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道德与传统文化作文600字
道德与传统文化
我非常之荣幸的参加了宁海县的首届公民道德公益大讲堂,本次大讲堂的主题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人”,大讲堂的目的是“构建和谐社会,再现中华盛世”。
谈起“中华文化”这四个字,使人自然而然的想起了一句话叫“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这是教科书中常见的用来描述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句话,可是,要是问到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又有几个人能回答上来呢?就是这样一个问题,引起了我的反思,身为一名中国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却不知道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我想这是让我自愧的事情,更是让我痛心的事情。
虽是短短四天的学习时间,却是让我受益匪浅,感悟颇深,我是没有什么资格和能力来向大家阐述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因为连我也正处在认识和学习中华文传统化的道路上,我知道,要想要真正的领悟几千年前的古圣先贤传承下来的智慧和真理,是要我的用一生时光来学习和践行的!我能做的就是做好一个中国人的本分——弘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做一个有道德的中国人!
就谈谈我这四天来学习的感受吧!
大讲堂的整个学习过程是不收取任何费用的,除此之外还有免费的午餐和学习资料,还有免费的纪念品!这样的公益活动已经很少见了。据我所知,参加大讲堂的义工是五百多人,想必大家都知道什么是“义工”,就是除了要干最脏最累的活以外,他们的付出是没有任何报酬的,我所要讲的不仅仅是义工的概念,而是他们身上令人尊敬的品德,见人鞠躬一定达到九十度,无论对方年龄大小都称呼为“老师”,每一次台下观众鼓掌,站在一旁的义工们必是鞠躬表示感谢,四天来,我看见的加上我没看见的,我不知道他们每一个义工鞠了多少次躬,真的是数也数不清。在这些义工当中,上至八十多岁的老人,下至十一二岁的儿童,在我看来,我们这些人哪里称得上是“老师”啊?他们,才是我要学习和尊重的老师啊!
这些义工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只想说一句,感恩,感谢!
在每天到达会场之后,都会诵读《弟子规》,全场三千多人,诵读经典,有些甚至过目不忘,我记忆最深的就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是为人子的道理。有一位讲师说,中华传统文化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孝”字,两个字就是“道德”二字,还有一位讲师说过,《弟子规》不仅仅是儿童的规,更是做人的规,确实,《弟子规》中许多都是做人处事的道理。对待父母要“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对待兄弟朋友要“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对待自己的行为要“朝早起,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与他人相处则要“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等等做人处事的道理不胜枚举。
讲课的内容我就不详细说了,因为仅凭我三言两语是无法阐述和描述清楚的。
在一场场的讲课中,感动之处可以让人痛哭流涕,激动之处可以让人手掌发麻,几次我都是眼含热泪,哽咽低头,就在举行闭幕式,观看讲课花絮时,我从屏幕上看到一行字:义工们不忍心浪费一粒粮食。屏幕上出现的是收拾饭盒的义工们,面带微笑的在吃从观众手中收回的饭盒中的剩菜剩饭,有些还看见镜头不好意思的躲开了,这时,我再也无法把他们吃剩菜剩饭的镜头看完了,我再也无法忍住自己眼中的泪水,低下头,任由泪水在我的脸颊上滑落,脸上是痛苦的表情,心中更似针扎。满脑子都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虽然我这四天把自己的饭菜全吃的一干二净,但是还是觉得内心是深深地自责和痛苦。
也许,面对这五千多年传承下来的中华传统文化,我还很小,还很不懂事,但是我知道,我有义务和责任,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在现在的今天,尤为重要!
