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重阳节手抄报四年级怎么做
手抄报的话,可以
1.先寻找资料,既然已经知道主题是重阳节了,那就先找好自己想要放在手抄报上的有趣的资料,然后根据资料来进行版块的分块和设计。
2.参考手抄报制作手册,选出自己喜欢的版块来进行模仿。
3.将版块用铅笔定型后,先抄写内容。
4.然后用彩签,水彩笔,蜡笔等绘画工具来装饰版块边框和背景。
2. 重阳节手抄报用什么笔涂
彩铅比较好把握深浅
3. PHOTOSHOPCS3 PDF 教程
PDF没有,视频有,要追问吧,对你有帮助请随手采纳下
4. 假如我是圣诞老人作文给弟送祝福给他说什么
我是圣诞老人,来长着长长的雪白的胡自子,带着红帽子,穿着红衣服,我还背着一个大大的口袋,袋子里面装着许许多多的礼物。
圣诞节到了,弟弟,你知道吗?我会多送给你礼物,但是你要乖,“不要乱发脾气;不能动手打人、踢人;不能用完水不关龙头;不能没洗手就吃东西”。如果你做到了,你就会变得比以前乖,那么你就是能从我这里拿到很多圣诞礼物的。
今天是圣诞节,要记得给爸爸妈妈表演节目,跳个欢乐的舞蹈,画一副水彩画,或者弹着吉他首快乐的歌,爸爸妈妈一定会更加欣喜。
白雪儿飘飘,甜蜜的平安夜来到,快乐的圣诞节多美好!弟弟,闭上眼睛,在梦中你一定会见到我,第二天醒来,我会给你带来很大的惊喜,弟弟,祝福你圣诞节快乐!
5. 教画水彩画的外国白发老人
呵呵,那么多的外国白发画家,你叫别人怎么知道是谁呢?建议你查查那个电视频道的节目表,或者上那个电视台的网站找!嘻嘻!
6. 对老年人来说,国画与水彩画哪个更难学
一、对老年人来说,学国画相对容易些,因为国画重在写意,也就是说,对写实的细节要求不高。而水彩画相对来讲,略偏重于写实,比较讲究光线、色彩和空间感。而老年人学画画的目的,大多数都是想陶冶性情和消磨时间,并非想成为画家。还要看个人的喜好,偏向哪一种画种,因为爱好是最好的老师。
二、扩展知识
1、国画,又称“中国画”,古时称为丹青,我国传统绘画(区别于“西洋画”)。主要指以毛笔、墨、国画颜料等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它的精神内核是“笔墨”。
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强调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其重神似不重形似,重意境不重场景的一中画。
2、水彩画属于西画的一个种类,对于水彩画它更偏真实感一些。中国当代水彩画清新、明快、优雅,西方传统的水彩画讲究表现光线、明暗和体积等,就象油画一样。同时它又具有酣畅淋漓、水色交织、写实中带有写意的特点,同我国的传统水墨写意画有某些相似之处,因此不少人误认为水彩画就是中国水墨画。
如果说油画是浑厚的交响乐,那么水彩画就好比富有迷人魅力的轻音乐,它以轻快、优雅、色彩绚丽等特色令人心旷神怡!它那水色交融、挥洒淋漓的艺术语言,给人以独特的美感和艺术享受!
水彩画用水作为媒介调和颜料,在特制的水彩画纸上作画。它具有明快、润泽、绚丽、高雅的艺术特色。而且水彩画工具简单、价格便宜、携带方便,因而成为许多画家乐于采用的画种。
7. 国庆小知识有哪些
10月1日是中国的国庆节.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取得了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 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在隆隆的礼炮声中。
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亲手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聚集天安门广场的三十万军民进行了盛大的阅兵和庆祝游行.
10月1日是我国的国庆节,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国庆节呢?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奋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
在1949年10月1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伟大的转变.1949年9月的政协一届一次会议上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节.
