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当父母和自己的孩子同时生病,孰轻孰重,怎么取舍
孩子放暑假了,带着孩子回娘家陪母亲。因为孩子想外婆了,也因为母亲前段时间因为甲状腺肿瘤做了手术,身体还没康复好。
之前陪着母亲从做手术到出院回家,本想一直在母亲身边照顾她。奈何,当初远嫁,而孩子在母亲住院期间也生病了。母亲一出院,就让我回婆家照顾孩子。手心手背,哪都放心不下,但母亲为人坚强,不愿在我和哥哥面前示弱,如非必要,从不愿给我们添麻烦。于是,带着对母亲的牵挂回自己家照顾生病的儿子。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想要两边都平衡好,很难。但也经常想办法做到老有所依,幼有所养。可能这句话用在这里不太恰当。因为远嫁,只能每年寒暑假带孩子回娘家陪母亲,让母亲不至于那么孤单,思念外孙和女儿。
我上边有一个哥哥,哥哥有一个女儿;而我有一对双胞胎儿子。我是远嫁,而哥哥因为在省城上班,把家也安在省城。因为晕车,母亲很少去省城,也很少去我家。我因为要照顾孩子一直没上班,在家做全职妈妈,所以在孩子没上学的时候有时间会带孩子回家小住;而哥哥却因为工作,几乎春节才能带侄女回家住几天。所以母亲长年一个人在家,独自生活。
今年元旦,母亲因为在工作过程中不小心右臂粉碎性骨折住进了医院。但姑姑打电话给我时,我刚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挂了姑姑的电话,我让爱人给自己在网上买了一张回家的火车票,自己则收拾了几件衣服赶往火车站。当天还下着雪,心里很着急,牵挂着住在医院的母亲,只一心想去到母亲身边,陪着母亲,照顾母亲。这是自孩子出生起第一次和孩子分开,为了曾经养育自己的母亲。
今年的春节是我结婚后第一次和爱人以及两个孩子在娘家过年,这是因为母亲右臂骨折了,即使出院了也暂时没办法独自生活。而往年总是因为要顾及公公婆婆的感受而选择在婆家过年。过往春节,本来打算在母亲身边继续照顾她,可是母亲因为担心我在娘家待久了公婆有意见,所以让我跟爱人带着孩子回家了,她自己则凑和着做饭给自己吃。我的母亲是宁愿自己坚强的独自生活,也不愿拖累子女,给子女添麻烦。
远嫁的我,曾经承诺母亲,一个月回来看她一次,可惜当时的我把婚姻想得太简单,以为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走进婚姻才发现,婚姻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还是两个家庭的事。结了婚,想回娘家除了千古流传下来的风俗习惯,除非自己母亲生病或有事,否则要顾及公婆的想法;有了工作还要看什么时候有假期;有了孩子,孩子上学了,还要看孩子是否放假。。。。。。
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无论是否远嫁,都要趁父母尚在的时候多回家陪陪父母,平时多给父母打打电话,哪怕只是问候一下。“养儿方知父母恩”,真的是有了孩子以后,才能体会到做父母的心情,才会理解父母含辛茹苦的养育自己的恩情,才会用心做个孝顺父母体谅父母的儿女,才会像父母养育自己那样去养育自己的孩子。
B. 这两年自己和家人总生病,不知道哪出了问题
那得看你的宗教信仰,如果你信奉佛教我提供以下方法供你选择:
读《地藏菩萨本愿经》回向给或念南无地藏王菩萨圣号108遍回向你家人的冤亲债主。
再念七遍解结咒:
唵 三陀啰 伽陀娑婆诃
然后继续念:
南无解冤结菩萨(3遍)
接着念:
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21遍)
回向给你的父母亲
然后祈求:
佛力加持,弟子求忏悔,祈求怨业冰清,福寿永康宁。
南无求忏悔菩萨摩诃萨(3遍)
这是佛堂一个老居士教我的方法。你可以试一试。
相信一段时间后会有感应的。阿弥陀佛!希望能帮到你。
这边念佛,那边还需要看大夫的。两方面要同时进行。
下面给你圣严法师的开示:
佛教徒相信祈祷的功能吗?
是的,佛教深信祈祷的功能。事实上,从灵验的程度及灵验的比例上考察,佛教远比其它神教的祈祷功能更显著、更有力、更可靠。
祈祷的原理,是以祈祷者的心力——由强烈的信念所产生的一种超自然的精神统一的定力,去感应被祈祷者(如诸佛菩萨)的大悲愿力,自己的定力与佛菩萨的愿力相应相接,便会产生一种不可思议的神力,那就是祈祷所得的经验或灵验。在大乘佛教的中国地区,祈祷观音菩萨的灵验,最为卓著。再说,一个虔敬的三宝弟子,本来就有善神的护持,只要信念坚强,若遇到突发的变故,虽不临时祈祷,也会逢凶化吉。因为祈祷的功能,是由坚强的信念中产生,所以,凡是信念坚强的人,也就等于时刻都在祈祷的功能之中。
不过,佛教虽然深信祈祷的功能,但也并不强调祈祷的万能。比如佛教徒生了病,祈祷是要紧的,如果病人有自信的把握,能够凭他虔诚的祈祷,便可感应痊愈。所以,说法闻法也能医病(《增一阿含经》卷六及《杂阿含经》卷五等);如果病人没有自信和把握,也缺乏祈祷的经验(是指效验),那就应该延医诊治了,所以,虽在释迦世尊的当时,比丘们患了病,通常也多用医药治疗。(注)
因此,一般相信:佛法,主要是医众生生死的心病;医药,能治血肉之躯的身病。有了病痛,祈祷是应该的,诊疗也是必须的——这是正信佛教徒的见解。
批注
注 「佛如医王,能治一切诸烦恼病,能救一切生死大苦。」(《华严经.入法界品三九之一六》)
发愿、学佛、修善,能够改变未来的命运。当然,其中有佛法不可思议的力量在;经中说,皈依三宝即有三十六位大善神来做护持,求愿消灾、延生的人,既皈敬三宝,当然也有善神护持。由于无始以来,善恶因果循环不已,而且复杂之至,恩恩怨怨,彼此交错,谁先欠谁,一般众生乃至于罗汉都难辨明;若以佛法的力量和护法善神的庇佑,应受的果报,也不一定非受不可。例如富贵者不会和贫贱之人计较小债而急求偿还,当宿世的冤亲,超生离苦之后,心头的怨恨消除了,便不再以冤报冤了.
再深一层说,作为一个佛教徒,如果为了满足不同的愿望,而经常变换修行的方法和崇拜的对象,便会失去中心的目标。正信的佛教徒,信仰三宝是为学佛、修法,是学佛的慈悲与智能,以佛法的正确指导,修行专一的法门,以达成持戒、修定、发慧等一贯的目标。只要不离三宝的原则,日复一日地,以看佛书、做佛事、持戒、布施、礼诵、忏悔等为日课,纵然不求现实利益,现实的利益也会在你的日常生活中自然成就。
如果对佛学有兴趣,请看圣严法师的《正信的佛教》《学佛群疑》《佛教入门》
通俗易懂。