B. 关于传统文化的作文600字 怎样面对传统文化
中国有很多传统文化节日,例如春节、端午节、重阳节等等。我要和大家介绍的节日回是“中秋节答”。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所以称为中秋节。远在他乡的人们,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今年中秋节吃完丰盛的晚餐后,我把月饼切成几小份,然后放盘子里,让爸爸和妈妈任意来摸一块月饼,月饼是圆圆的,象征着团圆的意思。我摸到了一个抹茶叶的月饼,那抹茶月饼松软而美味。爸爸、妈妈和我坐在椅子上吃得津津有味的在等待月亮出现。月亮隐隐约约地出现了,慢慢地,越来越大,越来越圆,越来越亮,皎洁的月光洒在我们身上,似乎给我们大家披上了银纱,漂亮极了。
在这个万家团圆的时刻,我们的家庭是温磬幸福的,月亮也在这个夜晚,展现出她的美。
C. 山西传统文化作文600字
山西是中国戏曲艺术的发祥地之一,汉代时山西大地就出现了戏曲萌芽;元代时山专西成了全国属戏曲艺术的中心,全国所发现的元代戏台基本都在山西(晋南);1980年晋查显示,山西地方剧种达54个,占300多个剧种的六分之一。
流行在霍州、洪洞、汾西、临汾一带的威风锣鼓,特色是“威风”:从锣鼓的配置打法,演奏队的组织、表演、着装,都在展示威风。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李世民在霍州大战刘武周部,击鼓迎战,鸣锣收兵,取得胜利,于是流传下威风锣鼓。
面塑在民间叫面花,是作为仪礼、岁时等民俗节日中馈赠、祭祀、喜庆、装饰的信物或标志,是一种由风俗习惯久而积淀成的极有代表性的地方文化。
广灵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剪纸三大流派之一,以其生动的构图、传神的表现力、细腻的刀法、考究的用料与染色、精细的包装制作工艺,独树一帜,被誉为“中华民间艺术一绝”,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旺火最早可以上溯至汉代就已渗透到风俗民情之中,在春节除夕和元宵节时,家家户户院落门前都要用大块煤炭垒成塔状,以图吉利,祝贺全年兴旺。
D. 传统文化伴我成长作文600字
我与中华传统文化携手。在我国传统节日里,我“遥望”古代诗句而感慨。传统文化在我的脑海里似乎已转化成了一串串饮食文化的符码,为我品尝中华“小吃”划定了时间表,我津津有味的咀嚼着传统文化的结晶,我不论在什么时候,都察觉得到它的存在。正月十五元宵节,我知道吃汤圆的时候又到了。“汤圆呢?今天可是元宵节啊!”餐桌上的面包既让我惊讶又让我纳闷。汤圆汤圆,就是一大家子人要团团圆圆的意思。传统文化在不同的节日里,用不同的东西告诉我们。它没有消失,就像大家春节一家要团聚在一起,吃着年饭。不同的人用它们不同的眼光看待它,它的重要性也随之改变。传统文化不仅是流动时间的凝固剂,更是民族个性的烙印。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用自己的个性情感,仿佛群体无意识般地充实着传统文化。内敛含蓄,善良仁义,乐观信赖,天人合一……这是一种纯粹的情感,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洗礼一路走来,不同时代的人们赋予了它不同的形式,有的至今为人们所熟知,有的已湮没在时代的滚滚洪流中,而现在的我们,尽管奋力追溯着一切传统文化的习俗,争相效仿,但同时并存的,却是日渐冷漠的人情,有的人可以为了工作利益而挤压出更多的时间,却从不为自己的亲友,家人甚至是自己的心灵留一点空间。渐渐地,他们看不见世间的大象,听不到世间的大音,他们与传统文化分手,他们与人间真情绝缘。我们回忆着传统文化,那我们何时能回味传统文化呢?莎士比亚曾经说过:我们所谓的玫瑰,如果换一个名字,不也一样芳香吗?传统文化需要我们的传承,但花谢了无关紧要,我们所必须做的,是让那余香渐飘渐远
E.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作文600字左右
中国传统文化作文中国自古以来都是礼仪之邦,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创造了光辉的人是我们。气愤的是我们传统的端午节却被韩国人给申报为了文化遗产,这不的不说是一种耻辱。如情人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盛行的今天,我觉得作为学生尤其是大学生更应该宏扬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抵制一些西方的腐朽文化侵蚀。首先我们来看下什么叫文化呢?在中国古代"文治教化"即礼乐和典章制度等。什么叫传统文化呢?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保留在每个民族中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历史典籍等……与精神文化:社会心理,风俗习惯等……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传统文化经历了岁月的考验和提炼,留下来很多精华,闪耀着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灿烂光芒。这也是它吸引我的主要原因,我愿意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尽一份力。我愿意多多地与朋友们分享中华文化的精华,愿意奋力探索已经被淡忘的远古文明,愿意接近每一个朴素的古老民族。我的视野纵贯千古,横及八荒,遨游驰骋,此乐何及?
