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解放前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什么老人有退休金吗
社会保障要获得良好效果,必须依靠完善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建立。按照现代社会保障理念,社会保障管理主要通过制度、法律和行政三种手段来实现。主要内容有设置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制定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分配和管理社会保障经费。本文拟就对南京国民政府在建立社会保障管理体系方面所作的努力进行了研究,以期更加深入地了解当时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状况。
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的设置
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政府从中央到地方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备的行政组织系统来管理社会救济事业。
从中央层面看,设立了内政部和实业部负责全国的社会保障工作。1928年《国民政府内政部组织法》颁布,规定内政部的职权范围包括各类民政事务,其中赈济与慈善事业是内政部的主要工作职责。《内政部各司分科规则》则更加具体地规定由民政司第4科负责贫民救济、游民教化、灾荒赈济、残疾老幼者救济、慈善团体管理等事项。除内政部外,设立实业部负责处理有关劳工的各种问题和事务。国家规定实业部劳工司负责劳工工作和生活、工会团体、工人失业及伤害救济、劳动保险、劳资纠纷等问题的处理。
从地方层面看,各省市建立社会局负责地方上的社会保障工作。南京作为国民政府首都,是地方上最早建立社会保障机构的城市。1928年1月南京市成立社会调查处,后改为社会处,1929年更名为社会局,正式成为近代南京实施社会保障政策的主要地方机构。社会局分设三科,负责全市社会行政事务,包括户口与农工商状况的调查、失业登记与救济、兴办平民工厂、开办救济院、贫民贷款所、游民习艺所等等。南京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局工作,在官员选拔上注重选聘人员的教育背景。让受过良好教育的专家参与社会保障事业的管理,显示了社会保障工作的专业化,在推动社会经济教育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除政府举办的社会管理机构外,民国时期还有众多民间的社会慈善组织。这些慈善团体大多由传统的社会救济机构演变而来,在赈济救灾、收留鳏寡孤独、收容妇女和弃婴、教化民众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补充了政府救济的不足。
社会保障立法的主要内容
国家法律是确保国家有效实行社会行政的基础。1928年立法院成立后,国民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为社会保障开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法律效力。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了《各地方救济院规则》,规定地方政府必须依照法律建立救济院,用于照料孤寡老人、孤儿和残疾人员等。这是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第一部社会救济法规。在传统社会,对于贫民和老弱病残的社会救济属于地方慈善团体的个体行为。国民政府此次颁布的法律将社会救济纳入国家管理体制中,使社会救济由过去的民间行为转变为政府行为,有力增强了社会救济的力度、深度和广度,可以说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社会保障的显著进步。
由于民国时期灾荒频繁发生,国民政府出台了很多有关赈济方面的法规。比如,在组织方面有《赈务会组织法》、《赈务委员会制定各省赈务会组织章程》,对于中央、省赈务会组织都作了详细的规定。为了更好地促进赈济工作的开展,国民政府于1928年颁布了《赈款给奖章程》,对捐款者实行有效奖励;同时,颁布了《办赈人员惩罚条例》,对挪用、卷逃赈款者依照刑法加重处罚。建立仓储以应付灾荒是传统社会的主要社会救济内容。南京国民政府出台《各地方仓储管理规划》,对仓储的建立和管理做了详细规定,加大了国家对地方仓储的管理力度,使传统的仓储制度逐步适应现代化国家发展的需要。
如何救济失业,保证社会稳定是国民政府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1931年实业部制定《职业介绍所暂行办法》和《县市设立民生工厂办法》,鼓励各城市、县里通过设立职业介绍所与民生工厂来救济失业,为实施失业救济提供了政策依据。同时,还具体规定了办理成绩卓著者或废弛者的奖惩办法,充分调动了地方办理的积极性。
