歌演变出来,但突破了山歌固有的表现形式,曲调层出不穷,演唱过场活跃,唱词、唱谱、节奏、旋律以及调式都符合青年的性格特征,为广大青年喜闻乐见。歌节一般由一个村的一组男青年与另一个村的一组女青年各排成一列,面对面地进行对歌。每个队都有领头歌手,负责起调、领唱、指挥与选择歌词。对歌,一般先由男方歌手领唱,后由女方歌手唱答,队形可随时变化。歌手们手舞足蹈、男唱女答、互不相让。比赛不受时间限制,以“唱倒”对方为止(即对方不能答歌为准)。赛歌活动一般为下午3至6时。夜晚又是一番风味,以村为主体举办“中秋歌会”,又称“中秋情酒歌会”(设酒席),男女青年歌手对唱情歌。敬酒时,女子主动敬酒表示“钟情,男女接过女方敬酒一口饮尽,并以歌投情,表示“领情”。随后共尝月饼、“赏月”对歌,直至凌晨。
军坡节
每年农历二月初九至十九,琼山市新坡镇和全省不少地方,举行一次为期限四天的“军坡节”。这是纪念冼夫人而举行的民间奉祀活动,也是在海南相传1300多年的乡情民俗。冼夫人(513-603),是公元6世纪我国南方百越民族中杰出的女政治家和军事家,是历史上第一位深得海南民心的英雄。她奏请朝廷建置崖州。
㈦ 海南儋州山歌
我喜欢咱儋州的调声,历史文化久,在早期我们以前谈恋爱也是通过调声来传达爱意,也儋州举办最隆重的节日都少不了!
㈧ 五一祝福儋州山歌
一祝儋州版集会,儋州版友总腾飞。
通过交流谋发展,得益相彰有作为。
二祝儋州版集会,儋州版友棒风威。
同德同心齐创业,名声响亮似春雷。
三祝儋州版集会,儋州版友伴光辉。
前程似锦花铺路,一帆风顺事不遗。
四祝儋州版集会,儋州版友理不亏。
个个心中有理想,人人都百折不回。
五祝儋州版集会,儋州版友共干杯。
三杯酒定仁和义,相逢相识到相随。
㈨ 儋州山歌拼音大写怎么写
儋州山歌
拼音:[dān zhōu shān gē]
拼音大写:DAN ZHOU SHAN GE
注:完全没有问题,希望帮助到您。请及时点击采纳。
㈩ 经典儋州山歌有哪些
地区性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发展中,经过人民口头传唱的千锤百炼而形成的民间歌曲;往往像"化石"般,留存着历史文化发展的踪迹.广东的民歌千姿百态,是远古文明发展在百越先民生活中结合的传承,随着语言方音发展的繁衍,特别是粤语,潮语,客语几个方言支系的语音,字调的鲜明反差,衍生成音调和结构形态相异的百十个不同的歌种遍布南粤大地.
民歌:
潮汕方言的渔歌,当地称之为"鲘船歌",以其玲珑 透剔的旋律和独特俊俏的衬词衬腔而称著于全省民歌歌种之林.千百年来流传于粤东沿海闽南语系的渔港,从海陆丰地区的汕尾,甲子,碣石,沿着海岸线西传至惠东的港口等浅海作业区众多渔港.数以百计的不同旋律的曲目,展示其音乐性蕴含之丰富多彩以现有采录得的曲目和民间传唱情况看,未见劳动号子性曲目,且更多是渔港岸上的抒情歌谣.当地妇女善歌,传统习俗并不出海,且有个别半职民间艺人出现.从音乐结构看,与潮汕古戏曲唱腔存在着可寻的血缘关系.除上述潮语渔歌外,省内还有阳江用粤语演唱的闸波渔歌.更有海南岛独特的临高方言演唱的临高渔歌,当地称为"哩哩美" 调,由其衬词衬腔而得名,音乐结构形态上自成一格.
1,粤东渔歌
相关音乐:渔歌
广东音乐-渔歌唱晚
千腔百调的客家山歌是广东省民歌中传唱地域最广的歌种.主要流传于梅县,兴宁,五华,大埔,蕉岭,平远等所有客家方言地区,远至粤北,粤中,粤西,海南.其中以兴梅山歌具代表性,如梅县的松口山歌,兴宁的水口山歌,石马山歌,罗岗山歌等.这些山歌多有正板,快板,迭板,四旬八节和吆号子等板式.传统有"驳山歌","山歌擂台"等即兴创词的赛歌活动,从古至今产生过不少文学性很高的山歌词,有不少文学家,民俗学家采录编纂成集.此外,还有粤语方言山歌,流传于高州,茂名等粤中,粤西一带,雷州半岛的山歌则称雷歌或雷州讴歌;海南儋县以儋州方言演唱的,称为儋州山歌等等.
2,客家山歌
相关音乐:客家山歌-阿婆买咸菜
客家山歌 - 鸡鸭夫妻
咸水歌是粤语方言地区流传最广的歌种.盛行珠江三角洲,特别是广阔无垠的沙田水乡,远及粤西一带,往往由于生活劳动的方式不同和方言相异而形成各地不尽相同的歌腔,如中山的《大缯歌》,《姑妹歌》;顺德的《担伞歌》等等,还有古腔与今腔之别.咸水歌在水乡农村和水上居民的歌唱生活中,往往采取对唱,赛歌,咸水歌擂台等,即兴对答的口头文学创作方式,且并非按固定旋律填词,而是按固定的结构格式和基本的调式,旋法和终止式演唱,俗称"问字求腔",按方言字调平仄的音高走向而形成曲调.高棠歌是与咸水歌并行的另一歌种,由于同受广州方言语音限制而形成近似于咸水歌,咸水歌覆盖地域又广于高棠歌,故长期被误认为高棠歌是咸水歌的一个支系.其实两者是不同文化源的两个歌种.民间歌手早就认为"高棠歌古老于咸水歌",只是未受注意.高棠歌原来只在婚嫁庆典中演唱,到近代才在赛歌中引入与咸水歌混用.1980年代已有民族音乐学者从比较音乐学的角度,论证两者在音乐结构形态上的区别,在终止方式上,虽然同为徵调式,而高棠歌却以"征——商——微"结束而别于咸水歌的"徵——宫——徵"的典型终止式,从不混同.
3,咸水歌与高棠
中山人所指的"咸水歌"(狭义),曲式为两句一小节.实际演唱时,通常会在歌头或歌尾加上"哥呀哩","妹呀哩"之类的衬句,句中再加上大量衬音,但不同地区,不同歌手会有不同的处理.例如"哥是花针妹是线,针行线走步步跟前"就有可能唱成这样:
"妹呀哩,哥是花针呀哩妹是线呀哩,好妹呀哩;妹呀哩,针行线走罗步步跟呀哩前呀罗."
流行于沙田地区的,还有大缯歌,姑妹歌等,句式和旋律与咸水歌十分接近,可能本就是咸水歌的别名.
中山民歌的另一大类是"高棠歌"."高棠歌"也可以写成"高堂歌",源出于水上人办喜事时把亲戚朋友请到家中摆酒"唱歌堂"的习俗.到后来,"堂"谐音为"棠",那是取"棠棣"即骨肉亲情之意.所以,高棠歌其实就是"兄弟歌",正如"咸水歌"别名"姑妹歌"一样.高棠歌曲调阳刚,恰与咸水歌的阴柔形成鲜明的对比.
以下是一首抄录于民间歌本的高棠歌:"来到高堂我失失慌,满头淡汗都抹唔干.十件衣衫湿了九件半,多得(水上方言,意即多谢,)太阳又晒番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