8. 珍贵的礼物的作文
我收到过很多礼物:新年漂亮的贺卡,过节时得到的新衣服,生日时收到的可爱的笔记本……但是,让我最感动的一份礼物是我今年生日时收到的一句话……
快到我生日了,每年我都会邀请同学们来我家玩,今年也不例外。我翻出了电话薄,给同学们打电话。可是有的同学们外出了,有的同学有课,所以我就不往下打了,决定取消今年的生日会。不过爸爸妈妈还是给我过了生日,在我生日的前一天晚上,他们带我去盼望已久的,华丽的“莫斯科餐厅”吃了顿美味的西餐,还带我去看了精彩的电影,并给我买了漂亮的礼物。西餐也吃了,礼物也收到了,但是还是有那么一点点遗憾,因为没有和同学一起过生日。
生日那天上午,我正在家里无聊的看着电视,刚准备换台时,突然,“叮铃铃”电话响了,是xxx来的电话。她说:“今天是你的生日,祝你生日快乐!”当时我不知所措,因为没有想到会在电话里收到生日的祝福,这也是我第一次在电话里收到生日祝福,我感激地说了句“谢谢你!”原来不举办生日会,也能得到同学的祝福。挂下电话后,我感到无比的激动和感动,她竟然还能记得我今天过生日!这激动胜过了吃西餐,胜过了任何漂亮的礼物,因为它是一句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别看它只是一句简简单单的话,但它比任何其他礼物都要贵重,因为它象征着真正的友情。
礼物并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它可能只是一句祝福的话语,一句鼓励的话语,但它能让人感受到真正的友谊,真正的关心。谢谢你!谢谢你今年给我这份特别的礼物!
上小学的时候,某一天同桌的夏小盈在上课的时候从书包里掏出一个最新款的文具盒,双层的,天蓝色的盖子上印着漂亮的花仙子图案,盒子开关上的磁铁在一开一关中发出清脆的声音。这个夏小盈的爸爸送给她的生日礼物在整个小学时期无数次吸引着我的目光,让我对自己的生日格外的盼望,后来我知道,每一年重阳节这天,只有妈妈蒸的黄米饭,还有爸爸给我煮的两个红蛋表示他们并没有忘记那天是我的生日,至于象夏小盈给我们绘声绘色描述的生日盛会那样的场景和精美的礼物,是不会出现在我那当教师的清贫父亲和朴素的母亲的生活里面的,认识到这个事实,整个童年我对过生日失去热情,在生日前后几天变得沮丧和懊恼,甚至任性赌气不吃爸爸煮的红蛋。那么多年后的又一个重阳节,再也吃不到爸爸煮的红鸡蛋,再也听不到爸爸爽朗的笑声,昔日风风火火里外操持着家里大小事的妈妈也渐见老态,时间在无情的岁月长河里疾驶前行,经历生命里的数个秋天,才真正明白,一个健康的身体,一颗平常心,一双分辩是非的眼睛,才是父母给自己最昂贵的礼物。
给妈妈的礼物-----发卡
作者: 郑紫心 发表于:2007-09-16
十二岁了,时间过得好快。因为我们无需担心生活会有风风雨雨,在父母温暖的爱中,我们就这样快乐地长大。对我们来说,时间真的好快,当我仔细地看了看妈妈,才发现时光早已在她的眼角刻下了细小的皱纹。而她的长发,不再似过去那般柔顺而飘逸。
如果让我送一样礼物给妈妈,我该送什么呢?
今天我怀揣着自己作文获奖而得的五十元钱,走在这熙熙攘攘的大街上,满街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着我,一心只想着为妈妈买一件能让她高兴满意的礼物。
在一家发卡店前,我停住了脚步。秋日温和的阳光透过玻璃窗照在橱窗里的发卡上,这些镶嵌着宝石的发卡在阳光中闪着五彩的光。突然想起几天前在妈妈的办公室遇到孙阿姨,她说:“你们母女俩发型一模一样啊!”,她的话启发了我,何不为妈妈买一个别致的发卡呢。
我请店主给我拿了几款发卡挑选起来,平时妈妈不好浓妆艳抹,她总是不施脂粉,朴素大方。于是我的目光落在一款黑色镶着宝石的发卡上。一看标价,不多不少,刚好五十元。真有这么巧的事,价格如再高一些,我也买不起了,高兴地付了钱,急忙乘车回家,想让妈妈快些看到这个精致的发卡。
一进门,妈妈正坐在沙发里为我编毛衣,她刚拖过的地板还湿漉漉的。是呀,妈妈每一天都在忙碌,哪怕做完了家务事,手中时常都在编织毛衣,为我编织冬日的温暖。
“歇息一会儿吧,妈妈!”我把妈妈手中的毛线拿过来放下,顺势将她的头转向背对我的方向。
“干什么呀?别弄我的头发!跑哪儿去了?药又忘了喝吧!我去给你热药。”
“不忙嘛,我今天要当发型师,我要为妈妈弄一个漂亮的发型。”
“呵呵!你能当发型师?你别给我弄巧成拙了!我这自然的发型比什么发型都好。”
“包你到时满意就是了。”我一边说,一边将准备好的梳子将妈妈四分之一的头发挑起,再用这个黑色的发卡把长发卡住,只见如瀑布的黑发上那个发卡上的宝石闪着五光十色的光,好似锦上添花,美丽极了。
“可以去照镜子了。”
妈妈好奇地走到镜前,侧着头看到了镜中的发卡,先是惊喜,继而是惊奇。
“哪儿来的呀?”