民国时期,民间慈善团体发展迅速。1929年国民政府先后颁布了《管理各地方私立慈善机构规则》、《监督慈善团体法》和《监督慈善团体法实施细则》等,对慈善团体的建立、经费使用、慈善内容等作出详细规定。国民政府通过加强对民间慈善团体的监督与管理,逐渐将由民间举办的慈善事业纳入政府的管理体制中。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国家经济进一步发展,劳工势力不断壮大,国家对劳工享有的各种福利越来越重视,1929年颁布《工会法》,规定工会应设置职业介绍所、图书馆和书报社等福利设施。1932年国民政府又颁布《工厂法》,规定工厂有责任和义务保证工人享受教育和住宅的福利。为保证工人更好地获得受教育的福利,实业部与教育部共同颁布了《劳工教育实施办法大纲》,规定各厂矿、公司必须设立劳工学校,加强对工人技术和文化知识的教育,没有设立学校的将予以处罚。实业和教育两部还联合成立了劳工教育设计委员会,督促工厂和公司举办劳工教育,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为改善劳工的住宅条件,实业部拟定《劳工新村实施办法大纲》,在各城市修建劳工住宅并配置各种福利设施。
社会优抚制度是国家对因公牺牲和受伤人员及其家属的照顾与抚慰。针对辛亥革命和北伐革命造成了大量阵亡将士的遗孤,国民政府1929年在南京中山陵附近创办了“国民革命遗族学校”,收容阵亡将士的后代。学校设立幼儿部、小学部和中学部,让这些先烈的遗孤得到生活上的照顾和良好的教育。1934年国民政府颁布《陆军平战时抚恤暂行条例》,作为优抚制度的重要法规。条例规定,对因作战阵亡者、因公病故者、受伤者等不同情况,按照军衔高低,给予相应的抚恤金作为补偿。当时原第四军廿六师七十七团中校参谋长张淼五在战役中受伤,本人每年可从南京市政府领取抚恤金大洋四百元。
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
社会保障事业的正常开展,必须有充足的经费作保障。因此,随着社会管理的逐步规范,南京国民政府将救济经费开始纳入法制管理中。1930年,国民政府颁布了中国第一部《救灾准备金法》,明确规定,“国民政府每年应由经济预算收入总额内支出1%为中央救灾准备金,省政府每年应由经济预算收入总额内支出2%为省救灾准备金”。这在法律中明确了筹集救济经费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应有的责任,是政府收支预算的重要内容。对于救济资金如何管理,国家也做了具体规定,即在中央和地方设立两级保管委员会负责管理这笔资金。救灾准备金的任何使用情况,必须定期向监督机关呈报。1935年颁布的《实施救灾准备金暂行办法》和《救灾准备金保管委员会组织条例》,进一步明确了救灾经费的使用和保管必须依据法律规定。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使得救济经费在数量上得到政府的有力支持,在使用上避免了私人的挪用和滥用,为社会救济事业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关于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国家首次以立法的形式将救灾经费纳入政府管理,表明了社会保障事业不再是政府的临时救济行为,而是政府管理国家事务的一项重要和长期实施的内容。社会保障经费的制度化、法制化管理保证了社会保障措施的有效实施,使经费筹集和使用呈现制度化、常态化,这是社会进程现代化的表现。
结语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管理体系。从设置社会保障管理机构来看,无论是在中央还是地方一级,国民政府时期建立起了一套专门的行政机构,主要职能包括了社会问题的各个方面,凡是与民众生活有关的内容,均为政府统一筹划。从社会保障立法内容看,包含社会救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等,与现代社会保障事业的内涵基本一致。社会保障的形式也渐趋多样化,不仅限于财物、金钱的资助,还有医药救济、教育救济、职业救济等方式。社会保障对象的范围大大扩展,不仅包括传统社会的灾民、难民、鳏寡孤独残疾人,还包含不幸妇女、失业工人、工商业者等,受益者扩大到全体劳动者。颁布的社会保障以及与社会保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涉及社会保障的内容、设施、程序、经费等各方面,作为中央、地方及社会团体实施推行社会保障事业的依据,保证了社会保障事业的有序和顺利进行。特别是通过《救灾准备金法》而建立起来的救灾准备金制度更是一项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举措,表明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开始脱离传统的临时性的救济措施,逐渐向常规化、制度化,法制化嬗变。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建立起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一方面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国家在社会保障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和责任,这无疑是社会发展的巨大进步,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现代化的发展水平。
❷ 城市户口对已退休的老人有什么用
用处可大了,首先确保了你的医保,养老保险,住房,交通环境,医疗专环境都要比农属村户口的强,而且城市户口的人也享受的各种国家福利,待遇也不是农村户口人,可以想象的,所以你说城市户口对老人重不重要?我认为非常重要
❸ 退休老人投靠子女落户后医保社保怎样转移