F. 600字作文大全我眼中的传统文化
中国的传统节日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正月拜年、元宵灯火、清明祭祖、端午龙舟、中秋赏月、重阳登高……节日活动千姿百态,丰富多彩。
中国的传统节日,展示了中华民族和谐为美的道德思想,体现了中华儿女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社会进步的渴望,表达了华夏子孙对美好理想、智慧与道德的追求和向往。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凝聚中华民族向心力的纽带,是中华民族举国欢庆的聚会。
中国的传统节日,从远古走向现代,从民族走向世界。它代表着过去,也代表了未来,它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象征。
鲁迅说过:“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民魂是什么?传统文化无疑是其核心之一,而中国的传统节日正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忽视自己传统节日的民族,是一个浅薄无知的民族;一个抛弃自己传统节日的民族,是一个走向堕落的民族。
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要靠每一个中国人,而传承中国传统节日的重任,落在了我们新一代的身上。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我们有义务、有责任让我们的传统节日源远流长,发扬光大。
作为年少的我们,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提高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责无旁贷。
我支持中国的传统节日,它让我学到了中华民族崇尚劳动、尊亲敬祖、敬老敬贤的传统文化。
我支持中国的传统节日,它让我学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勤劳善良、勇敢智慧的传统美德。
我支持中国的传统节日,它有着美丽的故事、动人的传说。
我支持中国的传统节日,它让我时刻感受着浓厚的亲情,带给我无尽的欢乐与向往。
我是中国传统节日的坚定支持者。
G. 中华文化 600字作文
中华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作文中国自古以来都是礼仪之邦,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创造了光辉的人是我们。气愤的是我们传统的端午节却被韩国人给申报为了文化遗产,这不的不说是一种耻辱。如情人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盛行的今天,我觉得作为学生尤其是大学生更应该宏扬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抵制一些西方的腐朽文化侵蚀。首先我们来看下什么叫文化呢?在中国古代"文治教化"即礼乐和典章制度等。什么叫传统文化呢?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保留在每个民族中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历史典籍等……与精神文化:社会心理,风俗习惯等……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传统文化经历了岁月的考验和提炼,留下来很多精华,闪耀着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灿烂光芒。这也是它吸引我的主要原因,我愿意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尽一份力。我愿意多多地与朋友们分享中华文化的精华,愿意奋力探索已经被淡忘的远古文明,愿意接近每一个朴素的古老民族。我的视野纵贯千古,横及八荒,遨游驰骋,此乐何及?
H. 关于孝敬传统文化的作文有么
大家应该都知道,现在中国面临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越来越冷落自己国家的传统版文化。
我国的权传统文化可说是丰富多彩,上到节日下到名胜古迹。这么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我们怎么去继承和弘扬呢?首先,我认为可以建立一个网站,然后写上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类的一些文章,这样可以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其次,想要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先要请全中国人注意,我们可以适当的去了解别的国家的传统文化,但是不能丢掉了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打个比方吧,比如大家都对圣诞节比较感兴趣,而却越来越冷落了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中国的传统节日,以至于端午节的申遗产文化权给了韩国江陵,这难道还不足以说明问题吗?所以,要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请所有的国人多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最后请大家一起行动起来,为了继承和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多多宣传,多多了解一下我国的传统文化,千万不要冷落了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
E智网为你解答,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I. 600字之传统文化的保护之作文
保护传统文化,从你我做起星期天的下午,太阳懒洋洋的照在大地上,整个天地间仿佛蒸笼一般。我无聊的走在大街上,忽然听到一个幼稚的声音钻入我的耳朵“It’stimetodohomework……”再一看惊呆了,一个像是三年级的小朋友拿着一本什么牛津英语在读……再回头一想,是呀,现在的小朋友从幼儿园就开始学习英语,老师们还要求记一些句型等乱七八糟的东西,尽管期末考试不考,但是老师们都是费劲心思,呕心沥血找各种卷子考试,而且还在家长会上煞有介事的强调英语的重要性,说的学生摸不着头脑,家长更是稀里糊涂,无奈之下,家长只好采取下策,给孩子报补习班,也是现在哪都是英语的补习班,也无怪与家长了。
再看看我们的母语,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正可怜的蜷缩在角落里。看看我们的语文成绩普遍的下降,家长和老师置若不闻,不会像英语成绩下滑时赶紧买资料,赶紧请家教,赶紧和老师沟通……更有甚者有的学校为了与世界接轨,为了学校的名誉,成立了所谓的国际部。那里的学生都是英语狂——一个普通的中学生英语水平打倒了大学生的水平。再看看母语都快荒废了,有错字连篇的,有提笔忘字的……好不容易,语文受到了党中央的重视,提倡大家学习传统文化,可是又发生了什么……就是二三年级的学生就在那“之乎者也”的背书,什么意思,也不知道。这还算是好的,有的学生不识字,就瞎编胡造。有“萧关逢候奇”有“有道夹草木长”。数不胜数。这么小的孩子就灌输这种诗词,他们怎么可能理解?——即使他们把“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背的烂熟于心,他们也难以理解李白的思乡之情;即使他们把“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倒背如流。可又有几个能品味出文天祥的视死如归;即使他们把“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桥”熟记于心他们也无法理解杜牧的抑郁不平;即使他们把“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倒背如流但看现在的生活,他们怎可能理解张养浩的忧国忧民……传统文化正在消逝,他需要我们去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