“当然是我为妈妈买的了,猜猜多少钱吧!喜欢吗?”
“三十元左右吧?你怎么会有钱啊?”
“我作文获奖的钱呀!五十元钱。”
妈妈吃惊地睁大了眼睛,继而将头上的发卡取下来仔细地端详着,不过马上就开心地笑了起来。
“那是你自己的钱啊!为妈妈买了礼物多浪费。应该留着做纪念的。”
“为妈妈买礼物怎么会是浪费,这是我十二岁以来做的最开心的一件事,只要妈妈满意就好。”
“我当然满意、高兴了,笛儿长大了,多懂事啊!妈妈今天真开心啊!不过以后可不许买了!”
我又重新为妈妈梳好了头发,看着她头上这个精美的发卡,我和妈妈的脸上不约而同地泛起美丽的笑容。
9. 谁有关与北京人过春节的民风民俗资料
北京人过春节的习俗,是很有兴味的。
所谓春节,是指中国阴历正月初一。它预示着新的开始,天地万物复苏,春天降临,一年的农事也将着手进行。所以,向来为中国人所重视。后来,公历推行,国家以公历的一月一日为“元旦”,阴历的“年喜”,只好在名义上退而求其次,改称“春节”。 然而,对春节的庆祝,丝毫不因为名分的更改而稍减,依旧保持着传统的隆重,成为一个真正的全民族的盛典。而且,近几年又格外活跃,仿佛那曾经消失的典仪又活转来,在许多地方,过春节的热烈欢腾的气势,为近半个多世纪中所少见。只是“祭灶”的风俗还没有大规模恢复,甚至可能会从此不再恢复,人们已经从心底里冷淡或忘却了“灶君”(亦称“灶王爷”)这老爷子了。
“灶君”,就是“灶神”,据说是专司人间差恶的神。仿佛是情报机关派驻在每家每户的特别调察员。但他永久是副和善慈祥微笑可人的面孔,绝不怒目相向。这是否表现了中国人的某种由社会经验而来的观念,即察人阴私者往往总以微笑示人,并不作凶恶状以吓人呢?我不得而知,不过这总是很引人兴味的。“灶王爷”的尊姓大名,说法不一。《淮南子》上说:黄帝、炎帝“死作灶神”,职司人间善恶,足见中国人把灶王爷看得很重,他成了民族元始的化身。可是《五经异义》上说,灶王爷姓苏,名吉利,是我的同宗。我更宁愿相信这个说法,以便沾一份光荣。说起苏姓的先辈,除了四川的苏氏父子,三位大文人之外,还有一位人见人敬、历史悠久的灶王爷。灶王爷的后代,还不透着格外的自豪吗?而且,苏灶王爷还有位美貌的妻子,这便是“灶王奶奶”王搏颊。不幸的是,《酉阳杂记》跑出来打破我的这个光荣梦。它说灶王爷叫隗,貌若美女。还有的说法是灶王爷姓张名单,字子郭,他的夫人字卿忌。毫无疑问,我对这说法不感兴趣。可惜,民间习俗的势力是巨大的。我小时候就听见过民谣,说:“灶王爷本姓张,一碗凉水三柱香”人人会唱,坐定了灶王爷为张姓先辈的“错案”,让我失去了拣拾光荣衣钵的福分。老人们告诉我,说老北京市面儿上曾经有卖《灶王经》的,上面说:“灶王留下一卷经,念与善男信女听。我神姓张名自国,玉皇命我掌厨中。来到人间查善恶,未从做事我先清。”瞧那意思,灶王爷不仅铁定了姓张,而且是玉皇大帝的厨师长。被中国人的上帝指派到人间从事“查善恶”的特务活动。通俗是通俗了,可地位却大大降低,从炎黄的化身,一下子跌落为“上帝”的司务长,专干从锁孔里看人,从门缝听音儿的勾当。这就难怪中国人对这位老先生的态度有了更多的戏谑的成份。可我总不明白,玉皇大帝把自己的厨师长派到人间,他还开饭不开:难道真的不食人间烟火?