社保转移是指在对于参保人员跨统筹区域流动就业的,转移养老保险关系的这一过程。
退休老人投靠子女落户后社保转移的办理流程:
1、参保人员在新就业地按规定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缴费后,由用人单位或参保人员向新参保地社保经办机构提出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书面申请。
2、新参保地社保经办机构在15个工作日内,审核转移接续申请,对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向参保人员原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的社保经办机构发出同意接收函,并提供相关信息。
3、原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社保经办机构在接到同意接收函的15个工作日内,办理好转移接续的各项手续。
4、新参保地经办机构在收到参保人员原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社保经办机构转移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资金后,应在15个工作日内办结有关手续,并将确认情况及时通知用人单位或参保人员。
5、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是累计计算的,中间允许有空档,可补可不补。
医疗转移的办理程序,以石家庄为例:
1、所在单位每月一日至十日在医保经办机构参保管理科办理终止申报人基本医保关系;
2、所在单位向网络信息管理科报送办理材料、提供拟转入地医保经办机构全称、地址及邮编。申请办理基本医保关系转出;
3、网络信息管理科审核转出基本医保关系职工信息及办理材料,提出是否给予转出意见;
4、通过审核的,网络信息管理科,增开《参保人员医疗保险类型变更信息表》,给予转出申报人基本医保关系;
5、未通过审核的,告知原因。
(3)城市失业退休老人员扩展阅读:
根据《关于做好进城落户农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关系转移接续工作的办法》:
二、规范医保关系转移接续手续
进城落户农民和流动就业人员等参加转入地基本医疗保险后,转入地社会(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应依据参保人申请,通知转出地经办机构办理医保关系转移手续,确保管理服务顺畅衔接,避免待遇重复享受。
转出地社会(医疗)保险或新农合经办机构应在参保人办理中止参保(合)手续时为其开具参保(合)凭证。参保(合)凭证是参保人员的重要权益记录,由参保人妥善保管,用于转入地受理医保关系转移申请时,核实参保人身份和转出地社会(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记录的相关信息。
参考资料:网络-社保转移
石家庄市医疗管理中心-转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关系流程图
❹ 南方哪个城市的退休老人工资最高
退休费的多少,是根据缴费基数,缴费年限,社会平均工资确定的,所以,一般社会平均工资高的地区,和本人工资高的地区是比较高的,南方城市,应该是上海,深圳退休费比较高,
❺ 二线城市老人退休后工资大概有多少
退休后的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构专成。
基础养属老金=(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1%;
个人账户养老金=本人首次领取基本养老金时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
过渡性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视同缴费年限×1.4%
过渡性养老金仅对1996年前参保人员有效。视同缴费年限是你参加工作至开始缴纳养老保险期间的年限,包括知青下乡的时段视同工龄。需要提供本人的档案才报社保局审核认定。
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平均缴费指数×退休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❻ 老人没有退休金,该怎么生活
没有退休金,城市内有一部分老年妇女、不缴纳社保的无业人员,农村的农民。
一、这部分人为什么会没有退休金呢?
没有正式工作。过去部分城市的妇女没有正式工作,比如70、80岁老人,多为家庭妇女,因为以前到处干临时工为生。
政府出谋划策想办法协助解决。一是协调家庭养老、子女赡养老人;二是所建的基层养老院尽量少收费用,老人自付一块,村镇政府补贴一块,让这些老人真正享受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总之,一个人一辈子,不要总想到眼前,尽早为自己以后养老生活做准备做打算,老人不要把全部的养老希望寄托于养儿防老上,要多手准备。古代人都在自己中年时就会想到留出“棺材本”,怎么现代人就不能想到自己老了以后怎么办?提前做好“防老”的老人不是没有,大家应该借鉴经验和学习,其实自己才是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的依靠。
❼ 企业上退休的老人抚恤金怎么领取急!
企业退休职工去世的,其丧葬费和抚恤金(救济金)由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具体标准各省市规定不一,其近亲属可以持死亡证明书、火化证、申领人身份证和银行卡,向发放养老金的社会保险机构申领。
❽ 异地退休老人深圳有房子把户口迁过去有什么好处
好处:
第一,教育方面:方便子女入学:可以上公立学校,小孩读书可以在深圳受到良好的教育,并且免去了递交繁琐的借读资料,学费可以更低,高考不用回原籍考试,分数线要比其他省市要低很多,上大学的概率提高。其实,深圳的学位很紧张,有了深户,你就不用担忧。
第二,办证件方面:方便办证及各类证明,如港澳通行证、护照等。深圳户口居民可随时办理签证,一周内即可办多次往返,根据粤港两地的发展趋势,今后还可能发展为深户可以直接来往香港。出国签证很容易签下来,比如新加坡签证就有14大城市的规定,深圳当然在规定之内,很多国家签证有潜规则的,他们对深圳户口非常宽松,很容易签下来。
第三,入职方面:可以竞争需要深圳户口的岗位。不少企业单位和公务员职位,都指明要有深圳户口才能报考(或要有深圳户口担保)。深圳职员或雇员考试,一般只面向深圳户籍人士。还有深港一体化进程正在推进,可以去香港工作,实现拿香港工资、过大陆生活的梦想。
第四,社会保险待遇方面:
1、除了医疗保险要高些外,拥有深圳户口的常住居民还有养老保险,交满15年可享受退休待遇;如果女方是深户,
生育保险报销很多(在深圳生小孩,医院收费大概5500元,个人只需出500元);还有住房公积金、失业保险(个人不用交,都是公司交)等。
深户居民的社保卡上每年的社保金额至少可以多出3千多块,门诊看病可以刷卡,医疗保险的5%进入个人帐户,其中个人出2%,企业出了另外的3%,有相当于60%的报销比例,住院只须支付10%的费用。如果你不是深圳户口,你的社保里的医疗保险只能报销70-90%。
外地人在深圳生孩子花几万,深圳户口只需要几百块钱。
2、深户的新生儿就可以办少儿医保,孩子没入园或入学,可以通过社区工作站办理少儿医保,或者自己去社保局办理;非深户的孩子要入园或入学才能办。
3、当你失业了,可以申请失业保险,加上补贴每月差不多800元失业金。如果有失业证,学开车免费,考个驾驶照免费,一年可以报销2000块的培训费。
参加劳保部门组织培训的各种职称及证书。如果你是外地人在深圳投保,而不是深圳户口与你是深圳户口之间的对比,你看一下退休后双方的待遇,教育,社保,工作(有些工作环境是需要深圳户口的)还有其它方方面面,都是需要深圳户口的。
不是广东人不能够体会这种方便,没有在深圳拼博了几十年户口至今还是外地人,不能够体会。
4、挂靠社保可实现医疗看病刷社保卡报销,小到感冒发烧,大到住院医疗,都能报销大部分的医疗费用(在一个医疗保险年度内,累计中断参保超过三个月的,需重新计算缴费年限,医疗保险统筹部分清零)。
第五,住房方面:可申请保障性住房,有申请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新出台的公共租赁住房和安居型商品房的资格。深户可以申请的微利房(即现在的经济适用房,才3000-4000一个平方)。
可以购买两套住房,并且在银行贷款方面,深圳户口有很大的优势,基本上都会实行下浮利率。非深户需要1年以上连续社保,并且只能购居买一套房,购房时按照国家政策实行基准利率或上浮利率。
有工资的13%的住房公积金,指的是正规公司,住房里有公积金,以后可以申请公积金贷款买房。
住证方面:租房也好,买房也好都很方便,再也不会有人查你的证件,理直气壮地活着。
第六,养老福利:购买社保累计15年,可以领到4000-5000的养老金,不必担心养老、疾病问题,退休时均可享受按月领养老金及医保。将来退休可以办理老人证,享受更高的养老金和其他福利,比如坐公交免费等。
2010年起,深圳启动了为户籍80周岁以上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及意外医疗保险项目。
作为深圳市民政局服务民生试点项目之一,该项目将通过2-3年的数据及经验积累,初步掌握深圳市老年人意外伤害及意外医疗状况及发展趋势,并逐步将该项目的运作经验扩展到其他年龄段户籍老人。
第七,其他方面:
1、一人入深圳户口,全家都可以随迁。子女随迁随时可以去派出所申请,夫妻随迁需要3年,老人随迁需要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
2、购买社保一段时间后就凭身份证和社保卡即可办理信用卡,并可办理免抵押免担保的信用贷款,让你轻松购房购物。
3、在深圳深户社保挂靠,可以领失业金和低息创业贷款。
4、可以很容易贷款买车,非深户货款买车较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