不管怎么说,灶王爷是位令人又敬又怕、又不能不应付的人物,不管他怎样笑嘻嘻。 祭灶是古老的习俗,最早是称之为“纪灶”的。意思仿佛是纪念使人类最早用火而熟食的先灶者。可见,那时的灶君还没有沾染更多的神气儿。后来,他竟成了神,而且为上帝做饭,只是捎带手儿教会了人们炊事。原先的祭灶是夏天,到了后汉时代,有位叫阴子方的先生,在腊月(冬日)早上升火做饭,忽见灶神,在空中显形,说些什么,语焉不详,大约是抱怨伙食不好,肚子里荤腥不够。子方先生急忙将家中的狗(名曰“黄羊”)杀掉祭祀他。从此就家道兴盛,人财两旺。可见,灶王爷当了神仙就摆神仙架子,你不给我好吃的,我就不保佑你。于是,冬日杀狗祭灶神,就成了历代相传的风俗了。自然,这也是人们冬季打牙祭的好理由。供神人吃,久已有之。
这种灶君像,不论双座、单座,均为木刻板、水彩印刷,较为讲究。神像上方是当年的二十四节气,神像下有神驹,神像两旁印有对联,谓“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供奉者多系小户人家及农夫,其“宫”自然简陋,不过灶王爷及夫人总是安于职守,不像今天的官员还要挑拣岗位。灶王爷比现代的公务员可爱得多。
腊月二十三晚,这些在灶头吃够一年灶灰的灶王爷爷及奶奶,受到人们尊崇。供果虽极简单,仪式却极庄严。晚饭后,将室内各炉火升旺,全家聚会一处,在供桌上摆好关东糖、糖瓜、南糖三五碗,凉水一碗,草料一碟。(凉水及草秸、料豆是给灶君的马吃的,人们的想像及服务真是格外周全。)再摆好烛台,香炉等祭器。祭把开始,先点燃用羊油做的专供祭把用的小红烛。(此种红烛,旧时称之为“小双包”)蜡台下压着黄钱、千张、元宝敬神钱粮一至二份。由男家长主祭上香。北京民俗:“女不祭灶、男不拜月”。但我小时候,这个禁令已被打破,女人也祭灶,男人也拜月。只是祭灶时一般男先女后,依次三叩首,肃立十分钟,香烛欲尽,再次三叩首,然后把未燃毕的香根连同灶王码儿、钱粮、草料等一起放在院子里的“钱粮盆”(生铁铸成的大盆)中,和已经放在盆里的松枝、芝麻秸一起焚化。当盆中的火苗升腾起来时,主祭者还往往祝祷不断,说:“老灶王爷,您多说好话,少言坏语吧!”至於摆设的关东糖、糖瓜之类,则分一小块扔进盆中,去粘灶王的嘴,剩下的,悉数被人扔进自己的嘴里,所谓“上供人吃,心到神知”。神仙只是人们心愿中的一个符号罢了。
富商巨贾的祭灶自然与普通人不同。他们的供品不但丰盛,关东糖可以堆得如小山一样高,而且还要糊上八抬大轿,翻毛大马,马鞍一副。焚化升天后,全店的伙计在院中踩着铺满一地的芝麻秸。贫苦人家的灶王爷就没有这福分了,一碗凉水三柱香,三个叩首,谓之“磕素头”,把灶王码儿就地一烧,就算礼成了,灶王爷照样上天,也好伺候。
祭灶是春节将到的信号,北京人叫“过小年儿”。这一天后,各商号的伙计纷纷出外讨帐。自然,躲债者也不少,直到除夕接神(灶王)时,才不再讨旧账,所以又有“要命的关东糖”、“救命的包饺子”一说。
不管怎么说,灶王爷也是最接近民间的神祈,无论怎样地神气,毕竟保留着更多的凡人的精气神儿。所以,这位可亲可爱又常常受人愚弄的神,实在是人们发泄一年来郁积下的苦与甜的好对象。实在说,恨灶王爷者寡,逗灶王爷者众,这是位平民化的神仙。
近来看灶王爷的神像,总觉得自己有点儿像他,我真希望灶王爷还是姓苏为好,恳求考据家们多多关照,完成这一“使命”。
10. 求简单好看关于孝敬老人的水彩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